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 窗槛(jiàn)筵席(yán) 霰雪(sàn) 扁舟(piān) 废寝忘食(qǐn)
B. 砧板(zhēn) 衣襟(jīn) 浣洗(huàn) 旌旆(pèi) 横行霸道(hèng)
C. 殷红(yīn) 嗟叹(jiē) 边塞(sài) 匙箸(chí) 钟鼓馔玉(zhuàn)
D. 悠邈(m iǎo) 戏谑(xuè) 岑寂(cén) 朔风(shuò)千载难逢(zǎi)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D.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处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① ② ③
4、注意下列句子互相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他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补足句间省略的关联词。(6分)
①为了控制这种白蝇的繁殖,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并人工繁殖甜薯白蝇的寄生虫。
②近几年来,一种从国外传入的白蝇严重危害着我国南方农作物生长。
③如果这是可信的,那么,近年来昆虫学家寻找白蝇寄生虫的努力是白费了。
④研究者认为这种白蝇是甜薯白蝇的一个变种。
⑤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表明,这种白蝇不是甜薯白蝇的变种,而是与之不同的一种蝇种,称作银叶白蝇。
⑴依次排列的序号是:
⑵ 句和 句之间应补上的关联词是 ;
句和 句之间应补上的关联词是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至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元史·列传第五十九·赵孟頫》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隐居而有才能的的人)
B.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非法获利)
C.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操行、品行)
D.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发展)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为文操笔立就/为击破沛公军
B. 役于盐场,不胜艰苦/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
C. 以字呼之而不名/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D. 遂以书名天下/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 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不宜派去查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办案时间。
C. 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的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则名冠天下。
D. 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了解他。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4分)
译文:
⑵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3分)
译文:
⑶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4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①,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深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②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春不住:春去了。
②“莫怨”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意。
⑴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5分)
答:
⑵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鸿雁长飞光不度, 。
⑵ ,清泉石上流。
⑶战士军前半死生, 。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 。
⑸人生得意须尽欢, 。
⑹ ,月涌大江流。
⑺尔曹身与名俱灭, 。
⑻长风破浪会有时,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邻人
①前年我曾画了这样的一幅画:两间相邻的都市式的住家楼屋,前楼外面是走廊和栏杆。栏杆交界之处,装着一把很大的铁条制的扇骨,仿佛一个大车轮,半个埋在两屋交界的墙里,半个露出在檐下。两屋的栏杆内各有一个男子,隔着那铁扇骨一坐一立,各不相干。画题叫做“邻人”。
②这是我从上海回江湾时,在天通庵附近所见的实景。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譬如一个窃贼钻进了张家的楼上,界墙外有了这把尖头的铁扇骨,他就无法逾墙到隔壁的李家去行窃。但在五方杂处,良莠不齐的上海地方,它的作用一半原可说是防邻人的。住在上海的人有些儿太古风,“打牌猜拳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邻人的身家性行全不知道,这铁扇骨的防备原是必要的了。
③我经过天通庵的时候,觉得眼前一片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具体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人类社会的设备中,像法律,刑罚等,都是为了防范人的罪恶而设的;但那种都不显露形迹。从社会的表面上看,我们只见锦绣河山,衣冠文物之邦,一时不会想到其间包藏着人类的种种丑恶。又如城、郭、门、墙,也是为防盗贼而设的。这虽然是具体而又庞大的东西,但形状还文雅,暗藏。我们看了似觉这是与山岭、树木等同类的东西,不会明显地想见人类中的盗贼。更进一步,例如锁,具体而又明显地表示着人类互相防范的用意,可说是人类的丑恶的证据,羞耻的象征了。但它的形象太小,不容易使人注意;用处太多,混迹在箱笼门窗的装饰纹样中,看惯了一时还不容易使人明显地联想到偷窃。只有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现出它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所以我每次经过天通庵,这件东西总是强力地牵惹我的注意,使我发生种种的感想。造物主赋人类以最高的智慧,使他们做了万物之灵,而建设这庄严灿烂的世界。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假如造物主降临世间,一一地检点人类的建设,看到锁和那把铁扇骨而查问它们的用途与来历时,人类的回答将何以为颜?对称的形状,均齐的角度,秀美的曲线,是人类文化上最上乘的艺术的样式,把这等样式应用在建筑上,家具上,汽车上,飞机上,原足以夸耀现代人生活的进步;但应用在锁和这铁扇骨上,真有些儿可惜。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有德国制的,有美国制的;有几块钱一把的,有几十块钱一把的;有方的,有圆的,有作各种玲珑的形状的。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人类似嫌这种徽章太小,所以又在屋上装起很大的铁扇骨来,以表扬其羞耻。使人一见可就想起世间有着须用这大铁扇骨来防御的人,以及这种人的产生的原因。
