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弟子规教案4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53:56
文档

弟子规教案4

《弟子规》教案参考 教案一 课题:父母呼应勿缓 教学目标:尊重他人,当别人呼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即给予善意的响应。 教学方法:说文解字,以组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释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说文解字: (一)父:1、组词:父亲2、补充:父亲就是爸爸,古代还称“爹”。(二)母:1、组词:母亲2、补充:母亲就是妈妈,古代也称“娘”。(三)呼组词:呼吸、呼喊、呼叫…1、请学生分别做出“呼”与“吸”的动作,让他们体会“呼”是将气吐出来,“吸”是将气吸进去的感觉。2、请学生
推荐度:
导读《弟子规》教案参考 教案一 课题:父母呼应勿缓 教学目标:尊重他人,当别人呼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即给予善意的响应。 教学方法:说文解字,以组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释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说文解字: (一)父:1、组词:父亲2、补充:父亲就是爸爸,古代还称“爹”。(二)母:1、组词:母亲2、补充:母亲就是妈妈,古代也称“娘”。(三)呼组词:呼吸、呼喊、呼叫…1、请学生分别做出“呼”与“吸”的动作,让他们体会“呼”是将气吐出来,“吸”是将气吸进去的感觉。2、请学生
《弟子规》教案参考

 

教案一

 

课题:父母呼应勿缓

 

教学目标:尊重他人,当别人呼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即给予善意的响应。

 

教学方法:说文解字,以组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释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说文解字:

 

(一)      父:1、组词:父亲

2、补充:父亲就是爸爸,古代还称“爹”。

(二)母:

1、组词:母亲

2、补充:母亲就是妈妈,古代也称“娘”。

(三)呼

组词:呼吸、呼喊、呼叫…

1、  请学生分别做出“呼”与“吸”的动作,让他们体会“呼”是将气吐出来,“吸”是将气吸进去的感觉。

2、  请学生表现“呼喊”、“呼叫”的动作

3、  最后归结此处的“呼”即是“呼喊”的意思。

串连:让学生自行将此句的意思串连起来。

(四)应:

造词:反应、响应、答应…

1、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人自言自语,可不可以说是“反应”、“响应”?

2、  请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情行下才可以用“反应”、“响应”。

3、  教师再用造句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境,如:小明上课不专心,老师问他问题时,他居然一点()()也没有!

让学生自行将“反应”二字填进去。

4、  请学生造“答应”的句子。

5、  小结:不管是“响应”或“答应”,都不是自言自语,而是有一个人先说话,另一个人再回答。

6、  “应”在这句当中的意思是:当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必须要有响应,必须要回答

(响应的态度要如何呢?)

(五)勿:

1、组词:请勿奔跑。

2、请学生解释他们所造的词,并归结“勿”就是不要的意思。

(六)缓

1、组词:缓慢

2、解释:缓即是慢

串连:此句意思“回答不可以缓慢”。

串连两句意思: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回答不可以缓慢。

 

三、教学引导

 

(一)情境引导:

1、  让学生分四组表演:

第一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完全没有反应。

第二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已回答“干嘛”,眼睛还是盯着电视机。

第三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回答“我在看电视,不要吵啦”。

第四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听到爸爸妈妈的呼唤立刻响应,并且赶紧起身跑到爸爸妈妈面前,问爸爸妈妈有什么事。

2、  请学生说说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现最好,办什么?

(二)      问题引导:

1、  为什么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要立刻回答?

2、  如果你有事叫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却只顾着看电视,没有理你,你心里的感受如何?

3、  除了爸爸妈妈喊你的时候要回答之外,兄弟姐妹叫你的时候态度要怎么样?同学、朋友叫你的时候态度要怎么样?

 

总结:听到任何人呼唤都要立刻回答,才是有礼貌的行为。

 

 

教案二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 葛艳飞

 

一、课题:信

 

二、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朗读并背诵《信》此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导入故事《从本立信》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商鞅的人到秦国当了宰相,为了建立起法律的威信,就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能将木头移到北门的人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但老百姓从以前就不相信,虽然是简单的事却没有人愿意尝试。后来他把奖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位年轻人决定试一试,后来果然得到了奖金,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位新宰相是一位说到做到的人,所以便非常守法,秦国也变得很强大。

 

(二)提问思考

 

1、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移动这根木头呢?

(因为老百姓不相信,不相信天下会有如此的好事。)

2、为什么那个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

(因为他有胆量去尝试,比较有勇气。)

3、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言出必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要以诚信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三)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2、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意思: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3、奸巧语秽污词,市进气切戒之。

意思: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4、边诵读边理解

 

(四)联系实际谈谈

 

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和人接触,我们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自己力不所及的事,就不要答应别人。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不能用打架骂人的形式去解决,应该心平气和的好好讲清楚,化干戈为玉帛。

 

(五)总结

 

《信》告诉我们守信用,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希望大家都做一个讲道理守信用的人。

文档

弟子规教案4

《弟子规》教案参考 教案一 课题:父母呼应勿缓 教学目标:尊重他人,当别人呼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即给予善意的响应。 教学方法:说文解字,以组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释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说文解字: (一)父:1、组词:父亲2、补充:父亲就是爸爸,古代还称“爹”。(二)母:1、组词:母亲2、补充:母亲就是妈妈,古代也称“娘”。(三)呼组词:呼吸、呼喊、呼叫…1、请学生分别做出“呼”与“吸”的动作,让他们体会“呼”是将气吐出来,“吸”是将气吸进去的感觉。2、请学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