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04:08
文档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节选)》导学案主备:刘孝军审核:周吉琳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流畅译读全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3.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
推荐度:
导读《逍遥游(节选)》导学案主备:刘孝军审核:周吉琳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流畅译读全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3.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
《逍遥游(节选)》导学案

主备:刘孝军    审核:周吉琳           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流畅译读全文。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3.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

★  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庄子》散文极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2、拓展阅读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老庄申韩列传》)

二、自学检测

(一)正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蓬蒿(    )    抟(    )扶摇     坳(     )堂     芥(    )草    

夭阏(     )   蜩(      )    学鸠(      )     決(     )起     抢(    )榆枋     

泠(    )然    舂(     )粮   朝菌(      )     晦朔(      )    蟪蛄(      )   

斥鷃(     )   数仞(      )  数数(     )然    彼且恶(     )乎待哉

(二)释义:

1.找出并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其正色邪                  ③三餐而反                

④小知不及大知                      ⑤此小大之辩也              ⑥旬有五日而后反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③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④野马也,尘埃也                          

⑤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而  怒而飞           (      )           ②之  之二虫又何知         (         )

        水浅而舟大也     (       )                鹏之徙于南冥也       (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      此小大之辩也         (         )

③其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④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

        聊布往怀,君其详之    (        )          奚以知其然也         (         )

   ⑤于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     ⑥者 适千里者             (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          曩者辱赐书           (         )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        )          《齐谐》者,志怪者也   (       )(      )

(三)译句

1.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

①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②翱翔蓬蒿之间                            

③奚以知其然也                             ④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奚适也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彼且恶乎待哉                             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③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④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  课中导学 

1.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里说庄子“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善用寓言说理,文中举了哪些寓言形象,有何意图?

     

2.庄子举宋荣子和列子的例子,意欲说明什么?

3.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游是怎样的?这是怎样的境界?什么样的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4.怎样看待《逍遥游》中所宣扬的“无所待”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庄子的思想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5.鲁迅称赞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特点在本篇中有何体现?

★  课外巩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B.我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水之积也不厚    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④汤之问棘也是已    ⑤鹏之徙于南冥也    ⑥楚之南有冥灵者     ⑦众人匹之

⑧之二虫又何知     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     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

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3.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

   B.“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

   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过数仞而下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东也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虽然,犹有未树也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D.虽然,犹有未树也

7.与例句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彼且恶乎待哉

   A.之二虫又何知                 B.而莫之夭阏者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奚以知其然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徐孺子祠堂记

曾巩

汉元兴以后,政出宦者,小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中材顾望,不知所为。汉既失其操柄,纪纲大坏。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直道正言,分别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于不容,而织罗钩党之狱起,其执弥坚,而其行弥励,志虽不就而忠有余。故及其既殁,而汉亦以亡。当是之时,天下闻其风、慕其义者,人人感慨奋激,至于解印绶,弃家族,骨肉相勉,趋死而不避。百余年间,擅强大,觊非望者相属,皆逡巡而不敢发。汉能以亡为存,盖其力也。

孺子于时,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举有道,拜太原太守,安车备礼,召皆不至。盖忘己以为人,与独善于隐约,其操虽殊,其志于仁一也。在位士大夫,抗其节于乱世,不以死生动其心,异于怀禄之臣远矣,然而不屑去者,义在于济物故也。孺子尝谓郭林宗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宁处?”此其意亦非自足于丘壑,遗世而不顾者也。孔子称颜回:“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孟子亦称孔子:可以进则进,可以止则止,乃所愿则学孔子。而《易》于君子小人消长进退,择所宜处,未尝不惟其时则见,其不可而止,此孺子之所以未能以此而易彼也。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其字也,豫章南昌人。按图记:“章水北径南昌城,西历白社,其西有孺子墓;又北历南塘,其东为东湖,湖南小洲上有孺子宅,号孺子台。吴嘉禾中,太守徐熙于孺子墓隧种松,太守谢景于墓侧立碑。晋永安中,太守夏侯嵩于碑旁立思贤亭,世世修治。至拓跋魏时,谓之聘君亭。”今亭尚存。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则世之欲以智力取胜者,非惑欤?孺子墓失其地,而台幸可考而知。祠之,所以示邦人以尚德,故并采其出处之意为记焉。

(选自《元丰类稿》)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既失其操柄                            操:从事,担任

  B.皆逡巡而不敢发                          逡巡:徘徊不前的样子

  C.抗其节于乱世                            抗:坚守、保持

  D.豫章太守陈蕃、太尉黄琼辟皆不就          辟:征兆,荐举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不少屈其意                               不以死生动其心      

其间千二百里                             臣具以表闻

D.

C.

然而不屑去者                             而台幸可考而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作者交代了徐孺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汉元兴以后,宦官把持朝政,制造冤狱。朝廷的公卿大夫伸张正义,坚贞不屈,汉朝也因为这些股肱之臣得以再支撑了一百多年。

B.第2段赞扬了徐孺子在乱世中依然保持气节的高尚品格,他积极用事,济世救人,得到后人敬仰。

C.第3段作者记述了立祠的地点及时间,同时点明立祠和作记的目的。文字繁简得当,议论水到渠成,体现了曾巩平正温雅的散文风格。 

D.本文是作者纪念前贤的一篇力作。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高度评价徐孺子的高尚品格,肯定了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哲学。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湖 南 小 洲 世 不 知 其 尝 为 孺 子 宅 予 为 太 守 之 明 年 始 即 其 处 结茅 为 堂 图 孺 子 像 祠 以 中 牢 率 州 之 宾 属 拜 焉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宁处?

