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评价:
演练预案名称 | 演练地点 | ||||
评 价 人 员 | 评价日期 |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及要求 | 评价意见 | |||
应急演练目标实现情况* | 检验预案 |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对应急预案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 是 否 | ||
1、是否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 □ □ | ||||
2、是否提出完善应急预案意见; | □ □ | ||||
3、是否提出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性意见。 | □ □ | ||||
完善准备 |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对应对突发事件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 是 否 | |||
1、应急队伍是否进行配备,是否满足现在应急救援需要; | □ □ | ||||
2、是否进行现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是否满足现场应 | |||||
急救援需要; | □ □ | ||||
3、是否进行应急救援技术准备,准备情况是否到位。 | □ □ | ||||
锻炼队伍 |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对应急救援队伍是否达到下列锻炼效果: | 是 否 | |||
1、是否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 □ □ | ||||
2、是否有效提高演练单位、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 □ □ | ||||
磨合机制 |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达到下列磨合机制的效果: | 是 否 | |||
1、是否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理顺工作关系; | □ □ | ||||
2、是否有效提高应急指挥员的指挥协调能力; | □ □ | ||||
3、应急救援机制是否运转有序; | □ □ | ||||
4、是否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 | □ □ | ||||
科普宣教 |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达到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 | ||||
范意识和自救呼救等灾害应对能力的目的。 | □ □ |
评价总结及改进建议 | 项目部演练评估小组一致认为:这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和创新性,评估等级为优秀,演练取得成功,达到预期效果。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证可靠。通过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队伍;增强了所有人员的忧患意识,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指挥人员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建议增加公司应急预案的志项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对公司现有的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 ||||
评价人员签字 |
具体评价:
演练预案名称 | 演练地点 | ||||
评 价 人 员 | 评价日期 | ||||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及要求 | 评价意见 | |||
是 否 | |||||
1 | 应急演练 目标制定 | 1、是否制定应急演练目标; | □ □ | ||
2、应急演练目标是否完善、有针对性; | □ □ | ||||
3、演练目标是否可行。 | □ □ | ||||
2 | 应急演练 原则 | 应急演练原则的制定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 是 否 | ||
1、是否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 □ □ | ||||
2、是否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 □ □ | ||||
3、是否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 □ □ | ||||
4、是否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 □ □ | ||||
3 | 应急演练分类 | 本次应急演练采用的形式: | |||
1、按组织形式划分,本次应急演练类别为: | |||||
①桌面演练;②实战演练。 | |||||
2、按内容划分,本次应急演练类别为: | |||||
①单项演练;②综合演练。 | |||||
1、按目的与作用划分,本次应急演练类别为: | |||||
①检验性演练;②示范性演练;③研究性演练 | |||||
4 | 应急演练计划(方案) | 演练计划(方案)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 是 否 | ||
1、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方案); | □ □ | ||||
2、演练计划(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规定; | □ □ | ||||
3、演练计划(方案)是否符合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的原则制定; | □ □ | ||||
4、演练计划(方案)中是否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 □ □ |
5 |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 是 否 | ||
1、是否成立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 □ □ | ||||
2、应急演练组织机构是否完善,职责是否明确 | □ □ | ||||
3、应急演练组织机构是否按照“策划、保障、实施、评估” 进行职能分工; | □ □ | ||||
4、参演队伍是否包括应急预案管理部门人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 □ □ |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6 | 应急演练情景设置 | 应急演练场景中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 是 否 | |
1、事件类别; | □ □ | |||
2、发生的时间地点; | □ □ | |||
3、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 | □ □ | |||
4、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 | □ □ | |||
5、已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 | □ □ | |||
6、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 □ □ | |||
7 | 应急演练保障 | 人员保障 | 应急演练是否包括下列人员: | 是 否 |
1、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 | □ □ | |||
2、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 | □ □ | |||
3、参演人员、模拟人员。 | □ □ | |||
经费保障 | 1、应急演练经费是否纳入年度预算; | □ □ | ||
2、应急演练经费是否及时拨付; | □ □ | |||
3、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 □ □ | |||
场地保障 | 1、是否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 | □ □ | ||
2、演练场的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生产条件; | □ □ | |||
3、是否干扰公众生产生活。 | □ □ | |||
物资器材 保障 | 1、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是否有纸质文本、演示文档等信息材料; | □ □ | ||
2、应急抢修物资准备是否满足演练要求; | □ □ | |||
3、是否能够全面模拟演练场景。 | □ □ | |||
通信保障 | 1、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是否建立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 | □ □ | ||
2、通讯器材配置是否满足抢险救援内部、外部通信联络需要; | □ □ | |||
3、演练现场是否建立多种公共和专用通信信息网络; | □ □ | |||
4、能否保证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 □ □ |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安全保障 | 1、是否针对应急演练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 □ □ | ||
