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28:05
文档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版次修订状态总页数编制批准批准日期起始生效日期部门审核会签/日期部门审核会签/日期办公室财务科品保科制粉车间生产计划科锰锌一车间技术科锰锌二车间设备科高导车间经营科镍锌车间发放部门发放份数发放部门发放份数设备副总(设备科)2总工(技术科、研发科)1生产副总(生产计划科)1制粉车间1办公室1锰锌一车间1品保科1锰锌二车间1经营科1高导车间1财务科1镍锌车间1乳源东阳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更新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
推荐度:
导读程序文件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版次修订状态总页数编制批准批准日期起始生效日期部门审核会签/日期部门审核会签/日期办公室财务科品保科制粉车间生产计划科锰锌一车间技术科锰锌二车间设备科高导车间经营科镍锌车间发放部门发放份数发放部门发放份数设备副总(设备科)2总工(技术科、研发科)1生产副总(生产计划科)1制粉车间1办公室1锰锌一车间1品保科1锰锌二车间1经营科1高导车间1财务科1镍锌车间1乳源东阳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更新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
程序文件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编   号

版   次

修 订 状 态

总 页 数

编  制

批    准

批准日期起始生效日期
部   门

审核会签/日期

部   门

审核会签/日期

办公室财务科
品保科制粉车间
生产计划科锰锌一车间
技术科锰锌二车间
设备科高导车间
经营科镍锌车间
发放部门发放份数发放部门发放份数
设备副总(设备科)

2总工(技术科、研发科)

1
生产副总(生产计划科)

1制粉车间1
办公室1锰锌一车间1
品保科1锰锌二车间1
经营科1高导车间1
财务科1镍锌车间1
乳源东阳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  目的

识别、更新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风险级别,并确定重大风险源,以对其进行持续管理和控制。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3  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危险源初步识别、确认、登记、更新,编制本部门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并组织执行风险控制措施。

3.2安全主任负责批准“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组织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审核各部门的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3.3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更新,汇总发放“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

4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主  要  工  作  内  容

主要负责部门

/人

4.1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危害→评价风险(结合现有措施)→确定是否是可容许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评审控制计划的适宜性。

各部门
4.2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4.2.1划分作业活动的方法: 

4.2.1.1按部门或按区域划分;

4.2.1.2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划分;

4.2.1.3按生产活动相关设备划分。

各部门
4.3危险源辨识4.3.1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影响为依据,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同时应考虑相关方对本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存在于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两方面,识别危险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进入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公司控制下的人员行为、能力或其他因素;

源于工作场所外、已辨识的、严重影响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中的健康与安全的危险源;

工作场所附近、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而产生的危险源;

各部门
4.3危险源辨识

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无论是公司内部的或由外界提供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作业环境,管理上的缺陷。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危险源从伤害性质分为以下六类:

物理性,如高温、设备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标志不当等危害因素;

化学性,如化学品腐蚀、有毒、燃烧、爆炸等危害因素;

生物性,如病毒、传染等危害因素;

生理和心理,如超负荷工作、冒险、紧张、禁忌作业等危害因素;

行为性,如违章指挥、监护失误、误操作等危害因素;

其他。

辨识方法

可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询问、交谈、调查表、安全检查、工作流程等方法进行辨识。

直接判断法:依据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标准等,对照公司的产品、活动和服务特点,同时结合其他的方法,确定对人身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的所有的危险源。

各部门

4.4风险评价

4.4风险评价

4.4.1风险评价

4.4.1.1直接判断法: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

1 达到OHSAS法律、法规条款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条件(如:《重大危险

源辨识》GB 18218-2000)。

2 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危险源(如果整改措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除外)。

3 管代或总经理认为需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4.4.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其公式为:

D=LEC

式中: 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发生事故产生和后果;

D— 风险等级划分

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我司以往工伤事故伤害程度分析,赋予L、E、C的分数值见下表:

L值

(分值数)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值

(分值数)

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值

(分值数)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完全可能预料10连续暴露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6相当可能6每天几次暴露

40灾难,数人死亡

3可能,但不经常

4每周几次暴露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3每周一次暴露7严重,重大伤残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2每月一次暴露5重伤,手足伤残
0.2

