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413回风顺槽掘进规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00:20
文档

1413回风顺槽掘进规程

凉水煤业掘进作业规程编号:掘2011009工作面名称:1413回风顺槽编制人:杨树满经理生产经理安全经理机电经理技术经理编制日期:2011年10月4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总工程师:年月日会审单位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主管矿长安监处会审人员会审时间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贯彻时间:年月日负责人:贯彻人:班次班次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班次总人数学习人数缺席数备注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贯彻时间:年月日负责人:
推荐度:
导读凉水煤业掘进作业规程编号:掘2011009工作面名称:1413回风顺槽编制人:杨树满经理生产经理安全经理机电经理技术经理编制日期:2011年10月4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总工程师:年月日会审单位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主管矿长安监处会审人员会审时间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贯彻时间:年月日负责人:贯彻人:班次班次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班次总人数学习人数缺席数备注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贯彻时间:年月日负责人:
凉水煤业掘进作业规程

编号:掘2011009

          

 工 作 面 名 称:  1413回风顺槽

           

编    制    人:杨树满 

经理生产经理安全经理机电经理技术经理
编制日期:2011年10月4日

会 审 意 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总工程师:

年   月   日

会 审

单 位

生  产

副总经理

安  全

副总经理

机  电

副总经理

主  管

矿  长

安   监

会 审

人 员

会 审

时 间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贯彻时间:    年    月    日     负责人:               贯彻人:

班次班次
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班次总人数学习人数缺席数备注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贯彻时间:     年    月    日     负责人:               贯彻人:

班次班次
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班次总人数

学习人数

缺席数备注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贯彻时间:年    月    日     负责人:                    贯彻人:

班次班次
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班次总人数

学习人数

缺席数备注
目    录

第一章  概    况    7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8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8

第二节    煤 ( 岩 ) 层赋存特征    8

第三节 地 质 构 造    9

第四节 水 文 地 质    11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11

第一节   巷 道 布 置    11

第二节   矿 压 观 测    12

第三节   支 护 设 计    12

第四节  支 护 工 艺    16

第四章   施 工 工 艺    18

第一节  施 工 方法    18

第三节     装运煤(岩)方式    19

四、管线、轨道敷设    19

第五章   生 产 系 统    20

第一节  一 通 三 防    20

第二节  压 风 系 统    24

第三节  安全监控与通信照明    24

第四节  供电与排水    25

第五节  运输系统    27

第六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7

第七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0

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    31

第一节  一 通 三 防    31

第二节  顶    板    32

第三节  爆    破    33

第四节  防  治  水    35

第五节  机     电    35

第六节  运     输    36

第七节  掘进机操作要求                                                                37

第八节  其     它    38

 

第一章  概    况

                                                                                                                                                                                                                                                                                                                                                                                                                                                                                                                                            

    表1              

巷 道 名 称

1413回风顺槽

巷道设计断面8.13(㎡)

巷道坡度(0)

沿煤层坡度总工程量(m)

602
巷道位置   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 关系

巷道布置在14#煤层中

巷道服务年限4(个月)

巷道的用途运输、行人、回风

预计开工时间2011年10月

预计峻工时间2012年1月 

施工中特殊要求与说明1、过断层,围岩破碎时,支护形式可改为工字钢梯形棚+菱形网支护,净规格:上宽3000mm,下宽3500mm,中高2500mm;棚距为1000mm。

钢带排距为500mm。

设计

依据

2011年西一盘区总体规划设计

地测科提供的地质说明书(2011年1月)

矿压观

测资料 

1、施工中每隔50m设置一个顶板离层观测点。

2、每300根锚杆为一组,做一次锚杆拉力试验。

顶板离层由技术组进行观测,锚杆拉力试验由技术组实施。

其它技术规定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2)。

表 2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巷道名称1413回风顺槽

采 区 名 称

西一盘区
地面标高(m)

+145—+188

井下标高(m)

+48—+55

地面的相对位置及

水体建筑物影响

地表为耕地,无建筑物。
邻近采区、巷道的层间  情况及影响

本工作面位于西一盘区的东部。
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附图 1 1413回风顺槽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    煤 ( 岩 ) 层赋存特征

一、煤(岩)层的基本情况 

该掘进工作面所施工的为十四层煤,煤层厚度在0.65m~2.05m之间,煤种:褐煤,粉末成黑褐色,油脂光泽,性脆,垂直发育,煤层发育不稳定。

煤(岩)层赋存特征见表2、

表3  煤  层  特  征  表

项        目

指        标

备        注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

1.2~2.0/1.60

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0~9/5

煤层硬度f

2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发育
煤层解理(发育程度)

不发育
绝对瓦斯量(m3·min-1)

煤尘爆炸指数/%

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

表4                    影响施工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瓦   斯

0.45~0.8m3/min

瓦斯等级低瓦斯
煤尘爆炸指数
煤的自燃倾向性Ⅱ类自燃

发火期12个月

三、巷道围岩技术特征

表5                    巷道围岩岩性特征类别表

顶底板名称岩石类别厚度岩        性

顶板基本顶
直接顶尼质页岩6~9

灰色,易冒落、遇水泥化。
伪  顶

底板直接底砂页岩砂页互层,遇水泥化,极易底鼓。
基本底
第三节 地 质 构 造

一、巷道煤(岩)层及断层产状参数

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及断层等地质构造的产状参数见表 5 。

   二、应力集中区对施工的影响

1、瓦斯涌出量增加。

2、巷道发生片帮、顶板压力增加。

附图 2:1413回风顺槽综合柱状图

表  6                          巷道煤(岩)层及断层产状参数表

名    称

走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m)

导(含)水性对掘进的影响程度
十四层煤2551650°~9°

第四节 水 文 地 质

一、水文情况:

本工作面上覆地表为丘陵山地。地表对本巷道不构成影响。

    二、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

     无

    三、探放水措施: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 道 布 置

一、巷道布置参数表

表7                    巷 道 布 置 参 数 表

巷道名称1413回风顺槽

层   位

14#

水平标高+48m—+55m

工 程 量

602m
坡  度

沿煤层坡度
中 腰 线

沿偏中心施工,
开口位置轨道暗绞L4点处开帮

方 位 角

方位161°51′0″

方位变化情况拉门时按161°51′0″方位延伸13.米后转弯,曲线R:12m,弧长15.2m,a:70°27′34″;最后沿方位角:68°52′11″掘送1413回风顺槽。

