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54:18
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解读一、教学理念(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
推荐度:
导读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解读一、教学理念(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解读

一、教学理念

 (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

 (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84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29人。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三、教材主要特色

1、人文内涵丰富

2、拓宽题材体裁

3、灵活设置专题

4、系统设计导练

四、教材概貌

1、按专题分成8组,每组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2篇,全册共有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选读课文8篇

2、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分有合)

3、“大综合”1次(第六组)“小综合”1次(第三组)

4、生字:认200个,写150个。

5、“词语盘点“列出的词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

6、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五、根据学情分析及学段目标,本学期教学训练目标重点应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

附:高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汉语拼音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
词语理解词语意思;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1.阅读方面

2.习作方面 

3.综合性学习

(一):阅读

1、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训练。

①朗读。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培养语感。

②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本册教材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许多也是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当然,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学时都不是单一地用朗读或默读的方式,而是要根据读书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表达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①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教材中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教材中也有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等等。

②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如从《白杨》一课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教师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因为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有文言文、剧本和相声、近代白话文、散文、故事、小说等体裁,所以我们应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习作

本册教材有三次记实作文:分别是第二单元的“写童年趣事”;第四单元的“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第七单元的“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有三次应用文:分别是第一单元的“写信”;第三单元的“写发言稿”;第六单元的“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本册教材中还有两次材料作文:一次是第五单元的“缩写训练”;一次是第二单元中的“看图作文”。

1、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明确了这一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放”开了,学生就有东西写。再就是讲评的时候,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使每个学生通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往往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这就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合理地安排、组织材料,当然,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本册教材安排了3次小练笔,一次在《白杨》课后,仿照课文句式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一次在《再见了,亲人》课后,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一次在《威尼斯的小艇》课后,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教材的安排是有限的,关键的是老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在高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更加丰富,可以写段、写篇,可以缩写、扩写、续写、改写;可以在典型处仿写、在可变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也可以进行由简到繁或者由繁到简的语言转换练习。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根据生活需要练笔。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总之,生活的广阔,为读写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服务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附:8个专题的读写训练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综合性学习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2、阅读前四篇阅读材料,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先后开展两项活动,或选择一项:①进行“信息改变生活”的调查并在全班交流。②阅读《把握自己》,辩论或讨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

4、根据主题,搜集有关信息,并写报告。

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7个,会写20个字。

 2.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指定段落:1课第2.3小节。3课指定段落。

 6.第3课后的小练笔

解决措施: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做一点西部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永远的童年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丰富语言的积累。

 4.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1个,会写30个。

 2.体会古诗重诗人的情感,并能把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改编成短文。

 3.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牧童》第6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等内容。“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累少年立志的名句。

第三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语言的艺术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11个,会写20个。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5.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友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的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第四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他们让我感动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2个,会写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并运用到习作中。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6个,会写22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些故事。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部要求学生同读原著,但可以查查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位学生阅读名著创造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第六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走进信息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5.认识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的存在及其价值,了解古今的主要信息传递方式,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自主策划学习活动并开展活动。如何在整合中实现这些目标呢?就是要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的才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活力得到更多的释放张扬,当然教学就会更加精彩。

 1.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2.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3.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5.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6.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认识5个生字。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7.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8.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解决措施:1放手自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2放手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放手探究,提升探究的水平。

 

第七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作家笔下的人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22个,会写1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方法描写人物。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解决措施:

 1.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次为基础来学习本组课文。2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本组课文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3对人物形象地感受不应该是几千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从实际出发,对人物进行分析。

第八单元解读

单元名称:异域风情

 单元教学目的要求:

 1.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2.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31个,会写17个。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教育。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巴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最后一单元,对学生注重培养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要加以巩固和复习。

附,各单元阅读知识点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简写: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又可以说为: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中西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A背诵、默写。

B诗句解释 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

《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 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作者:  费奥多罗夫       

A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B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D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第三单元

10《杨氏之子》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B背诵、默写。

C古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机智的驳斥了孔君平,又是他无言以对。

二是他用幽默的语言回答,表达了他应有的礼貌。从中可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

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  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

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

13《打电话》

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第四单元

14《再见了,亲人》 A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B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C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

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

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起侵略者。

D文中反问句列为陈述句的方法。

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

15《金色的鱼钩》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C“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永垂不朽。

D“灿烂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A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

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C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17《梦想的力量》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文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分析及单元解读一、教学理念(一)突出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世界,培养学生个性。(二)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落实到每个学生,并全方位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三)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四)语文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探究语文教育与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五)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六)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