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K-39 Fe-56 Cu- Br-80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 .CH 3CH 2OH
B .H 2SO 4
C .MgO
D .Cu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氯化铵的电子式:
B .乙炔的结构式:
C .S 2ˉ的结构示意图:
D .CO 2的空间填充模型:
3.NaCl 是一种常见的盐,且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饱和NaCl 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B. 工业上常利用电解饱和NaCl 溶液制取金属钠 C .生活中NaCl 可作防腐剂 D .饱和NaCl 溶液可用来除去HCl 中的Cl 2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 2与S 8互为同素异形体
B .乙酸与油酸互为同系物
C .10B 和11B 互为同位素
D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5.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上海水提溴技术,常用空气将生成的溴吹出,再用SO 2溶液吸收
B .高锰酸钾可以与乙醇、乙酸乙酯等保存在同一试剂柜中
C .观察钾与水反应的现象时,不需要佩戴护目镜
D .工业上盛放浓,可选择金属铜作为罐体材料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图①将灼烧至黑色的铜丝插入无水乙醇,铜丝变成红色 B .图②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图③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非金属性 Cl>C>Si D .图④水层能使红色石蕊变蓝,说明水层中含有氨
CH CH 浙江名校协作体2023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A .Fe(OH)3是氧化产物
B .生成1mol KNO 3,转移2mol 电子
C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D .K 2FeO 47.关于反应2K 2FeO 4+3KNO 2+5H 2O =2Fe(OH)3+3KNO 3+4K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 Fe 3+ + Cu = Fe 2+ + Cu 2+
B .氯气通入石灰乳制漂白粉:Cl 2 + 2OH -= Cl - + ClO -
+ H 2O C .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 + 3H + = Fe 3+ + 3H 2O
D .NaHSO 4与Ba(OH)2溶液反应至溶液呈中性:2H + + SO 42− + Ba 2+ + 2OH -
= BaSO 4↓ + 2H 2O 9.食品中的抗坏血酸(俗称维C ),一定条件下易转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其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抗坏血酸的分子式为C 6H 8O 6
B .抗坏血酸中存在三种官能团
C .脱氢抗坏血酸可发生取代、水解、还原等反应
D .1mol 脱氢抗坏血酸与足量的金属Na 反应可产生2mol 氢气 10.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用于生产肥皂 B .β-胡萝卜素、姜黄可作食品的着色剂
C .碳纳米管可用于生产复合材料,电池和传感器等
D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1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mL 1mol/LNa 2SO 4溶液中含的氧原子数为0.4 N A B .28 g C 2H 4和C 4H 8的混合气体中含的碳原子数为2 N A
C .50 mL 18 mol/L 浓硫酸与足量锌微热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9 N A
D .标准状况下,用6.72L H 2和足量的N 2反应生成N-H 键的数目为0.6N A 12.探究Na 2S 2O 3 + H 2SO 4 = Na 2SO 2↑ + S↓ + H 2O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锥形瓶 0.1 mol/L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mL 0.1 mol/LH 2SO 4溶液的体积/mL 蒸馏水的体积/mL 反应 温度 浑浊出现
时间/s
备注
1 10 10 0 20 ºC 10
2 10 5 V 1 20 ºC 16
3 10 10 V 2 50 ºC 5
10秒后浑浊
不再增多
4 10 4 V 3 50 ºC 8 A .V 1=5, V 2=0, V 3=6
B .10秒内,3号瓶中Na 2S 2O 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
C .该反应也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生成SO 2体积的多少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D .由2号瓶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可推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13.火星大气中含有大量CO 2 ,一种有CO 2参加反应的新型全固态电池有望为火星探测器供电。该电池以金属钠和碳纳米管作为两极(如图所示),放电的总反应为4Na + 3CO 2 = 2Na 2CO 3 +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定条件
C
C C O
CH O O O
CH CH 2OH
OH
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C
C C O
CH O HO
CH CH 2OH
OH
C.正极反应式:3CO2 + 4e- = 2CO32- + C
D.工作时电流从Na电极经导线流向碳纳米管电极
14.过二硫酸分子式为H2S2O8,可看成由H2O2分子中两个H原子被磺酸基(-SO3H)取代形成的产物,即HO3S-O-O-SO3H;过二硫酸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硫酸。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A.过二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B.过二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Na2S2O8可做漂白剂,加热会使其漂白性逐渐失效
D.可用钡溶液鉴别H2SO4和H2S2O8
2323242334
做如下实验:
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气体A可能是混合物B.滤渣A一定为BaSO4
C.固体X中一定含有Fe3O4 D.无法确定X是否含有Na2SO4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X 、Y 、Z 、W 、Q 、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Z的主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Z与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Z与R的质子数之和是X与W的质子数之和两倍;Y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以用来测定文物年代;Q简单离子的半径是其所在周期中最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Q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 (2)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 >R ,解释原因是 ▲ 。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W 与R 形成的化合物W 2R 的电子式是 A .X 与W 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
B .与Y 同一主族的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2
C .X 与Y 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非极性键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Q <W
(4)Y 与W 形成的化合物W 2Y 2,能与水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8.(10分)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TiO 2、SiO 2、Al 2O 3、Fe 2O 3。通过以下工艺流程可回收铝、钛等金属。
已知:在“焙烧”过程中,TiO 2、SiO 2几乎不发生反应,Al 2O 3、Fe 2O 3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