④我在画上题了“邻人”两字,联想起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虽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诗句所咏的那种生活,悠然神往,几乎把画中的铁扇骨误认为篱了。
11、“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解释。(5分)
答:
12、铁扇骨是本文的主体意象,为什么作者在第三段却又用大量篇幅去写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呢?(6分)
答:
13、文章在最后一节援引了杜甫《客至》中的诗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1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是结合全文做具体分析。(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情圣杜甫
梁启超
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易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③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时代的骄儿。
④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达夫,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⑤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他的诗道: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奉先咏怀》)
又说: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赠韦左丞》)
⑥可以见他的气概。严武做四川节度,他当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他,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的象征:
⑦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
⑧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15、作者为什么称杜甫为“情圣”?(3分)
答:
1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6分)
答:
17、文中说杜甫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试着结合文本或者熟悉的杜甫诗歌进行探究。(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上“意外”
先师那斯鲁丁决定开辟一座花园,他准备了土壤和很多会长出美丽花朵的种子。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园里不但长出了原先种植的品种,还长满了非预期中的蒲公英。
他四处打听,向很多园丁和专家请教有关铲除它们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效果。最后,他来到城里请教照顾宫殿花园的园丁。
这位年老的智者以前曾经当过很多园丁的顾问,为人解答有关种植、驱虫、锄草的种种疑难杂症。
他们两人对坐沉默片刻,最后这位智者开口说:“我建议你不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对的一组是( D )(3分)
A. 窗槛(jiàn)筵席(yán) 霰雪(sàn) 扁舟(piān) 废寝忘食(qǐn)
B. 砧板(zhēn) 衣襟(jīn) 浣洗(huàn) 旌旆(pèi) 横行霸道(hèng)
C. 殷红(yīn) 嗟叹(jiē) 边塞(sài) 匙箸(chí) 钟鼓馔玉(zhuàn)
D. 悠邈(m iǎo) 戏谑(xuè) 岑寂(cén) 朔风(shuò)千载难逢(zǎi)
解析:A:霰雪(xiàn)B:横行霸道(héng)C:殷红(y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
A.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B. 大力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保持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以及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 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D.卫生部表示,今年是医改的起步阶段,要按照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着力确保医改取得实质性进展。
解析:A:改成“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B:错在“保持感情”D:改成“要按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品向全社会提供的改革方向”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处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① 生理冲击大 ② 身体活动受限 ③ 交流受限
4、注意下列句子互相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他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补足句间省略的关联词。(6分)
①为了控制这种白蝇的繁殖,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并人工繁殖甜薯白蝇的寄生虫。
②近几年来,一种从国外传入的白蝇严重危害着我国南方农作物生长。
③如果这是可信的,那么,近年来昆虫学家寻找白蝇寄生虫的努力是白费了。
④研究者认为这种白蝇是甜薯白蝇的一个变种。
⑤最新的基因研究成果表明,这种白蝇不是甜薯白蝇的变种,而是与之不同的一种蝇种,称作银叶白蝇。
⑴依次排列的序号是: ②④①⑤③ (4分)
⑵ ① 句和 ⑤ 句之间应补上的关联词是 但是 (1分)
⑤ 句和 ③ 句之间应补上的关联词是 因此 (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孟頫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孟頫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使坐右丞叶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听。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
二十四年六月,授兵部郎中。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然虎臣前守此郡,多强买人田,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虎臣怨之。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帝悟,乃遣他使。
