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选自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四节。该章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而该章的第四节“楞次定律”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磁感应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样也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和处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因此本节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掌握了磁通量的概念以及条形磁铁的磁感线分布,并会分析磁通量的变化。但他们的实验、总结能力不强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验中,竟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验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楞次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楞次定律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解答有关问题。
(2)理解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是学生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用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 探究式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楞次定律演示仪,条形磁铁,干电池,导线,开关,灵敏电流计
教学流程:
| 环节与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想 | 
| 创设情境 新课引入 (5min)  | 将磁铁放入铝管和塑料管观察磁铁下落情况 | 在塑料管下落快,在铝管中下落慢 |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好奇心,引入本堂课 |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5min)  | 向学生提问:(1)什么叫磁通量?(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并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 既然我们知道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呢?他同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 对上节知识进行回顾,并认真思考老师所提问题。 回答用电流表可以判断电流的方向  |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并且一部分学生课后没有复习,对相关知识掌握欠缺,通过复习引入可以使他们温故,对新课的展开十分重要 | 
实验探究 (5min)  | 向学生提出,为了知道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我们可以用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来判断,但是我们并不知道电流计向左右偏转时,电流是如何进入电流表的。引导学生用桌上的器材对电流方向和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进行探究 | 学生分组讨论可行方案,并合作探究所求关系 |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能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 
实验研究 (8min)  | 向学生提出,现在我们知道了电流方向和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了,也就可以知道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了。那么要想弄清楚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只需要接着做实验,探究不同磁通量的变化情况下,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接着引导学生小组之间探究,当条形磁铁的N级和S级分别插入和拔出螺线管时,线圈中产生的电流方向如何。 | 学生按照老师指导小组合作认真进行探究实验,分别得出不同情况下的电流方向 |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能提升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 | 
总结规律 (6min)  | 向学生提问几种情况下,电流方向如何,并让学生分析不同的电流方向下,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磁场方向如何,比较感应磁场和原磁场方向的关系,并得出增反减同的规律。 | 学生根据自己组的实验,向老师陈述所得实验结果, | 在老师引导得出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 
| 课堂小结 深化知识 (5min)  |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并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的演示磁铁进入螺线管,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阻碍的含义,使他们不至于对 阻碍的含义产生错解。 | 学生认真理解结论的含义,并仔细观看老师所播多媒体,仔细思考阻碍的含义。 | 老师用多媒体帮主学生理解阻碍的含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都理解结论的真正含义。 | 
| 再现情境 练习巩固 归纳解题步骤 (6min)  |     在学生理解了楞次定律的含义后,回顾课前双管实验,学会运用今天所学楞次定律解释原理 。 带领学生归纳解题步骤。 向学生出示课后作业,并让学生课后运用本节知识思考解答。  | 仔细思考老师给的作业,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 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应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到了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表述等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虽说实验演示最直观明了的反映了事物的某些现象,但通过他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就为力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的展示两磁场间“阻碍”的作用,不仅突出本节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
3.充分利用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分组讨论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也给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课前设想课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老师的教学机智是个很大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