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邮轮的定义
邮轮(英文为Cruise或Cruiseship)原意是指海洋上的定线、定期航行的大型客运轮船,定位是把旅客运送到大洋彼岸,它的生活娱乐设施也是为了给旅客提供舒适行程和解闷;“邮”字本身具有交通的含义,而且过去跨洋邮件总是由这种大型快速客轮运载,故此得名。众所周知的“泰坦尼克”号就是这种邮轮。
邮轮的前身是远洋客轮。在飞机尚未出现的年代,一旦旅客到达目的地需要跨越大海,便只能选择远洋客轮。只要上船,便至少要呆几周甚至数月。那个时候,客轮只是运输旅客的工具。1958年6月,飞跃大西洋的飞机投入商业服务,飞机从此正式成为民用运输工具。因此,追求时间与效率的旅客纷纷转投飞机,既然几个小时便能完成的旅程,谁还愿意花上数周?跨海客轮生意日渐惨淡,便开始谋求转型,为有钱有闲的游客提供舒适的旅行服务,这便推动了现代邮轮的诞生。
目前所指的邮轮,是指配备了齐全的生活、休闲、娱乐与度假等各类设施,纯粹用于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等活动,在海洋中航行的大型轮船。现代邮轮上的生活、娱乐设施齐全,旅客可选择在海上、沿途停靠的港口城市或海岛附近进行观光游览。
随着航空业的出现和发展,原来的跨洋型邮轮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所说的邮轮,实际上是指在海洋中航行的旅游客轮。现代邮轮和原意邮轮的区别,不在于船体大小,而在于两者的定位根本不同。原意邮轮是海上客运工具,它的定位是把旅客运送到大洋彼岸,它的生活娱乐设施也是为了给旅客提供舒适行程和解闷;而现代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其生活娱乐设施是海上旅游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岸是为了观光或完成海上旅程。
1.2 邮轮的分类
国际上根据邮轮航行的区域,把邮轮分为环球邮轮(Global Cruise)、区域邮轮(Regional Cruise)和海岸线邮轮(Coastal Cruise)。在国内,一般习惯将在海上航行的客轮称为“邮轮”,而把江河中航行的客轮称为“内河游轮(River Cruise)”,小型的客轮则称为“游船”。
邮轮的规模与等级,通常以排水量(吨位,GRT)与载客量(Pax Capacity)或者标准下格床位(Lower Berth, LB)两个指标来衡量,其中以载客量为主。就船型规模而言,邮轮有迷你型、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一般以注册总吨位划分。就载客量而言,500人以下为小型邮轮,500-1000人为中型邮轮,1000-2000人为大型邮轮,2000人以上的为超大型邮轮。
邮轮船型吨级分类
分类 | 注册总吨位 | 载客位 |
迷你型 | 1000-5000 GRT以下 | 200Pax以下 |
小 型 | 5000-25000 GRT | 200-500Pax |
中 型 | 25000-50000 GRT | 500-1200Pax |
大 型 | 5 GRT | 1200-2400Pax |
巨 型* | 100000-150000 GRT | 2400-4000Pax |
根据豪华程度,可把邮轮分为3星以下的经济型邮轮(Economic);3星或3+星的标准邮轮(Standard);4星的豪华邮轮(Deluxe);4+或5星的赛豪华邮轮(Deluxe+);5+的超豪华邮轮(Super Deluxe)。
国际邮轮协会(CLIA)根据综合因素,将邮轮旅游产品分为六类:经济型(Budget)、时尚型(Contemporary)、尊贵型(Premium)、豪华型(Luxury)、探索型(Exploration)与专门型(Niche)。
邮轮的总体分类
根据航行区域 | 根据载客量 | 据豪华程度 | C LIA根据综合因素 |
环球邮轮(Global Cruise) 区域邮轮(Regional Cruise) 海岸线邮轮(Coastal Cruise) 内河游轮(River Cruise) | 迷你型(200Pax以下) 小型(200-500Pax) 中型(500-1200Pax) 大型(1200-2000Pax) 巨型(2000Pax以上) | 经济型邮轮(Economic) 标准邮轮(Standard) 豪华邮轮(Deluxe) 赛豪华邮轮(Deluxe+) 超豪华邮轮(Super Deluxe) | 经济型(Budget) 时尚型(Contemporary) 尊贵型(Premium) 豪华型(Luxury) 探索型(Exploration) 专门型(Niche) |
