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12:55:47
文档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两级降速传动链,首、末级传动比分别为i1和i2,在总的传动比和传动元件误差不变的情况下,()时,对减小传动误差更有利。A.i1i2C.i1=i2答案:B2.如果某加工过程中,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样本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可以判断该加工过程存在()。A.随机误差B.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答案:B3.()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A.零件B.组件C.套件答案:A4.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A.
推荐度:
导读《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两级降速传动链,首、末级传动比分别为i1和i2,在总的传动比和传动元件误差不变的情况下,()时,对减小传动误差更有利。A.i1i2C.i1=i2答案:B2.如果某加工过程中,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样本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可以判断该加工过程存在()。A.随机误差B.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答案:B3.()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A.零件B.组件C.套件答案:A4.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A.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两级降速传动链,首、末级传动比分别为i1和i2,在总的传动比和传动元件误差不变的情况下,()时,对减小传动误差更有利。

A.i1B.i1>i2

C.i1=i2

答案:B

2.如果某加工过程中,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样本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可以判断该加工过程存在()。

A.随机误差

B.常值系统误差

C.变值系统误差

答案:B

3.()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A.零件

B.组件

C.套件

答案:A

4.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A.上工序的表面质量

B.上工序的加工精度

C.本工序的加工精度

答案:C

5.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称为()。

A.工步

B.安装

C.工位

答案:B6.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属于()。

A.设计基准

B.辅助基准

C.粗基准

D.精基准

答案:D

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

A.直接生产过程

B.辅助生产过程

C.直接或者辅助生产过程

答案:A

8.薄壁圆环零件用三爪卡盘装夹,在车床上车内孔,下列图形中()能描述由于夹紧力变形而产生的加工误差。

A.

B.

C.

答案:A

9.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采用普通加工方法的单件小批生产,一般只需要填写()。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B.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C.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答案:A

10.对于装配尺寸链,当某一组成环是不同装配尺寸链公共环时,其公差大小和位置根据()的那个尺寸链确定。

A.对其精度要求最高

B.对其精度要求最低

C.不确定

答案:A

11.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如果工艺系统存在显著的热变形,会使工件的尺寸呈()。

A.正态分布

B.双峰分布

C.平顶分布

D.偏向分布

答案:D

12.精基准选择时的“基准重合”原则是指选用被加工面的()作为定位精基准。

A.工序基准

B.设计基准

C.测量基准

答案:B

13.零件上某重要表面要求加工余量小且均匀,应采用()的原则方法来定位。

A.互为基准

B.自为基准

C.基准统一

答案:B

14.下列刀具中,()的制造误差能直接带来加工误差。

A.铰刀

B.端面车刀

C.平形砂轮

答案:A

15.符合“大多采用通用夹具、标准附件、通用刀具、万能量具的工艺装备”生产特点的生产类型是()。

A.单件小批量生产B.中批量生产

C.大批大量生产

答案:A

16.下列装夹方法中,可以获得最高装夹精度是()。

A.夹具中装夹

B.直接找正装夹

C.划线找正装夹

答案:B

17.对于大批量生产精度要求特别高,组成环数又比较多的产品,应该用()进行装配。

A.分组选配法

B.修配法

C.固定调整装配法

答案:C

18.()是机器装配时的最小装配单元。

A.零件

B.组件

C.套件

答案:C

19.工件定位时,()是不允许的。

A.欠定位

B.过定位

C.不完全定位

答案:A

20.浮动镗加工不能提高工件的()。

A.尺寸精度

B.形状精度

C.位置精度

答案:C

二、判断题

1.工艺系统刚度是恒定的,与切削位置无关。

答案:错

2.工艺系统刚度越大,误差复映现象越不明显。

答案:对

3.精加工用夹具公差一般取工件公差的1/2~1/3,粗加工用夹具公差一般取工件公差的1/5~1/10,因此精加工用夹具公差大于粗加工用夹具公差。

答案:错

4.机器测试过程属于直接生产过程。

答案:对

5.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错

6.完全互换法的装配精度比修配法要高。

答案:错

7.对于机床部件来讲,联接表面的接触刚度将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对

8.精加工时,为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应以中等速度切削,以避免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答案:错

