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比较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 类型 | 分布 | 人类开发利用现状 | 开发利用意义 | ||
| 中国 | 世界 | ||||
| 化学资源 | 海水淡化 | 广泛但不均衡 | 西沙群岛建立第一座海水淡化厂 | 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厂为阿布扎比海水淡化厂 | ①提供了丰富的无机盐类 ②加速海水淡化,提供淡水 |
| 食盐、镁、溴 | 长芦、胶州湾、淮北盐场 | ||||
| 生物资源 | 鱼、虾、贝、藻 |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架 | 近海及毗邻海域是世界重要渔场 | 捕鱼量最多的国家:日、中、美、智、秘、俄,人均鱼产量最高的国家:冰岛 | ①捕捞作食用、药用等 ②通过养殖、增殖实现可持续利用 |
| 海底矿产资源 | 滨海砂矿 | 近岸带 | 山东、辽东半岛,、海南岛 | 世界95%的锆石,80%的独居石来源 | ①形成近海石油工业部门 ②锰结核是未来可以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资源 |
| 石油、天然气 | 浅海架 | 已发现七个大型油气盆地 | 开采量占世界石油总量的30% | ||
| 锰结核 | 深海 | 对太平洋调查获得样品 | 开采方法、冶炼技术已基本解决,试采成功 | ||
| 海底热液矿床 | 首先发现于红海海底,现已在多处海岭中发现,试采成功 | ||||
| 能源资源 | 潮汐能、波浪能等 | 目前可利用的主要在滨海区 | ①为可再生资源,无污染 ②作为新的能源 | ||
1、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架海域的原因
2、世界主要大范围渔场与洋流的关系
| 主要海域的渔场 | 代表渔场 | 形成类型 | 洋流名称 |
| 北太平洋渔场 | 北海道渔场 | 寒暖流交汇 | 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
| 西北大西洋渔场 | 纽芬兰渔场 | 寒暖流交汇 | 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
| 东北大西洋渔场 | 北海渔场 | 寒暖流交汇 | 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寒流 |
| 东南太平洋渔场 | 秘鲁渔场 | 上升流形成 | 秘鲁海区冷海水上升 |
| 东南大西洋渔场 | 东南大西洋渔场 | 上升流形成 | 本格拉寒流上升 |
三、海洋空间及其开发利用
1、海洋空间利用形式
①交通运输:港口、航道、海上机场等。
②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海洋牧场等。
③通信和电力空间:海底电缆。
④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等。
⑤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海上运动等。
2、海上咽喉要道
| 海峡或运河 | 连通海域 |
| 曼德海峡 | 红海阿拉伯海 |
| 马六甲海峡 | 印度洋太平洋 |
| 霍尔木兹海峡 | 波斯湾阿拉伯海 |
| 直布罗陀海峡 | 地中海大西洋 |
| 巽他海峡 | 印度洋太平洋 |
| 苏伊士运河 | 红海地中海 |
| 巴拿马运河 | 太平洋加勒比海 |
四、海洋环境的保护
1、海洋污染
①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少部分来源于海岸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中时,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
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最终汇入海洋。
④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造成海洋污染。
2、海洋生态破坏
①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
②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③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