极不可能1每年几次暴露3较大,受伤严重

0.1实际不可能0.5非常罕见的

暴露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危险源风险等级确定如下表:

D值总分

危险程度风险等级
D>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不可容许的)

160>D≤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4(重大的)

70>D≤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中度的)

20>D≤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可容许的)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可忽略的)

4.4.3各部门组织本部门评价小组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后,编制成本部门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经安全主任审批后,交办公室汇总,发各部门。

4.4.4安全主任根据各部门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判定D值>70的危险源为重大危险源。

各部门

办公室

安全主任

总经理

各部门

办公室

安全主任

总经理

4.5风险控制策划

4.5风险控制策划

4.5.1风险控制的策划原则

a)消除:采取措施完全消除可能产生的危害;

b)降低或减少:采用危害性少的材料或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或减少危害的产生,如采用替代、工程控制、信号/警告和/或行政控制等方法来达成;

c)个体防护:当前两者不适用时,在作业场所内应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设备。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的防护设备、防护用品。

4.5.2风险控制的策划:

风险等级

措       施

5(不可容许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作业。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作业。
4(重大的)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作业。为降低风险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作业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3(中度的)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中度风险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可容许的)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1(可忽略的)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要保留文件记录。
4.5.3风险控制措施可从技术、培训、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其途径有: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技术措施改进、教育培训、应急准备和响应、保持现有措施等。

4.5.4公司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时,应有员工代表及相关岗位人员参加,以确保该过程的严谨、完整、公正。

4.5.5为确保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结果的适宜性,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应至少入厂一年以上,并需在辨识和评价前接受办公室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参与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活动。

4.5.6风险等级为3级以下的危险源按“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表”中现有的措施进行控制,或由各部门组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安全主任批准。

4.5.7 对评价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主任组织相关人员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经安全主任审核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总经理批准后,由办公室发各部门,进行有效实施,以避免重大危险源引发重大事故。

各部门

各部门

4.6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更新4.6.1办公室每年组织进行至少一次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4.6.2当发生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更新:

4.6.2.1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时;

4.6.2.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4.6.2.3活动、产品和服务发生变化时;

4.6.2.4引进新设备、设施时;

4.6.2.5相关方抱怨或有要求时;

4.6.2.6主要原辅材料及维修备件等发生较大变化时;

4.6.2.7发生事故或事件后;

4.6.2.8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

4.6.2.9目标、管理方案完成,对新增风险进行评价;

4.6.2.10其他情况需要时。

4.6.3各部门发生以上情况变化时,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办公室。办公室应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

各部门

办公室

4.7危险源控制计划的评审4.7.1风险控制措施在计划实施前应由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内容:

4.7.1.1计划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水平;

4.7.1.2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4.7.1.3是否已选定投资最佳的解决方案;

4.7.1.4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7.1.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各部门

办公室

5相关文件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

6相关记录

记录名称编制部门编号保存年限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办公室三年
重大危险源清单办公室三年
7控制流程图

(见下页)

流程示意图: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表

部门/车间:                                                                                                                  

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现有措施危险类别

(伤害性质)

评  分

风险

等级

后续控制
LECD其他
表格填写说明:

1) L(事故发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风险度制策划)。

2) 其他判别依据:1--达到OHSAS法律、法规条款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条件;2--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危险源(如果整改措施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除外);3--管代或总经理认为需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3) 后续控制措施:a—制定目标、指标;               b—制定运行控制程序;               c—培训与教育;                d—制定应急预案;         

e—增加现场监督检查频次;         f—保持现有措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      

重大危险源清单

                                                                                                                            

场 所

重大危险源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类别控制措施
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控制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 月 日    

文档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编号版次修订状态总页数编制批准批准日期起始生效日期部门审核会签/日期部门审核会签/日期办公室财务科品保科制粉车间生产计划科锰锌一车间技术科锰锌二车间设备科高导车间经营科镍锌车间发放部门发放份数发放部门发放份数设备副总(设备科)2总工(技术科、研发科)1生产副总(生产计划科)1制粉车间1办公室1锰锌一车间1品保科1锰锌二车间1经营科1高导车间1财务科1镍锌车间1乳源东阳光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更新本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