9.工件采用统一的精基准进行定位,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但会增加夹具的制造成本。

答案:错

10.车细长轴的外圆时,单纯的工件变形会使得车出的外圆呈两端粗、中间细的马鞍形。

答案:错

11.与互换装配法相比,选配法效率低,所以该方法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答案:错

12.机床部件中薄弱零件的受力变形对部件刚度影响不大。

答案:错

13.相对于动压轴承,静压轴承对轴承孔或轴颈的圆度误差能起到均化作用。

答案:对

14.加工一批零件时,如工件尺寸服从正态分布,可认为其误差分布范围

大小为6。

答案:对

15.工艺人员在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要仔细审查零件图样,如发现某一技术要求规定得不适当,须将其修正。

答案:错

16.一次装夹多个工件完成的加工内容属于一个工序。

答案:对

17.为了减小传动链的传动误差,应该尽可能增大传动比。

答案:错

18.在加工过程中,只要措施得当就可以消除加工误差。

答案:错

19.在磨削过程中,减少磨削重叠系数可以减弱自激振动的产生。

答案:对

20.工件材料塑性越大,切削加工时冷作硬化倾向越大。

答案:对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答案:表面质量包含表面几何形貌和表面力学物理、化学性能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表面几何形貌包含表面粗糙度、波纹度、纹理方向、伤痕(划痕、裂纹、砂眼等)等,表面力学物理、化学性能包含表层加工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表层残余应力等。

2.什么是定位误差?

答案:定位误差是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3.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答案:所谓工艺系统的刚度,是指工件加工表面在切削力法向分力p F 的作用下,该力与刀具相对于工件在该方向上位移y 的比值y F /p 。

4.什么是机械加工的原始误差?

答案:引起加工误差的根本原因是工艺系统存在着误差,将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5.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答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

6.什么是过定位?

答案:工件某一个自由度(或某几个自由度)被重复约束,称为过定位。

7.什么是装配工艺规程?

答案:装配工艺过程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就是装配工艺规程。

8.切削刀具的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有何影响?

答案:(1)定尺寸刀具(钻头、铰刀等)的尺寸精度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2)成形刀具的形状精度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3)展成刀具的形状精度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4)刀具磨损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误差。

9.在装配过程中将机器结构划分成的装配单元有什么好处?

答案:(1)可以组织平行的装配作业,各单元装配互不妨碍,缩短装配周期,或便于组织多厂协作生产。(2)机器的有关部件可以预先进行调整和试车,各部件以较完善的状态进人总装,这样既可保证总机的装配质量,又可以减少总装配的工作量。(3)机器局部结构改进后,整个机器只是局部变动,使机器改装起来方便,有利于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4)有利于机器的维护检修,给重型机器的包装、运输带来很大方便。

10.机械加工时,刀具和机床热变形的特点各是怎样的?

答案:刀具热变形的特点:(1)刀具体积小,热容量小,达到热平衡时间较短;(2)刀具温升高,变形不容忽视(达0.03~0.05mm)。机床热变形的特点:(1)机床体积大,热容量大,温升不高,达到热平衡时间长;(2)机床结构复杂,温度场和变形不均匀,对加工精度影响显著。

11.什么是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它可分解为哪三种基本形式?简述在镗床上镗内孔时,这三种基本形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答案: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它可分解为三种基本型式:(1)径向圆跳动;(2)端面圆跳动;(3)倾角摆动。在镗床上镗内孔时,径向圆跳动影响内孔的形状精度(圆柱度、圆度等);端面圆跳动没有影响;倾角摆动影响内孔的形状精度(圆柱度、圆度等)。

12.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有什么影响?

