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免、抵、退”业务的会计处理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账务处理,有两种方法可供选用,本书只介绍根据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上的申报数进行下述会计处理:
(1)当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时,按计算的不得抵免的进项税额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转出)
当期收到国税机关批准的免税证明时,根据免税证明上注明的不得抵扣税额抵减额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转出)(红字)
(2)分别以下三种情况进行会计账务处理:
①申报的应退税额为0,申报的应免、抵税额大于0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即申报的应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出口退税)
②申报的应退税额大于0,且免、抵税额大于0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应退(申报的应退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増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即申报的应免、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出口退税)
③申报的应退税额大于0,且免、抵税额等于0时,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收出口退税——应退(申报的应退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出口退税)
④企业收到退税款后,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出口退税——应退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本月外购原材料、动力费用等支付价款600万元,支付进项税额102万元,专用已按规定通过税局认证。本月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价格100万元,本月内销货物销售额500万元,自营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折合人民币金额600万元(按离岸价计算),该企业内、外销货物适用税率17%(非应税消费品)。假设上期留抵税款2万元,本月未发生其他进项税额。
要求:作出退税率分别为13%、15%时,该企业本月应纳或应退额及相关账务处理。
例解:
(1)外购原辅材料、动力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6000000
待扣进项税额 1020000
贷:银行存款 7020000
(2)免税进口料件,分录为:
借:原材料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3)产品外销时,分录为:
借:应收外汇账款(银行存款) 6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0
(4)内销产品,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58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 850000
(5)当退税率为13%时: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600×(17%-13%)-100×(17%-13%)=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转出)200000
应纳税额=85-(102-20)-2=1(万元)
因为应纳税额大于0,说明为生产出口产品所耗原材料所负担的进项税额已全部从内销销项税额中抵顶完毕了,国家无须再退税给企业。
将应交未交转入“未交”账户:
借:应交税费——应交(销项税额)10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 10000
上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当期免抵退税额=600×13%-100×13%=65(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0 当期免、抵税额=65-0=65(万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出口退税) 650000
下面按退税率13%的计算结果登记“应交”明细账,见下表。
应交税费——应交
| 借 方 | 金额(元) | 贷 方 | 金额(元) |
| 上期留抵税额 | 20000 | (4)内销产品 | 850000 |
| (1)外购原材料、动力 | 1020000 | (5)进项税额转出 | 200000 |
| (5)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650000 | (5)出口退税 | 650000 |
| (5)未交 | 10000 | ||
| 合 计 | 1700000 | 合 计 | 1700000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600×(17%-15%)-100×(17%-15%)=1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转出)100000
应纳税额=85-(102-10)-2=-9(万元)
即:当期应纳税额=0
期末留抵税额=9(万元)
免抵退税额=600×15%-100×15%=75(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9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75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9(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75-9=66(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应退 90000
应交税费——应交(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66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出口退税) 750000
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9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应退 90000
下面按退税率15%的计算结果登记“应交”明细账,见下表。
应交税费——应交
| 借 方 | 金额(元) | 贷 方 | 金额(元) |
| 上期留抵税额 | 20000 | (4)内销产品 | 850000 |
| (1)外购原材料、动力 | 1020000 | (6)进项税额转出 | 100000 |
| (6)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660000 | (6)出口退税 | 750000 |
| 合 计 | 1700000 | 合 计 | 1700000 |
(1)外贸企业收购出口货物,购买时,根据专用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营业费用等
待扣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
专用按规定通过税局认证后:
借: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
贷:待扣进项税额
(2)货物出口后,结转销售成本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根据出口货物购进时支付的进项税额或应分摊的进项税额与应退税额之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转出)
(4)根据规定的退税率计算出应收的出口退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出口退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