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阳学校
范菁春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柏阳学校的劳动教师范菁春,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钉纽扣》。下面我将按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教学设计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劳动课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众所周知,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它对于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劳动课的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自主学习,在体验中、在自学中体验合作,在合作中创新。《钉纽扣》是小学劳动与技术第五册中的一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纽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它不仅起着固定、保暖的作用,而且还是服装上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钉纽扣的基本知识,学会自己钉纽扣;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为学生做适量家务劳动奠定基础。因此,在学习钉纽扣一课时注重让学生课上完成自主学习,并能够掌握识图的能力,初步设计四孔纽扣的钉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自练习钉纽扣,体验钉纽扣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小学劳动技术教材三年级(下)第四单元《手工缝纫》中的一项技术实践课《钉纽扣》一课。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常识及动手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扣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自主实践来学习钉扣子的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与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钉纽扣的基本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为四年级的手工缝纫打下基础。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多数都是外地借读生,父母都没有时间管孩子,学生的基础较差,尤其是动手能力更差,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了解学生都知道针、线等生活用品,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尝试过用针线, 有一部分学生自己曾经钉过纽扣,但是方法不太标准,还有多数学生从来没钉过纽扣,所以本节课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纽扣世界,引导学生从查找资料、动手实践、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了解纽扣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学会钉纽扣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钉两个孔的纽扣的基本订法,会设计四个孔的纽扣的基本订法方法。因此,本课的重点设定为:学会钉两孔纽扣的方法,难点为:学生会打终止结。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穿针和打结的方法,为学习钉纽扣做好了充分准备。
(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主要体现体验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采用了情境导入、亲身学习、师生互动等方式,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主要突出体验学习。
(四)教学手段 :
利用师生亲身体验、共同探究、讲授、谈话等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五)技术准备:
教师:不同形状与材质的纽扣、针、线、棉布多媒体、实物投影、课件
学生:针、线、纽扣、棉布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三个维度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钉纽扣的相关知识,能够完成钉纽扣。
2.过程与方法:从课题入手,抓住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想要研究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需求和兴趣指向来确定自己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努力拓宽劳动与技术学习的领域,使劳动与技术教学更富有活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劳动与技术课堂。
因此,我在本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法是: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点拨法、交流讨论教学法等。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课堂的实施情况我也可能做一些适度的调整。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其学习方式转变,鼓励他们自主创新探究性学习。为此,我指导学生以主动参与式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实践操作、交流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堂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选好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关键的一环。根据本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确定了以下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它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给人以“课未始,兴已浓”的感觉,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利用教师身上所穿的衣服缺了一枚扣子,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么办,以此做为导入,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从实际生活导入新课,然后通过提问学生材料的准备、检查学生收集到的各类纽扣,再利用课件播放一些各式各样的纽扣,让学生对纽扣进行一下分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归类,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纽扣的作用以及钉纽扣所需要的工具。教师适时板书:工具 :针,线,剪刀。这一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计用时五分钟)
(二)精讲示范,传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打算分成这样几个步骤:
A.学生自学: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识图自学能力
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在自学中找到答案:钉纽扣的步骤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
B.学习钉双孔纽扣:
在教学生钉双孔纽扣时教师一边讲清步骤,一边进行示范。(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计用时十分钟)
1.定位:纽扣与布片上的扣洞对齐,捏紧纽扣,不移位。
2.进针:针从布的背面穿进,对准纽扣扣眼。切记手指不要放在扣孔处,以免扎伤手指。(引针时针尖朝里,针尾朝外,以免伤着别人。)
3.打结:起针时,线头打的结叫做“起结”;收针时,线尾打的结叫做“终止结”。终止结要紧靠衣服背面。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尤其是终止结的打法。
C.学生初步尝试操作
在教师示范钉纽扣和接下来学生练习钉纽扣时要反复强调:
(1)穿针时引线的方向要往上,穿针后要在线的末尾打结;
(2)确定好位置时,纽扣和布片要用左手捏牢,不要乱动;
(3)进针时针要对准扣孔,注意手不要放在扣孔处,以免扎伤手指。出针时针尖朝内、针尾朝外,以免伤着别人。
(4)终止结的打法
(三)自主探究,操作创新
研究是无限探索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未知。在学生掌握了钉双孔纽扣的方法后,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发展,提出让他们自己动手钉四孔纽扣,在小组内讨论:可以钉出哪些不同的方式,这样以来,学生的研究操作得到了训练,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思路更加开阔了。尤其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字形”、“十字形”、“平行形”、“四方形”。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计用时十多分钟)
以上两个教学环节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关键,教师带动学生反复实践使重难点得以更好的解决。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教师主动参与活动不仅可以营造出和谐平等的氛围,而且也便于掌握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延伸成果,开阔眼界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纽扣制作的作品,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六、学习效果评价:
实践活动的展示是多渠道、多形式的,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汇报活动是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在展示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交流与分享,在交流中总结经验。在这里,我也会对学生的不成功的作品进行展示,及时评价,以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再创作欲。最后引领学生回顾全文,从知识方面、学法和情感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不解之处,其目的是强调目标达成度,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计用时五分钟)
优等品:纽扣牢固、终止结与针脚美观。
合格品:纽扣基本牢固,终止结不太美观。
次品:纽扣不牢固、终止结难看,针脚杂乱
七、本课与以往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本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自己衣服缺扣子做为引导
2.本节课在本课的板书设计中,我精心提炼出教材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组成板书,并力求简洁明了。
3. 学生进行了德育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从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希望通过以上教学流程预设,能达到生动、有趣、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探索、人人参与、团结协作的生成效果,完成新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让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生命的价值”将是我教学生涯中不懈的追求!
谢谢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