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研究站基金资助(2000001)
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
庄起明1 马 骥2 李俊祯3
(1.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46;2.中国科学院寒区与旱区环境工程研究所
沙坡头试验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3.乌鲁木齐军医学院呼图壁831200)
摘 要 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藻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共1计1300余种。其中包括传统中药、藏药、维药、蒙药及民间草药,含多种植物区系成分,在遗传基因、物种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药材不合理采挖,又使其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甘肃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建议尽快建立资源信息库,出版有关植物志,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发挥甘肃地方特色,开发民族药优质产品,以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关键词 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B i odiversity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自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生物多样性已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国首脑和企业家关注的中心
议题。
甘肃是一个药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的省份,但又是其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省份之一。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合理地充分地保护和利用甘肃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已成为摆在有关部门、
[4] 李三无,何 平,李从越.四川攀西珍贵野生药用植物——灯
盏细辛,亚热带植株通讯.1999,28(2):52~54.[5] 谢列勃辽柯夫И.Г..高等植株器官形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1956,215~208.
[6] 张卫东,孔德云.灯盏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杂
志.2000,25(9):536~538.
[7] 张卫东,孔德云.灯盏细辛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00,36(4):233~235.
[8] 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灯盏花中两个新化合的分离和鉴定,
中草药.2001,32(7):577~579.
[9] 张卫东,陈万生,王永红.灯盏花黄酮苷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
药.2000,31(8):565~566.
[10]张卫东,孔德云.灯盏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国医药工业杂
志.2000,31(8):347~348.
[11]张卫东,孔德云.灯盏细辛学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2000,35(8):514~516.[12]张卫东,陈万生.中药灯盏细辛学成分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
报.2000,21(2):143~145.[13]张卫东,陈万生.中药灯盏细辛学成分的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学
报.2000,21(10):914~916.
[14]叶 萌,董跃伟.灯盏素防治脑卒中的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验
证,云南医药.1999,(20):444.
[15]丁国华.灯盏花素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303~304.
[16]任爱华,历朝喜.灯盏花注射液改善老年人血流变学的临床观察,现代应用医学.1996,13(5):59.
[17]陈书方,张英娜,张晓平.灯盏花临床应用近况,时珍国医国药.2000,11(2):177~178.
[18]陈一岳,王胜涛,曾文珊,等.灯盏花素与三氟拉嘛作用的比较.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93,9(2):65.[19]刘 倪,夏 翔,潘胜利,等.中草药(灯盏花)加速臃鼠牙移动的实验研究.口腔医学,1992,12(1):17.
[20]刘 倪,沈 刚,潘胜利,等.复方灯盏花加速正牙移动的实验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1,11(3):222.
[21]刘泓虎,翁思恩,刘东旭,等.离子导入与局部注射复方灯盏花加速兔牙移动的实验研究.口腔医学,1995,15(4):169.[22]
徐 光,张礼萍、沈惠芬,等.野黄岑苷元及其类似物对蛋白激酶细胞的抑制作用.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3,20(3):
187.
[23]陈书芳,张英娜,张晓平,等.灯盏花临床应用近况.时珍国医
国药.2000,11(2):177~178.
第22卷第1期2003年2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 inese W ild P lant R esou rces V o l .22,N o.1Feb .,2003
甘肃省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蕴藏量约占全国第5位。植物区系成分交互渗透,习性多种多样,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在遗传基因、物种与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
