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学习了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事实上,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包括自然增减,还包括——
板书:一、人口迁移
1.概念
问:什么是人口迁移?
生: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教师引导区分概念: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师:对。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口迁移已经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板书:2.国际人口迁移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填下表)
| 二战前 | 二战后 | |
| 迁移特点 | 旧->新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
| 迁移原因 |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主义的扩张。 |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
| 迁移路线 | 欧洲->美洲;非洲->美洲(殖民者掠夺);中、日、印等->东南亚、美洲(帝国主义招工) | 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南欧->西欧 |
| 影响 | 促进新的开发,种族、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美洲人口剧增,非洲人口大量减少,大批印第安人被杀害。 | 缓和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 对移入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
板书:3.国内人口迁移
生: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问:那么我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又有什么特点?
(活动探究)
学生阅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分析并归纳填写下表)
| 阶段 |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 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
| 特点 | 人口频繁地迁移 | 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 |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
| 迁移方向 | 秦汉开始: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安史之乱”:人口分布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靖康之难”时人口继续南迁。 | 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市,为迁入和迁出持平地区,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 |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
| 原因 | 戍边、流放、逃难、避税和经商,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等 | 受国家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 各地之间巨大收入差异;农业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人口迁移,了解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那么人口什么要迁移呢?人口迁移究竟受那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师:请看下面的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1、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而水、热条件比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密集的地区。
2.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
3.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
河、伏尔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4.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生:以上资料说明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师:对,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
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希望从自然恶劣或自然资源贫乏的地区迁到自然环境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次,自然灾害也会成为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要素它们是怎样影响人口迁移的呢?
(生讨论,师总结)
(1)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光、热、水、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水是人类生存重要的物质条件。人类生活、生产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分布,从而影响着人类迁移的方向和规模。现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3)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区是人口最稠密地区。至今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有许多农村人口因为土地不足、土壤肥力的衰竭而迁移。
(4)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一些本来人迹罕至的地区发展成为人口的聚居地,如攀枝花、大庆。
师: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人们迁移的重要原因。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
看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
(生回答,师总结)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着人们迁移的方向,人们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地,人口的迁移量取决于迁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和迁出地人口相对过剩的状况。
师: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I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这又说明
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师总结)
从宏观上看,经济布局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说明经济越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即拉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流向、流量和流速。
师:交通和通讯又如何影响着人口的迁移呢?
生: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师:对,几百年来,人类越来越大跨度、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发展。问:文化教育对人口迁移有着怎样的影响?
(生回答,师总结)
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师:家庭婚姻对人口迁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课堂小结:由此我们知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们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