答案:(1)对耐磨性影响随着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零件耐磨性提高,但表面粗糙度值有一定限度;(2)对耐疲劳性影响随着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零件耐疲劳性提高;(3)对耐蚀性影响随着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零件耐蚀性提高;(4)对配合质量影响随着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零件配合质量提高。

13.磨削加工时,为什么提高砂轮速度能够减小表面粗糙度值,而提高工件速度却得到相反的效果?

答案:(1)几何因素:砂轮的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就越多,因而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值就越小。增大工件速度时,单位时间内通过被磨表面的磨粒数减少,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2)物理因素:砂轮速度越高,工件材料来不及变形,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减小,磨削表而的粗糙度值将明显减小。工件速度增加,塑性变形增加,表面粗糙度值将增大。

14.大批大量生产时,为什么在组成环数较多、各环公差较大的情况下,大数互换法比完全互换装配法更科学、更经济?

答案:由数理统计基本原理可知:首先,在一个稳定的工艺系统中进行大批大量加工时,零件加工误差出现极值的可能性很小。其次,在装配时,各零件的误差同时为极大、极小的“极值组合”的可能性更小。在组成环数多,各环公差较大的情况下,装配时零件出现“极值组合”的机会就更加微小,实际上可以忽视不计。这样,完全互换法用严格零件加工精度的代价换取装配时不发生或极少出现的极端情况,显然是不科学、不经济的,使用大数互换装配法会更为合适。

15.机器装配时,划分成的装配单元都有哪些好处?

答案:(1)可以组织平行的装配作业,各单元装配互不妨碍,缩短装配周期,或便于组织多厂协作生产。(2)机器的有关部件可以预先进行调整和试车,各部件以较完善的状态进人总装,这样既可保证总机的装配质量,又可以减少总装配的工作量。(3)机器局部结构改进后,整个机器只是局部变动,使机器改装起来方便,有利于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4)有利于机器的维护检修,给重型机器的包装、运输带来很大方便。

16.什么是工件的装夹?

答案:装夹又称安装,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项内容。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夹紧使工件已确定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17.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

答案:采用6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18.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答案: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和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19.什么是机械加工的系统误差?

答案:机械加工的系统误差是指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加工误差。

20.什么是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它可以分解为哪三种基本形式?

答案:所谓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轴线的漂移。它可以分解为径向跳动、轴向跳动和倾角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四、综合题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示定位方案总共了什么自由度,工件加工表面(钻铰连杆零件小头孔,保证小头孔与大头孔之间的距离及两孔的平行度)应该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欠定位;分析每个定位元件了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过定位。

答案:

(1)总体分析法

总体的自由度:、、、、、;应该的自由度:、、、、;不是欠定位。

(2)分件分析法

支承板的自由度:、、;圆柱销的自由度:、;短V形块的自由度:、,可以转化为、。

存在过定位()。

2.图示为车床尾座套筒组件装配图,各组成零件的基本尺寸注在图上,要求螺母

在顶尖套筒内的轴向窜动量为0——0.3mm 。该组件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请确定各尺寸的极限偏差。

答案:

(1)尺寸链如题图。

其中,

是封闭环,

为增环,

为减环。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按等公差法计算,各组成环公差为:

T 1=T 2=T 3=(0.3-0)/3=0.1

考虑加工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得

T 1=0.1,T 2=0.1,T 3=0.1。

(3)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取A 3为协调环,其余各组成环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公差带位置确定:

(4)计算协调环偏差: EI A3=ES A1-(EI A2+ES A0) =0.1-(-0.1+0.3)

=-0.1

ES A3=EI A1-(ES A2+EI A0) =0-(0+0)

=0

3.减速机中某轴上零件的尺寸为A1=42mm,A2=38mm,A3=4mm,要求装配后齿轮轴向间隙A0=mm,结构如下图所示。试用极值法确定A1、A2、A3的公差及其分布位置。

答案:

(1)画装配尺寸链图,校验各环基本尺寸

装配尺寸链如题图,不再重画。依题意,A0为封闭环,其公差为T0=0.15mm;A1为增环;A2、A3为减环。

封闭环基本尺寸为

由计算知,各组成环基本尺寸无误。

(2)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和极限偏差

计算各组成环平均极值公差

A

为一垫片,易于加工和测量,故选其为协调环。其余组成环根据加工难易程度选3

择公差为T1=0.07mm,T2=0.05mm。

按入体原则确定极限偏差:。

(3)计算协调环公差和极限偏差

封闭环上偏差封闭环下偏差

则协调环上下偏差为,。

所以协调环尺寸为。

最后得各组成环尺寸和极限偏差为:

4.如图所示齿轮组件,齿轮空套在轴上,要求齿轮与挡圈的轴向间隙为0.1~0.35。已知各零件有关的基本尺寸为:A1=30、A2=5、A3=43、(标准件)、A5=5。如该组件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

答案:

(1)建立装配尺寸链如图:

其中A

0为封闭环,A

3

为增环,其余为减环。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各组成环平均公差为:

T 1=T

2

=T

3

=T

4

=T

5

=(0.35-0.1)/5=0.05

考虑加工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A

4

公差不变),得到:

T 4=0.05,T

1

=0.06,T

3

=0.1,T

2

=T

5

=0.02

(3)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

取A5为协调环。A4为标准尺寸,公差带位置确定:

除协调环以外各组成环公差按入体标注:

006.01002.0210.00330,5,43--+===A A A (4)计算协调环偏差 由

得,EI 5=-0.12, 由

得,ES 5=-0.1

最后可确定:1.012.055--=A 5.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小轴,直径要求为

,加工后测量发现小轴直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

,均方根偏差为003.0=σmm 。(1)画出该批零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根据“原则”判断有无超差件,如果有超差件,超差件最大误差为多少?(2)求该工序的工序能力系数,并判断其工序能力是否足够。(3)判断该工序存在的系统误差的类型,并求其大小。

答案:

(1)分布图

根据“原则”,加工后尺寸分布范围为[],即

[15.983,16.001],而要求的尺寸范围为[15.98,16],因此存在超差件,最大超差

y μ x

(2)工序能力系数:,因为,所以工序能力足够。(3)该工序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大小

6.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序顺序的安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案:(1)为改善工件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进行。(2)为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人工时效),最好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也可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3)为了改善工件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质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淬火)通常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进行。其中渗碳淬火一般安排在切削加工后,磨削加工前。表面淬火和渗氮等变形小的热处理工序,可安排在精加工后。(4)为了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或耐蚀性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和以装饰为目的的热处理工序或表面处理工序(如镀铬、镀锌、氧化、发蓝等)一般放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下面三种装夹方法中,可以获得最高装夹精度是______。

A 夹具中装夹

B 直接找正装夹

C 划线找正装夹

2.机械加工时,对于一个工件的定位方案,______是绝对不允许的。

A 不完全定位

B 过定位

C 欠定位

3. 两级降速传动链,首、末级传动比分别为i1和i2,在总的传动比和传动元件误差不变的情况下,______时,对减小传动误差更有利。

A i1< i2

B i1> i2

C i1= i2

4.______带来的加工误差不能用多次走刀的办法减小。

A 误差复映

B 切削力引起的工件变形

C 夹紧力引起的工件变形

5.如果某加工过程中,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样本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可以判断该加工过程存在______。

A 随机误差

B 常值系统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6.表面强化工艺是通过在工件表面______提高工件的耐疲劳性的。

A 产生压缩的残余应力

B 产生拉伸的残余应力

C 消除残余应力

7.时间定额中,______可以通过提高刀具切削速度来缩短。

A 基本时间

B 辅助时间

C 布置工作地时间

8.零件工艺成本中属于不变费用的是______。

A 专用机床的使用费

B 专用机床的折旧费

C 专用机床工人工资

9.粗精加工分开不利于______。

A 消除工件残余应力

B 提高加工表面间位置精度

C 精密机床的精度保持

10.______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A 零件

B 组件

C 套件

11.对于大批量生产精度要求特别高,组成环数又比较多的产品,应该用______进行装配。

A 分组选配法

B 修配法

C 固定调整装配法

12.由于工件的______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A 设计基准

B 工序基准

C 测量基准

13.夹具设计时,夹紧力的方向要尽量与切削力方向______。

A 一致

B 相反

C 垂直

14.工序集中有利于______。

A 简化设备和夹具

B 节省装夹时间

C 降低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

15.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______。

A 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B 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