以上流程中加入的试剂均过量。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水浸渣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写出“焙烧”过程中Al 2O 3转化为
NH 4Al(SO 4)2的化学方程式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热水“水浸②”是为了加速Al 3+、Fe 3+、NH 4+等离子溶解
B .电解熔融的Al 2O 3制金属铝时,通常加入冰晶石是为了降低Al 2O 3的熔点
C .加过量的NaOH 溶液“沉淀③”是为除去Fe 3+
D .若在实验室中灼烧白色沉淀,所需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发皿、三脚架 (3)“通入CO 2④”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
(4)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沉淀③”步骤中Fe 3+已沉淀完全: ▲ 。 19.(10分)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 2在400~500℃下的催化氧化:
2SO 2(g) + O 2(g) ⇌ 2SO 3(g)
(1)上述反应在V 2O 5 的催化作用下分两步进行,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19-1。
①其中第一步反应:V 2O 5(s) + SO 2(g) ⇌ V 2O 4(s) + SO 3(g), 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计算生成1 mol SO 3(g),总反应 ▲ (填“放出”或“吸收”) ▲ kJ 热量。
(2)若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通入一定量的SO2和O2进行反应,则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实现SO2完全转化
B.将SO3分离移出,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C.v正(O2)=2v逆(SO2)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若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将物质的量之比为2:1的SO2和O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g) + O2(g) ⇌2SO3(g)反应。c(O2)随t(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9-2,请在下图画出0~t2时段,c(SO3)随t变化曲线图
图19-2 图19-3
(4)热电厂尾气经处理得到较纯的SO2,可用于原电池法生产硫酸,其工作原理如图19-3所示。
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 。
20.(10分)溴化亚铜(CuBr)可用作工业催化剂,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或见光都会分解,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成绿色的粉末。制备CuBr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Ⅰ组装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在装置甲中加入Na2SO3固体和70% H2SO4制备SO2
步骤Ⅱ在装置丙的三颈烧瓶中加入0.2 mol/L CuSO4和0.2 mol/L NaBr混合液,搅拌,通入SO2制备CuBr。
步骤Ⅲ分离CuBr,取装置丙充分反应后的悬浊液经过滤、洗涤、干燥,获得CuBr固体。(1)装置甲中仪器A的名称▲,选用质量分数为70%硫酸溶液的原因▲。(2)写出装置丙中制备CuBr的离子方程式▲。
(3)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为防止CuBr见光分解,步骤Ⅲ分离操作时需避光进行
B.实验过程中可加少量还原Fe粉防止CuBr被氧化
C.装置乙的作用是为了收集SO2
D.装置丁中的NaOH溶液可用饱和Na2CO3溶液代替
(4)判断装置丙中反应已完成的现象是▲。
(5)若上述实验需配制100mL 0.20 mol/L CuSO4溶液。
( ▲ )、溶解、转移溶液、( ▲ )、(▲)、定容、()、装液。
a.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5.00g CuSO 4·5H 2O 固体
b.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5.00g CuSO 4固体
c. 轻轻的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d.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
e. 反复上下振荡,摇匀
f. 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21.(12分) 由煤的综合利用的产物,可合成树脂增塑剂G 。其中化合物A 是从煤焦油中获得的一
种芳香烃,摩尔质量为92 g·mol -1;B 为一氯代物;G 是只有一种官能团的酯。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
CH 3CH 2Cl + NaOH
CH 3CH 2OH + NaCl
水
②有机物中两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C OH
OH )不稳定 请回答:
(1)化合物D 含的官能团名称是 ▲ 。 (2)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为 ▲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A 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B .B →
C 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C .可用NaHCO 3溶液鉴别E 、F 、G 三种物质
D .等物质的量的C 和D (4)写出
E +
F →
G 的化学方程式: ▲ 。
(5)设计以乙烯为原料合成F (C 2H 6O 2)的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 。
流程图的表示方法为:原料 中间产物…… 目标产物 (6)水煤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可合成C 4H 10O ,请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
的结构简式: ▲ 。(不考虑立体结构)
①含有2个甲基(-CH 3); ②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反应试剂反应条件
→反应试剂反应条件▲
高二年级化学学 参
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12345678答案C D C B A C B D 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 A B A C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1)第三周期、第ⅢA 族(2分)(2分)
(2)H 2O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H 2S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氢键作用大于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所以H 2O 的沸点大于H 2S (2分)(3)AC (2分)
(4)Na 2C 2+2H 2O ==2NaOH +C 2H 2↑(2分)
18.(10分)(1)TiO 2、SiO 2(2分)
Al 2O 3+4(NH 4)2SO
42NH 4Al(SO 4)2+6NH 3↑+3H 2O(2分)(2)AC (2分)
(3)AlO 2-+CO 2+2H 2O ==Al(OH)3↓+HCO 3-(2分)
(4)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 溶液,若溶液不变红(或加入NaOH 溶液不
再产生沉淀),证明Fe 3+已沉淀完全。(2分)(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19.(10分)(1)①2V 2O 4(s)+O 2(g)⇌2V 2O 5(s)(2分);②放出(1分)、99(1分)
(2)AC (2分)
(3)画图(2分)(其中经过0.04mol/L 给1分
t 1平衡点为0.06mol/L 再给1分)
(4)SO 2-2e -+2H 2O=4H ++SO 42-(2分)
20.(10分)(1)分液漏斗(1分);
硫酸浓度太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太小,不利于SO 2的生成;硫酸浓度太小,溶液中水太多,SO 2易溶于水,不利于SO 2逸出(2分)(2)SO 2+2Cu 2++2Br -+2H 2O =2CuBr↓+SO 42-+4H +(2分)(3)BC (2分)
(4)溶液由蓝色褪至无色(1分)(5)adcf (2分)
21.(12分)(1)醛基(2分)(2)(2分)(3)BC (2分)
(4)(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