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适用专业:现代农艺专业及相关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其它相关专业如观光农业经营、循环农业生产与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辅助课程。
《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课程以《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等课程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作物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平衡施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按照种子产业链上各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了整合并构,集中介绍种子产业链中种子生产、加工、检验、贮藏、推广各职业岗位技术,培养学生熟练地开展和管理指导当地主要农作物制种工作,并能及时预测、发现和解决种子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掌握种子良种生产、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种子市场营销工作能力;直接为种子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
本课程在传统《作物良种繁育技术》教科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蔬菜种子生产技术、种子检验、种子营销、种子管理等内容。打破了农学与园艺、技术与管理、育种与栽培、作物与蔬菜学科门类界限,实现不同学科领域知识和技术的有机整合,因而符合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符合培养相应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2设计思路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德育教育为先导,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种子行业良种繁育、种子营销与管理等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各岗位真实工作过程为载体,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将种子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中。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根据农时和作物生长季节安排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将理论教学模块穿插其中,镶嵌其上。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80-100课时。
2、课程目标
学生应具备较全面的种子生产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开展和管理指导当地主要农作物制种工作,并能及时预测、发现和解决种子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掌握种子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种子市场营销工作能力。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沟通,承上启下,并具有一定的工作应变能力;能吃苦耐劳,熟悉农村工作,擅长与农民交往,具有一定的学习新知识并运用于业务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组织筹划能力,能够组建和管理片区种子营销网络。
3、课程内容和要求
| 序号 | 工作任务 | 知识要求 | 技能要求 |
| 1 | 作物良种选育技术 | ●了解优良品种选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 ●优良品系选择方法,以及去雄授粉技术。 |
| 2 | 作物品种保纯技术 | ●了解作物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和意义,基本掌握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和表现。 | ●品种防杂保纯的方法和技术,识别主要作物玉米、小麦等种子田的杂株劣株。 |
| 3 | 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 ●掌握常规种子生产的程序和方法。 | ●常规种子的原种生产技术,小麦原种、良种的生产技术要点。 |
| 4 | 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 了解杂中优势利用的方法和途径,掌握杂交种种子生产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 | ●能够掌握自交系原种的生产技术,熟练掌握去雄授粉技术。 |
| 5 | 无性繁殖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 | ●了解无性繁殖作物种薯生产和使用的特点,掌握马铃薯退化的原因以及生产脱毒种薯的意义,熟悉马铃薯种子生产技术。 |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生产无毒种薯技术。 |
| 6 | 大白菜的种子生产技术 | 了解蔬菜种子生产的基本特点以及大白菜的开花结实特性和采种方法。 ● | ●掌握大白菜常规种子生产技术,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以及杂交种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 |
| 7 | 辣(甜)椒的种子生产技术 | 了解辣(甜)椒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种子生产的基本特点,开花结实特性和采种方法。 | ●掌握辣(甜)椒杂种一代生产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技术环节。 |
| 8 | 作物种子生产隔离技术 | 作物种子生产隔离技术是防杂保纯的关键技术,了解隔离技术对于作物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 ●掌握不同类型作物隔离的要求和方法。 |
| 9 | 种子检验技术 | 了解种子质量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基本掌握种子检验的主要项目和技术,为鉴别品种种子、选用良种奠定基础。 | ●掌握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等技术。 |
| 10 | 作物种子质量鉴别 | 了解良种的一般质量标准,能够区别种子非质量因素引起的减产和问题。 | ●基本掌握判断假劣种子的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购买种子时应注意的事项和方法。 |
4.1 教材编写
《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教材在编排上应充分考虑培养从事种子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职业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心身健康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线专门技术人才和职业农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取模块式结构构建,注重技术体系的完整和实用性、生产性、可操作性的特点。要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技能训练为核心的项目课程设计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内容要新颖、文字精练、通俗易懂,能够反映新技术、新工艺,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学安排。
4.2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他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运用观察、比较和实践的方法,尤其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观测和技能训练,敢于动手、勤于动手,通过工学结合投身于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的实践中,以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4.3教学评价
根据基础技术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工作实绩给与考核。由企业(合作社)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考核评价。应用学分制,进行过程评价,项目评价,结果评价,能力评价,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针对学生培养规格,培养对象的不同,开发校本教材,实训指导手册,综合技能训练书,教学案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
。
刘锋明
2013/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