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查记录
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
掘进文明生产标准检查记录
| 项目 | 检 查 内 容 | 检查情况 | 备注 | |
| 一、作 业规程 编制 | 1.内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 |
| ||
| 2.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 | ||||
| 3.内容齐全、编制及时、格式符合规定、外观整洁、图文清晰、保存完好 | ||||
| 4.审批、贯彻手续完备,有贯彻、考核和签名记录 | ||||
| 二、作 业地点 综合防 尘措施 | 1.采取湿式钻眼,干式钻眼时有捕尘措施 | |||
| 2.采取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降尘措施,喷浆使用潮料和除尘机 | ||||
| 3.爆破使用水炮泥、喷雾降尘,巷道内有风流净化装置且位置正确 | ||||
| 4.在有粉尘危害的场所作业时,作业人员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 ||||
| 三、临 时轨道 及运输 设备 | 1.临时轨道轨距误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10mm,内错差、高低差不大于5mm,水平误差不大于10mm,中线误差不超过100mm,前后目视平顺 | |||
| 2.轨枕间距不大于1m,连接件齐全紧固有效 | ||||
| 3.无杂拌道,轨枕无浮离、空吊板现象 | ||||
| 4.刮板运输机、带式输送机铺设平、稳、直,运行安全可靠,构件齐全,机头机尾固定牢固可靠 | ||||
| 四、局部通风 | 1.通风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
| ||
| 2.风筒吊挂整齐,逢环必挂,不漏风 | ||||
| 3.工作面风筒不落地,风筒口距工作面距离不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 ||||
| 4.实行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 ||||
| 五、巷道卫生 | 1、巷道内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5m,深度不超过0.1m) | |||
| 2、浮煤(矸)不超过轨枕上平面,水沟通畅 | ||||
| 3、材料、工具分类码放整齐有序,并实行挂牌管理 | ||||
| 4、管线吊挂整齐,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 ||||
| 六、施工图板 | 1.作业场所有规范的、符合现场实际的施工支护断面图、炮眼布置三视图、截割方式图、爆破说明书和避灾路线图 | |||
| 2.图板图文清晰、正确、保护完好 | ||||
| 3.图板悬挂位置合理,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 ||||
| 4.现场作业人员熟知施工图表 | ||||
| 七、掘进安全 设施 | 1.上、下山掘进安全设施、声光信号齐全有效,安全间距和躲避硐设置等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
| ||
| 2.掘进工作面必须设置三条“生命线” | ||||
| 3.高瓦斯矿井及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应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设置隔(抑)爆设施 | ||||
| 4.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必须对顶板离层进行监测,测点布置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并有记录牌板显示 | ||||
| 八、机电设备 管理 | 1.巷道内无失爆电器设备 |
| ||
| 2.机电设备定期检查维护,达到完好标准,各种保护齐全 | ||||
| 3.设备安装位置合理,卫生清洁,挂牌管理,开关上架 | ||||
| 4.机电维护工、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绞车司机等持证上岗 | ||||
| 九、顶板管理 | 1.掘进工作面控顶距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
| ||
| 2.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形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 ||||
| 3.架棚支护巷道必须使用拉杆或撑木,炮掘工作面距迎头10米内必须采取防倒加固措施 | ||||
| 4.掘进巷道内无空帮、空顶现象,失修巷道能及时处理 | ||||
| 十、爆破管理 | 1.爆破员持证上岗,爆破作业符合规程规定 | |||
| 2.引药制作、火工品存放符合规程要求 | ||||
| 3.爆破撤人距离和警戒设置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 ||||
| 4.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爆破制度 | ||||
| 检查日期 | ||||
| 巷道名称 | ||||
| 检查人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