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4,7分)请在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
1.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2.,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运用中国绘画的“留白”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4.置身于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美景中,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陶渊明《桃花源
记》中的名句:“。”
5.( 8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物是打开历史记忆的钥匙。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①养。我们必须把níng②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1)给语段①处填写拼音,②处填写汉字。(2分)
①滋.养②níng结
(2)在语段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和
B.但
C.也
D.就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2
分)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2分)二、阅读(45分)
(一)( 15分)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2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6.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
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
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B.援疑质.理质:询问
C.媵人持汤.沃灌汤:菜汤
D.右备容臭.臭:香气
8.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译文:
10.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2分)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四支僵劲不能动。
答:
11.【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答:
12.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3分)
答:(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 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像雪山一样高峻
马力
①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
②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
③玉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④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
⑤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
⑥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
⑦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
⑧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
⑨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闪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
⑩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漆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
11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
盘江三月燧峰飏,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12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
13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雪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
14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①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壮的史诗。
15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16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
17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
18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訇②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
19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
20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
21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
(选自《光明日报》
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 【注】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
②訇(hōng):拟声词,形容大声。
13.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4分)
14.统观全文,①②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选文19自然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
16.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乙)( 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 题。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11《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18期,有删改)
17.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18.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答:
19.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2分)
答:
20.“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3分)
答:
(三)( 21—22,5分)名著阅读
21.下面是对《朝花夕拾》主题的理解,请选出不恰当
...的一项(2分) ()
A.表达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喜爱。
B.表达对儿童天性被束缚的无奈和厌烦。
C.揭露阿长、庸医、衍太太等人在人性方面的丑陋。
D.批判封建社会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22.经典涵情,读书启智。阅读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经典名著,你有哪些收获?请举例说明。(《朝花夕拾》除外)(3分)
答: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 10分)综合性学习
23.2022年,值中国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之际,学校开展“青春·理想·奋斗”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书青春誓词】
(1)下面是中国主义青年团新团员入团宣誓誓词。请将其中的“为主义事业而奋斗”十个字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我志愿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主义事业而奋斗。
【品青春宣言】
(2)下面是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认真品读,写出你的感悟。(4分)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答:
【抒青春豪情】
(3)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不负青春,勇担使命”演讲稿拟写的提纲,请你仿照句式,帮他将分论点内容补充完整。(4分)
青春,当以爱国之心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①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②勇担历史使命。
