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佛第二中学 林燚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以及学生思维水平,针对一些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规律设法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将科学的抽象转变成一幅幅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动画和实例,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 物理情境 学习兴趣 教学
正文: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使得他们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规律的认识限于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以便更好、更快地顺应、同化新知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创设情境,一般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一.加强实验,创造学习物理的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教师要大力加强实验,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维,并且还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
作为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精神,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至于那种完全丧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的做法,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培养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应彻底摈弃。尤其是在新课标中,更 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根据中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现状,物理教师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不仅能增大物理课的本味,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课堂教学增效率。
例如在教学显微镜和望远镜时,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这样的物理情境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又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它们的构成及作用,可以在课堂中花点时间做此实验。又如教学电流的强弱时可以安排在实验室上课,边学边做实验,有了电流表这一实物这种物理情境可以使学习使用电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创设物理情境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课堂使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
1.利用诗歌、典故和故事等,将学生带入物理情境.
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课,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又如教学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并且速度比液体和气体中还要快时,联系《三国演义》里面作战的情形,要想最快知道敌军是否来临,通常哨兵会趴在地面上,他是在做什么呢?由这种故事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另外对一些新概念,若直接引入则比较抽象,学生也不易接受,但若巧妙地借助诗歌、典故,先使学生认识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这样再学习新概念时,也就不觉得抽象难懂了,反而还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对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引入,借用“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典故,当说到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时,立刻断言“乌龟就是比兔子跑得快!”此时一些学生往往会为兔子鸣不平。借此反问:“那为什么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将意识到只用笼统的速度是不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了,这样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也就顺理成章地引出来了。
2.运用夸张、类比,活跃思维,强化记忆
对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学生总感到不易理解和记忆,但若赋予夸张、形象的比喻,则可增强对学生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化知识的记忆。如对电路和电流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到电阻这一概念,以致学生不能很顺利地分析电路。这种情况,教师如果将电荷的移动类比成人的流动,遇到山路(即电阻大的用电器)时,会选择平路(即电阻小的开关或电流表等)这条路走,分析短路时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又如对于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磁波的调制、发射、传播、接收、调谐、解调等抽象的过程,学生往往面对诸多新名词,不分因果,死记硬背,因此应用时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但若用货车的“装货”、“出站”、“运行”、“进站”、“调度”、“卸货”等一系列学生熟知的过程来进行形象的比喻、对比,使学生“僵死”的思维“死而复苏”,有利于学生掌握电磁波及无线电广播的全部机理和过程。总之,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手段,把物理知识生活化,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3.多联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物理情境。
教学“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物理情境: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却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来加深学生对力的理解。
在教学“热胀冷缩时”,可以创设这种物理情境:刚煲汤煲得热呼呼的瓦煲突然用冷水淋一下,容易破裂。在学习惯性时,创设坐汽车的物理情境等。
如在教学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
又如在教学“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
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加入一些合理的物理情境,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合适的物理情境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新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幽默风趣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化教学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加之教学挂图,教学简笔画,可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应的物理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起重要作用。
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创设相应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可以运用Power-Point的制作幻灯片功能),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恰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又如在教学“家庭电路”这一节时,用flash将触电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一节,用幻灯片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具体情况放映出来等。
总之,对物理情境的创设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物理本身是生动有趣的,随着新课程的推出,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物理情境中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创设合理的物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评:
总体较好, 是一篇较好的文章。如果将创设情境的实例再写得具体详细一些会现好。
如果再能附上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就会更加完美了。
修改意见:
1、红色字的地方,请再仔细考虑一下。
2、段落标题二中的2、3不适宜放在此标题下。
3、结构需要改动一下,请列出参考文献。
建议:
继续整理创设情境的具体实例,安排到每一节新课时(概念、规律课)中。
希望与我交流。广州86中,樊守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