附图 3 1413工程平面图      

附图 4  巷道开口施工图

二、巷道施工顺序:

1、拉门时按165°51′0″方位延伸13米后转弯。

2、曲线半径:12m,弧长15.2m,转角:70°27′34″。

3、最后沿方位角:68°52′11″掘送1413回风顺槽,工程量为602m。

4、开口进入底弯后掘双道车场共30m;开口处架工字钢棚18m。

三、特殊地点的施工:

1、开口施工时,要浅打眼少装药,施工前,必须加固拉门子处10m范围内的支护,备工字钢棚。

2、巷道围岩破碎处,遇地质构造带,必要时,钢带排距缩小为0.5m,用锚网+工字钢棚支护。

3、绞车壁龛:根据巷道实际坡度情况,在实际给定安装小绞车位置处打一壁龛,规格:宽×深×高=2.0m×2.0m×2.1m,深度2.0m。作用:安装绞车和开关。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同掘进工作面。小绞车固定采用地锚加戗柱固定,戗柱选用3.2m的π钢梁。每部绞车用4根锚杆固定,所用的锚杆直径为18mm,长度为2.2m。用4根CK2335型锚固剂锚固,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小于50KN。经试车无问题后方可投入作业。

4、施工时每隔40m施工一个躲避所,规格为宽度1.5m,高度1.8m,深度1.0m,布置在巷道左侧。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同工作面。

附图 5 绞车壁龛、躲避硐示意图

第二节   矿 压 观 测

顶板离层监测每隔50m设置1处,由技术科矿压观测人员进行观测;锚杆螺母拧紧力矩每班必须抽查,每300根锚杆为一组,做一次锚杆拉力试验。

第三节   支 护 设 计

一、巷道断面

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见表8。

    表 8           巷 道 断 面 及 支 护 形 式 表     

巷道名称断面形状支护形式规格尺寸

m

荒断面

m2

净断面

m2

上宽下宽中高
1413回风顺槽

梯形锚网9.318.13
3.03.52.5
   附图6 巷道支护断面、平面图。

  二、支护方式

(一)临时支护:

超前支护设计校核:

参考以往工作面超前支护经验,采用三根3吋3米长、壁厚3.5 mm ,

钢管用吊环与螺纹钢钩连接,前探梁上用刹杆刹严接顶。

一、基础资料及荷载计算:

1、巷道顶板上部围岩压力拱的计算:

         b=a/f=1.8/2=0.9m

式中:  b----压力拱计算高度  m

        a---巷道荒宽的一半   m

        f---岩石普氏硬度系数  取:2

2、巷道空顶压力拱范围内岩石重量;

   G=b×B×S×r=0.9×3.7×0.8×25=66.6KN

式中:b----压力拱计算高度  m   取 0.9m;

      B-- 巷道荒宽    取:.3.7m;

      S---最大空顶距时单根螺纹钢承载力的距离, 取0.8m。

      r---岩石密度:  25KN/m3

      G---空顶压力拱范围内岩石重量,取G=66.6KN。

二、临时支护构件承载能力验算:

     1、前探梁端螺纹钢每根承载能力验算:

P=G/n= 66.6/4=16.65KN

式中:P----单根螺纹钢承载力   

          n----前探梁根数    取n=3

          G----空顶压力拱范围内岩石重量,取G=66.6KN。

每根螺纹钢设计抗拔能力值为:

      F′=F×k=16.65×0.5=8.32KN

式中F′----单根螺纹钢设计承载力  KN

         k—安全系数 取0.5

      因为:P=G/n= 66.6/4=16.65KN>  F′=F×k=16.65×0.5=8.32KN

所以:前探梁3根能够满足临时支护强度要求。

2、前探梁3吋钢管抗弯承载能力的验算:

      前探梁按均布荷载简支梁计算;

     q=(G/B×S)×S×b=11.67KN/m

式中q----单根钢管设计线荷载   KN/m

         B---巷道荒宽    取:3.7m;

         S---最大空顶距  取0.9m

         b---前探梁间距  取0.8m

前探梁承受最大弯距:

     Mx=1/8×q×L2=1/8×13×32=13.1KN/m

     Wx= 0.0982               

δ=Mx/Wx=133.7N/mm2

式中Mx----单根钢管设计线最大弯距  KN/m

         B---巷道荒宽    取:3.7m;

         S---最大空顶距    取0.9m

         b---前探梁间距    取0.8m

     q----单根钢管设计线荷载   KN/m

     L----前探梁支撑跨度  取1m.

Wx---3吋钢管抗弯截面系数   mm3

δ----3吋钢管抗弯设计强度  N/mm2

因为:δ=Mx/Wx=133.7N/mm2<215 N/mm2(Q235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所以,前探梁钢管抗弯强度满足支护要求。

3、经上述验算,此种超前支护结构设计合理,强度满足要求,方案可行。

采用3根超前探梁护顶。用小料刹严顶板,前探梁间距0.8m,要及时窜至掌子头,人员必须站在有支护的地点作业。遇断层及地质构造带,打超前锚杆护顶,但人员必须站在有支护的地点作业。

(二)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距离:

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大距离为900㎜,最小距离为200㎜。

附图7 前探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三)永久支护: 

      锚杆支护设计

1、锚杆长度计算L:

          L = L1 + L2 + L3 = 0.1 + 1.5 + 0.4 = 2.0(m)                      

式中:L — 锚杆长度 m;

            L1 — 大板厚度和锚杆螺帽高度及外露长度的和m,取0.1m;

L2 — 由PHD—2型声波检测仪测定延边地区第三纪煤田巷道围岩松动圈最大值 m,取1.5 m;

L3 — 锚杆锚固长度 m;取0.4 m

      经计算,锚杆有效长度L有效=1.9 m,锚杆长度L取2.2m>1.9m,符合设计要求。

2、锚杆间距、排距计算:

D≤0.5·L有效 = 0.5×1.9 = 0.95m

式中:D— 锚杆间排距,m; 取0.7m 

L有效 — 锚杆有效长度m; 取1.9m

     经计算,锚杆间距、排距D取0.7m<0.95m,符合设计要求。

3、锚杆直径d的确定

d = L有效/110 =1900÷110 = 17. 3(mm)

     经计算,锚杆锚杆直径d取18㎜>17.3㎜,符合设计要求。

4、锚杆锚固力Q的确定

Q = K·L有效·D2·r = 2.5×1.9×0.52×2.2 = 2.72(t)

式中 :Q — 锚杆锚固力t;

       K — 锚杆安全系数;取2.5

L有效 — 锚杆有效长度,m;取1.9 m

D— 锚杆间排距;取0.5m

r — 视密度,m3/t;取2.2 m3/t

5、锚杆的选择

直径φ=18mm的左螺旋等强度锚杆,实验室抗拉能力为长度L =2.0m,承载能力Q>5.3(t),所选锚杆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6、巷道支护设计

(1)设计方法

根据《延边地区煤岩基础数据测定与锚杆支护技术研究》。

(2)1413回风顺槽断面设计

1413回风顺槽煤层直接顶属泥岩,性脆,为减少顶板暴露面积,满足生产系统要求,安全第一的思想,断面设计为梯形,巷道规格(净): 上宽3.0m×下宽3.5m×中高2.5m,有效断面8.13㎡,巷道掘凿断面规格:上宽3.2m×下宽3.7m×中高2.7m,断面积9.31m2。钢带排距0.7m;棚距1.4m。

(3)顶板破碎无法维护,临时支护不能满足要求时,打前探锚杆进行临时支护,严禁把前探锚杆用作永久支护。

第四节  支 护 工 艺

一、支护工艺及要求

1、锚杆眼施工工艺及要求   

顶板锚杆眼施工:采用煤电钻两台,使用Ф28mm钻头,按钢带孔位由巷道一帮向另一帮施工,锚杆眼深2.1m。顶板两侧锚杆偏向巷道两帮,与顶板成75°角度,其余与顶板垂直。

两帮锚杆眼施工:采用两台煤电钻,使用Ф28mm钻头,按钢带孔位施工锚杆眼。与煤壁垂直。两帮同时施工,帮部锚杆眼深1.4 m。

2、安装锚杆工艺及要求    

a安装顶锚杆

(1)向顶锚杆眼装入3个锚固药卷,用装好的锚杆慢慢将树脂药卷推入孔底。

(2)搅拌药卷:用搅拌接头将煤电钻与锚杆变头连接起来,然后开动钻机推动锚杆,当钻机升到锚杆接触顶板岩面时,停止升钻机,搅拌15s停止。

(3)60s后铺设金属网、上钢带,上托盘,采用人工搬扭的方式,将扭矩增加至140N•M以上。

(4)当顶板有淋水和顶板破碎时,采用全长锚固方式。

b安装帮锚杆:

(1)向帮锚杆眼装入2个锚固药卷,用装好的锚杆慢慢将树脂药卷推入孔底。

(2)搅拌树脂:用搅拌接头将钻机与锚杆变头连接起来,并将锚杆推入孔底,然后开动电钻边搅拌边推动,推入孔底搅拌15s后停止搅拌。

(3)安装锚杆:60s后铺设金属网、钢带,上托盘,采用人工搬扭的方式。

(4)炮掘时顶板、两帮锚杆钢带支护紧跟工作面外,掘进机掘进时,两帮锚杆钢带支护可以滞后工作面3个排距。

当顶板破碎、压力大时,两帮锚杆紧跟工作面。

(3)铺网和连网工艺及要求

巷道顶和帮的菱形金属网规格0.7m×4.2m,顶网、帮网均采用12#铁丝编制。网与网之间采用搭接形式,连网扣间距100mm,用14#铁线双股拧紧。网的铺设要有一定的涨紧力。

(4)其它有关要求

锚杆采用左螺纹预制拉力锚杆,顶板锚杆长度2.2m,直径Ф18㎜,间距0.8m、排距0.7m。两帮锚杆长度1.5m,间排距同顶板。每根锚杆采用本矿自制的锚固药卷,顶板装入3根、两帮装入2根。根据计算和经验,顶部锚杆扭距不低于140N•M,锚杆拉力不低于5.3t,帮部锚杆扭距不低于100N•M,锚杆拉力不低于4.0t。

二、巷道工程质量 

巷道工程质量要求见表7。                     

三、支护工艺流程 

窜超前支护至工作面迎头→施工顶锚杆眼→安装顶锚杆→铺顶网→连网→上钢带→施工帮锚杆眼→安装帮锚杆→连网。

表9                    锚网巷道工程质量规定表

检查项目设计尺寸允许偏差

(中心至任意一帮距离)

巷道净宽

(净宽)

中心左800mm

中心右2200mm

合格-50—+150
优良0—+150

巷道净高

(净高)

2500㎜

合格-30—+150
优良0—+150

铺网质量搭接连网,连网扣间距100mm, 

合格90%以上符合设计

优良完全符合设计
锚杆扭距

(N·M)

>140

符合设计
>100

符合设计
锚杆排距㎜700±100

700±100

锚杆锚固力(KN)

>60

     合格: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值的90%。

优良:最低值符合设计值。

>40

锚杆角度(°)优良:≤2º    合格:≤3º

锚杆外露长度(㎜)20—50≤50

第四章   施 工 工 艺

第一节  施 工 方法

一、巷道施工方法

1、见本规程中第三章第一节中二《施工顺序》 

2、施工工艺:先期采用炮掘施工,后期采用掘进机掘进。

3、一次循环进度0.7m。

     4、最大空顶距0.9m,最小空顶距0.2m。

     5、中心设置: 巷道中心设置激光,激光左800m,激光右2200m。

二、凿岩(煤)方式

凿岩方式:采用煤电钻凿煤(岩),爆破落煤(岩);后期采用掘进机掘进。

第二节   爆 破 说 明 书

一、爆破作业方式            

2、爆破作业方式

表10                 爆  破  作  业  方  式  表

巷道断面8.13m2

通风方式压入式
顶板情况不稳定瓦斯含量<1.0%

掏槽方式楔形掏槽炸药种类粉状乳化炸药
打眼机具煤电钻雷管型号瞬发雷管
装药结构正向装药联线方式串联
循环进度700㎜

起爆方式正向爆破
火工品消耗6.37Kg/m

炮眼利用率90%
二、炮眼布置爆破说明

1、炮眼布置(见附图8、附图 9)