(二)( 50分)写作
24.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
生活如诗,岁月如歌。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教室里你埋头苦学的身影,家庭里你体贴关爱父母的孝行,生活中你帮助他人的故事......都是你书写在时光长河里的美丽诗行。梳理过往,你会发现自己真棒!
请以“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
那种才长半尺就要结穗的谷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谷穗肯定不饱满,甚至是瘪的。
根须扎得越深越久,春日才能猛蹿猛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 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2022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1.答案关山度若飞
2.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答案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答案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解析前两题属于直接型默写,易错字:(1)度;(2)合,缺。后两题属于理解型默写,需要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诗文中找到符合题意的语句。第3题抓住表达“不舍”与“离去后的无限惆怅”;第4题抓住“青草碧透、花瓣纷飞”的景象特点。
5.答案(1)①zī②凝(2)C(3)文物是钥匙。(4)拟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字音、字形,关联词语填空,找句子主干,辨析修辞方法。
(1)要注意“凝”字的写法。(2)先判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括号前的分句从“物质力量”方面表述,括号后的分句从“精神力量”方面表述,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义更进一层,属于递进关系,四个选项中“也”表递进。(3)去掉所有修饰成分,剩余部分即主干。(4)“说话”是人的行为,这里用在文物上,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6.A《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临别赠言,属于赠序。
7.C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汤”的意思是“热水”。古代“汤”多指“热水”。
8.答案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评分说明:本题共2分,每处1分。超过两处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断句。本句意思是:寻求学业的精深,没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每天专心罢了。所以可断句为“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9.答案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
评分说明:本题共2分,其中的“咎”解释正确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准确译出词语的特殊用法和语句的特殊句式。而,表转折;咎,过错、过失。
10.答案(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书之苦”。)
(2)“僵劲”“不能动”形象地写出肢体因受冻而僵硬的状态。(或“生动形象地写出受冻之状,突出求学之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赏析。题干已提示“从描写角度品析”,作答时首先明确描写的对象是什么,描写的内容又是什么,然后联系上下文语境,简析描写的作用和效果。(1)“大寒”“冰坚”是从天气(环境)角度描写的,联系“弗之怠”,可知这表现的是作者的抄书之苦;(2)“僵劲”“不能动”是从动作(细节)角度描写的,联系“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可知,这表现的是作者求学时的受冻之状,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突出求学的艰辛。
11.答案【甲】文现身说法。(或“以事实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 【乙】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
评分说明:本题共2分,分别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找到两文中“劝学”的内容,然后分析各自的劝学方式,找出两者的不同。【甲】文主要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采用的是现身说法的方式;【乙】文主要讲述求学读书的态度和方法,采用的是讲道理的方式。
12.答案酷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谦恭求教),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明确的目标,有远大的志向,不慕虚荣,意志坚定,专心致志等。
评分说明:本题共3分,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启示,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时要先找出两文涉及的有关读书求学的做法,然后分析归纳这些做法给自己的启示。【甲】文可从“嗜学”“弗之怠”“遍观群书”“益慕”“执经叩问”“不敢出一言以复”“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日再食”“略无慕艳意”等表现分析,【乙】文可从“日专而已矣”“每日习字”“不可以兼营并骛”等做法分析。只要围绕两篇文章的内容阐述自己的感悟,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参考译文【乙】寻求学业的精深,没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每天专心罢了。谚语说:“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不专一。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各位弟弟都应当致力于专攻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的时候,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都应接触体会。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有没有专于一门学业的特别爱好。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就必须专守一经;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专心阅读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同时进行各门学问、心志不专,同时进行就必定一无所成。
13.答案(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纪念碑碑身的画面”;或“纪念碑题词画面”)
(2)雕塑上红军与船工相望的画面(或“雕塑画面”)
(3)感受到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或“感受到者的浪漫情怀”;或“感受到将军的浪漫情怀”)
(4)感受到红军战士像苍鹰一般勇敢无畏的精神(或“感受到红军的勇敢、坚强和向困难挑战的决心和毅力”)
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应根据表格内容的提示,提炼出相应内容,然后概括回答。(1)“感受到它明亮,生长着希望”,可定位到第④⑤段“像霞光一样明亮”“朝蓝天生长着希望”,对应的画面在第④段开头“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2)第⑦段中“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信任和鼓励;(3)萧克将军吟诗的画面,对应的感受是第12段中“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4)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攀越雅哈雪山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第13段“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冲向远天”的无畏精神和坚强毅力。
14.答案交代背景;通过描绘长江水势的凶猛、雪山的峭绝,烘托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引出下文(或“引出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引出红军渡江等历史的回忆”);为后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挡的气势做铺垫。