邮轮建造的年代对邮轮的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去的客班轮与现代的豪华邮轮带给旅客的感觉明显不同。邮轮的设施主要由船上设施和邮轮舱房构成。
船上设施:邮轮上的空间一般包括客房空间、非共用(船上员工)空间以及公共空间。供船上员工使用的空间一般位于客房甲板以下,包括船上员工客房、餐厅和娱乐设施空间。其他非共用空间包括船长驾驶室、船上厨房和机械区域等。公共空间是游客汇集的场所。常见的区域有接待区、餐厅、演出大厅、泳池区、健身区、礼品店、医疗设施、展示区、卡西诺赌场,此外还设有儿童乐园、酒吧、攀岩壁、棋牌室、多功能厅、网吧、电子游戏室、图书馆、教堂等等。
现代国际邮轮与客班轮的差异
现代国际邮轮 | 客班轮 |
● 合成材料更为普遍 ● 公共区域大,尤其是透顶、演出大厅和赌场 ● 外观现代感强 ● 舷窗、窗户大 ● 拥有海景的舱房多 ● 行人在船上行动便捷 ● 客房带阳台的可能性更大 ● 游泳池大 ● 舱房面积“标准化”,客房空间较小 ● 导航技术与船体平衡装置先进 | ● 多用木材,铜及其他天然材料 ● 公共区域小 ● 外观怀旧色彩较浓 ● 舷窗、窗户小 ● 客房海景被遮挡的较多 ● 行人在船上行动不便 ● 客房阳台较为罕见 ● 泳池小 ● 客房大小不一,客房空间相对较大 ● 无 |
邮轮区域分布图:每份航行宣传手册和各种广告材料一般都附有邮轮区域分布示意图。邮轮区域分布示意图由邮轮甲板分布图和邮轮穿梭大厅布置图构成。登轮的每位游客有必要了解并熟悉邮轮区域的分布,以便于在邮轮上的各类活动。
1.4 邮轮的费用规则
一般邮轮的价格,包含船舱住宿费、船上娱乐、活动设施(比如卡拉OK、歌舞表演、歌剧等)及每日五餐或六餐以及基本饮料的费用;不包含岸上精华游费用、保险费及其它额外消费,如:购物、酒类、饮品、付费餐厅用餐费、水疗服务中心(Spa)及干洗费等。
此外,乘坐邮轮涉及的港务费、签证费、上岸费及自费项目和所在地往返起航地的机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1.5 邮轮的特点
邮轮具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第一,“海上流动的度假村”。一艘大型邮轮好比一座在“海上流动的度假村”。邮轮旅游是一种组合型的海洋休闲旅游产品,一种多功能、复合型以及可塑性很强的旅游产品,它可以组合海上休憩、观光、度假、健身、会议、婚庆、潜水、探险等内容,主题旅游成为邮轮旅游的新热点。由于它的这些特点,邮轮被人们称为“海上流动的度假村”,成为了高端旅游者追求和向往的目的地。
第二,“移动的微型城镇”。作为一个流动的度假村,大型邮轮一般都配置各类市政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垃圾及污水处理系统、移动通讯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类似一座“移动的微型城镇”。
第三,“没有目的地的目的地”。大型邮轮拥有一应俱全的各类娱乐设施,乘客所要感受的就是这种海上的、充实的休闲娱乐方式,上岸观光仅作为一种调剂。邮轮航行并无明确的目的地,邮轮本身就是目的地。
第四,高技术的集合体。一艘大型邮轮拥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甚至比飞机还高,如卫星导航系统、环保系统、海水淡化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这些都代表着当今世界科技的前沿技术。
第五,投资巨大。建造一艘邮轮,其成本从每标准下格床位15美元到35万美元,平均约为19万美元。一艘载客量2000人的邮轮,其建造价格约为3亿至5亿美元,投资额十分巨大。
2 邮轮产业
2.1 邮轮产业界定
邮轮产业(或邮轮业、航游业,英文为Cruise Industry)指的是以大型豪华海上邮轮为载体,通过远近洋与环球航行的方式,以海上观光旅游为主要诉求,为乘客提供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娱乐、探险等服务的海上观光与休闲产业。
现在的邮轮产业实际上是一种边缘产业,下图显示它由运输业、观光与休闲业以及旅行业三个产业交叉构成:
首先是运输业,通过邮轮把乘客从一地带到另一地(原意上的邮轮仅此功能);现代邮轮旅游出现的“飞机 + 邮轮”(Fly + Cruise)组合模式这一旅游方式,使邮轮乘客飞往某一港口登上邮轮或离开邮轮后再飞往另一地,此时邮轮承担一部分的运输功能;
其次是观光休闲,邮轮乘客可在邮轮上观看海景、娱乐休闲,油轮本身承担的角色为“流动的旅游目的地”;
最后为旅行业,在一次邮轮航线上,邮轮停靠多个观光景区附近的港口,实际上为乘客提供观光游览服务。
邮轮产业属性