附图8炮眼布置图    附图9装药结构示意图

2、爆破说明(见附表11)

表11                      爆    破    说    明  

眼号炮眼(m、个)

装药量角度(0)

封泥长m

爆破    顺序

名称眼 深

眼 距

个 数

抵抗线kg/孔

合计kg

水平垂直
1-2掏槽眼1.01.021.00.450.9750.51
3-4

辅助眼1.00.520.60.30.60.42
9-14

周边眼1.00.7560.70.31.8

0.43
15-19

底  眼

1.00.7550.70.371.870.44
5-8

顶眼1.00.7540.70.31.2

0.45
合计196.37
第三节     装运煤(岩)方式

     一、装煤(岩)方式

1413回风顺槽先期采用人工装货,之后采用掘进机装货。

二、运输方式

1、先期采用人工装煤,绞车运输;

2、掘进机装货,绞车运输。

三、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 

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见表12)

四、管线、轨道敷设

1、电缆吊挂在巷道的右帮,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在矿车掉道时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在轨道上,必须保持平直,每1.2m一个吊挂钩,严禁用铁丝吊挂电缆。风、水管路吊挂在巷道左帮,距底板400㎜,间距300㎜,法兰盘上下位置一致,要求平直,严禁漏水,进行防腐处理。

2、工作面材料运输采用18kg/m钢轨铺设轨道,必须按标准铺设。扣件必须齐全、牢固与轨型相符。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5㎜,高低、左右错差不准大于2㎜。道木间距0.7m ,误差≤±50mm;轨距600mm,误差不大于5㎜,不小于2mm,铺设要齐整。道木规格:长×宽×高 = 1200㎜×150㎜×140㎜。 

3、开口采用人工装货,钢轨铺至工作面。后期采用掘进机装货,钢轨铺至掘进机后,皮带输送机机尾,以方便生产准备。

表  12                  设备及工具配备情况表    

序号设备、工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

1掘进机EBZ132 I I1
2绞车JD-11.44
3JD-251
4
5煤电钻ZM12/152
6尖、平锹5
7尖镐2
8撬棍1
附图 10 1413回风顺槽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五章   生 产 系 统

第一节  一 通 三 防

一、工作面通风

(一)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

1、通风方式:

压入式通风

2、通风机供电安全保护:

      (1)通风机供电采用过流、漏电和接地三种安全保护。

(2)采用对旋风机,双电源供电,并保证局扇电机能够自动切换电源。

(3)工作面供电必须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

(二)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掘 = 100qK掘通(m3/min)

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绝对涌出量,m3/min;取0.56;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8,则:

Q掘 = 100qK掘通 = 100×0.56×1.8 = 100.8≈101 m3/min

2、按炸药量计算:

每kg炸药供风≯25 m3/min(3级乳化炸药):

Q掘 > 25·A(m3/min);

式中:A—1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kg;取5.0 kg;

Q掘 > 25·A = 25×2.4 = 60m3/min

3、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计算需要风量:

每人供风≯4 m3/min:

Q掘 > 4·N(m3/min)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不低于4m3/ min的配风量;

N—工作面最多人数,人;

则Q掘 > 4·N = 4×20=80 m3/min。

4、按风速进行验算:

(1)、煤与半煤岩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煤):

Q煤≥60×0.25S岩=60×0.25×8.13=121.95≈123m3/min

(2)、按最高风速进行验算:

煤与半煤岩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煤):

Q≤60×4S岩=60×4×8.13=1951.2≈1951m3/min

式中:S—掘进巷道断面面积:8.13㎡

经验算确定141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量为123m3/min,符合要求。

(三)、局部通风机的选型

1、根据Q扇=Q工作面/(1-P100×L/100)

Q扇    —局部通风机吸风量(m3/min)

Q工作面—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P100    —风筒百米漏风率取2%

L    —局部通风机供风距离(m)

则:Q扇=Q工作面/(1-P100×L/100)=112/{1-(2%×1100/100)}=144 m3/min

根据以上计算,局部通风机选用型号为隔爆型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

其主要技术参数:型号:DBKJN0

       风量260-160 m3/min;  压风320-3100Pa

       额定380/660V;         单机额定电流11.1/6.4A

   单机额定功率5.5KW;转速1900r/min。一台单机工作,一台备用。

2、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全风压风量:

全风压风量:Q≥Q局Ii+60×S(m3/min)

式中:Q—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S—巷道断面   取8.13㎡

Q掘—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根据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取局部通风机吸风量为170m3/min。

Ii—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同时运转台数:  台

K—为局部通风机所在巷道的最低风速,煤巷取0.25

全风压风量:

Q掘=Q局Ii+60×0.25×S=170+60×0.25×8.13=291.95≈292m3/min

3、根据局部通风机型号选择风筒直径

风筒直径选择485mm风筒。

(四)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和通风系统

    1、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

        局扇安装在皮带暗绞,为工作面送风。

    2、通风系统:

新风:主井→±0运输巷→皮带暗绞→轨道暗绞→工作面

乏风:工作面→轨道暗绞→+40总回风巷→副井井筒→地面

附图 11 通风、消防供水管路系统示意图

二、瓦斯防治

1、工作面临时抽放瓦斯系统

无。

2、瓦斯防治措施

(1)认真执行“一炮三检”制。

(2)甲烷传感器设置两台,一台设置在距迎头5.0m内,风筒对侧,距顶板不大于300㎜,距帮不小于200㎜,另一台设置在距回风口10—15m处。

(3)瓦斯员必须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瓦检员每班至少检查三次,并认真填写瓦斯牌板及瓦斯记录。瓦斯员每次检查结果通知现场工作人员。若瓦斯超限,瓦斯员有权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

(4)瓦斯员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

(5)如风筒出口风量难以稀释瓦斯涌出量时,必须换大风机(2×7.5KW以上)。

三、综合防尘

1、综合防尘设施

(1)、各转载点设喷雾洒水装置。

(2)、工作面必须有完善的洒水系统,距迎头50m设置净化水幕;距工作面20m~30m处必须设置爆破喷雾装置,爆破时先打开喷雾装置,喷雾时间不小于10min。爆破前、后工作面必须洒水。