1.1 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它以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为基础,构成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甘肃省药用植物种类丰富,约1300余种。其中,藻菌地衣类40余种,苔藓、蕨类、裸子植物70余种,被子植物1200余种,并包含银杏G inkg o biloba、杜仲E uco m m ia u l m oid es、四合木T etrana m ong olica等孑遗成分、特有植物和珍稀濒危物种。重点传统中药品种达276种,占全国重点品种的73.3◊(野生199种、家种28种、家野兼有49种)。既有当归A ng elica sinensis、红芪H ed2 y sa rum p oly botuy s、大黄R heum p a l m a tum等驰名中外的道地药材,又有藏黄连L ag otis brev itubo、绿绒蒿M econp sis、翼首花P terocep holus hookeri、刺山柑Capp a ris sp inosa等著名藏药、维药和蒙药。充分表现出物种的多样性。其植物区系成分复杂,习性生境多种多样。陇南山地的杜仲、中华五味子等与秦巴山地、云贵高原的组分相同。陇东黄土高原有黄芩S cu tella ria ba ica len iss、防风L ed ebou riella d iva rica ta等华北、东北区系组分渗入。甘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含有不少喜马拉雅区系组分。如马尿泡P rz e w a lsk ia、紫堇Cory d lis、龙胆Gen tiana、丛菔S ol m slaubach ia等。黄土高原北部和河西走廊则显示出中亚、蒙新区系特点,尚有骆驼蓬P eg anum、白刺N itra tia,霸王Zy g op hy llum,锁阳Cy no m orium等地中海区系成分。黄连Cop tis、杜仲、五味子适于阴湿环境,甘草G ly g nh iz a、麻黄Ep hecha生长在土壤贫瘠的荒漠地区,苁蓉C is2 tanche d eserticola锁阳属于沙生植物,水母莲花S aussu rea m ed usa、藏黄连L ag otis brev ituba、二叶獐牙菜Sw ertia bif olia等则是典型的高山植物。1.2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种与种之间的多样性,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则是指生物群落与生境类型的多样性。甘肃省地势高亢,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主体海拔1200~2000m,最低550m,(文县罐子沟)最高55m(祁连山团结峰),高原、山地约占2 3。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南北跨越亚热、暖温、高寒三带。有高原、山地、平原、河谷、丘陵、盆地、沼泽、沙漠、戈壁及冰川等多种地形地貌。这样复杂的自然环境也导致了其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极为丰富,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位于陇南山地,境内山恋叠嶂,河谷交错,东南部文县、康县、武都一带海拔1200m以下地区受亚热带湿润气候影响,形成以樟、栎等常绿、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的森林植被,是杜仲、黄连、天麻Gostrod ia ela ta、猪苓P olyp orus
um bella tus、黄精P oly g ona tum sibicum、玉竹P oly g ona tum of f icina le等喜温木本和林下药材的主产区。北部以小陇山林区为代表,海拔1200~2600m,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形成栎、桦、松等针阔叶混交林及次生灌丛,是黄芪、大黄等药材的
主产区。
(2)草原生态系统。位于黄土高原中南、南部及祁连山东段,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海拔1500~3000m,草原植被以禾本科针茅属S tip a、芨芨草属A2
chna therum、菊科蒿属A rte m isia及豆科植物为主,兼有一些以栎、杨、桦、松组成的混交林,实际为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是当归、大黄等家种药材主产区。黄土高原中北部海拔2000~2500m,虽以草原植被为主,兼有沙棘H ipp op hae ssp.等灌丛,但近年来大多已垦为农田,自然植被残存很少,该区是家种党参Cod onop sis p ilosu la的主要栽培区。
(3)荒漠及半荒漠生态系统。位于河西走廊中
段和黄土高原北部沙漠边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以白刺N itra ria、梭梭H a loxy lon am m od end ron、柽柳T am a rix、胡杨P ap u lus eup2 h ra tica等灌丛和藜科、豆科、禾本科草本为主。是麻黄、甘草、苁蓉、锁阳、苦豆子S op hu ra a lop ecu roid es 等药材的主产区,还有红花Ca rtham us tinctorius、枸杞L y cium ba rba rum、小茴香F oen icu lum vu lg a re等栽培药材。
(4)高寒山地生态系统。位于甘南高原和祁连山
中西段,海拔2700~4000m以上,气候属高寒区,辐射强烈,寒冷而风大,昼夜温差变化剧烈。针叶林
21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22卷以云杉P icea为主,草本植物常为多年生,植株低矮,根系发达,叶卷曲或密被棉毛,花大而艳丽,分支密集呈垫状或莲座状。除冬虫夏草Cordy cep s g a2 nsuensis、秦艽Gen tiona crassicau lis、羌活N otop tery g ium incisum、贝母F ritilla ria spp.等传统中药外,藏黄连、独一味L am iop h lo m is rota ta、藏茄A n isod us tang u ticus、绿绒蒿M econop sis spp.、红景天R hod iola、翼首花P tieocep ha lus hookeri、马先蒿P ed icu loris spp.、肉果草L ancea tibetica等藏药均产于此区。
1.3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又深刻地影响着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化也决定了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多样性。
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活性物质。生长在荒漠地区的猪毛菜属S a lsola含有具降压作用的猪毛菜碱。骆驼蓬属种子所含生物碱不仅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尚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唐松草属T ha lictrum 含异喹啉类生物碱,有抗菌消炎作用。翠雀属D elp h in ium中特殊的二萜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已被证实。以上各属在甘肃省资源丰富。
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上占有重要地位。甘草中的甘草甙、异甘草甙和葛根中的大豆黄甙均有解痉作用。补骨脂乙素能扩张血管,并有抗胆碱作用。胡枝子属L esp id ez a、岩黄芪属H edy sa rum 是提取芒果甙的新原料。葫芦巴属T rig onella还含有薯蓣皂甙元。
从蒺藜科刺蒺藜T ribu lus terrestris全草中得到的甾体皂甙具有活血化淤作用。
藏药蒂达系龙胆科獐牙菜属Sw ertia spp.多植物,富含山酮类化合物,抗肝炎疗效显著。
筋骨草属A jug o含筋骨草甾酮,筋骨草内脂等多种昆虫变态反应激素,主要用于气管炎、肺脓疡及各种炎症。
鬼臼P od op hy llum ch inensis主产甘南、临夏两州高海拔地区,根含鬼臼毒素,系鬼臼亚科的特征性成分,有抗癌作用。
虎草科落新妇属A stilbe和鬼灯檠属R od g ersia 在甘肃省亦有丰富的资源,二者均含岩白菜内酯,有很好的止咳消炎作用。
除了茯苓、猪苓、灵芝中的多糖具抗癌作用外,从地衣中分离得到的石耳多糖也显示出抗癌活性。
盛产于陇南山地的羊肚菌M orchella spp.中含有色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和脯氨酸等多种氨基酸。黄芪属A strag a lus中一类含硒Se的氨基酸是该属特征化学成分之一,也与其抗癌作用有关。
玄参科马先蒿属P ed icu la ris含有环稀醚萜类化合物。