2.2 邮轮产业发展历史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那些远洋轮船,其起因并非是为了运输旅客,而是运载货物的需要。19世纪30年代,蒸汽船已经出现并开始统治横跨大西洋的整个海上客运与邮件承运业务。娱乐邮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一个新的产业从此诞生。远洋客轮运输业获得质的飞跃,是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客轮上从此仅运载旅客,而不像过去靠运输货物、邮件为主,并且像电灯、宽敞的甲板空间和娱乐设施这样的许多奢侈元素,也出现在客轮上。时至20世纪早期,经营豪华客轮的理念开始显现,德国以大型而华丽的流动式酒店概念引领市场。这些客轮的设计考虑到了将海洋旅行途中的不舒适感力求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安排优雅的食宿和事先计划好的活动节目,可以极大程度上消解漫长海上旅行和极端恶劣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大量新客轮的投资建造计划,许多老客司被充作军用,成为的海上交通运输工具。德国豪华客司在战争末期作为战争赔款,给了英国和美国。1920年至1940年期间被一致认为是横跨大西洋客轮运输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邮轮吸引了一大批社会富有阶层和各界名流,有趣的是,这一次是美国前往欧洲的旅游者替代了历史上往美国移民的浩荡大军。这时候,有关海上旅行及其提供的美食与船上活动的广告掀起了海上旅行的新一轮风尚。
二战之后,欧美发达国家的空中旅行需求快速增长,日益旺盛的欧美洲际航空运输市场促成1958年美洲直航欧洲的航班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领域,这无疑宣告横跨大西洋海上旅行业务的终结。许多远洋客轮纷纷出售,大量船运公司宣告破产。
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邮轮产业才得以真正意义上诞生。许多邮司集中开发加勒比海的邮轮假期旅游产品,以欢乐邮轮为形象,吸引从未有过乘坐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远洋客轮旅行经历的人群。此时邮轮上致力营造海上独特的闲适氛围,提供丰富多样的船上娱乐项目。船舶原来所承担的单纯将旅客载往特定目的地的这一功能不断减弱;相反,海上旅行本身具备的旅游度假功能得到大大强化。
如今,邮轮旅游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消费符号,其形象已经在1977年到1986年出生,伴随着“邮轮之爱”这一电视系列剧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的心目中深深扎根并获得稳固的市场支撑。
2.3 邮轮产业发展阶段
国际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取决于航线、目标市场以及经营区域的具体状况。
过渡萌芽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初期往返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客运班轮每年的客运量超过了100万,70年代初便急剧下降到每年的25万左右。原来的客运班轮经营商迫于经营压力,不得不寻找新的经营方式。全球邮轮旅游业开始萌芽。20世纪70年代是邮轮经营的痛苦转型时期,班司正尝试由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向提供邮轮设施及服务转变。但客运班轮本身并不一定适合开展新型的邮轮旅游休闲服务,其过渡还面临很多的障碍,如没有空调、不舒适的三等舱以及甲板上下缺乏公共空间等。这一阶段,人们对邮轮知之甚少。
诞生引进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邮轮产业,邮轮旅游产品所包含的内容也具备了今天的雏形。1966年秋天,经营总部设在美国迈阿密的NCL (Norwegian Caribbean Line, 后改名为Norwegian Cruise Line)公司首艘邮轮Sunward投入正式运营,这标志着现代邮轮产业的诞生。NCL 公司创始人KLOSTER的成功经营理念很快被邮轮业界接受,从此许多经营者陆续进入邮轮市场。这一阶段人们对邮轮有了一定的了解,邮轮目标市场以本国游客为主,航线观光也是以本国观光地为基本港,但人们对邮轮的认识还局限在她豪华的外观、内部设施以及高昂的旅游费用方面。这一时期,挪威邮轮、皇家加勒比海邮轮、嘉年华以及P&O等公司相继正式组建各自的邮轮船队,涉足邮轮旅游。