(3)、距工作面迎头60m~200m要设置隔爆水袋,按断面200L/㎡,经计算需用水1600L以上,每个隔爆水袋容积40L,需要设不少于40个隔爆水袋,并且连续长度达到20m以上,隔爆水袋间距100mm,排距1.2m,挂在自制的钢筋钩上。

(4)、工作面巷道必须定期冲刷,不准有煤(岩)尘堆积。

2、综合防尘系统

消防水池→主井→+40回风巷→轨道暗绞→工作面

四、防灭火 

(一)相邻采区、相邻煤层、临近巷道火区情况

(二)采取预防性措施

在巷道回风侧设置一台一氧化碳传感器,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

(三)防火系统(说明防灭火器材的存放方式和地点等)

1、1413回风顺槽应每隔50m设置洒水支管和阀门。

2、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3、如工作面或巷道内着火时,根据火情,应首先用直接灭火方法(如用灭火器,用水扑灭等)。在直接灭火过程中,一般不得改变火区的风流方向。直接灭火不能取得有效灭火效果时,为防止火势发展,应采取封闭隔绝灭火。封闭火压前,必须根据火区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变化情况,慎重决定通风方法和封闭程序。

防火系统:

消防水池→主井→+40回风巷→轨道暗绞→工作面

第二节  压 风 系 统

一、掘进工作面风源,压风方式

工作面压风来自地面压风机。

二、空气压缩机的选择:

    1、总耗风量Q计算:

Q=αβγ∑nKq=1.15×1.12×1×5×1=6.44 m3/min

    式中  α----管路漏风系数,取1.15;

          β----风动机械磨损消耗风量增加的系数,宜为1.10~1.15;

          γ----高原修正系数,海拔每增加100米系数增加 1%;

           n----同型号风动机具使用数量,台,取1;

K----同时使用系数,取5;

q----风动工具耗风量, m3/min,取1。

2、加上备用风量(应为设计风量的20.5~30%)确定空气压缩机:

3、压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管路长度、管径、风压、安装位置、敷设路线等:

名称:空气压缩机

型号:VF-6/8

容积流量:6m3/min

排气压力:0.8 MPa

轴功率:40kw

转数:980r/min

安装位置:地面工业广场

管径:1.5寸

敷设路线:副井→+40m总回风巷→轨道暗绞→工作面

     附图 12  压风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  安全监控与通信照明

一、工作面监控系统

1、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布置 

(1)为加强工作面瓦斯管理,必须设置2台甲烷传感器。

(2)距工作面5m范围内的回风侧(风筒对帮),距顶板不大于300㎜,距巷帮不小于200㎜处,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回风口以里10-15m处,距顶板不大于300㎜,距帮不小于200㎜处,设置一台甲烷传感器。

2、具体措施

当工作面瓦斯超限时,断电范围:切断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当各测点瓦斯浓度达到1.0%以下时,方可人工对连锁开关送电,严禁连锁开关自动恢复送电。供给监测设备的电源必须取自风机专供开关的电源侧。

     二、工作面的通信,信号设施     

1、通信:

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设置一部矿内程控电话,便于工作面里外联系。

2、信号:

(1)照明和信号装置:采用具有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为其供电。

(2)工作面电气信号,除信号集中闭塞外应能同时发声和发光。

(3)打点线必须齐全、可靠。

     三、照明设施

1、运输、回风、行人巷道:

附图 13  安全监控、通信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供电与排水

    一、供电设计

1、电压等级、供电方式,防爆设备的选型,计算电力负荷等选择

动力电压等级为660V;通讯和照明电压为127V,供给(信号、照明使用)。

(1)本掘进工作面电源取自井下-60变电所。

2、电气设备选用

(1)工作面选用一台调度绞车(JD—11.4),一台水泵。

(2)设备负荷统计见表 13。

3、电器开关整定校核计算 

电气开关整定校核见表14。

表13                       电气设备负荷统计表

名称设备型号电机

数量

额定功率

(KW)

额定电压

(V)

功率

因数

额定电流

(A)

备注
绞车JD—11.412×11.4

11400.867.04台

掘进机1台

合计22.8
表14          开关整定、校核一览表

开关型号控制

负荷

(KW)

过载

整定

(A)

短路

整定

(A)

供电

电压

(V)

电缆换

算长度

(m)

两相短

路电流

(A)

灵敏度校验
QBZ-80N/1140

11.493611401968
QBZ-80N/1140

11.494011401496
QBZ-120/1140401601140
QBZ-200/1140281121140
二、供电系统:

附图 14 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三、“三大保护”及要求:

工作面供电必须设有“三大保护”,即过流保护、漏电保护和接地保护。要求保护设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

    四、排水系统:

    1、排水设备:

电水泵。

     2、排水路线:

工作面→轨道暗绞→-60水仓→±0水仓→地面

附图 15  排水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  运输系统

一、运输方式

先期采用人工装煤,绞车运输。后期采用掘进机装煤,绞车运输。

二、选择运输设备

选择JD系列调度绞车与一吨矿车  

三、运输路线

1、运煤:

工作面→轨道暗绞→+40回风巷→副井→地面

2、运料:

运输路线:地面→副井→+40总回风巷→轨道暗绞→工作面。

附图 16 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六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作业方式

采用“三·八”制作业方式

    二、劳动组织 (见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 )

附表 15  工作面劳动组织图表

三、作业循环 

附图 17  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四、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6)

