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质条件
根据工程枢纽布置,导流、输水隧洞均布置在右岸,导流洞进口位于坝轴线上游约140 m的河岸处,输水隧洞进口位于坝轴线上游约90 m的冲沟山腰处,隧洞出口接泄水道,通过下游消力池消力后排入河道。方向S3°E,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865.00m,长度为83 m,输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876.00 m,长度为205 m。
两隧洞相距较近,地质条件相似。输水隧洞进口段为Ⅴ类围岩,极不稳定段,围岩成砂土、砂砾状,围岩类别Ⅴ类。进口地形坡度30~35°,埋深一般0~12 m,隧洞处于寒武系混合岩化片麻岩内,岩层全风化成砂土状、砂砾土状,十字镐可较容易挖进,毛洞自稳能力差,易产生较大规模变形破坏。岩层走向与洞轴线走向近于平行。开挖有地下水影响。
隧洞中间段为Ⅳ~Ⅴ类围岩不稳定~极不稳定段,埋深一般12~35 m,隧洞处于寒武系混合岩化片麻岩内,岩层多风化成块状、砂砾土状,岩体完整性较差,节理裂隙发育,毛洞有一定自稳能力差,开挖易形成掉块和局部坍塌。岩层走向与洞轴线走向近于平行°。开挖有地下水影响。
隧洞出口段为Ⅴ类围岩极不稳定段,出口地形坡度20~25°,埋深一般0~20 m,隧洞处于寒武系混合岩化片麻岩内,岩层全风化成砂土状、砂砾土状,十字镐可较容易挖进,毛洞自稳能力差,易产生较大规模变形破坏。开挖有地下水影响。
2、洞线布置
(1)导流隧洞
根据地形条件,结合枢纽布置和施工组织等因素,导流工程布置于河道右岸,洞线在平面布置上设一处转弯段,转角20°,转弯半径采用5倍洞宽,即7.5 m。导流工程分导流渠和无压隧洞两部分。导流渠直接自河道处开挖土槽,总长为10.0 m,喇叭口进水,喇叭口尺寸为6.50 m,边坡系数为1.0,底坡为平坡,开挖底板高程为865.00 m;导流隧洞进口底板高程为865.00 m,导流洞按5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2.223 m3/s,经水力计算,确定底坡i=1/1000,隧洞断面型式采用圆拱直墙型(城门洞型),衬砌后断面尺寸为B×H= 1.5 m×1.93 m(直墙高度1.5 m)。本次设计中,将导流洞与输水隧洞的部分的洞身合用,导流结束后,用于取水管的架设与运行。导流洞洞身段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30cm,导流结束后,洞身段全部采用C20素混凝土封堵,总长83.0 m。
(2)输水隧洞
输水隧洞布置于大坝右岸,洞线在平面布置同样设一处转弯段,转角20°,转弯半径采用5倍洞宽,即7.5m。输水隧洞底板高程为876.00 m,进口前采用M7.5浆砌石铺设一长9 m,宽2.1 m,底板厚度为30 cm的进水底板。隧洞进口段为平洞段,长3 m,斜洞段转角为30°,转弯半径采用采用5倍洞宽,即7.5m。斜洞洞长为26 m,与下部隧洞相交后,采用i=1/1000的底坡(该段长172.30 m),隧洞断面型式采用圆拱直墙型(城门洞型),衬砌后断面尺寸为B×H= 1.5 m×1.93 m(直墙高度1.5 m)。洞身段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为30cm。输水隧洞与导流洞相交之间的斜洞及进口平洞洞身均采用C20素混凝土封堵,总长30 m。
(3)泄水道
泄水道布置于隧洞出口处,出口高程为8.74 m,泄水道长30 m,经水力计算,确定底宽1.5 m,边墙高1.0 m,顶宽0.4 m,底宽0.7 m,底坡i=0.83。消力池布置于下游河道岸边,底板高程为848.24m,经计算,确定池长8.0 m,边墙高2.5 m,喇叭口出水。泄水道与消力池均采用M7.5浆砌石支砌。
3、水力学计算
(1)导流洞过流能力计算
无压隧洞洞身段的过流能力,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底坡i=1/1000,断面宽度b=1.5 m,满足无压净空面积界限(15%)以及净空高度不小于40cm的要求,水深=1.53 m。
式中:—过水断面面积(m2);
;
—纵坡比,取0.001;
;
—湿周(m);
—渠道糙率,取0.015。
经计算,=3.06 m3/s >2.23 m3/s,满足过流要求。
(2)泄流能力复核
长短洞判别:判别公式:;
上游水深H=8.73-876.00 = 22.73 m;
m,取=272.76 m>L=255.30 m,属短洞。
由于该段隧洞为短洞,泄流能力不受洞长的影响,进口水流为宽顶堰流,泄流能力按宽顶堰流公式计算:
式中:为淹没系数,当进口断面处的水深时,为淹没出流,与有关,可通过查《水力学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P403页图6-1-8求取。当时,为自由出流,=1。
当 =0.75,即时, =1。取流量系数m=0.36、b=1.5 m、 =17.05 m,将以上数值代入上式可求当上游水位为8.73 m时隧洞的极限过流能力:
m3/s >2.23 m3/s,满足要求。
(3)泄水道水力计算
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式中:—过水断面面积(m2);
;
—纵坡比,取0.83;
—湿周(m)。
—渠道糙率,取0.025。
经计算,当 m3/s,相应渠道水深m,考虑施工及上下游建筑物衔接要求,边墙高度取1.0 m。
(4)消力池水力计算
采用底流水跃消能。
①自由水跃共轭水深;
式中:——收缩断面佛劳德数;
——收缩断面水深,m;
——收缩断面流速,m/s。
②水跃长度;消力池长度。
经计算,消力池长度取8.0 m,边墙高度为2.5 m。
4、取水管布置
取水管布置于输水隧洞洞内,管道轴线与洞轴线平行,钢管底部距底板60cm。取水管采用DN500无缝钢管,Q235-C,壁厚10 mm。取水管前段30 m的长度有C20素混凝土包裹,不设镇墩、支墩,只在封堵断面后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0的闸阀及伸缩节;此后管段至隧洞出口之间,设置支墩,间距为6.0 m;管道沿泄水道布置,上下游各设置一个镇墩,镇墩之间每隔6.0 m设置支墩。1#镇墩后设置一个伸缩节,2#镇墩设置于消力池处,并新建控制室,设置岔管,岔管采用“Y”型,分岔后为DN500和DN300两根,前者用于下游农田灌溉,后者用于城市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