20世纪70年代早期,邮轮航行巡游不再仅仅是航运的概念,已经成为休闲产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成长拓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出现,将空中飞行和海上航行合二为一的“飞机+邮轮( fly + cruises) ”这一旅行模式,更进一步推动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由于团体包机服务可以将机票价格降低到合理的水平,飞机和邮船的结合,对不喜欢海上长途旅行的年轻群体来说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这一阶段,嘉年华公司快速发展壮大,主要以引进二手改装船的方式进入加勒比海市场角逐,采用强劲的“fun in the sun”广告攻势,并结合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成功地撬开大规模的青年消费市场。这一时期,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大邮司(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都在邮轮旅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并在欧美主流消费市场建立了各自的邮轮网络。与此同时,邮轮市场开始高度细分,提供的服务也不断丰富,市场得到拓展,人们对邮轮的需要逐渐增加。
繁荣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至今):1993年,一向处于全球邮轮市场边缘的亚太区域也有了变化—马来西亚丽星邮轮集团成立。该公司最初仅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提供邮轮服务,之后的业务扩展到整个亚太地区。2000年之后又收购NCL和Orient东方邮轮品牌,进入欧美市场。丽星集团在全球邮轮市场占有10%左右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三大联盟邮轮品牌。世界主要邮司都是以欧美区域市场为邮轮经营的基地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对邮轮认识的逐渐清晰以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邮轮旅游在北美和欧洲逐渐成熟,由昔日上流社会特定的旅游时尚演变为中产阶级的大众旅游休闲活动。20世纪80~90年代,北美和欧洲的邮轮市场就形成了系统的市场结构,市场发展进入成熟期,呈现较为繁荣的局面。
2.4 邮轮产业链构成要素
邮轮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行业的支持和联动。邮轮产业链主要包括邮轮业(核心产业、龙头产业)、邮轮建造业、交通运输业、港口及港口服务业、旅游观光业、加工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与其他相关行业(如金融、保险)等。
邮轮业:邮轮业是邮轮经济的核心产业,在经营内容上是运输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但更趋向和近似于旅游业。
邮轮建造业:属于船舶工业的分支领域。由于现代邮轮在服务项目与舒适感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与普通的客运船舶在设计理念、技术、材料、工艺以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专业性、安全性、舒适性和豪华性特征尤为突出。现代邮轮的造价也远远高于一般的客运船舶。目前世界上邮轮建造业基本被德国、意大利、芬兰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船厂垄断,这些国家建造的邮轮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
交通运输业:在邮轮港所在城市或地区以外的邮轮乘客通常需要借助其他交通工具抵达、离开邮轮港,因此邮轮产业的发展需要有发达的公路、航空与铁路构成的高效集疏运系统。
邮轮港口及其服务业:邮轮港口应具备满足邮轮全部或部分需要得港口码头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功能。最基本的设施与服务包括停靠、上下客、补给、废品处理回收、物流系统等。同时,船舶代理是国际邮轮停靠港口时必不可少中介机构,它们接受外轮委托,作为船方代表处理外轮在他国的各类事宜。
