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 ||
| 单元(或主题)名称 | 高一信息技术第二章编程计算 | |
|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简述本单元(或主题)学习对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价值;简要说明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学习单元可以按教材内容组织,也可以按学科学业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还可以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 1.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简单的程序,熟悉PYTHON语言 3.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 | ||
|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 常用函数 顺序,分支,循环结构 流程图 | ||
|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1.通过简单的几个程序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2课时) 2.引入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3.流程图 | ||
|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 ||
| 课题 | 初识PYTHON | |
| 课型 |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 |
| 1.教学内容分析 熟悉PYTHON的窗口 新建,保存,运行 输入,输出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 ||
|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书上的“最强大脑”游戏,基本结构流程图上来就讲感觉比较难理解 先熟悉一下PYTHON的基础知识。 | ||
|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熟悉PYTHON 的常规操作,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 | ||
| 4.学习重点难点 输入输出函数的理解 输入输出命令的书写 | ||
| 5.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 ||
|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 ||
| 教师活动1 如何求长方形面积?请大家思考我们数学里是如何解决的? 那么PYTHON是如何计算的?运行程序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我们输入了什么?电脑反馈给我们什么? | 学生活动1 讨论回答:长*宽 输入了长,宽,电脑自动给出了结果 | |
|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数学里熟悉的例子,来理解计算机是怎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接收数据----计算-----输出数据。 | ||
| 环节二: | ||
| 教师活动2 1.python新建文件,保存,运行 2.通过上面的例子,来分析输入输出函数。作用,格式。 | 学生活动2:练习 1.屏幕显示“欢迎学习PYTHON” 2.屏幕输出3+4的值 3.屏幕 | |
| 活动意图说明 引出输入,输出函数。通过练习熟悉Python新建,保存,运行。理解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 | ||
| 环节三: | ||
| 教师活动3: 学生练习 :1.输入你的年龄到电脑,电脑输出到屏幕 | 学生活动3 1.输入你的年龄到电脑,电脑输出到屏幕 | |
| 活动意图说明 输入输出函数结合使用,为后面的写程序打好基础 | ||
age=Input(“请输入你的年龄”)
| Print(”你的年龄是:”,age) | ||
|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1.从键盘输入你的姓名,电脑屏幕显示“你的姓名是XX” 2.修改求长方形面积为求梯形面积(学有余力的同学再做一题,其他同学做第一题即可) | ||
|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数学中的问题学生比较清楚,思路清晰。单纯编程语言编写较难,可以通过修改程序,参照源程序模仿类似程序的编写。 | ||
| 10.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从求长方形面积开始,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出输入输出函数。再学生动手编程的过程中,运用更简单的例子,输入年龄,电脑反馈到屏幕,然后学生模仿这样的例子,去写输入姓名,电脑输出年龄,通过这样的仿写,理解掌握输入输出函数的作业和写法。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长方形面积的程序为求梯形面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