2、是否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 □ □ | |||
3、演练现场是否有必要的安保措施,是否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 | □ □ | |||
演练启动 | 演练前,演练总指挥是否对演练的意义、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能分工、演练方案、演练程序、注意事项进行统一说明。 | □ □ | ||
演练指挥与行动 | 1、是否由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 | □ □ | ||
2、应急指挥机构是否按照演练方案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 □ □ | |||
3、演练控制人员是否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演练方案的要求,熟练发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 □ □ | |||
4、参演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 □ □ | |||
5、模拟人员是否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作出信息反馈。 | □ □ | |||
演练过程控制 | 1、桌面演练过程控制: | 是 否 | ||
1)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是否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 □ □ | |||
2)是否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 | □ □ | |||
3)参演人员是否根据应急预案及相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 | □ □ | |||
4)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受到事件信息后,是否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 □ □ | |||
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 | ||||
1)在实战演练中,是否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过程; | □ □ | |||
2)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后,控制人员是否立即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 | □ □ | |||
3)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受到信息后,是否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 □ □ | |||
4)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是否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 □ |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8 | 应急演练实施 | 演练解说 | 1、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是否安排专人对演练进行解说; | □ □ |
2、演练解说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 ||||
1)演练背景描述; | □ □ | |||
2)进程讲解; | □ □ | |||
3)案例介绍; | □ □ | |||
4)环境渲染等。 | □ □ | |||
演练记录 | 1、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是否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 □ □ | ||
2、文字记录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 ||||
1)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 | □ □ | |||
2)演练过程控制情况; | □ □ | |||
3)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 | □ □ | |||
4)意外情况及其处置; | □ □ | |||
5)是否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 □ □ | |||
6)文字、照片照片和音像记录是否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 □ □ | |||
宣传教育 | 1、是否针对应急演练对其他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 □ □ | ||
2、通过宣传教育是否有效提高其他人员的抢险救援意识、普及抢险救援知识和技能。 | □ □ | |||
应急演练 结束与终止 | 1、演练完毕,是否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 □ □ | ||
2、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是否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 | □ □ | |||
3、演练结束后是否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 | □ □ | |||
1、演练结束后是否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 □ □ | |||
2、应急演练评估是否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 ||||
1)演练执行情况; | □ □ | |||
2)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 □ |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演练评价 | 3)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 | □ □ |
4)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 | □ □ | |
5)演练所用设备的适用性; | □ □ | |
6)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 □ □ | |
演练总结* | 1、演练结束后演练单位是否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 | □ □ |
2、演练总结报告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 ||
1)演练目的; | □ □ | |
2)时间和地点; | □ □ | |
3)参演单位和人员; | □ □ | |
4)演练方案概要; | □ □ | |
5)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 □ □ | |
成功运用* | 1、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是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 □ □ |
2、是否及时组织对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 | □ □ | |
3、是否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地教育和培训; | □ □ | |
4、是否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有计划地更新等。 | □ □ | |
评价意见及改进建议 | 项目部演练评估小组一致认为:这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和创新性,评估等级为优秀,演练取得成功,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反映在: 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施训的演练理念 这次演练贯彻实施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应急处置原则,参演人员齐全,内容丰富,场景逼真,对促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了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演练目标 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证可靠,过程公开透明。通过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队伍;增强了所有人员的忧患意识,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指挥人员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三、不足之处是公司应急预案只是一个现场处置预案,缺少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部分,本预案有待进行修订和完善。 | |
评价人员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