旅游业:邮轮产业对港口城市(观光景点和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具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港口附近必须要有较为集中的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邮轮旅游产品必须由专业的旅行代理商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挑选,然后打包进入游客的旅游选择菜单。国际邮轮协会(CLIA)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北美邮轮旅游市场有80%左右的邮轮乘客都通过旅行代理商来预订邮轮旅游产品。
商贸服务业:餐饮、宾馆、娱乐和购物等配套服务是邮轮到港很重要的消费内容,也是构成吸引邮轮及其乘客的重要因素。商业服务业主要包括邮轮停靠港口所在城市的商业零售业、旅馆业、餐饮业、娱乐业和观光业等。商贸服务是港口发展邮轮经济的直接经济来源,也是为邮轮及其乘客和船员提供各类岸上服务和补给服务的主要依托。
2.5 邮轮产业运行模式
(1)邮司的运营方式
邮轮是邮司运营的载体和平台,邮司以邮轮母港为基地,以航线和停靠港为运行支撑,通过组合式旅游产品的销售和高质量的邮轮服务作为收益的主要来源。邮轮以船上和岸上的经营内容为分界点,包括海上活动和岸上活动两部分。
海上活动:通常包括邮轮休闲娱乐、文化活动、健身、食宿等内容,这些活动的费用一般包含在邮轮船票内,无需额外付费。同时船上设有多种多样的付费服务项目,包括电子游戏、美容美发、特色餐厅、酒吧、剧院、会议室、购物中心、网吧、赌场等等。由于邮轮乘客来自世界各地,因此邮司需要根据乘客的语言、饮食习惯、宗教风俗等特点来调配船上的服务人员。
岸上活动:岸上活动主要是乘客和船员的消费。邮轮乘客在岸上进行的旅游活动与一般的观光旅游基本相同,同样是餐饮、住宿、观光、购物以及游客集疏运等。对陆地上的旅游景点而言,邮轮则承担了作为运送游客的交通工具的角色。以上服务主要由邮司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委托陆上旅行社操作。
在邮轮业界,方便旗是一种重要的经营方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邮司的总部都设在主要邮轮母港的所在地,而其下属邮轮的船籍注册地往往是加勒比、南太平洋、西非和中美洲这些地区的小国家,悬挂方便旗。嘉年华公司与皇家加勒比海邮司的总部均位于迈阿密,其旗下邮轮的船籍港分别为巴拿马和利比里亚。世界第三大邮轮集团——丽星邮司的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巴生港,而其邮轮的船籍港是百慕大。
(2)邮轮港口业务运行模式
世界上除了少数邮轮母港外,大多数邮轮港口的规模都不大。通常情况下,一般大型港口的设施均可以满足邮轮停靠的基本需要,只有在邮轮频繁地停靠时,邮轮专用泊位的建设才有必要。根据世界的惯例,邮轮港口通常分为母港(Homeport)和停靠港(Ports of Call)两类。
一个邮轮港口是成为母港还是停靠港,其选择依据主要有市场客源、航线中的位置、周边景点、港口条件、港口城市的社会经济影响力以及当地措施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邮轮都会依托母港,在固定的某一区域按照某些航线开展经营。目前世界上邮轮集中经营的邮轮目的地区域主要是加勒比区域、地中海区域、阿拉斯加区域、波罗的海区域以及南太平洋区域。国际邮司大多为企业,在以上各区域均有各自的船队开展业务。随着季节与气候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动,各邮司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在各个邮轮经营区域适时进行运力的调整,在转换经营区域的过程中,考虑到空船调配产生的成本因素,邮司采用“环球航线”的形式并辅助促销举措进行跨区营运,在航线途中会选择风景美丽的城市作为中途停靠港。
3 邮轮经济
3.1 邮轮经济界定
邮轮经济(Economic of Cruise Industry)是由于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而推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
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是由邮轮乘客的消费而形成的,邮轮乘客消费由邮轮票价和另外的消费组成,邮轮票价内包含的是船上免费消费项目,而邮轮上的电子游戏室、美容美发、特色餐厅、酒吧以及购物和赌场的消费需要另外付费。这两项收入构成邮轮业主的收入,即为海上经济部分,这一部分的经济收入在邮轮产业的统计中体现为销售收入
