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汇文中学期中考试
【2018-2019北京汇文中学七年级上期中】
初一年级
语文
考生须知:
1.试卷共8页,共5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基础综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6 分)
1.下列加黑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nì)悟空(wù)庇护(pì)暂时(zǎn)
B.企盼(qǐ)参差(cēn )干涸(hé)混为一谈(hǔn)
C.竹筛(shāi)憎恨(zēng)狭隘(ài)气喘吁吁(xū)
D.敧斜(qī)星宿(sù)鄙薄(bò)狡黠(xié)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夜幕 委屈 搓捻 不知所错
B.废墟 凯歌 感概 截然不同
C.云霄 合谐 溜达 拈轻怕重
D.殉职 抽噎 凌乱 恍然大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组的老师勉励我们要精益求精,不可自满。(形容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B.有人对杂技表演者很不服气,于是也上台走钢丝,结果没走两步就摔下来,引起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C.开渠引水之后,从前的不毛之地成了丰饶的良田。(草木稀少的地方。)
D.小明生病了,上午上课时,他一直有些恍惚不清。(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4.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对于老师所讲的知识,我们不能______而要仔细分析、辨别。
(2)赵大哥说:“这儿地不薄, 好了,就能产很多粮食。”
(3)尽管讨论这首诗歌思想情感时,我们产生了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
A.不求甚解 侍弄 矛盾
B.囫囵吞枣 侍弄 分歧
C.不求甚解 培育 分歧
D.囫囵吞枣 培育 矛盾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疫苗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缺一不可。
②接种疫苗,就是给健康人体内输入无毒或弱毒的“病原体”,以此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使身体免受疾病侵袭。
③大量实践证明,我国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④人类与疾病斗争,疫苗功不可没。
⑤如果因为担心疫苗安全性而拒绝接种,无异于因噎废食,只会增加患病风险。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⑤③ D. ②①⑤③④
6.依次对划线词语的词性进行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我愿意去参加讲故事比赛,但我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好,刚刚在班里还讲得不顺畅。于是我去请教老师。他告诉我要从容,语速可以慢一点,并且要提高音量。
A.副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副词 名词 动词
B.副词 形容词 副词 副词 数量词 形容词
C.动词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数量词 动词
D.动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形容词
7.从左到右依次判断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 楷书 行书 B.隶书 草书 楷书
C.篆书 草书 行书 D.篆书 行书 楷书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项是:
A.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写有著名的组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是其中的一章。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律,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关心、担忧。
C.《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相传是古罗马人,他善于讲动物故事。
D.《金色花》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印度作家泰戈尔,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1.C
2.D
3.C(不毛之地意思是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4.B
5.A
6.C
7.D
8.A(B项是一首七绝;C项伊索(约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D项《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
古诗默写
二、古诗词默写及阅读(12 分)
9.填空(8分)
(1) , 影入平羌江水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不知何处吹芦管, 。 (《夜上受降城闻笛》)
(3)《观沧海》中写水波荡漾,山岛高耸的句子是: , 。
(4)人们常用《江南逢李龟年》中的“ , ” 来表达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
(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9.(1)峨眉山月半轮秋(2)一夜征人尽望乡(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阅读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0~11题。(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0.下列对诗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题目中的“次”,是“停驻”之义,这里指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江边。
B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江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D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希望自己像北归的大雁一样回到故乡。
11.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2 分)
10.D
11.旧事物中蕴含新的事物的哲理;也写出了生命的新旧更替的哲理。
文言文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坚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创”。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前树又鸣
D.一狼径去 相去数十步
13.解释加点字(4分)
(1)驰担持刀
(2)一狼洞其中
(3)狼闻声四顾
(4)气已绝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15.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分别体现了狼怎样的特点,并按要求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原文语句。(4分)
【甲】文中狼的特点是:① 体现这一特点的神态描写有 (原文):②
【乙】文中狼的特点是:① 体现这一特点的动作描写有(原文);②
12.B(神情)
13.(1)放下(2)名词作动词,打洞(3)看(4)断,断绝