分布于甘南、临夏、陇南、定西等地的甘参丹参S a lv ia p ne w a lsk ii所含丹参酮含量高于正品丹参。2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2.1 建立资源信息库,出版有关植物志
植物志是记载某一地区内全部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及用途的大型文献资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鉴于甘肃省药学植物学工作者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以及1971年《甘肃中草药手册》的出版、1983~1987年甘肃省医药总公司中药资源大普查的资料积累,已具备了出版植物志的基本条件。加之现在不少掌握资料的老专家年事已高,、内蒙、青海、四川、宁夏、云南、浙江、安徽等诸多省份植物志相继出版,甘肃省在这方面已呈落后态势,建立资源信息库,出版有关植物志之事已迫在眉睫。若资金确实短缺,是否可考虑先出版《药用植物志》或《经济植物志》。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
2.2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科学研究是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由部门组织和调拨资金,协调有关科研人员与生产单位,实行课题招标,尽快解决一些资源保护和产品开发中的实际问题尤为重要。例如苁蓉种子萌发、繁殖机理及其寄主梭梭林的人工种植,远志、羌活、秦艽等品种的野生变家种实验,甘草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及高产技术,中药材及饮片的精细加工和集约化生产等等。以期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协调发展。
2.3 发挥地方特色,开发民族药优质产品
甘肃省民族医药学基础深厚,包括藏、维、蒙等,民族药资源丰富,独一味、红景天、獐牙菜以及奇正系列藏药产品的开发已显示出其生命力。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强民族药研究,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研制,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将有开发潜力的民族药开发
31
第1期 庄起明等:甘肃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
收稿日期:2002-06-25
思茅中药材资源与生产基地现状
张绍云1 陈麟峰2 刘 庆2
(1.云南思茅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云南思茅665000;2.云南思茅地区药品检验所,云南思茅665000)
摘 要 对思茅地区的地势与气候、中药资源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主产、特产、地道药材、思茅特有的药物和少数民族药概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思茅地区目前药材生产的基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开发思茅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出该区大部分药用植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利用。关键词 中药材资源;生产基地;思茅
1 思茅的地势与气候
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东经99°9′~
102°19′,北纬22°02′~24°50′
),面积为44221.34km 2
,东南、
西南部与老挝、越南、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86.492km ,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全区地势是
北窄南宽、上紧下疏,形似一把扫帚,北高南低,最高峰在景东境内的猫头山,海拔3306m ,最低河谷江城土卡河口海拔329m 。该地区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与黄红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草甸等多种土壤,其赤红壤、红壤和黄红壤分布面积最广。该区气候特点是受季风暖湿气流影响,加之云贵高原的抬升作用,降水资源丰富,如西盟、江城、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平均年降水量在3390mm ~1831.2mm ,但干湿季节分明;5~9月降雨量约占雨量的80%。
2 思茅的中草药资源
2.1 资源概况
自古以来,思茅具有“绿海明珠”和“天然药物宝库”之称。思茅地区2个民族自治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孟连“千张纸”基地县,景谷为蔓荆子基地县,据思茅地区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公布,全区有中药品种758种,其中植物药726种,动物药30种,矿物药2种,国家收购的中药15种,常用中药近360种。属于思茅特有药用植物有100余种,如思茅木姜子(L itsea p ierrei L ecte var .sz e m aois )、思茅蒲桃S y zy g ium sz e m aoense 、假鹊肾树(P seud ostreblus ind ica )、
姜状三七P anax z ing iberensis 、思茅茴芹(P i m p inella w oef f iana )、思茅山橙M elod inus hen 2
ry i 、
云南萝芙木(R au rolf ia y unnanensis )、思茅对叶草L y si m ach ia eng leri 、思茅豆腐柴P re m na
为优质新产品,通过国家新药审批,形成甘肃省的几
项拳头产品,带动整个制药工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周荣汉.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2] 马炜梁.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 中科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中国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3.
[4] 中科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兰州:甘
肃人民出版社,1973.
[5] 甘肃省卫生局.甘肃中药材手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1.[6]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7] 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民族药志(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84.
[8]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第22卷第1期2003年2月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Ch inese W ild P lant R esou rces V o l .22,N o.1Feb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