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老师:叶芝清 参与老师:曹健美、 李好.丁洁、刘艳艳、朱玮敏、刘培容
第二单元 | 爱祖国,爱家乡 | 总课时 | 11课时 |
单 元 分 析 |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和语文园地四组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生活链接,通过在地图上查找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探究活动,了解家乡,赞美家乡,增强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是二上的第四组课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以“爱祖国 爱家乡”为主题的文章,识字方面,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识字能力,但是学生之间,在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上存在着较大差距。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趣味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本组共要认识66个字,会写36个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 能背诵指定课文,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4. 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四、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巩固识字。 五、单元重难点 4. 创设游览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感悟,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和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 5. 继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养成积累词会的习惯。 6.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 7.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六、课时安排 (15课时) 1.《古诗两首》………………………………………………… 2课时 2.《黄山奇石》……………………………………………………… 2课时 3.《日月潭》……………………………………………… 2课时 4、《葡萄沟》……………………………………………………………2课时 5、语文园地——————————————————2课时 6、复习——————————————————————————1课时 7、单元测试——————————————————-—————1课时 8、评讲试卷和练习册————————————————————3课时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 |
主备老师:叶芝清 参与研讨老师:曹健美、丁洁、李好、刘艳艳、朱玮敏、刘培容
第一课 | 课题 | 8..古诗两首 | 集体讨论修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结合古诗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 |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难点 | 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字卡 | |||
教 学 过 程 | 古诗《登鹳雀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王之涣等)。引出作者――李白 2.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诵读汇报 (出示《望庐山瀑布》课件)集体齐读《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学习一类生字。(出示4个生字:炉、烟、流、银) ①指名认读、组词。 ②仔细观察4个生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同桌说说,再提问。) ③比一比:每组推选一个同学出来写一个字。点评时指出注意事项。 ④比赛谁写得好: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上练习写这4个生字,同桌互评。 ⑤我们把生字都送回课文中,齐读一遍。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指导学生读诗,要求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律美。 (1)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老师范读。 (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全班一齐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四、讲解文章大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五、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生动形象的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
板书设计 1 | 8.古诗两首 楼 依 尽 黄 层 照 炉 烟 挂 川 | |||
板书设计 2 | 8.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 |||
作业布置 | 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阳光同学》的习题。 | |||
教学反思 |
主备老师:叶芝清 参与研讨老师:曹健美、丁洁、李好、刘艳艳、朱玮敏、刘培容
第一课 | 课题 | . 9黄山奇石 | 集体讨论修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写好“巨.每.狗”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黄山奇石的“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2、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 | 1.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 2.把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想象出来。 | ||
教学难点 | 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字卡 |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引题激趣。 同学们,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游览圣地,你们也许去过“五岳独尊”的泰山,也许去过“天下奇秀”的庐山,但不知你们去没去过“人间仙境”的一齐游览黄山奇景,你们愿意吗? (二)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三)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四)汇报学习情况。 (五)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介绍黄山,激发兴趣。(出示第一图) 黄山在我徽省南部,是著名的风景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几百年来,游过黄山的人,无不被它的山水奇景所倾倒,明朝的徐霞客把黄山列为群山之首。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这黄山“四绝”名扬天下。下边我们就到黄山看一看吧! (二)逐段学习。 1.第1自然段: 默读再结合第一图说一说黄山风景怎么样?抓住“闻名中外、秀丽神奇、尤其”谈理解。(板书:秀丽神奇、奇石有趣) 齐读这一段。 2.指名读第2~5自然段。 (1)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奇石?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图上的岩石像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上是怎么介绍的。 指名读第2自然段。结合插图说一说哪些地方像仙桃?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盘(观察石头的形状、观察周围景象。) 再读这一段。 (3)出示第三幅图。图上的岩石像什么? 默读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翻滚的云海”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可以这样解决:①同学们,谁坐过飞机,谈谈你在云层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彩在脚下,又浓又厚,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 读这一段,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出示第四幅图,阅读第4自然段。 