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一
课题:父母呼应勿缓
教学目标:尊重他人,当别人呼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即给予善意的响应。
教学方法:说文解字,以组词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解释内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说文解字:
(一) 父:1、组词:父亲
2、补充:父亲就是爸爸,古代还称“爹”。
(二)母:
1、组词:母亲
2、补充:母亲就是妈妈,古代也称“娘”。
(三)呼
组词:呼吸、呼喊、呼叫…
1、 请学生分别做出“呼”与“吸”的动作,让他们体会“呼”是将气吐出来,“吸”是将气吸进去的感觉。
2、 请学生表现“呼喊”、“呼叫”的动作
3、 最后归结此处的“呼”即是“呼喊”的意思。
串连:让学生自行将此句的意思串连起来。
(四)应:
造词:反应、响应、答应…
1、 教师提问:如果一个人自言自语,可不可以说是“反应”、“响应”?
2、 请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情行下才可以用“反应”、“响应”。
3、 教师再用造句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这两个词的使用情境,如:小明上课不专心,老师问他问题时,他居然一点()()也没有!
让学生自行将“反应”二字填进去。
4、 请学生造“答应”的句子。
5、 小结:不管是“响应”或“答应”,都不是自言自语,而是有一个人先说话,另一个人再回答。
6、 “应”在这句当中的意思是:当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你必须要有响应,必须要回答
(响应的态度要如何呢?)
(五)勿:
1、组词:请勿奔跑。
2、请学生解释他们所造的词,并归结“勿”就是不要的意思。
(六)缓
1、组词:缓慢
2、解释:缓即是慢
串连:此句意思“回答不可以缓慢”。
串连两句意思: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回答不可以缓慢。
三、教学引导
(一)情境引导:
1、 让学生分四组表演:
第一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完全没有反应。
第二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已回答“干嘛”,眼睛还是盯着电视机。
第三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回答“我在看电视,不要吵啦”。
第四组:爸爸妈妈叫的时候听到爸爸妈妈的呼唤立刻响应,并且赶紧起身跑到爸爸妈妈面前,问爸爸妈妈有什么事。
2、 请学生说说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现最好,办什么?
(二) 问题引导:
1、 为什么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要立刻回答?
2、 如果你有事叫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却只顾着看电视,没有理你,你心里的感受如何?
3、 除了爸爸妈妈喊你的时候要回答之外,兄弟姐妹叫你的时候态度要怎么样?同学、朋友叫你的时候态度要怎么样?
总结:听到任何人呼唤都要立刻回答,才是有礼貌的行为。
教案二
□桂林孔子学院大成学校 葛艳飞
一、课题:信
二、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朗读并背诵《信》此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
3、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三、导入故事《从本立信》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叫商鞅的人到秦国当了宰相,为了建立起法律的威信,就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能将木头移到北门的人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但老百姓从以前就不相信,虽然是简单的事却没有人愿意尝试。后来他把奖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位年轻人决定试一试,后来果然得到了奖金,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位新宰相是一位说到做到的人,所以便非常守法,秦国也变得很强大。
(二)提问思考
1、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移动这根木头呢?
(因为老百姓不相信,不相信天下会有如此的好事。)
2、为什么那个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
(因为他有胆量去尝试,比较有勇气。)
3、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言出必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要以诚信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三)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
2、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意思: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3、奸巧语秽污词,市进气切戒之。
意思: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
4、边诵读边理解
(四)联系实际谈谈
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和人接触,我们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自己力不所及的事,就不要答应别人。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不能用打架骂人的形式去解决,应该心平气和的好好讲清楚,化干戈为玉帛。
(五)总结
《信》告诉我们守信用,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我们行为的准则。希望大家都做一个讲道理守信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