二十九年,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官事清简。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逾月,掀儿自归,郡中称为神明。
至大三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悦者间之,帝若不闻者。
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元史·列传第五十九·赵孟頫》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D )(3分)
E.侍御史奉诏访遗逸于江南(隐居而有才能的的人)
F.纵宾客为奸利,全数与争(非法获利)
G.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操行、品行)
H.不知其经济之学(经济发展)
解析:“经济”应解释成经世治国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3分)
A. 为文操笔立就/为击破沛公军
B. 役于盐场,不胜艰苦/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
C. 以字呼之而不名/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D. 遂以书名天下/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解析:A:写,替B:都解释为“在”C:并列,承接D:凭借,认为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 赵孟頫是宋皇室后代,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元世祖的器重,尽管朝中对此有异议,但元世祖仍委以重任,尚书省刚设立便让他起草诏书。
B. 赵孟頫才智出众。他分析赵全案件复杂的背景,认为王虎臣不宜派去查案;他看出元掀儿的同役者是被冤枉的,特意拖延办案时间。
C. 赵孟頫文学、绘画、书法的造诣很高,且兼通佛、道学说的要义,故深得元世祖的喜爱与赞赏,元世祖称他的诗文能与李白、苏轼齐名,书画则名冠天下。
D. 赵孟頫的书法闻名天下。然而,他书画的才能与名声却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了解他。
解析:D错在“”一词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有王虎臣者,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按之。(4分)
译文: 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 (得分点:有……者;不法;即;按。)
⑵虎臣往,必将陷全,事纵得实,人亦不能无疑。(3分)
译文: 如果王虎臣前去,必定会陷害赵全,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到证实,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得分点:陷;纵;得实)
⑶其父求得他人尸,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既诬服,孟頫疑其冤,留弗决。(3分)
译文: 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体,便诬陷与元掀儿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他,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于是扣押下来没有判决。(得分点:诬服;弗;句子整体的通畅)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①,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深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②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春不住:春去了。
②“莫愿”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意。
⑴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5分)
答: 上片通过藤蔓勾连、杂草纵横、柳絮纷飞等意象描绘了荒芜的废园图景 (2分);又通过“碍却”、“无情”两处隐隐透出痛切的情感(2分),为下文的抒怀做铺垫(1分)。
⑵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明艳、绚烂、生机、寂寞的孤花形象(1分),正是词人人格的写照,它与四周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2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物外、高标、不合时宜者的形象(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
⑵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⑶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
⑷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
⑸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⑹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⑺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
⑻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邻人
①前年我曾画了这样的一幅画:两间相邻的都市式的住家楼屋,前楼外面是走廊和栏杆。栏杆交界之处,装着一把很大的铁条制的扇骨,仿佛一个大车轮,半个埋在两屋交界的墙里,半个露出在檐下。两屋的栏杆内各有一个男子,隔着那铁扇骨一坐一立,各不相干。画题叫做“邻人”。
②这是我从上海回江湾时,在天通庵附近所见的实景。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譬如一个窃贼钻进了张家的楼上,界墙外有了这把尖头的铁扇骨,他就无法逾墙到隔壁的李家去行窃。但在五方杂处,良莠不齐的上海地方,它的作用一半原可说是防邻人的。住在上海的人有些儿太古风,“打牌猜拳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邻人的身家性行全不知道,这铁扇骨的防备原是必要的了。
③我经过天通庵的时候,觉得眼前一片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具体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人类社会的设备中,像法律,刑罚等,都是为了防范人的罪恶而设的;但那种都不显露形迹。从社会的表面上看,我们只见锦绣河山,衣冠文物之邦,一时不会想到其间包藏着人类的种种丑恶。又如城、郭、门、墙,也是为防盗贼而设的。这虽然是具体而又庞大的东西,但形状还文雅,暗藏。我们看了似觉这是与山岭、树木等同类的东西,不会明显地想见人类中的盗贼。更进一步,例如锁,具体而又明显地表示着人类互相防范的用意,可说是人类的丑恶的证据,羞耻的象征了。但它的形象太小,不容易使人注意;用处太多,混迹在箱笼门窗的装饰纹样中,看惯了一时还不容易使人明显地联想到偷窃。只有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现出它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所以我每次经过天通庵,这件东西总是强力地牵惹我的注意,使我发生种种的感想。造物主赋人类以最高的智慧,使他们做了万物之灵,而建设这庄严灿烂的世界。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假如造物主降临世间,一一地检点人类的建设,看到锁和那把铁扇骨而查问它们的用途与来历时,人类的回答将何以为颜?对称的形状,均齐的角度,秀美的曲线,是人类文化上最上乘的艺术的样式,把这等样式应用在建筑上,家具上,汽车上,飞机上,原足以夸耀现代人生活的进步;但应用在锁和这铁扇骨上,真有些儿可惜。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有德国制的,有美国制的;有几块钱一把的,有几十块钱一把的;有方的,有圆的,有作各种玲珑的形状的。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人类似嫌这种徽章太小,所以又在屋上装起很大的铁扇骨来,以表扬其羞耻。使人一见可就想起世间有着须用这大铁扇骨来防御的人,以及这种人的产生的原因。
