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病 | 原因分析 |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
| 顶管 方向 失控 | 1)工作井出洞口无土体加固措施。 2)掘进机长径比不合理。 3)掘进机纠偏液压系统遇故障。 4)掘进机纠偏行程小,纠偏力不够。 5)测量数据有误。 6)工作井发生位移和倾斜。 7)纠偏不及时,纠偏幅度过大。 8)没有给机头轨迹曲线。 9)遇到土质变化,开挖面失稳。 | 1)采取可靠的进出洞口地基加固措施. 2)机头设计要经充分论证。 3)施工前,掘进机进行维修、保养、调试和验收,施工过程加强检查,遇故障立即停止顶进修理。 4)实行三级测量复核制度。 5)定时对工作井的位移进行复测。 6)采取勤测、微纠原则。 7)施工现场给机头姿态曲线图,以曲线图指导纠偏。 8)遇到突发情况,逐级汇报,确定偏差报警值,杜绝方向失控。 |
| 顶力 剧增 | 1)触变泥浆选材质量不好。 2)触变泥浆材料配方不合理。 3)现场搅拌不充分,水化时间短。 4)注浆孔布置不合理。 5)注浆泵耐压低。 6)管路布置不适应超长距顶管要求。 7)注浆量没有控制好。 8)注浆压力不合理。 9)管路接头渗漏。 10)没有形成完整泥浆套,只是偏心浆套,管外壁带土顶进。 | 1)选材应进行测试和论证。 2)配方应进行筛分和优化 3)搅拌和水化时间大于6h 4)科学合理地按设计的管路进行布置。 5) 采用液压注浆泵,并维修好,确保耐压大于2bPa以上。 6) 按超长距离顶管要求,设中间注浆泵站2~3座。 7)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按设计要求控制。 8) 所有压浆接头用生料带包扎,确保无渗漏现象。 9) 压浆工艺由当班班长负责,确保整条管道形成完整泥浆套。 |
| 管道 渗漏 | 1)进出洞口渗漏。 2)管接口渗漏。 3)中继环渗漏。 4)机头主轴密封渗漏。 | 1)进出洞口止水装置与管道的同心度要好,误差要小,应采用精加工制作,采用双道橡胶法兰结构。 2)特别重视管材的加工精度,从钢模制作,样品管的验收到橡胶止水带的质量检验,都要从严把头,确保压缩过盈量。 3)机头主轴密封采用多道聚胺脂密封,并采用油嘴泵加压以平衡开挖面水土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