小组讨论学习: ①先观察图中的石头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 ②读课文,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③从哪儿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解决。指名一组同学汇报讨论情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①指名读。②提出不懂的问题。③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理解: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联系上下文阅读思考) 山峰上几块巨石的形状很像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是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黄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们精心雕琢的一样,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仙人指路,还有的像金鸡叫天都。是不是就有这些呢? 指导背诵。 1.朗读2-5段,要读出语气来。 2.指名有语气地读全文。 (7)齐读第6自然段。 指名说说还有什么奇石?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分小组学习,任选一种展开想象,说说奇石的样子。 请三组同学分别说一说。 黄山石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妙趣横生。让我们一齐亲眼目睹一下黄山的美景吧! 请一位同学读全文,同时放一段黄山风景的录像,使大家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黄山石的奇妙,领略了黄山秀丽的景色。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亲自去目睹黄山奇景,看一看那里的奇松、云海、温泉是一番什么景象。 | |||
板书设计 1 | 9、 黄山奇石 南 部 些 巨 位 每 升 闪 狗 | |||
板书设计 2 | 9 、 黄山奇石 仙桃石 仙人指路 美丽 狮子观海 神奇 | |||
作业布置 | 1、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阳光同学》的习题。 | |||
教学反思 |
主备老师:叶芝清 参与老师:曹健美、李好。丁洁、刘艳艳、朱玮敏、刘培容
第一课 | 课题 | . 10.日月潭 | 集体讨论修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 |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2.通过看图、学文,体会日月潭的奇妙之处。 | ||
教学难点 | 1.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字卡 |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二、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 |||
板书设计 1 | 10 日月潭 名 胜 迹 央 丽 华 展 现 披 | |||
板书设计 2 | 10.日月潭 日潭: 月潭: | |||
作业布置 | 4、朗读课文。 5、抄写生字、词语。 6、完成《阳光同学》的习题。 | |||
教学反思 |
主备老师:叶芝清 参与研讨老师:曹健美、丁洁、李好、刘艳艳、朱玮敏、刘培容
第一课 | 课题 | . 11.葡萄沟 | 集体讨论修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过程。 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声音洪亮,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 | 知道我国吐鲁番葡萄沟。 | ||
教学难点 |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字卡 | |||
教 学 过 程 |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知道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列举葡萄沟生产水果的。 2.正确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我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3)把课文读正确。 (三)解决预习要求 (1)葡萄沟在什么地方? ①读准三个带点的生字:吐鲁番 ②出示“吐鲁番”、“葡萄沟”、“”3个词,请同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③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 (2)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为什么? 要点: a.葡萄沟不但出产,而且盛产。 b.课文是按时间的顺序介绍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的。 c.联系上下文理解:盛产。 d.有一个顿号。 秋季,当我们再次来到葡萄沟,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我们真想说--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和对葡萄沟的赞叹。(范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第 二 课 时 一、教学过程 1.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注意指导学生书写并组词。 2.注意区分“蜜”和“密”。 (一)教师引导 (1)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好地方? 葡萄沟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也是个景美人美的地方。而且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谈谈你还了解葡萄沟的哪些情况。 (二)教师小结 (三)配乐齐声朗读全文。 | |||
板书设计 1 | 11.葡萄沟 份 坡 枝 起 客 老 收 城 市 利 | |||
板书设计 2 | 11.葡萄沟 盛产水果: 七八月 香梨 蜜桃 沙果 九十月 最喜爱的葡萄
五光十色 : 红的 白的 紫的 美丽极了 暗红的 淡绿的 维吾尔族: 热情好客,摘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 |||
作业布置 |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阳光同学》的习题。 | |||
教学反思 |
主备老师:叶芝清 参与研讨老师:曹健美、丁洁、李好、刘艳艳、朱玮敏、刘培容
第一课 | 课题 | .语文园地四 | 集体讨论修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火车票来积累识字。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1、3.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培养阅读和积累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的好习惯。 2. 阅读《画家乡》,感受阅读的快乐。 |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点 |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3.背诵古诗。 | ||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字卡 | |||
教 学 过 程 |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同学们认读(先自愿再抽读) 昌 铺 调 硬 卧 限 乘 (2)结合课本现由老师范读,再让学生齐读 二、字词句作用 (一)下面事物像什么?看谁想的多。 柳条 云朵 枫叶 鞋 路灯 椅子 胡子 (二)试说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隐藏 烦恼 流连忘返 三、写话 结合书上所给范本(称呼,事由,时间)在下列情形中任选一例写话。 1.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2.通知小芳明天早上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四、我的发现 你发现了什么呢? ①老师给予引导 ②同学们集体分组讨论 ③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第二课时 五、日积月累 ①让同学们集体朗诵 ②老师讲解 ③请同学起来背诵 六、我爱阅读 1.让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画家乡》 2.老师大致讲解 3.请同学们画中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
| |||
板书设计 1 | 语文园地四 昌 铺 调 硬 卧 限 乘 售 | |||
板书设计 2 | 语文园地四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春江潮水连海阔,海上明月共潮生。 | |||
作业布置 | 1、背诵日积月累; 2、完成《阳光同学》。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