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铝土矿矿资源量估算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53:22
文档

铝土矿矿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1勘查类型的确定1.1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应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及构造影响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第Ⅱ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由此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
推荐度:
导读资源量估算1勘查类型的确定1.1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应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及构造影响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第Ⅱ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由此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
资源量估算

1  勘查类型的确定    

1.1  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

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应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及构造影响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第Ⅱ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由此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

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内部结构简单,无夹层或天窗,构造对矿体影响小。

第Ⅱ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较简单,厚度不稳定,内部结构较简单,有少量夹层或天窗,构造对矿体影响不大。

第Ⅲ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8。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内部结构复杂,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到严重。

1.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取决于矿床的勘查类型。本矿床属第Ⅱ勘查类型,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技术要求,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沿走向140米,沿倾向140米。

矿体出露地表时,地表工程间距应比深部工程间距适当加密。

1.3  勘查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应根据矿床类型和地形条件而定。本矿属第Ⅱ勘查类型,以钻探工程探求控制的资源量(332)。

2  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2.1  资源量估算范围

本矿床资源量估算范围沿走向西自×线,东至×线东,走向长×米;沿倾向位于×米标高之上。

2.2  工业指标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依据。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圈定矿体采用的工业指标为:

1、边界品位: Al2O3≥40% ,A/S≥1.8(1.8~2.6);

2、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Al2O3≥55%,露采A/S≥3.5,坑采A/S≥3.8;

3、最低可采厚度:露采0.5(0.5~0.8)米;坑采0.8(0.8~1.0)米;

4、夹石剔除厚度:露采0.5(0.5~0.8)米,坑采0.8(0.8~1.0)米;

5、剥采比:10~15m3/m3;

6、伴生有用元素如有利用价值,可按有关规定计算储量。

3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根据矿体赋存于中石炭系本溪组地层中,矿体形态简单,厚度较稳定,勘查工程均匀的分布在相互平行的勘探线上,在水平投影图上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

矿石量估算公式为:

Q=s×m×d ×secα/10000

式中:  

 Q——矿石量(万吨);

s——矿层水平投影面积(m2);

m——矿层真厚度(m)

d——矿石平均体重(t/m3)

α——矿层倾角

数值修约为“四舍六入,五逢单进双不进,零为双数。”厚度、品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面积、体积、矿石量(万吨)取整数,积数和保留小数点后四位。

4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4.1  面积

资源量估算平面图上用MapGIS对块段水平投影面积直接测定。精度可以满足资源储量估算的要求。

4.2  厚度

1、单工程厚度:为各样品长度之和。

2、块段平均厚度:为该块段中各单工程矿层厚度之算术平均值。单工程有特大厚度时先处理大厚度,然后参与其所影响块段储量计算;如果出现多个相邻的大厚度工程,可单独圈算。

3、矿体平均厚度:以矿体体积与面积之商求得。

4.3  品位

由于矿石品位与厚度有直接关系,且矿体中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取样长度和矿体厚度不等,所以采用真厚度(样长)加权法计算平均品位。

1、单工程平均品位:用工程内符合工业指标圈入同一矿层的各单个样品品位与其样长加权求得。

2、块段平均品位:用块段内单工程品位与其厚度加权求得。

3、矿体平均品位:用矿体各块段平均品位与其矿石量加权求得。

4.4  矿石体重

矿石体重值为×t/m3。

5  矿体(层)有限、无限外推原则

5.1  有限外推

见矿工程与不见矿工程之间,小于相应类别资源储量间距时,以此两工程间距的1/4板状等厚平推或1/2尖推;当矿体边部相邻不见铝土矿矿工程中为粘土矿时,作1/2平推。当两工程间距大于相应类别资源储量间距时,只能外推相应类别资源储量间距的1/4(平推)或1/2(尖推)(注: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的工程间距有时不等,在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上沿倾向外推需换算)。当相邻见矿工程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用内插法求可采点的位置圈定矿体。

5.2  无限外推

见矿工程外无其他工程,或见矿工程推定方向相应的控制间距内无探矿工程,外推距离为相应控制的工程间距(沿走向、沿倾向)的1/4(平推)或1/2(尖推)。沿走向外推×米,沿倾向无限外推×米,换算为水平投影图上为×米。

6  块段划分原则

6.1  块段划分原则

块段划分的基本原则是:原则上按勘探网度、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开采技术条件(露采、坑采)、影响矿体的主要构造线及以达到相应控制程度的勘查线、矿体边界、矿权边界为边界。

6.2  块段编号

块段编号应按照不同的资源储量类别,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分别连续编号。

7  资源储量分类(注意勘查阶段)

(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圈定了矿体的三维空间,基本确定了矿体的连续性,排除了大的多解性;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对矿石中的共伴生有用组分进行了综合评价;对易选矿石的可选性进行了类比,一般矿石作了实验室流程试验,新类型或难选矿石作了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其成果可供评价矿石是否具有工业价值),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计算的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根据主要矿体特征看,划分为第Ⅱ勘探类型,×勘探线——×勘探线间沿走向控制的工程间距为80米,地表槽、井探工程加密一倍,倾向控制的工程间距50米,以地表槽(井)探配合相邻坑道所圈定的部分。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工程证实,并结合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征和有效的物、化探成果推断、不受工程间距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根据主要矿体特征看,、划分为第Ⅱ勘探类型,×勘探线——×勘探线间采用160米×100米的勘探网度所圈定的部分及矿体有限外推部分。

(3)预测的资源量(334)?:在预查区内,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和极少量的工程验证,通过已知矿床的类比,有足够的数据所估算的资源量。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属潜在矿产资源,经济意义未确定。×勘探线——×勘探线矿体无限外推部分所推定的范围。

8  资源量估算结果

本次工作中,在批准的勘查区内共求得铝土矿矿石量(332)+(333)+(334)? ×万吨,Al2O3品位59.58%, A/S为3.4。其中(332)矿石量×万吨,Al2O3品位59.58%, A/S为3.4,(333)矿石量×万吨,Al2O3品位59.58%, A/S为3.4,(334)?矿石量×万吨,Al2O3品位59.58%, A/S为3.4。资源量估算结果见表1,详细计算结果参见附表。

表1      ××矿区×矿资源量估算结果表

矿体

编号资源量类别真面积(m2)

体积

(m3)

体重

(t/m3)

矿石量

(104t)

Al2O3品位

(%)

A/S
(332) 

(333) 

(334)?
合计
9  资源量估算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大厚度处理:大厚度一般指单工程矿体厚度大于矿体平均厚度的3倍时称为大厚度。大厚度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矿种)慎重处理。处理方法是用矿体平均厚度的3倍来代替,参与其所影响块段储量计算;如果出现多个相邻的大厚度工程,可单独圈算。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工程号)为大厚度工程,矿体厚度为×米,用矿体平均厚度的3倍代替了单工程矿体厚度,处理后厚度为?米。

有质量问题的工程处理。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而又必须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均降级处理。

文档

铝土矿矿资源量估算

资源量估算1勘查类型的确定1.1矿床勘查类型的划分根据《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技术要求,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应依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及构造影响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根据矿床勘查类型的具体划分,第Ⅱ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9~2.4,由此确定本矿床为第Ⅱ勘查类型。第Ⅰ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