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2005年)
2001年到2005年是成都教育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为2010年基本实现成都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成都市教育事业第十五年计划纲要》,制定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
一. 成都市信息技术教育概况
(一)、成都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到2000年底,全市已基本普及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普及率达到90%以上;各类学校PC386以上电脑装备量达44565套,936所学校申请进行成都市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条件验收,合格率达到97.6%。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计算机装备规模和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较高水平。
目前,成都市共有18所中小学建成档次不一的校园网,其中四川师大附中校园网是由市教委统一规划和试点建设的。在试点的基础上,市教委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校园网建设管理的几点意见》、《成都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管理实施条例〉的通知》。这三个文件将全市的校园网建设纳入了一个科学规范的轨道,为全市信息技术教育及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都教育信息网”一期工程已于1999年初步建成,并已上互联网试运行一年多。成都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正式批准将“成都教育信息网”纳入全市信息化工作统一规划管理。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启动,部分区(市)县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县级教育信息网络,其中3个区(市)县教委(局)建成了办公局域网。
(二)、成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发展迅速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等学校,是为成都地区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开放性大学,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已建成基础校园网络,并通过微波直接接入教育科研网络西南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为各个分校教学站和广大学员提供拨号远程访问。
成都广播电视大学已与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通过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教育,是以卫星通信为平台,实现远距离、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利用这套系统可幅射成都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办学网络体系。
二.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
成都市幅员较广,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应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坚持“四个统一”的原则
信息化网络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设备闲置。
(三)、坚持稳步发展和全面推进的原则
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一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二是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上资源;三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获取经过信息化加工的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通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用较低的成本将课程送到广大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包括硬件建设,而且还包括教育信息资源、课程、人员队伍等多方面建设。因此,坚持稳步发展、全面推进,才能有效推进成都教育的信息化。
(四)坚持创新的原则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一定要面向市场需求,推进创新,实现成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创新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创新机制,在确保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符合技术规范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建设的步伐。
三. 成都教育信息网和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目标任务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市的直接领导下,力争在2005年建成西部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战略高地,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开展网上电子政务,推进成都市基础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成都电大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将以建成“成都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为总体目标,以建设教学中心、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教学资源中心和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为基本任务,奠定形成成都地区的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的基础。
(一)目标任务
到2005年,成都教育信息网将建成“成都教育信息城域网”,全市所有建制的中小学,每校至少拥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其中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达到2--3个网络教室,并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城区和县城的中小学建成规模不同的校园网,90%以上的学校都能直接接入教育城域网并与互联网联通,少数边远山区中小学通过卫星接收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联通,使全市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应用,促进多层次远程教育的开展。每校有1-2名经培训合格的网络管理员,信息技术课教师全部经过培训上岗,全面实现教育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
到2005年,市、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普遍开展网上电子政务。
到2003年,成都电大远程教育网络将建成集实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教学节目点播、教学课件点播、电子图书馆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网。
(二)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1年
建成“成都教育信息城域网”数据中心及6城区分中心;一批市级以上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全市所有高完中、职中至少拥有一个网络教室,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第二阶段:到2003年
14个区市县教委建成数据分中心;高完中、职中全部建成校园网,部分有条件的城区和县城的初中及小学建成校园网;重点中学达到3个网络教室,规模较大的一般高完中、职中达到2个网络教室,城市初中及小学建成1个网络教室,并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第三阶段:到2005年
县城以上的中小学建成校园网,乡镇中小学全部建成1个信息化网络教室,少数边远山区中小学建成卫星宽带接收站;乡镇及其以上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具体分阶段建设任务及经费概算见表1、表2。
四.保障措施
为了加快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
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和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学管理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和统筹。成都市将成立“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组建“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指导工程的实施。同时,组建“成都市教育信息产业公司”,隶属于成都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具体负责城域教育网的管理及营运。各区(市)县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二)调整支出结构,鼓励优先发展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级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保证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成都市教委将加强对建设工程的管理,实施工程评估验收,并根据区(市)县、学校资金投入和建设质量等情况给予支持奖励和惩罚。
(三)优化教师和管理人员结构,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
推进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程,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及管理人员队伍。为此,要进一步对全市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开展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并纳入继续教育考核,以提高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及管理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力争做到每校有1-2名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网络管理人员;高完中有2-3名,小学、初中有1-2名信息技术教育骨干教师。
五. 附 件
表一、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预算表(二○○一年————二○○五年)
表二、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及配备标准
表二: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范及配备标准及经费预算
一、计算机网络教室配备标准及经费预算
A级:计算机数量50台,服务器1台,教师机1台,必备网络设备(26万)
B级:计算机数量25台,服务器1台,教师机1台,必备网络设备(14万)
C级:486、586升级,计算机数量50台,服务器1台,教师机1台,必备网络设备(5万)
D级:486、586升级,计算机数量50台,服务器1台,教师机1台,必备网络设备(3万)
二、校园网建设标准
C级:简易型:利用网络教室实现基本的办公、管理、备课及信息交流(20万)
B级:基本型:在简易型的基础上,实行教学应用、图书馆管理、资源库、网站、能够满足全校的INTERNET接入系统完善的结构化布线及其他综合应用功能(50万)
A级:标准型: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实现校园一卡通、视频点播、高速宽带INTERNET接入系统(80万)
三、计算机教学网络建设
1、市级以上重点中学建设3个A级网络教室
2、一般完中、职中建设2个A级网络教室
3、城市初中及小学建设1个A级网络教室
4、乡镇中小学建设1个B级网络教室
四、校园网建设
1、省级以上重点中学建设A级校园网
2、一般城市中小学建设B级校园网
3、乡级学校建设C级校园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