邮轮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邮轮经济是指邮轮建造及其相关产业、邮轮产业、邮轮码头区域的相关产业,几乎涉及所有与邮轮相关的产业。
狭义的邮轮经济指的是因邮轮的抵达、停靠和离开所推动的邮轮码头引发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而促使相关产业受益的集合。
因此,邮轮经济可理解为:以海上巡游(Sea-Cruising)的豪华邮轮为其明显的识别特征,依托母港与停靠港及其所在城市的各类资源,主要推销豪华、舒适的生活品质,以邮轮旅游产品为核心向上下游领域延伸,构成跨区域、跨行业、多领域多渠道的投入产出形式,由于现代邮轮产业兴起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3.2 邮轮经济构成
邮轮在抵达港口之前、抵达、停靠和离开所停靠的邮轮码头,会引发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这就构成了邮轮经济的各种活动
邮轮经济的活动构成
邮轮活动顺序 | 邮轮经济活动构成 |
轮抵达之前 | 要有邮司在当地办事机构的日常运作、销售、服务;准备上邮轮的乘客到达时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与旅游休闲活动等 |
抵 达 | 要包括港口部门的引航,乘客上岸时的关检与港口服务;辞别邮轮的乘客引发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与旅游休闲活动等 |
停 靠 | 包括邮轮泊位,邮轮补给、补充与废物处置、邮轮维护;邮轮乘客与船员上岸时的餐饮、景点、交通和购物休闲活动等 |
离 开 | 乘客上邮轮时的关检与港口服务;邮轮出港时的引航 |
邮轮乘客的支出
邮轮乘客的费用支出中,包括乘坐邮轮全过程所发生的费用(如港口到访费)和到访一港口的相关支出。因此它包括到达/离开出发国的机票费用(其中一部分但不是全部要付给该国航空公司)和在该国范围内旅游的费用。还有一些附加费用,如邮轮出发前在港口酒店住宿,对于邮轮旅游也是必要的消费支出。但是,乘客也可能选择把乘坐邮轮和在该国进行的其他旅游活动结合起来。某种程度上这类开支可以看作是因邮轮而“产生”的,但邮轮没有开始巡航时,这类消费不大可能是必然要产生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在邮轮巡航的途中,乘客也会在船上进行直接的消费,如娱乐、购物等。
邮司的支出
邮司也要支付一系列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使用港口的费用,其中包括征收的航海服务成本费、港口当局征收的拖船费和搬运费以及向其他服务商的付费。邮轮商为保证船上供应要购买一些商品和服务,这包括储备、搬运、燃料和使邮轮可以正常运转的服务等,如废物处理和供电系统。支付给船员报酬的两种不同形式会引起在出发地的费用支出。因雇用当地的船员而产生的所有支出都发生在出发地。
另外,邮司还要雇用外国船员(只有他们在港口的花费才被记入在出发地的支出)。一般情况下只有少部分船员来自出发国或经停港口。此外,还有支付给邮轮维修保养的支出。当然在出发国的商业支出也不能忽略,包括办公室运作费用和市场营销费用,但不包括在世界范围内其他地方的营销费用。邮轮业主还需支付征收的税收,其中包括所得税、法人税、关税和离境税。除直接税外,还有一些间接税收项,如燃料税、征收的服务税。
邮轮经济的主要支出
支出主体 | 消费类型 | 产业分类 |
乘客的支出 | ||
抵/离出发国机票费 | 航空、铁路与汽车运输业 | |
市内交通 | 出租、公交与地铁运输业 | |
邮轮登船费 | ||
旅游费用: | 饮食、购物、游览 | 宾馆业、餐饮业、商业、旅游业 |
口支出: | 费用、游览和旅游费用、购物 | 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业、商业 |
邮司的支出 | ||
支出 | 收取的费用、港口费用、拖船费 | 服务、运输业 |
码头综合费: | 补给费和搬运费、购买服务的费用(排污费、淡水费) | 商业、石油加工工业、服务业 |
船员的支出: | 当地水手、外籍水手的港口费用 | 多种产业:餐饮业、旅游业、运输业、商业 |
邮轮保养维护费 | 造船业 | |
本地营销费用 | 服务业 | |
税收 | 所得税、关税、离岸税 | |
根据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第33号调查研究报告,钱平凡认为邮轮经济具有节点性、本土性和聚集性三大经济特征。