表15                   工 作 面 劳 动 组 织 图 表

序号工   种

劳  动  组  织  情  况

一班二班三班合计
24681012141618202224
1队  长

11
2班  长

1113
3掘进工2226
4锚杆工2226
5掘进机司机1111
6放炮员1113
7绞车工3339
8合    计

10111031
表16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工作面长度602
2荒 断 面

9.31
3净 断 面

8.13
4在册人数31
5出勤人数27
6出 勤 率

%86
7循环进度0.7
8日 进 尺

1.4
9月 进 尺

180m按30d/月

10锚杆消耗根/m

15帮+顶

11锚带消耗根/m

2帮+顶

12网的消耗片/m

2帮+顶

13药卷消耗个/m

43.33帮+顶

14火药消耗Kg/m

6.37
15雷管消耗个/m

25
16工    效

m/工

17
第七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一、灾害预防

    1、预防瓦斯、煤尘、火灾的应急自救措施

遇有火灾,煤尘,瓦斯、或巷道内散发出有害气体事故时,要立即佩戴自救器,一律向进风方向组织撤人并及时汇报调度。

    2、防止水灾的应急自救措施

工作面或巷帮有透水预兆时,或遇水灾事故时要立即组织人员向附近巷道高处撤退,迅速撤出事故地点。

3、防止巷道冒顶的应急自救措施

(1)遇有顶板事故时,未堵人员先撤离到安全地点,人员要及时向矿调度汇报,包括垮顶范围,被堵人数和位置,并积极进行抢救。

(2)在进行护救时,要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监视顶板变化情况,避免抢救人员受伤,抢救时由外向里进行,抢救时必须支设临时支护。

二、避灾快速反映及逃生路线

1、火灾、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撤退路线

(1)工作面→轨道暗绞→皮带暗绞→±0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2)工作面→轨道暗绞→北翼安全出口

2、水灾、顶板撤退路线

(1)工作面→轨道暗绞→+40总回风巷→副井→地面

(2)工作面→轨道暗绞→北翼安全出口

附图 16   避灾路线示意图

三、报告顺序及组织求援

1、报告顺序:

现场人员立即报告井口调度,井口调度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井口值班领导及公司领导汇报,井口值班领导立即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到现场抢救;公司领导组织公司安监处、总工办等各专业技术人员到事故现场参加抢救工作。

2、处理事故组织及指挥部所在地:

公司总经理任总指挥,总工程师和主管安全、生产的副经理任副总指挥;由井长、兼职救护队员、安监处、总工办、机电厂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抢险救护队;选择最佳方案,以最快速度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抢救。指挥部设在井口井长室。

3、其他未提之处,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 通 三 防

一、通风瓦斯管理

1、局部通风机入井前,必须经机电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入井。局部通风机应定期检修和更换,凡在井下运行累计时间达半年以上的必须升井检修。

2、局部通风机必经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3、严格管理风筒,风筒吊挂平直。拐弯小于或等于90°的应设刚性弯头。一台局部通风机应用同一直径风筒,发现破口要及时修补、更换。风筒百米漏风率应控制在10%以内。

4、风筒出口到工作面距离不许超过5m。

5、安装局部通风机要求距轨道水平间距大于50㎝,离地高度大于30㎝。局部通风周围要清理干净,无杂物堆积。

6、局部通风机实行挂牌管理。局部通风机管理牌板应写明供风地点、局部通风机编号、功率、风筒长度、备用风筒数量、负责管理人员姓名、检查时间、风机入风量等。

7、局部通风机不得随意停、开,如遇突然停风,人员要及时撤至拉门子口以外入风流处,并设置栅栏、警标,严禁人员入内。恢复正常时,首先由瓦检员按规定排放瓦斯,经检查瓦斯浓度无问题后再进入工作地点,排放瓦斯严格按“排放瓦斯管理制度”执行。

8、掘进工作面若发生瓦斯积聚。其20m范围内,必须停止机械运转、切断电源,除处理瓦斯工作外,禁止进行其他工作。

9、瓦斯员每班巡回检查有害气体不少于3次,并要认真填写瓦斯牌板及瓦斯记录,每次检查的结果通知现场工作人员。

10、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停止打眼、严禁放炮。瓦斯浓度达到1.5%时或二氧化碳浓度达1.5%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11、局部通风机必须设“风电闭锁”及“瓦斯电闭锁”装置。实行双风机、双电源。并必须保证其工作正常。

12、局部通风机故障时,该局部通风机通风范围内应停止工作,人员必须撤到全风压通风处,待故障被排除恢复通风后方可恢复工作。

13、要爱护瓦斯监测设备,不准随意移动和损坏瓦斯监测传感器。发现瓦斯监测设备损坏,及时汇报调度,进行处理。

14、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

二、综合防尘

1、施工人员要戴好防尘口罩。

2、工作面各个转载点必须设置喷雾装置, 

三、防灭火

1、消防火管路(1.5寸铁管),距工作面不准大于20m,加接软管至工作面。

2、电气设备必须完好,消灭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

3、存放油处要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两个灭火器和一个装满砂子的不小于0.2m3的砂箱)。

第二节  顶    板

1、开工前,班队长先检查拉门点帮、顶情况,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施工。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工作面必须备镐、撬棍等敲帮问顶工具)仔细检查帮、顶围岩情况,处理净浮石、危石,确保施工安全。

3、严禁空顶作业。靠近工作面10m内的支护,在爆破前必须检查。最大空顶距离不超过900mm,必须在有正式支护或临时支护下打眼。

4、敲帮问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 敲帮问顶工作应有2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敲帮问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敲帮问顶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敲帮问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② 敲帮问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敲帮问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③ 敲帮问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使用长把工具,防止煤矸顺杆而下伤人。

④ 顶帮遇有大块断裂煤矸或煤矸离层时,应首先设置临时支护,保证安全后再顺着裂隙、层理慢慢地处理下,不得硬刨强挖。

5、每次爆破后,迎头工作人员要等迎头炮烟被吹散、视线清楚后,必须由班组长、爆破工、瓦检员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拒爆、残爆等情况,并由外向里检查顶板、锚杆等情况。紧好锚杆后,方可在前探梁的掩护下进入工作面敲帮问顶,清除帮顶悬矸危石,然后进行正式支护。

6、施工队组要经常检查巷道施工质量,发现锚杆数量不够、托板变形、缺少螺母、穿皮锚杆等不合格锚杆时,必须及时补打。

7、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托板变形、钢带断裂、网包增多、听见顶板有响声等冒顶预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待压力稳定后,由外向里进行顶板维护。

8、该施工巷道可能经过断层,施工到断层附近,若顶板压力增大,发生片帮超过300㎜时,则必须在片帮处一侧加打一排锚杆。

9、每次进入工作面前,首先检查工作面10m范围内的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10、前探梁必须窜到掌子头,并且与顶板刹实。