本题共4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选文第①②段,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既交代故事的背景,又引起下文对故事的记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另外描写“峭绝的山崖拦阻”,江水“猛地掉头”也用环境的恶劣烘托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15.答案与⑤自然段内容相照应;通过今昔对比,突显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评分说明:本题共4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题干提示“现在”,这就表明了与过去相互照应和对比。现在人们的美好生活与第⑤段“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相照应,并与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相对比,突出了胜利来之不易,激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爱;“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又是作者欣喜之情的流露。
16.答案不好。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耐人寻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用雪山烘托红军将士高大的形象,高度赞美红军将士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敬仰)之情。“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交代地点和事件,不能突显主题(对红军长征精神的赞美),不能达到原文文题的表达效果。
评分说明:本题共4分,明确观点1分,结合选文内容分析1分,理由2分,原文文题好处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赏析。作答时可从标题的手法、内容等方面考虑。原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使人产生联想,也表现出作者对红军战士坚强意志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若换成“参观石鼓镇纪念馆”,仅交代了事件、地点,无法突显主题。所以,改换的标题没有原标题效果突出。17.D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辨别。作答时找出信息所在段落,将选项信息与原文信息比较,判断是否相符。A.根据第⑤段“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可知,选项中“计划发射”与原文不符;B.根据第⑦段“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可知,选项中“只被用来判断方向”与原文不符;C.根据第⑨段“‘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可知,选项中“没有关联”与原文不符。
18.答案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作业能力强的特点。(或“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作业能力强的特点,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评分说明:本题共2分,每问1分。只答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科学,不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识理解说明方法。作答此题先依据句子特点辨识说明方法,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作用。句子中的“7000米”“99.8%”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联系语句可判断,作者用这些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作业能力强的特点。
19.答案国之重器的命名。(或“中国航天硬核的命名”“航天器、探测器、潜水器等的命名”。)
评分说明:本题共2分,只答“命名”或“起名”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对象的把握。解答时要着重区别“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说明对象”指的是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内容”指的是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的具体情况。本文围绕航天器、探测器、潜水器等的命名及原因来说明,所以“航天器、探测器、潜水器等的命名”就是说明对象,“命名的原因”就是说明内容。
20.答案国之重器的命名都以神话或传说为背景,并有美好的寓意;含有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命名充满诗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冀和祝福。
评分说明:本题共3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解答时先要清楚“浪漫”在此语境中指的是航天器、探测器、潜水器等的命名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然后简析这些“浪漫”名字的由来和意义:“鲲龙”“蛟龙”“天问”“北斗”“鸿雁”“悟空”等的命名,都与古代神话或传说有关,并且都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
21.C本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把握。C.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是从厌烦到敬重再到怀念;对“庸医”的情感态度是深切痛恨的;对衍太太的情感态度表面上是赞扬,实际心中是鄙视的。
22.答案(示例一)读《昆虫记》,我感受到法布尔认真严谨、孜孜不倦的科研精神。让我对昆虫世界充满好奇心,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示例二)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保尔的坚强,即使在病榻上仍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示例三)读《西游记》和《水浒传》,我发现可以通过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评分说明:本题共3分,书名1分,表达2分。收获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运用、艺术手法、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等任意方面来谈皆可。可围绕一部名著谈收获,也可围绕多部名著谈收获,阅读收获与名著内容相关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的收获。作答时要抓住名著中最让自己有感触的事例,写出阅读感悟。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没有统一标准,只要结合名著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即可。组织答案时要注意题干“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经典名著”和“《朝花夕拾》除外”的要求。
23.答案(1)略
(2)(示例一)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毅力,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为社会创造价值。
(示例二)我们要拥有济世情怀,矢志不渝,为祖国贡献力量。
(3)(示例)①自信之心②奋斗之心
评分说明:本题共4分,每空2分,符合句式特点,多角度表达即可。补写内容如与前面分论点交叉重复,则扣1分。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书写、阅读感悟、补写句子等能力。(1)考查书写能力。题干中的“正确”即不写错字,“工整”即要求用正楷书写,“规范”即符合汉字书写习惯。(2)考查阅读感悟。围绕一首或两首诗来谈均可。只要围绕青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奋斗终生以及青年人应拥有济世情怀,为祖国贡献力量等内容谈即可。(3)考查按要求补写句子。注意题干提示:围绕“不负青春,勇担使命”的主题,“仿照句式”补充“分论点”。答案只要符合句式特点,体现青春特色以及历史使命即可,如自信之心、奋斗之心、建国之力、强国之志等。24.评分标准:
(1)满分50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表达真情实感、书写美观、标点使用正确、行款格式规范)
(2)一等:47—49分,基准分48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构思巧妙、语言富有个性、表达真情实感。
(3)二等:38—46分,基准分42分。主旨明确,表达流畅。
(4)三等:30—37分,基准分34分。主旨基本明确,文从字顺。
(5)四等:30分以下,基准分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行款格式不规范。【写作指导】(1)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导语启发了写作的视角:“温馨的家园,欢乐的操场,美丽的田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定都有你散落的诗行。”正如导语提示所说,本文可以写亲情——我们在叛逆期理解了父母的关爱与期待,这是充满爱的诗行;可以写友情——真挚友情挤走了孤单和悲伤,这是充满温暖的诗行;也可以写师生情——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老师给予的鼓励是充满力量的诗行;还可以写理想——心怀远方、永不放弃的努力拼搏的过程是充满朝气的诗行......
