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2008年英国斯特恩新报告提出了苛刻的温室气体稳定浓度目标为( )ppm。(分值:2/得分:2) |
| 350—400 | |
| 400—450 | |
| 500—550 | |
| 450—500 | |
| 2 | ( )是一国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分值:2/得分:2) |
|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 |
| 低碳产业发展水平 | |
| 低碳技术发展水平 | |
| 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 |
| 3 | 2008年6月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报告的核心观点:2050年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必须控制在( )吨二氧化碳当量,GHG浓度需稳定在( )ppm,以谋求气候安全。(分值:2/得分:2) |
| 2,450 | |
| 3,450 | |
| 2,400 | |
| 1,400 | |
| 4 | 我国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左右。(分值:2/得分:2) |
| 20% | |
| 15% | |
| 10% | |
| 25% |
| 5 | 科技进步和( )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分值:2/得分:2) |
| 创新 | |
| 制度创新 | |
| 机制创新 | |
| 观念创新 | |
| 6 | 我国基本国情和( )决定了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存在着特殊的困难。(分值:2/得分:2) |
| 发展内容特征 | |
| 阶段性特征 | |
| 发展方式特征 |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 7 | 从长期看到(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完全脱钩。(分值:2/得分:2) |
| 2050 | |
| 2040 | |
| 2045 | |
| 2030 | |
| 8 | ( )是国际安全的核心要素。(分值:2/得分:2) |
| 气候安全 | |
| 外交安全 | |
| 政治安全 | |
| 军事安全 |
| 9 | 我国明确提出到“十一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 )左右(分值:2/得分:2) |
| 20% | |
| 10% | |
| 25% | |
| 15% | |
| 10 | (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分值:2/得分:2) |
| 消费方式创新 | |
| 增长方式创新 | |
| 能源供应体系创新 | |
| 技术创新 | |
| 11 | 我国是在( )年9月8日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分值:2/得分:2) |
| 2007 | |
| 2004 | |
| 2006 | |
| 2005 | |
| 12 | 2007年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首次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国家减缓行动,但这些行动应当是可测量、可报告和( )的。(分值:2/得分:2) |
| 可核实 | |
| 可借鉴 | |
| 可统计 | |
| 可比较 |
| 13 | 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认为他们减排温室气体的成本比发展中国家( )。(分值:2/得分:2) |
| 高 | |
| 差不多 | |
| 低 | |
| 不可比 | |
| 14 |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工业文明向( )过渡的主要特征。(分值:2/得分:2) |
| 信息文明 | |
| 生态文明 | |
| 政治文明 | |
| 物质文明 | |
| 15 | 2009年11月25日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分值:2/得分:2) |
| 20—30 | |
| 40—45 | |
| 30—35 | |
| 35—40 | |
| 16 | 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其核心是( )(分值:4/得分:4) |
| 低碳产业 | |
| 低碳消费 | |
| 低碳技术 | |
| 低碳能源 |
| 低碳交通 | |
| 17 | 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主要包括( )(分值:4/得分:4) |
| 精力成本 | |
| 经济成本 | |
| 市场成本 | |
| 时间成本 | |
| 技术成本 | |
| 18 |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更多的是要在( )上进行调整。(分值:4/得分:4) |
| 发展道路 | |
| 发展方式 | |
| 发展阶段 | |
| 发展内容 | |
| 发展目标 | |
| 19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是( )(分值:4/得分:4) |
| 促进低碳技术创新 | |
| 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 |
| 增加森林碳汇 | |
| 构建低碳发展产业 | |
| 推进低碳消费 | |
| 20 | 目前我国低碳经济试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分值:4/得分:4) |
| 对国家考核制度理解问题 | |
| 低碳经济认识问题 | |
| 低碳规划定位问题 | |
| 对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分解问题 | |
| 温室气体统计和监测问题 | |
| 21 | 我国( )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存在着特殊困难。(分值:4/得分:4) |
| 增长方式较粗放 | |
| 人口众多 | |
| 发展任务较艰巨 | |
| 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 |
|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
| 22 | 下列( )属于《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分值:4/得分:4) |
| 氧化亚氮 | |
| 二氧化碳 | |
| 六氟化硫 | |
| 氢氟化碳 | |
| 甲烷 | |
| 23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措施有( )(分值:4/得分:4) |
| 全面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试点工作 | |
| 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定位 |
| 扶持低碳技术研发 | |
| 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相关规划 | |
| 把发展低碳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 |
| 24 | 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有( )(分值:4/得分:4) |
| 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 |
|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性的共识和探索 | |
| 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全球气候和大国责任的需要 | |
| 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带来了机遇 | |
|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 |
| 25 | 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是发达国家的的4倍还多。( )(分值:2/得分:2) |
| 是 | |
| 否 | |
| 26 | 我国领导人是在2004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 )(分值:2/得分:2) |
| 是 | |
| 否 | |
| 27 |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分值:2/得分:2) |
| 是 | |
| 否 | |
| 28 | 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需要发展中国家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分值:2/得分:2) |
| 否 |
| 是 | |
| 29 | 保护全球气候以及大国责任对我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很大的压力。( )(分值:2/得分:2) |
| 否 | |
| 是 | |
| 30 |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报告的核心观点之一是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分值:2/得分:2) |
| 是 | |
| 否 | |
| 31 | 我国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分值:2/得分:0) |
| 否 | |
| 是 | |
| 32 | 尽管低碳经济在全球倍受关注,但何谓低碳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分值:2/得分:2) |
| 是 | |
| 否 | |
| 33 | 2006年英国斯特恩报告建议的温室气体稳定目标为500ppm二氧化碳当量。( )(分值:2/得分:0) |
| 否 | |
| 是 | |
| 34 | 低碳经济的提出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认识密不可分。( )(分值:2/得分:0) |
| 是 | |
| 否 | |
| 35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分值:2/得分:2) |
| 否 | |
| 是 | |
| 36 |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 )(分值:2/得分:0) |
| 是 | |
| 否 | |
| 37 | 指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分值:2/得分:2) |
| 否 | |
| 是 | |
| 38 | 低碳是继农业、工业和信息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浪潮。( )(分值:2/得分:2) |
| 否 | |
| 是 | |
| 39 |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并未在全球达成共识。( )(分值:2/得分:2) |
| 否 | |
| 是 | |
| 40 | 确定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的核心就是稳定温室气体浓度目标。( )(分值:2/得分:2) |
| 否 | |
| 是 | |
| 41 |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是美国在2003年最先提出来的。( )(分值:2/得分:2) |
| 是 | |
| 否 |
4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
选项 A 技术进步因素
B 资源禀赋
C 消费模式
D 经济发展阶段
3 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有
选项 A 影响人体健康
B 影响农业
C 影响水资源
D 造成海平面上升
2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表现为
选项 A 技术市场的角逐
B 经济实力的竞争
C 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的争夺
D 执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规则
1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温室气体排放
选项 A 《蒙特利尔议定书》
B 《京都议定书》
C 《马拉喀什协定》
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单选题 1
题目 ()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标记
选项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判断题 1
题目 为对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 标记
答案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2
题目 1979年,MWO第一届世界气象会议提出全球变暖问题。
答案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3
题目 低碳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具有相同的含义。
答案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4
题目 美国主导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建立温室气体总量贸易体系。
答案 正确 错误
判断题 5
题目 碳关税的主张引起发展中国家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因而遭到许多国家反对。 答案 正确 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