C 上工序的装夹精度

16.下面几种结合加工方式中,______是弱结合。

A 附着

B 连接

C 注入

17.对于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下面几种生产类型中,______对操作工人平均技术水平要求最高。

A 单件小批生产

B 中批生产

C 大批大量生产

18.普通卧式车床平端面的时候,误差敏感方向是______的方向。

A 主轴的径向

B 主轴的轴向

C 其他方向

19.______的制造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

A 螺纹车刀

B 端面车刀

C 外圆车刀

20.机床在一次调整中加工一批工件时,机床的调整误差属于______。

A 随机误差

B 常值系统误差

C 变值系统误差

21.喷丸强化是利用大量快速运动珠丸打击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产生冷硬层和,提

高疲劳强度。

A 拉应力

B 压应力

C 剪应力

22.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如果采用普通加工方法的单件小批生产,一般只需要填

写。

A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B 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C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23.浮动镗加工不能提高工件的。

A 尺寸精度

B 形状精度

C 位置精度

24.加工余量确定方法中,在生产中应用最多。

A 计算法

B 查表法

C 经验法

25.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核心是。

A 工艺审查

B 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C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工件在加工中心上装夹一次就可以完成铣平面、钻孔、铰孔等多个工序的加工内容。··()2.直接找正装夹可以获得比夹具装夹更高的定位精度,所以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3.为了减小传动链的传动误差,应该尽可能增大传动比。······························································()4.表面粗糙度值越小,其耐腐蚀性越好。······························································································()5.喷丸强化的原理就是在工件表面产生冷作硬化层和拉伸残余应力,以提零件的耐疲劳强度

和使用寿命。························································································································································()6.为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人工时效、退火、正火等),最好安排在粗加工之

前进行。·································································································································································()7.加工误差符合正态分布,但误差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说明存在常值系统误差。()8.铰链夹紧机构自锁性较好,多用于手动夹紧的夹具。··································································()9.工艺系统没有变形,就不会有误差复映现象的存在。··································································()10.完全互换法的装配精度比修配法要高。···························································································()三、名词解释

1.工件的装夹:

2.机械加工的原理误差:3.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

4.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5.定位误差:

四、简答题

1.刀具的精度对工件加工精度有何影响?

2.机械加工工艺顺序安排的原则有哪些?

3.在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一个加工面从粗到精各加工工序的基本尺寸及其上下偏差?

4.把机器划分成装配单元,对装配、使用等有什么好处?

5.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6.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什么?其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7. 简述刀具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8. 简述确定工序尺寸的一般方法。

9. 简述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10. 机器装配时,划分成的装配单元都有哪些好处?

11.什么是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它可以分解为哪三种基本形式?

12.简述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3.减小机床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有哪些?

14.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是什么?

五、分析题

1、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示定位方案总共了什么自由度,工件加工表面(钻铰连杆零件小头孔,保证小头孔与大头孔之间的距离及两孔的平行度)应该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欠定位;分析每个定位元件了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过定位。

2、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示定位方案总共了什么自由度,工件加工表面(台阶轴外圆)应该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欠定位;分析每个定位元件了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过定位。(注:卡盘夹持长度按极短处理)。

3、根据六点定位原理,用总体分析法分析图示定位方案总共了什么自由度,工件加工表面(用“”标注者)应该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欠定位;然后用分件分析法分析每个定位元件了什么自由度,判断是否存在过定位。