11、顶板破碎或遇断层时工字钢棚架至工作面前掌子,钢带排距0.5m棚距1.0m,工字钢棚必须背紧刹实。

第三节  爆    破

1、爆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2、严格执行“双锁”制度,火药箱与雷管箱上2把锁,放炮员与队长一人一把钥匙,装药前,共同开锁取出火药和雷管。

3、爆破母线连接、检查线路和通电工作必须由放炮员一人操作,排除母线故障可采用导通法,不得采用短路法进行试验。

4、装药时应注意以下各项:

(1)装药前,清除炮眼内的岩粉,再用木质或竹质炮棍将药卷轻推入,不得冲撞或捣实。

(2)装药时,炮孔应保持干燥,炮孔有水时应使用防水袋。

(3)堵炮泥不可加压太重,以免药卷密度增大,影响起爆。

(4)每个药卷聚能穴端必须指向下面的殉爆药卷,装雷管的药卷必须装在最末位,不准装盖药。

5、封堵炮眼时,必须按规定使用水炮泥。

6、不准放糊炮和利用残眼装药爆破。

7、工作面必须有洒水消尘设备,并严格执行爆破前后20m范围内洒水,消尘制度,无水或无水炮泥时不准装药爆破。

8、严禁明火放炮。

9、放炮时,由队长亲自布置放炮警戒,并挂好警戒绳,警戒距离:直线距离70m以上,有拐弯巷道,人员撤进拐弯内5m以上时,但警戒距离不小于50m。

10、爆破后,待工作面炮烟被吹散,必须由班组长、爆破工、瓦检员首先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护、拒爆、残爆等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11、炮眼深度小于0.6m,不得装药起爆,如果底鼓、刷帮、挑顶、爆破大块岩石时,必须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浅眼每一个眼装药量不得超过150g,眼数不超过10个。

(2)炮孔用炮泥封满填实。

(3)爆破前要在爆破地点20m范围内洒水,并检查瓦斯浓度小于1.0%时,方可起爆。

(4)维护好爆破地点10m范围内的支护及各种设施。

12、爆破如遇瞎炮,执行如下措施:

(1)由于母线不良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边线起爆。

(2)在距拒爆炮眼0.3m以外另打与其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起爆。

(3)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药,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残爆)炮眼。

(4)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5)在处理完毕以前,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13、处理拒爆、残爆时,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当班爆破工必须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待清楚。

  14、严格执行爆破材料领退制度,剩余的火工品必须交回火药库,严禁乱扔乱放。

第四节  防  治  水

掘进时,发现探眼中有水渗出,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顶板来压、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头水加大、底鼓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采取措施,撤出所有人员,及时汇报调度。

第五节  机     电

1、巷道内开关上架并排列有序,电铃、电缆线路悬挂符合要求。

2、漏电保护每天试验一次(127V信号照明综保每天试验一次),各类连锁(风电、瓦斯电、风机、双电源)必须班班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3、井下隔爆电器设备必须完好,电缆接头杜绝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电缆严禁出现破口。“五小”电器要严格按标准管理。

4、井下不准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电源,检查瓦斯,在其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时,再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导体对地放电。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本人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5、严格执行 “谁停电,谁送电”制度,停电必须挂牌,工作前进行验电、放电,严禁带电作业。

6、机械外露的转动和传动部分必须加装护罩或遮拦等防护设施。

7、电缆吊挂必须使用电缆钩,电缆悬挂高度距底板1.8m,电缆吊挂要平直成线,下垂度不能大于30mm,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

8、电缆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其芯线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卡爪)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2) 不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3) 同型橡套电缆之间直接连接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橡套电缆的修补连接(包括绝缘、护套以损坏的橡套电缆的修补),必须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在地面热补或冷补后的橡套电缆,必须经浸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在井下冷补的电缆必须定期升井试验。

(4)三台以上的电气设备必须设置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厚度不小于4㎜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

9、严禁甩掉、停用井下各种电气保护。

10、电缆引入装置接线嘴应完整、齐全、紧固,密封良好。

11、迎头电气设备要加强管理和维修,爆破时要撤出20m以外,电钻用完后要放在干燥的地点,并要盘好电缆。

12、各低压操作信号打点器都必须使用防爆按钮,严禁明电操作。

13、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应采用具有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的照明综合保护装置。每天必须进行试验,并做好记录。

14、每天必须进行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试验,并做好记录。

第六节  运     输

1、各类运输设备操作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严禁任何人员蹬车。

3、该施工巷道为上山巷道,巷道内必须设置行车信号灯,并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制度。

4、每次拉放车前,必须仔细检查绞车的固定情况及回头轮顶子固定情况、钢丝绳质量、回头轮稳固情况以及挡车器是否好使、绞车制动是否可靠等,确保安全生产。

5、绞车的钢丝绳要求无弯曲、硬伤、打结、断丝,在滚筒上绳端固定要牢固,松绳至终点滚筒上余绳不得小于三圈。断丝磨损程度不能超过钢丝绳横断面积的10%。

6、绞车牵引材料时,若发生拉不动现象,严禁强行硬拉。

7、上、下山巷道必须做到“一坡三挡”,中挡、阻车器、防跑车栏设置声光信号齐全有效,车辆通过后,挡车器应放回原位,并按规定使用。

8、绞车开车时,严禁用脚蹬绳或用手拨绳。严禁登空、重车。

9、各部绞车必须挂牌管理,注明绳径、挂车数、坡度等主要参数。

10、小绞车操作必须设有合格的护身板,小绞车钢丝绳每天必须由专人负责检查一次,不得超标。

11、小绞车运输时,司机要精力集中,在听清信号、无曲绳的情况下方可开车。

12、小绞车声光信号要设置齐全灵敏可靠,规定好拉放车信号,严格按拉放车信号作业。

13、绞车必须用四根2.2m锚杆固定在地板上,并用长3.0m以上的工字钢作戗顶子,通过锚链与绞车连接在一起。

14、每班作业前,对绞车的制动系统、连接系统、信号系统要仔细检查,返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15、小绞车一次拉车数量必须符合机电部门的计算结果,严禁超拉超挂。并且小绞车的最突出部位距铁道外沿不小于0.5m。

