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汇编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05:12
文档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汇编

观沧海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6、赏析“日月之行,若
推荐度:
导读观沧海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6、赏析“日月之行,若
观沧海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这首诗以“ ”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苍茫动荡 巍峨  茂盛  汹涌

9、D

10、观;“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答出 “观”1分,答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博大胸怀”1分)

次北固山下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5、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6、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答案:

1、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2、.思念故乡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4、A   5、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6、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钱塘湖春行

(江苏扬州市)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     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 

答案:(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

  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的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文档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中考题汇编

观沧海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6、赏析“日月之行,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