六、计算题

1、图示轴承座零件,03

.0030+φmm 孔已加工好,现欲测量尺寸75±0.05。由于该尺寸不

好直接测量,故改测尺寸H 。试确定尺寸H 的大小及偏差。

75±0.05 H

φ30 +0.03

2、减速机中某轴上零件的尺寸为A 1 = 42mm ,A 2 = 38mm ,A 3 = 4mm ,要求装配后齿轮轴向间隙A 0 = mm ,结构如下图所示。试用极值法确定A 1、A 2、A 3的公差及其分布

位置。

3、图示小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好外圆,内圆及各端面,现须在铣床上以A 面定位,铣出B 面槽,并保证设计尺寸

,求试切调刀时的度量尺寸L 及其上下偏差。

A

B

C

8+0.2-0

L

15+0.05-0

40 0

-0.1

A 2

A 1

A 3 A 0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三、名词解释

1.工件的装夹:装夹又称安装,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项内容。定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有正确位置,夹紧使工件已确定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2.机械加工的原理误差: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刀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3.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表面质量包含表面几何形貌和表面力学物理、化学性能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表面几何形貌包含表面粗糙度、波纹度、纹理方向、伤痕(划痕、裂纹、砂眼等)等,表面力学物理、化学性能包含表层加工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表层残余应力等。

4.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该零件的可行性与经济性。

5.定位误差:定位误差是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四、简答题

1.刀具的精度对工件加工精度有何影响?

答:1)定尺寸刀具(钻头、铰刀等)的尺寸精度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2)成形刀具的形状精度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3)展成刀具的形状精度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4)一般刀具,其制造精度对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但其磨损会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误差。

2.机械加工工艺顺序安排的原则有哪些?

答:(1)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2)一般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4)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在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的情况下,如何确定一个加工面从粗到精各加工工序的基本尺寸及其上下偏差?

答:1)确定各加工工序的的加工余量;2)从终加工工序开始,到第一道加工工序,逐次加上或减去每道加工工序余量,便得到每道工序的基本尺寸;3)除终加工工序公差按设计要求确定外,其余工序尺寸公差按所采用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确定;4)除最终工序外,按“入体原则”确定上下偏差。

4.把机器划分成装配单元,对装配、使用等有什么好处?

答:1)可以组织平行的装配作业,各单元装配互不妨碍,缩短装配周期,或便于组织多厂协作生产;2)机器的有关部件可以预先进行调整和试车,这样既可保证总机的装配质量,又可以减少总装配的工作量;3)机器局部结构改进后,整个机器只是局部变动,有利于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4)有利于机器的维护检修,给重型机器的包装、运输带来很大方便。

5.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有二:1)由于工件定位表面或夹具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位置误差;2)由于工件的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6.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什么?其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的加工和装配两方面(1分)。其指导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高的效率和经济性(3分)。

7. 简述刀具制造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答:①采用定尺寸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②采用成形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形状精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形状精度;③展成刀具的切削刃形状必须是加工表面的共辘曲线。因此,切削刃的形状误差会影响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④对于一般刀具,其制造精度对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8. 简述确定工序尺寸的一般方法。

答:1)确定各加工工序的的加工余量;2)从终加工工序开始,到第一道加工工序,逐次加上或减去每道加工工序余量,便得到每道工序的基本尺寸;3)除终加工工序公差按设计要求确定外,其余工序尺寸公差按所采用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确定;4)除最终工序外,按“入体原则”确定上下偏差。

9. 简述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

答:(1)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2)一般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4)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10. 机器装配时,划分成的装配单元都有哪些好处?答:①可以组织平行的装配作业,各单元装配互不妨碍,缩短装配周期,或便于组织多厂协作生产。②机器的有关部件可以预先进行调整和试车,各部件以较完善的状态进人总装,这样既可保证总机的装配质量,又可以减少总装配的工作量。③机器局部结构改进后,整个机器只是局部变动,使机器改装起来方便,有利于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④有利于机器的维护检修,给重型机器的包装、运输带来很大方便。

11.什么是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它可以分解为哪三种基本形式?

