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国古代蒙学经典语言典范,人文内涵丰富,集中反映了传统国文教育的成功经验。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在校正人的行为偏差、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净化人的灵魂、优化人的品行、增广人的见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蒙学经典 人文内涵 写作能力 现实效用
黄高才(1962—),陕西泾阳人,研究生学历,特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科带头人。
中国的国文教育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总结和积累的经验也最丰富,留下来的教育素材数量也很可观。其中,古人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编写的蒙学教材,集中反映了传统国文教育的成功经验。这些蒙学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今天依然可以作为大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教材,其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所具有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当今的语文教科书不可比拟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思想内涵丰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语言学习必须与思想的丰富和提升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语言学习的最大秘诀。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以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为思想基础,以极其简约的文字承载了十分丰富的人文知识,实现了文道的高度统一。教师运用这样的教材进行语言训练,不仅可以迅速丰富和提升被训练者的思想,而且容易使被训练者体会和感悟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法与技巧,迅速增强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
二、语言典范
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大都充分发挥了汉语音韵优美、表现力强的优势,语言典范,启示性强。如,《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和《三字经》这几部蒙学著作,尽管语言风格各异,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汉语言的特殊魅力,都具有极强的语言示范性。如《千字文》以极简洁的文字表现了极丰富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美和超强的思想表现力。《增广贤文》的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同时又富于哲理,是绝佳的语言范本。
三、触发想象与联想
写作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想象与联想在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强化想象与联想能力。中国古代蒙学教材都引用了大量的历史传说或美德故事,极易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可以有效地优化读者的思维品质,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为了讲述某一道理,常常纵横联系、旁征博引,不仅能够触发人的想象与联想,而且能够将人的想象与联想活动引向深入。
四、正心养德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其内容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作者思想品德的影响。因此,要学习写文章,首先要学好做人。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不仅汇集了先贤们的做人智慧,道尽人生哲理,而且详尽地列举了做人应恪守的道德准则,认真研读,可以净化人的灵魂,端正人的心态,滋养人的美德,坚韧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
正因为具有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在校正人的行为偏差、培养人的良好习惯、净化人的灵魂、优化人的品行、增广人的见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其中,有一些蒙学教材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挥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效用。就《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和《三字经》这几种蒙学著作而言,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效用。
一、迅速强化写作能力
写作过程的实质是表达思想,作者思想丰富而敏锐,文章就不愁没的写;作者思想贫乏,写起文章来就捉襟见肘。这是其一。其二,文章是以语言为媒介叙事论理、表情达意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强,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其三,写作过程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能力强,不仅写作灵感来得快,而且材料的调用也轻松自如。这就是说,写作能力由思想修养、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构成,要提高写作能力也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不论是大中小学生,还是一般社会读者,在写作方面所处的困境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一是没的写,二是不知道该怎么写,三是写作过程中总是卡壳。陷入“没的写”困境的原因主要是思想贫乏,因为思想贫乏,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相对较差,看不到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因而,尽管感性积累丰富,见识也不少,但不能把其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不知道该怎么写的原因主要是思维的灵活性差,想象与联想不到位,因而打不开思路。
中国古代蒙学著作的编写者洞悉了写作的全部秘诀,其著作全面反映了写作能力训练的一般规律。从思想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的蒙学著作人文内涵极其丰富,认真研读,可以迅速丰富和提升读者的思想。从语言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蒙学著作大多采用通俗易懂的口头语言和琅琅上口的韵文形式,反复诵读,可以快速强化语感,迅速提高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从形象思维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旁征博引、例证丰富,较多使用类比手法,这些都能触发想象与联想活动的展开,使读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从借鉴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蒙学经典著作有两点很值得学习。一是高超的素材驾驭能力。近些年的中高考作文大都是给材料作文,虽然给了材料,但很多同学还是不会将其用到该用的地方。中国古代蒙学经典能以极其简约的文字表现极丰富的内容,并且将十分繁杂的素材组织得井井有条,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是围绕中心组织语言。除了《增广贤文》注重押韵,编排比较随意外,《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几种蒙学经典著作都是围绕中心组织语言的,语段中心明确、突出,全文条理清晰,层次十分清楚。
二、正心养德,校正行为偏差
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不仅系统地列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准则和做人应恪守的行为规范,而且列举了大量的中华美德故事,这些不仅可以使读者在体会、感悟和效仿中端正自己的行为,而且受大量美德故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内心会逐渐地变得纯洁,精神不断地趋于高尚。
三、端正人生态度,调整生活心态
中国古代蒙学经典是历代圣哲们智慧的结晶,全面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道尽了人生哲理,汇集了做人的智慧,反复研读,可以使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好生活的心态,抛弃世俗的烦恼,从而心境平和、清心寡欲、健康快乐地生活。
四、增加做人智慧
中国古代的蒙学经典著作汇集了有关文史哲经、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名物典故、风俗人情、礼仪道德、勤勉故事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含量大,人文内涵丰富。与此同时,这些蒙学经典大都出经入史,集百家之精华。因此,反复研读,烂熟于心,不仅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而且能够增加做人的智慧。
总之,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不仅是写作能力自我训练的最佳读物,而且是自我塑造的理想教材。熟读、精思、活用,不仅能够迅速提升我们的心智水平,而且能够完善我们的人格,振奋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