16、小绞车钢丝绳绳头必须使用桃形环,定期检查钢丝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7、绞车必须在确认设备完好情况下,方可入井使用。

18、绞车使用回头轮子拉车时,回头轮子直径要求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回头轮采用地锚加戗顶子。

19、启动绞车前,必须先确认安全,然后方可启动。

第七节  掘进机操作要求

1、该工作面落煤、装煤采用132型掘进机,机后用1吨矿车运煤(或矸石)。

2、掘进机司机必须经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持证方可上岗。

3、司机后,要对掘进机进行全面检查:

1)、迎头是否通风良好,水源充足,转载运输设备是否正常,巷道支护是否完好。

2)、掘进机各部件是否齐全、完整坚固。

3)、各电气按钮是否灵敏可靠,液压系统管路、各控制阀、马达、油泵、油缸等是否完好和有无漏油现象。

4)、截齿是否齐全完好。

5)、刮板输送机的刮板链条是否完好,张紧适宜,有无断裂、弯曲、链条错牙、跳链及少螺栓等现象。

6)、电缆是否有承受张力、绝缘层被损坏和漏电等现象。

7)、喷水管路是否畅通无阻和有无漏水现象。

8)、检查各电气操作开关、液压操作手把,使其处于预备开机的正常状态。

4、掘进机必须装有外喷雾装置,喷雾使用的水压不得小于1.5MPa,无水或水压低于1.5MPa时不准开机。开机前,瓦检员必须检查掘进机迎头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其浓度超过1%时不准开机。

5、开机前,必须发出警报。只有在铲板前方和截割臂附近无人时,司机方可启动掘进机。

6、掘进机行走时,司机要注意机体两侧的浮煤,以防抬高机体、降低断面高度。

7、开机时必须开冷却喷雾,掘进机前进进刀时,要将后支撑抬起方可前进进刀,当截割头进入煤壁后,将后支撑架放下后开始正常割煤(或矸石)循环截割深度为0.7m。调整速度时,注意机身的平稳,由慢到快,不能冲击。

8、截割时,司机要集中精力操作,控制好巷道截割面防止割顶割底。严格按设计的截割轨迹进行截割。当煤层割完后将掘进机后退2m,掘进机各种开关手柄恢复到停止位置,断开隔离开关后,人员方可到工作面进行打锚杆。打完锚杆上齐铁托板,将浮煤清理干净后掘进机再次截割底层矸石,做好煤岩分装。

9、掘进机前进时,由专人监护电缆、水管,不得承受自重以外的张力,以防止电缆、水管拉脱、拉坏。

10、交或停机时间较长时,将机组退后2.0m、截割头放在底板,切断掘进机隔离开关及跟机断路开关电源,并关闭水闸门。

11、检修掘进机时,严禁其他人员在截割臂和转载桥下方停留或作业。

第八节  其     它

一、质量标准化

1、施工应坚持一次成巷,工程质量符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规定。严格质量标准化验收制度,对不合格工程段要及时处理,工程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2、在掘进过程中必须搞好文明生产,所有工具和材料都要码放整齐,挂牌管理。所有的管线都要吊挂整齐,保证巷道内无杂物、淤泥、积水。浮矸、煤不准超过轨枕上平面。

3、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岗位作业要讲究正规化和标准化。

二、拉门子和放交叉点措施:

1、拉门子前,开口处必须架工字钢棚。

2、拉门子口两侧10m范围内巷帮由于压力出现货兜时,先小面积拆开连网,将货兜内的煤矸适量放出后,重新补打锚杆。

3、拉门子时,要浅打眼(0.7m)、少装药(150g)、放单炮,必须用炮泥全封炮眼孔;必须打探眼。

4、放炮时必须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放炮制”。

5、拉门子放炮前,队长必须亲自布置专人在距通往放炮地点的巷道内至少75m以外的安全地点放好警戒,并挂好警戒绳,禁止人员入内,发出信号后至少在等5s后方可放炮。

6、放炮结束后,由专人检查风筒、风水管路、电缆是否有破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放炮后,先观察顶板及周围的支护是否变化,不牢固的必须重新加固,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四、临时支扩及顶板破碎时安全措施:

1、拉门时要多打眼,少装药,放单炮避免大面积片帮及漏顶,造成空顶距离过大。放炮后要及时进行临时支护。

2、必须在敲帮问顶并进行临时支护后,方可进行永久支护,

3、为防止片帮,两帮支护要紧跟工作面,顶板破碎临时支护选用加打锚杆方式,视冒落情况而定。

4、每次放炮前必须重新加固好迎头10m范围内的支护。

5、瓦检员加强对施工地点的瓦斯、二氧化碳的检测,并做好记录。

6、当瓦斯涌出量加大,帮顶围岩出现异常,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及时汇报调度。由地质部门实际勘察,如存在危险必须先打探孔,做到先探后掘。

7、顶板破碎施工时,必须有2人在后方监护,一人观察顶板围岩情况,一人保证退路畅通无阻。

五、测试锚杆拉力安全措施:

1、测试前,先检查锚杆拉力器是否正常,如果缺油,要及时处理。

2、测试顶板锚杆时,上好连接锚杆拉力器后,人员必须撤离1m以外,才能开始测试。

3、测试时,在测试地点两侧1.0m处放警戒线,禁止人员入内。

4、在测试过程中,观察顶板是否有异常现象,如果发现异常,要停止测试,进行处理。

5、测试完毕后,如果发现锚杆失效,必须及时补打锚杆后,方可离开现场。

6、测试合格后,填写好锚杆拉力试验牌,悬挂在测试部位。

7、测试人员升井后,详细填写好测试数据,作好记录。

文档

1413回风顺槽掘进规程

凉水煤业掘进作业规程编号:掘2011009工作面名称:1413回风顺槽编制人:杨树满经理生产经理安全经理机电经理技术经理编制日期:2011年10月4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总工程师:年月日会审单位生产副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机电副总经理主管矿长安监处会审人员会审时间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贯彻时间:年月日负责人:贯彻人:班次班次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序号姓名工种成绩签名1234567101112131415161718班次总人数学习人数缺席数备注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贯彻时间:年月日负责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