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24:47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9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2.选择题。(10分)(1)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D)A.夹缝夹袄夹板夹肢窝B.萝卜预卜占卜卜算子C.模糊含糊糊弄糊里糊涂D.喝彩喝住喝问大喝一声(2)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A.鲁滨逊开始过一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寂寞生活。B.节日的街道上簇拥着哀鸿遍野、衣衫不整的人群。C.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D.他们必须预备过年的物品,好在新年时显出
推荐度:
导读期末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9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2.选择题。(10分)(1)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D)A.夹缝夹袄夹板夹肢窝B.萝卜预卜占卜卜算子C.模糊含糊糊弄糊里糊涂D.喝彩喝住喝问大喝一声(2)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A.鲁滨逊开始过一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寂寞生活。B.节日的街道上簇拥着哀鸿遍野、衣衫不整的人群。C.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D.他们必须预备过年的物品,好在新年时显出
期末测试卷

题号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2.选择题。(10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D)

A.夹缝   夹袄   夹板   夹肢窝

B.萝卜   预卜   占卜   卜算子

C.模糊   含糊   糊弄   糊里糊涂

D.喝彩   喝住   喝问   大喝一声

(2)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

A.鲁滨逊开始过一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寂寞生活。

B.节日的街道上簇拥着哀鸿遍野、衣衫不整的人群。

C.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D.他们必须预备过年的物品,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C)

A.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B.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C.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D.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汉字之美。

(4)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B)

A.“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B.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发表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

D.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5)将下列比喻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B)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有千秋,豪放____________,婉约____________,粗犷____________,细腻____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10分)

(1)仿写比喻句。(4分)

①宽容如春雨,滋润人的心田。

欣赏如__示例:阳光__,__温暖人的灵魂__。

②连绵不断的群山,看起来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

__示例:清晨枝叶上的一颗颗露珠__,看起来宛如__一粒粒晶莹而圆润的珍珠__。

(2)仿写夸张句。(2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1秒,2秒……时间过得真慢,__示例:好像过了一万年那么久__。

(3)仿写排比句。(4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__示例:一句善意的批评__是一朵花,__一声真诚的赞美__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都是善良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广阔无垠的沙漠,在月光下就好似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的月亮弯弯的,像一把弯刀”,表达这个意思的诗句是:__大漠沙如雪__,__燕山月似钩__。(2分)

(2)《学弈》通过讲述__弈秋__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故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学习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__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__的道理。(3分)

(3)《为人民服务》是__毛__于1944年9月8日在__张思德__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文章引用__司马迁__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__或重于泰山__,__或轻于鸿毛__”,来说明“人总是要死的,但__死的意义有不同__”。(6分)

二、阅读与理解。(27分)

(一)遗忘的规律(11分)

记忆力再好的人也避免不了遗忘。遗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才能减少遗忘?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得了解遗忘的规律。人的记忆的遗忘规律是不均衡的,如下表所示: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100%
20分钟之后

58%
1小时之后

44%
8至9小时之后

36%
1天后

34%
2天后

28%
6天后

25%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要在“遗忘”来临前开始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如果间隔时间长了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复习的次数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学习了10分钟,刚好能把所学的材料背诵下来,他要再继续学习5分钟,这时的记忆效果最好,如果再增加学习的时间,就会引起疲劳、厌倦。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3分)

(1)学习的时间越长,记忆的效果越好。(×)

(2)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六天后记忆量会不足30%。(√)

(3)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2.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收获?(4分)

__示例:人记忆的遗忘规律是不均衡的;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快就会遗忘,所以我们要在遗忘来临前开始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__

3.珊珊背完英语单词后就不再复习,她说等考试前再复习也不晚。你觉得她这种学习方式好吗?为什么?(4分)

__示例:这种学习方式不好。如果等到期末考试前再复习,以前所学的单词可能就都忘掉了。间隔时间长了再去复习等于要重新学习一次,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所以应及时复习。__

(二)大雪天蒸馒头(16分)

大雪苍茫地落了下来!