网络的节点经济:邮轮产业是网络产业,而邮轮经济是围绕着邮轮码头而发展起来的经济,邮轮码头构成邮轮网络的节点,邮轮经济就成为网络的节点经济,要想发展邮轮经济就要通过邮轮码头的建设,吸引国际邮轮到达而成为邮轮产业节点。邮轮经济规模的大小取决于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发展邮轮经济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争取成为大型邮司的邮轮母港。
全球经济中的本土经济:邮轮与码头是互补品,但邮轮中的经济与码头上的经济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全球经济,后者是本土经济。因邮轮的到达而引发的港口邮轮经济也就成为了全球经济中本土经济的具体化。这一经济特征要求发展邮轮经济必须依据国际惯例,提供邮轮乘客上下邮轮时快捷、便利、舒适的通道。
集聚经济:邮轮经济的集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服务的各类机构要集聚在邮轮码头附近,以便即时快捷地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邮轮进驻本港,成为多艘邮轮的优质母港;二是优质邮轮港能吸引更多邮轮集聚本港,而多艘邮轮的集聚又大大促进本地的邮轮经济。前者要求邮轮母港不仅仅是邮轮码头,而是一个邮轮城概念,如新加坡的邮轮中心,拟建的国际邮轮中心;后者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迈阿密,它是全球最大的邮轮集聚地,目前共有12个码头,是18艘邮轮的母港,尽管目前的迈阿密邮轮港已十分拥挤,但仍然还有大量邮轮向此集聚;这一切又极大地促进了迈阿密市的邮轮经济。
3.4 邮轮经济运行系统结构
邮轮经济是一个由各类相关产业与管理系统(见后图)相互衔接和支持而构成的庞大集合体。其中,邮轮相关产业是邮轮经济运行的主体,而管理系统则是运行的保障。
3.5 邮轮经济影响
当一个港口都市被定位为一些邮轮的母港,该区域就会受到邮轮经济的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刺激本地消费
扩大本地市场的消费,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邮轮的抵达与离去,带来数以万计的邮轮乘客在港口都市的消费;邮轮要在港口都市添加补给、油料、淡水与处置废品、接受港口服务、邮轮的维护与修理,为此邮司需要一定的支出。这有利于为相关产业开辟可观的新市场,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最终拉动港口都市的经济增长。
赚取外汇
邮司是国际企业,邮轮乘客是国际旅客,他们在本地的消费与支出,给港口都市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促进就业
邮司需要在母港设置规模较大的地区总部,并招聘一定比例的船务人员,为港口都市直接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
提升港口服务与管理水平
邮轮对港口的服务要求很高,邮轮的抵达与离去,能促进港口码头的服务与管理;另外,国际邮轮业通过专业知识的扩散与传播,以及为了更好地服务邮轮产业,而为港口都市培训邮轮旅游业市场营销及管理人才。这一切都能从整体上提高港口都市航运服务与管理水平。
提升港口城市国际形象
将港口都市展现在世界邮轮版图中,提升港口都市的国际形象。纵览发达国家的港口都市,无不拥有邮轮母港。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迈阿密、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英国的伦敦,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新加坡与,都是重要的邮轮母港。
邮轮经济会对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以美国为例,它是全球邮轮最大的市场,也是全球邮轮码头最多的国家。据CLIA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美国的邮轮乘客总数为918万人,美国从邮轮经济中获得的总体收益为380亿美元,共创造了约35.5万个就业岗位,这些雇员的总工资收入为154亿美元;其中,邮轮经济的直接贡献为187亿美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8万个,直接雇员工资收入6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