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学院,通信工程2班,631206040218)
摘 要: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通信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给通信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给出了如何正确把握机遇、勇于面对挑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通信;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Urban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br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lass 2,631206040218)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the role of urban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posed the urban rail transit development brings to the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ow to correctly grasp the opportunity is given,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face the challenge.
Key words: rail transit;development;communication;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1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在中国,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人们又把连接这些地区的城际铁路和铁路客运专线也称为轨道交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单一线路到四通八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该阶段为通过研究制定相应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建设。1999年以后,国家的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己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30年。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致使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加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人口飞速增加。居民出行频繁导致客运需求急剧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有效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而且还有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为了保证建成后的轨道交通能安全、高效的运营,就必须建立可靠的、易扩充的、的通信网,传输和处理轨道交通运营所需的各种信息。
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投资额度的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继铁路大规模投资之后新的投资热点,成为“十二五”基础建设投资新增长点。随着中国轨道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近年来,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二三线城市也提出要上地铁等轨道项目,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也给通信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大部分省会城市均在进行地铁建设,国家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申报标准为:地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以上,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每小时3万人以上。2013年下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权,可以预见的是会有更多城市建设地铁。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到2015年建设实现3000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到2020年达到6000公里,截止2015年3月,全国已有25个城市运营地铁,共37个城市地铁建设项目获批,总投资达4万亿。
虽然轨道交通在世界已有上百年历史, 但由于其高效、 经济、 节能、环保等优点, 完全符合未来交通发展的历史趋势, 在解决当今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尤其是目前轨道车辆技术更新换代迅速。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增大, 建设速度加快,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范围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正在涵盖更多的城市和乡镇;城市轨道交通开始从以发展地铁为主,向以地铁、轻轨等不同类型轨道交通并行发展过渡, 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在经济特别发达的一些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向城际轨道交通领域拓展。
城市轨道交通,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城市的各个行业。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 对刺激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轨道交通相关设备制造与服务提供商,餐饮、旅游、商贸业,当地房地产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轨道交通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人才需求,这给通信专业的人才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通信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作用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的诞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通信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正在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也日益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对人民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运行的各个部分都与现代通信技术无法分开,通信在轨道运输中具有神经系统的作用。
轨道交通运输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它的各个部分都离不开通信,通信主要是完成各种信息的传输。通信在轨道系统运输中起着神经系统和网络的作用。具体的说,它主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
保证指挥列车运行的各种调度命令信息的传输;
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的通信;
为设备维修及运营管理提供通信条件。
为完成上述三个方面的任务和功能,通信系统设置了传输、公务、专用电话、无线通信、电视监控、广播、时钟、电源、乘客引导显示等系统。其中,传输系统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承载了其他的业务子系统的业务传输功能。它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其他子系统业务是否可以正常运行。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安全、可靠、准点、高密度和高效率,列车运营的集中统一指挥、行车调度自动化和列车运行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必须配合专用的、完整的、的通信系统。
4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给通信专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人才需求,同时也对通信专业人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1 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专业带来了机遇
(1) 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对通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目前,从事轨道交通建设的单位有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北京城建、北京建工等企业,这些单位主要从事基础开挖、隧道掘进、铺路架桥等重难点项目,是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和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单位来说势必要招聘大量通信专业方面人才。
(2) 轨道交通相关设备制造与服务提供商对通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轨道交通相关设备制造与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机遇。生产车身的企业,如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主营通信信号的企业,如全路通信、中国铁通、上海贝尔、华为等; 提供机械设备的企业如三一重工、山推股份;还有特种钢材、特种水泥、电力设备、 仪器仪表、专用空调、安防监控等众多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它们都能从蓬勃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受益,这也间接让通信专业的人才间接受益。
(3) 轨道交通设备的检修和维护部门对通信人才的需求量增加。随着一线城市动车组检修基地的投入使用,高速动车组检修专业技能人才将供不应求。另外全国共有十八个铁路局, 绝大部分铁路局均面临着队伍老化,补充新鲜血液成为必然。
4.2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给通信专业人才带来的挑战
(1) 中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能熟练掌握先进技术装备的技能型人才。中国的轨道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中国高铁的发展,更是令世人惊叹! 然而中国轨道交通要引领世界,必须要有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一线技能人才。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一线员工,无论是数量还是学历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地铁公司为例,很大一部分地铁公司的车站工作人员,大多为再就业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家庭负担重,而且受到了现代化技术管理程度越来越高等因素制约,他们很大一部分已很难适应轨道交通日益发展的现代化技术服务需求。
(2) 中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更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工作人员不仅需掌握本领域基本技能,还应通晓相关领域基本知识。以地铁车站站务员为例,不仅要掌握站务员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懂得相应的操作流程、设备使用情况,还需要多项应变能力。从设备的使用这一点上来讲,由于很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没有专业的操作能力是很难胜任的。
(3)中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不仅需要通晓技能的人才,还需要综合素质好、应变能力强的人才。随着轨道交通逐步趋于国产化,对员工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以地铁站务员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基本的操作管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应急疏导管理能力,甚至还要懂得心理学知识,以随时应对地铁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现象。可以说,随着轨道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对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一些技术类的岗位,要求则显得更高了。
5 正确把握机遇,勇于面对挑战
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通信专业的同学必须从企业的发展要求出发,着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一线员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行业需要,以企业岗位任务需求为导向。通信专业的同学不仅要努力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将自己培养成为学习成长型人才。 为将自己培养成为技术过硬的高技能型人才,通信专业的通信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加强自己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人才。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竞争力;唯有不断钻研,才能站稳脚跟;唯有不断提高,才不会被别人超越。飞速发展的中国轨道交通,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学习型人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呼唤懂技术、精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只有拥有了学习能力,在成功的路途上就会如虎添翼, 一切皆有可能。因此,通信专业的学生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
其次,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决策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尤其是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都是很难胜任的。操作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迅速性,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二是准确性;三是协调性;四是灵活性。实际操作能力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决策能力,就是对未来实现目标的决断和选择的能力。”决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决策涉及到社会的所有人。良好的决策能力可以对实现目标和手段做出最佳选择。因此,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决策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不要事事让他人拿主意,要养成多谋善断的习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然后,充分发掘自身的非智力因素, 努力将自己培养成高品质、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爱岗敬业,关乎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乎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敬业才能成就卓越。为此,通信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发掘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岗位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通过了解轨道交通这一特殊行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在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方面,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扎实的工作作风、 良好的工作态度、 高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
最后,强化自身社会交往能力。所谓社会交往能力,就是人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古人曾把自己与众人的关系比作“船和水”,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不论在何种社会里,你能力强就是人心。在社会上从事各项工作都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许多事业成功者都是借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促使自己的事业成功的。通过社交,可以使自己的设想和创造得到实践的检验和认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是提高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交往技巧,使别人能够准确、完整的了解你的思想。社会交往能力是你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从你将你的简历递出的一瞬间,你的能力强弱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一定要积极的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投入到集体中去,在与他人的接触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通信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给通信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给出了如何正确把握机遇、勇于面对挑战的一些建议。作为通信专业的学生,我们要学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士生.谈无线通信在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9,12(227):50-51.
[2] 卢滢.轨道交通专用通信传输系统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1,8(4):46-53.
[3] 邢桂芳.通信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5(41):37-38.
[4] 李小兰.轨道交通发展对铁路高职院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4):136-138.
[5] 褚晓亮,宗巍,姚湜.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中外企业文化,2011,9():23-24.
[6] 刘光灿,张刚林,黄飞江.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2):107-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