选材立意,可写成长感悟,表现懂得珍惜、直面挫折、学会谦让等主题;可写孝顺父母、感恩亲情等主题;也可写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写出自己对书法、诗词、戏曲等的热爱、学习与传承......
题目中的“最美”比较虚幻,写作时要化虚为实,从小事出发,品味美好的情感,挖掘生活的哲理。结合自己的美好记忆,捕捉细节,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本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其一,成功需要积累沉淀,厚积薄发;其二,成功不能一蹴而就,要踏实,要坚守;其三,“跬步千里,滴水汪洋”,成功的关键在于毅力,相信努力的力量;其四,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其五,沉潜是一种智慧,一种清醒的选择......
文体可以写议论文,按“总—分—总”结构行文:正文第一段引材料表达观点;然后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接着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
最后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也可以写记叙文,对作文的主体内容做精心构思,在精巧的故事中蕴含从材料中提取的核心立意。
【例文】
沉静的青春最迷人
当青春浸染上沉静的独特气质,一切便风雨无阻。
——题记那日,阳光格外刺眼。
绘画班内,是画笔落在纸上的唰唰声。学绘画已近一年。“天赋很好!”“很有灵性!”每当听到有老师这样“看好”我,我心里就像有一只骄傲地昂着头的白天鹅在翻飞,却矜持地不让别人发现。
终于完成了一幅作品,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把画交给老师。“越来越没有力量感!阴影不清晰,线条也很乱。我希望你能拿出更好的作品!”老师的评价似一盆凉水,兜头盖脸地泼来,一下子浇灭了我的热情和期待。
“越来越......”这段时间我都在做什么?老师曾提醒我沉下浮躁的心,打磨技法,实践积累。可我呢?自以为拥有天赋,每次练习都“一挥而就”......想到这些,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窗外的阳光照着我的作品,更刺痛了我的心。
抬头,绘画教室墙上挂的那幅名画,正是摹绘自梵高的著名作品——《向日葵》。梵高曾一病不起。他在最黑暗的时刻,把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都集中于手中的画笔,潜心创作。无数次地调色,无数次地描绘,终于成就了那幅令人惊艳的《向日葵》。那如一团团熊熊烈火般燃烧着的画作,是沉潜了多少黑夜之后,才拥有了破晓的光芒万丈!
我恍然大悟,原来成功需要的是沉稳的学习和坚守。花开灿烂,非一日之功;积小成大,终成繁茂。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全都是厚积薄发!
我洗净调色板,重拾画笔,再一次站在画板前。
平面透视,确定位置,仔细勾勒,初步定型。心绪凝聚于眼,眼追随着笔,笔下流出线条,线条吐露心声......
窗外,天际的云慢慢褪成浅绛,然后泛出酡红......“跬步千里,滴水汪洋。”青春逐梦,一路前行,我们不必太着急。坚守终会得繁花,沉静的人终能散发光芒。我们坚信:厚积有恒,持久必成!
【点评】这篇作文紧扣材料中心,围绕沉静厚积才能绽放最美的青春、获得成功的立意展开。叙事生动,叙议结合,主旨显豁,表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独到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