                                                                                        

(2)汉至今且千岁,富贵堙灭者不可称数,孺子不出闾巷,独称思至今。

                                                                                        

【课外阅读】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一情景似曾相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庄子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

    “庄子持竿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他只问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逍遥游(节选)》导学案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1.(3分)A  【解析】“操”在此处是“掌握,控制”的意思。文言实词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察的内容,答题时应根据语境,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具体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文本语境,考察期同上下文语境是否吻合。 

【命题意图】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分)C  【解析】C项,“者”用在结果分句后面,引出原因。A项,两句中的“其”字均为代词,前一句中代自己,译为“他的”,第二句中为指示代词,译为“这”。B项,“以”在第一句中是介词,意为“因为”,在第二句中是介词,意为“用”。D项,“而”在第一句是连词,表转折,在第二句中表递进,“并且”。

【命题意图】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分)B  【解析】“积极用事,济世救人”有误。 

【命题意图】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3分)而湖南小洲/世不知其尝为孺子宅/予为太守之明年/始即其处/结茅为堂/图孺子像/祠以中牢/率州之宾属拜焉

【命题意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8分)

(1)大树将要倾倒了,不是一条绳子所能系得住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忙碌不安,没有时间过安宁的日子呢?(“颠”“栖栖”“不皇”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汉代到现在将近一千年了,(生前)富贵而(死后)埋没无闻的人不计其数。徐孺子不出乡里,唯独被人们称颂思念到如今。(“且”“富贵湮没”“闾巷”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命题意图】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东汉元年以后,政令出自宦官之手,小人依仗权势,滥行赏罚,相互煽孽,为非作歹;中等才德之人徘徊观望,无所适从。东汉朝廷已失去了掌政之权柄,法制伦常都败坏了。然而在位的公卿大夫,不少是才能杰出的豪俊之士,他们一起发愤努力,同心同德,坚守正道,敢于直言,分辨是非黑白,毫不委屈求全,以至于为当权者所不客,罗织罪名,兴起党锢之狱,而他们的操守更加坚定,行为更加振奋,壮志虽未遂,忠心却有余。所以到他们死后,汉室也跟着灭亡了。在这个时候,天下闻知他们的高风、仰慕他们的亮节的人,个个感慨奋激,以至于丢官职,弃家庭,骨肉亲人相互勉励,慷慨赴死决不退避。一百余年间,掌握强大权力、存着非分企图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但他们都迟疑不决,不敢行动。汉室能在危亡中苟安图存,是他们的力量呀!  

    孺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豫章太守陈蕃、大尉黄琼征聘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往;荐举他为“有道”,拜他为大原大守,用安车、备厚礼前去召请,他都不前往。大概忘却自己来为别人造福的人与在穷愁忧困中洁身自好的人,他们的处世态度虽然不同,但他们志义仁道是一致的。在位的士大夫,在乱世中坚持高尚的志节,不因死生而动摇心志,他们同一味贪图功名利禄的臣子当然是大不相同的,但还不屑弃官而去,这是因为他们把济世当作做人的准则。孺子曾对郭林宗说:“大树将要倾倒了,不是一条绳子所能系得住的,你为什么这样忙碌不定,顾不上过安宁的日子呢?”看这意思,他也并不是一个自足于隐居山林、超脱而不恋尘世的人。孔子曾称赞颜回:“任用我,就出仕;不用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吧!”孟子也称赞孔子:“可以仕进就仕进,可以隐退就隐退。至于我的愿望,就是学习孔子。”《易经》上有关于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彼此消长进退的说法,要选择处置得宜,没有不是以时势许可就出来、不许可就退止作为原则的。这正是孺子未能以这一条去改换成那一条的缘故。 

孺子姓徐名稚,孺子是他的宇,豫章郡南昌县人。根据图记:“章水向北经过南昌城,又向西流经白社,白社的西面有孺子墓;又向北经过南塘,它的东面是东湖,湖南的小洲上有孺子的住宅,叫孺子台。三国吴嘉禾年间,大守徐熙在孺子墓的墓道上种植松树;太守谢景在墓旁立碑。晋永安年间,大守夏侯嵩在碑旁建思贤亭,代代修整,一直到北魏时,改名聘君亭。”现在亭还在,而东湖南面的小洲,世人不知道那里曾经是孺子的住处,又曾经被称作孺子台。我当太守的第二年,才在那个地方用茅草造起一座祠堂,画了孺子的像,用中牢之礼祭祀他,率领州里的宾客拜奠他.东汉到现在已经将近一千年了,生前富贵而死后埋没无闻的人不计其数。孺子不出乡里,独独被人们称扬思念到今天。这样看来,世上想靠智力取胜的人,难道不是迷了心窍吗?孺子的墓地已不可知,幸而孺子台还可以考查得知。祭祀他是为了教育乡人崇尚道德,所以我采辑了前人出仕和退隐的意义一并记在这里。

文档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节选)》导学案主备:刘孝军审核:周吉琳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流畅译读全文。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3.体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把握《逍遥游》的基本思想,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