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武士》音乐鉴赏
《最后的武士》是金奖音乐家汉斯季默生平的第100部电影音乐创作。汉斯季默被电影音乐界公认为是将当代的电子声响与传统的管弦乐编曲两种不同创作领域作融合的先锋,擅长透过电脑数位录音科技与键盘合成器,捕捉影像视觉动力与情感,在为《最后的武士》创作音乐时,汉斯把日本艺术美学概念灌注于西方旋律之中,让美式的罗曼蒂克音乐语法与日式音乐的拘仅、寂静两相对立,并善用日本太鼓在强烈撞击与轻拂触动的不同乐器敲击形式捕捉不同层次的心理冲击,同时也搭配日本长笛、日式十三弦古筝等乐器与印地安民族合声的运用,以便烘托美官艾格林面对日本人文环境的复杂心情,从开场的乐章 A Way Of Life"响起,整张电影音乐创作就在雄浑、神圣、静谧、萧瑟、悲美的电子/弦乐情感空间里,汉斯更以冥想音乐元素来弥漫东方哲学禅理,擅长经营影音排场的汉斯这回把整个焦点投注于主角人物的情绪上,把东方世界里壮士断腕的精神灌注于西方的悲壮豪情乐章之中,堆砌出一波波的心理波涛,释放出生平最浓烈的情感音乐能量。但在本影片中最主要的是Hans Zimmer。
Hans Zimmer虽不是率先采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的电影音乐家,但他运用电子乐与录音科技鲜活管弦乐的创作手法,却让电影音乐跳脱传统古典乐领域,让电影音乐成为非常摩登,非常酷的现代音乐,不断的释放出影像的视觉能量,绝对是当今最能让影像情绪动起来的高手,近作《最后武士》无疑是这位经常被批旋律情感过于浮面的音乐家的又一反击佳作。
《最后武士》中,Zimmer发挥了《赤色风暴》酝酿对峙危机的音乐铺排手法,同时也流露了《战略杀手》营造悲怜人性乐音的触感,以及《红色警戒》的冥想音乐神韵,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他在这几部片的内向性创作模式,让所有的人性冲突、挣扎与无奈形成一股悄声,甚至还注入新世纪音乐的味道来捕捉阿汤哥所饰演的角色在内心中亟欲寻求的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大、中、小提琴与日本木管乐器、十三弦古筝的悲柔音质,对照铿锵有力的日本太鼓撞击,让美官面对武士道的内心风暴自然成形,Zimmer把日本音乐的内向性与静态的神秘感巧妙的融进传统弦乐世界,让弦乐在波涛汹涌之际也能听见低沉的伤感情绪。
整张原声带在走势上不但有由静转动的层次感,更时见以静制动的视听震撼,第一轨"A Way Of Life"经由古色古香的日式音乐神韵与冥想音乐,营造出极具东方思维的空灵意境,到了此轨的末段,Zimmer以所见长的弦乐/电子合成器营造的壮烈情怀乐章点出个人创作标记,第五轨"To Know My Enemy"起,随著对战场面的出现,弦乐/电子合成乐堆积的澎湃情绪渐次渗入原本悲柔、空灵的意境,第六轨"Idyll's End"前半段透过琴键与笛、萧等主奏乐器所弥漫的萧瑟感觉,显见Zimmer深层碰触影片情绪的细腻触感,第十轨"The Way Of The Sword"里的电子乐意境颇有向Vangelis致敬的意味。
Zimmer要是能将壮烈的电子/弦乐浓度再多浓缩一些,《最后武士》的感动力道将会更加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