14.(1)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
15.凶狠,眈眈相向,运动迅速、愤怒,怒奔树下
记叙文阅读——课外
四、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 阅读文章,完成16~20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肉。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 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⑨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性,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⑩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⑪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6.根据选文,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补充完整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每空4个字)
(1)——轻松快乐——支持不住——(2)—— 害怕起来——(3)
17.阅读选文,引用原文填写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限20字内,2分)
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18.品味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9.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看瓜老人的人物形象(4分)
20.按照要求为文章拟写一个题目(1)能够概括文章主要的故事情节;(2)语言生动,有吸引力;(3)不超过10个字。(2分)
16.(1)充满自信(2)开始困惑(3)选择放弃
17.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
18.略。
19.珍惜劳动果实、永不放弃、懂得自尊。
20.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共 13分)
一般认为,最早能够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做的纸。但是,原始的纸莎草生产技术已经【甲】(A.过时 B.失传),大量纸莎草也早已消失。
纸莎草的制作过程dàzhì①是这样的:将草从根部割开来压平,将水分挤干,把其中的长纤维摊平,将这些长条放在一起,再上下挤压使其中的纤维黏在一起,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为了纸——一个纤维的平面。
纸莎草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时间之早,可以zhuī sù②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
传统上,我们一般认为蔡伦开启了造纸的历程。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纸”之所以是“丝”旁,就是因为最早称之为纸的是纺织品,就是“缣帛”之类,但“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所以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渔网等植物纤维造纸,在元兴元年(105年)上报皇帝,说明造纸成功,从此,人们都模仿他的方法开始造纸,“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自从有了纸,记录和传播的手段有了质的改变。
以纸为载体的艺术首推书画,当然,书画之中有很多是绢画,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纸为载体的。还有以纸为载体的制度和文化活动。比如,有了纸之后,国内的日常行政形成了一种以纸为载体的政权内部汇报的上通下达,兵符之类的就部分为纸所替代了。发达的科举制度中要用到试卷、参考书,那是教育制度的物质基础。到了近代,新闻的传播更体现了纸的重要作用。
除了承载信息,其实纸张本身还有很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吸附,试纸、药纸、卫生纸等都是这一功能的体现。纸有填充、支撑的作用,如包装、绝缘、隔离等功用。纸还有代用材料的作用,如纺织中的提花板、穿孔卡带(电报的传输)等。纸还可以成为特殊载体,如光敏、热敏(如传真机)、压敏(如复写纸)、气敏、药敏(如试纸)等。这些物化过程通过与人的互动、与人的关系衍生出不同的文化。
纸的未来充满可能性。如纸手机、纸屏幕、纸键盘、纸电池,甚至有人【乙】(A. 设想B. 假想)可以制造简易的纸电脑,用完可以扔掉。未来,如果我们用纸材实践了想象力,一切会变得更加有意思。
作为新的吸附材料或新的填充材料,比如某些纸可以保水,可以从中分析出液体来;填充方面,则可以应用到新型的建筑材料、填充材料、保温材料、防辐射材料等。
“绿色纸品”也在开发之中。到目前为止,纸的生产过程还是污染环境的,绿色环保的生产并不能保证零污染,只是会减少污染。所以,如何生产纯粹绿色环保的纸张,并且可以广为应用,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葛剑雄文,选自陈燮君主编《纸》,文字有删节)
①缣(jian)帛: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古人在纸发明以前常在缣帛上书写文字。
21.文段横线①②处,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2.根据语境,在文段横线【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序号) (2 分)
23.本文主要从纸的起源、①、②三个方面来介绍纸的相关知识。(每空2- 6个字) (2分)
2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纸”之所以是“丝”旁,是因为蔡伦造纸用的是纺织品。
B. 纸的运用使得现在和未来的记录和传播的手段得以确立。
C. 在各个方面,未来纸都可以替代现有的建筑材料。
D.以绿色的方式生产“绿色”纸张还在研究当中。
25.文中认为“蔡伦开启了造纸的历程”。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对这一表述做出合理充分的解释。(4分)
材料一:
传统手工造纸工艺调查组日前发现,江西铅(yán)山的鹅湖还保留了比较传统的竹纸制造技术,和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一模一样。其造竹纸的工序大致可分为第一步,砍竹;第二步,把竹子浸泡在放有石灰水的池水中;第三步,蒸煮;第四步,踩料,这一步《天工开物》没有记载;第五步,抄纸,把水榨干;第六步,分纸。
材料二:
21.大致 追溯
22.失传 设想
23.功能(作用);未来发展
24.D
25.(1)从产生的年代看,纸莎草做纸的产生时间比材料造纸早,即承认其是最早的纸(2)从工艺看,纸莎草制作相对粗糙、简陋,而蔡伦的造纸工序规范(3)从材料来源、工艺流传来看,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料随处可见,技术流传至今,而大量纸莎草早已消失,生产技术也已失传。
作文
五、作文(3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一:有你,真好
题目二:炫酷时刻
要求:
(1)在答题纸的横线处填写所选作文题目;
(2)字数在500-800之间;
(3)书写整齐,按照要求使用修改符号;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6.题目一:有你,真好 写人
题目二:炫酷时刻 写事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北京汇文中学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 语文
一、选择题
二、古诗词默写及阅读
三、文言文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一)
(二)
五、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