答:所谓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轴线的漂移。它可以分解为径向跳动、轴向跳动和倾角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12.简述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答:①对耐磨性影响:一般表面粗糙度值小,耐磨性好;②对耐疲劳性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小,耐疲劳性好;③对耐蚀性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小,耐蚀性好;④对配合质量影响:表面粗糙度值小,配合质量好。

13.减小机床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缩短传动链长度;②采用降速传动(降低传动比i);③提高末端元件的制造精度与安装精度;④采用频谱分析方法,找出影响传动精度的误差环节,对传动误差进行补偿。

14.机械加工的表面质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包含表面几何形貌和表面力学物理、化学性能两方面的内容。其中表面几何形貌包含表面粗糙度、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等;表面力学物理、化学性能包含表层加工硬化、表层金相组织变化、表层残余应力等。

15.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①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②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③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的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④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五、分析题

1、解:(1)总体分析法

总体的自由度:、、、、、;应该的自由度:、、、、;不是欠定位。

(2)分件分析法

支承板的自由度:、、;圆柱销的自由度:、;短V形块的自由度:、,可以转化为、。

存在过定位()。 2、解:(1)总体分析法

总体的自由度:、、、、;应该的自由度:、、、、;不是欠定位。 (2)分件分析法

卡盘的自由度:、;固定顶尖的自由度:、、;浮动顶尖的自由度:、。 存在过定位(、)。 3、解:1)总体分析法

总体的自由度:、、、、、;应该的自由度:、、、、;不是欠定位。

(2)分件分析法

两支承板的自由度:、、;两支承钉的自由度:、、;菱形销的自由度:。不存在过定位。

六、计算题

1、解:(1)画尺寸链图

(2)找出封闭环,A 0是间接得到的尺寸,应为封闭环。A 1和H 为增环。

(3)计算尺寸链。 基本尺寸

A 0=A 1+H

A 0的上偏差 ES 0=ES 1+ES H

A 0的下偏差 EI 0=EI 1+EI H

所以,H 的基本尺寸 H =A 0-A 1=75-15=60mm ES H =ES 0-ES 1=0.05-0.015=0.035 EI H =EI 0-EI 1=-0.05-0=-0.05 所以

2、解:1)画装配尺寸链图,校验各环基本尺寸

装配尺寸链如题图,不再重画。依题意,A 0为封闭环,其公差为T 0 = 0.15mm ;A 1为增环;A 2、

A 0 75±0.05 H

A 1

封闭环基本尺寸为

由计算知,各组成环基本尺寸无误。

2)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和极限偏差

计算各组成环平均极值公差

A3为一垫片,易于加工和测量,故选其为协调环。其余组成环根据加工难易程度选择公差为T1=0.07mm,T2=0.05mm。

按入体原则确定极限偏差:。

3)计算协调环公差和极限偏差

封闭环上偏差

封闭环下偏差

则协调环上下偏差为,(1分)。

所以协调环尺寸为。

最后得各组成环尺寸和极限偏差为:

3、解:(1)画尺寸链图

(2)找出封闭环,L0是间接保证的尺寸,应为封闭环。L2是减环,L和L1为增环。

(3)计算尺寸链。

基本尺寸L0=L+L1-L2

L0的上偏差ES0=ES L+ES1-EI2

L0的下偏差EI0=EI L+EI1-ES2

所以,L的基本尺寸L=L0-L1+L2=8-15+40=33mm

ES L=ES0-ES1+EI2=0.2-0.05+(-0.1)=0.05

EI L=EI0-EI1+ES2=0-0+0=0

所以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25页共25页

文档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两级降速传动链,首、末级传动比分别为i1和i2,在总的传动比和传动元件误差不变的情况下,()时,对减小传动误差更有利。A.i1i2C.i1=i2答案:B2.如果某加工过程中,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样本平均值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可以判断该加工过程存在()。A.随机误差B.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答案:B3.()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A.零件B.组件C.套件答案:A4.使用计算法确定加工余量时,对于本工序加工余量大小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A.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