很快,天地同装,鸟雀敛足。

在这样的天气里,早些年,母亲没有事情做,一般会把酵母拿出来,用温水化开,和一个面团,放在陶盆里,然后把陶盆往地锅的温水里一坐,盖上锅盖,到堂屋给我和妹妹做鞋。一双鞋帮子做得差不多,再次回到厨房,掀开锅盖,面已经满满当当地发了一盆。

这时候,母亲把面盆端出来,案板打扫干净,撒上一些面粉在案板上,乡下人称这些撒下来的面粉为“面步”,意思是待会儿面团在案板上和面,似在走路。

和面是个体力活,在乡间干惯了农活的母亲,和面对于她来说,丝毫不在话下。只看一团面在母亲的手掌之间上下左右翻腾,不时撒一些面粉上去,继续盘揉,约摸半小时左右,面就盘好了。

盘好的面或被刀切成枕头状,或团成蒸馍,形状不一,做出来的馒头也不一样。馒头塑型完毕,通常一锅水也烧至沸腾,把箅(bì)子和纱布铺好,馒头一个个码在上面,像一片白色的营阵,盖上锅盖,继续加火。灶釜里吐出来的蒸汽越发变香,如此,蒸上半小时左右,焖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掀开锅盖的瞬间,那叫一个喜人。

白胖胖的馒头好不富态,像雍容的唐朝美人,在锅灶上盈盈冒着体香,撩人味蕾。

窗外大雪茫茫,锅灶上馒头雪白,这世界,一片大同气象。

想起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所描摹的句子:“偶食新明府馒头,白细如雪,面有银光,以为是北面之故。龙云不然,面不分南北,只要罗得极细,罗筛至五次,则自然白细,不必北面也。惟做酵最难,请其庖人来教,学之卒不能松散。”

一句“白细如雪,面有银光”,这哪里是在写馒头,分明是在写美人。馒头的美,是名副其实的“秀色可餐”,况且,在大雪天气里,刚出锅的馒头是最好的“暖宝宝”,放在手里,不时地左右手互换,吸溜着热气,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那发酵后的成熟面团,在唇齿之间舞得可带劲儿了!

大雪天吃馒头,若是三五岁的孩童,样子有趣,馒头飘香,简直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词语。(2分)

(1)天地同装:__天和地都变成白的了,像穿了一样的衣服。__

(2)美不胜收:__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文中指三五岁的孩子在雪天吃馒头的画面很美好。__

2.短文中,作者介绍母亲蒸馒头,大致经过了哪些步骤?填写在下面。(3分)

发面——( 和面 )——( 塑型 )——入锅蒸焖——( 出锅 )

3. “白胖胖的馒头好不富态,像雍容的唐朝美人,在锅灶上盈盈冒着体香,撩人味蕾。”这句话从____形态____和____气味____两个方面描写馒头,表达了作者____喜爱馒头____的心情。(3分)

4.根据本文的内容,判断下面说法,对的画“√”,错的画“×”。(4分)

(1)短文赞颂了母亲的勤劳和灵巧, 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短文通过回忆大雪天蒸馒头的往事,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在作者眼里,大雪天刚蒸的馒头不仅美、香,而且是最好的“暖宝宝”。(√)

(4)“这世界,一片大同气象。”说的是大雪和馒头颜色相同。(×)

5. 《大雪天蒸馒头》这篇短文勾起了你哪些美好的回忆?选取一个画面用几句话描述出来。(4分)

__示例: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十分美好。童年的时候,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吃冰糖葫芦,那透明薄脆的糖衣,咬一口感觉一直甜到心里。__

三、表达与习作。(34分)

1.语言实践。(4分)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就要和母校、老师、朝夕相处的同学们说再见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母校、老师、同学们说。请你选取一个对象,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__示例: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虽然我们即将分离,但是请您不要忧伤,我们会将您的教诲永远牢记在心间。__

2.习作。(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个写作)(30分)

题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相信有许多人帮助过你,你也帮助过别人。请你以“感谢”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500字。

题二: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养小动物……请选取一个内容,以“第一次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详略得当,不少于500字。

文档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39分)1.看拼音,写词语。(8分)2.选择题。(10分)(1)下面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D)A.夹缝夹袄夹板夹肢窝B.萝卜预卜占卜卜算子C.模糊含糊糊弄糊里糊涂D.喝彩喝住喝问大喝一声(2)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B)A.鲁滨逊开始过一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寂寞生活。B.节日的街道上簇拥着哀鸿遍野、衣衫不整的人群。C.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D.他们必须预备过年的物品,好在新年时显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