④我在画上题了“邻人”两字,联想起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虽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诗句所咏的那种生活,悠然神往,几乎把画中的铁扇骨误认为篱了。
11、“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解释。(5分)
答: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1分),头针对的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邻人,而在邻人面前却说是为了预防盗贼(2分),这就写出了邻人家之间的彼此防范,互不信任,虽近在咫尺,却互不相干(2分)。
12、铁扇骨是本文的主体意象,为什么作者在第三段却又用大量篇幅去写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呢?(6分)
答:这是一种正衬的手法(2分),作者通过对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的叙写有力地衬托出铁扇骨防范性质的具体、明显和庞大(2分),表达出对人类赤裸裸的丑恶与羞耻的批评(2分)。
13、文章在最后一节援引了杜甫《客至》中的诗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隔膜、防范情景的厌弃(3分);对诗句中描绘的那种邻人之间和睦融洽、坦诚相处的情景的悠然神往(3分)。
1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是结合全文做具体分析。(6分)
答:本文主要采用了以小见大、借物抒怀的写作方法(3分);借铁扇骨这个小物件表现了一个大主题: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隔膜、冷淡,人类的丑恶与耻辱也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3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情圣杜甫
梁启超
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易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③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时代的骄儿。
④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达夫,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⑤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他的诗道: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奉先咏怀》)
又说: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赠韦左丞》)
⑥可以见他的气概。严武做四川节度,他当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他,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的象征:
⑦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佳人》)
⑧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15、作者为什么称杜甫为“情圣”?(3分)
答: ①杜诗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②杜诗表达情感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真实自然,最大限度地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③他在写情方面的艺术成就,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无人可比。 (每一点1分)
1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6分)
答: ①唐朝政治统一,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文章融真率悲壮、整齐柔婉于一体,形成大民族的新美,为杜甫的创作提供了特有的文化氛围。②安史之乱后的流落经历,丰富了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成为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基础。③杜甫心忧天下的胸怀和刚正不阿的人格,是支撑其诗歌的重要精神内涵。 (每一点2分)
17、文中说杜甫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试着结合文本或者熟悉的杜甫诗歌进行探究。(6分)
答:①杜甫的“热肠”主要体现在“忧国忧民”、“珍惜友情”、“牵挂亲情”三个方面:他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举诗歌的例子)(3分,答出任意一点,并举出例子就得3分);他多次写诗表达与友人的情谊,对兄弟、妻子儿女的思念(举诗歌的例子)。②杜甫的“极有脾气”,主要指杜甫的人格精神。他心高气傲,不屈从于权贵(文中投奔严武的例子)。(3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上“意外”
先师那斯鲁丁决定开辟一座花园,他准备了土壤和很多会长出美丽花朵的种子。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园里不但长出了原先种植的品种,还长满了非预期中的蒲公英。
他四处打听,向很多园丁和专家请教有关铲除它们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效果。最后,他来到城里请教照顾宫殿花园的园丁。
这位年老的智者以前曾经当过很多园丁的顾问,为人解答有关种植、驱虫、锄草的种种疑难杂症。
他们两人对坐沉默片刻,最后这位智者开口说:“我建议你不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抄袭。
〔写作导引〕:材料最后一句中的“不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是关键:学会包容,去接受“意外”;世界是多元的,美丽是多元的;顺从自然,按规律办事;改变旧观念,适应新情况。
若从蒲公英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不放弃,才有希望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