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应用实施方案策划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2017-07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新建北京至霸州铁路(以下简称京雄铁路)地处华北地区的北京市、河北省。本线途径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固安县、永清县和霸州市,线路全长76.58km(不含新机场站),北京市范围33.43km(不含新机场站),河北省范围43.15km。其中:路基工程总长9.12km,占线路全长的11.91%;桥梁共6座,长度56.16km,占线路全长的73.34%;隧道共2座,长度11.3km(不含新机场站),占线路全长的14.75%。全线共设置黄村、新机场、永清西、霸州四座车站。
图1-1 新建北京至霸州铁路线路走向示意图
新建北京至霸州铁路施工总价承包JBSG-3标段位于北京市大兴区与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永清县境内。正线里程为DK46+092~DK63+900,线路正线长17.808km。其中路基2段,长度为0.731km;特大桥1座,长度为6.976km;框架小桥2座,框架涵3座;隧道1座,长度为7.918km,其中明挖段7.827km、暗挖段0.091km;站场1处;制梁场1处,箱梁预制架设203孔,其中24m简支箱梁11孔,32m简支箱梁192孔;支架现浇箱梁2孔;1-(32+48+32)m连续梁一处,1-(32+48+48+32)m连续梁一处,1-(18+24+24+18)刚构连续梁一处;无砟道床49.9235km,其中III型板式无砟道床43.439km、轨枕埋入式道床1.2295km、CRTS I型双块式无砟道床5.155km;站线铺轨0.767km。
标段内有关迁改工程及站后同步实施工程: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综合接地。 含:防护栅栏、声屏障等降噪工程、绿化工程。
图1-2 京雄铁路JBSG-3标施工范围示意图
1.2 部分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
1.2.1 机场2号隧道
机场2号隧道本标段全长7918m,为本标段控制性工程,其中明挖段长度为7827m,明挖站线长,施工作业面多,隧道开挖属于深基坑施工,基坑围护要求较高,施工安全风险较大;隧道暗挖段下穿廊涿高速公路,对隧道拱顶沉降控制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此外机场2号隧道施工工期紧,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机场2号隧道作为本标段控制性工程及重点工程。
1.2.2 固永特大桥
固永特大桥1-(18+2×24+18)m刚构连续梁跨越S371省道,采用支架现浇法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S371省道通行车辆多,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做好安全防护是本标段施工的重点。
固永特大桥1-(32+48+32)m连续梁跨越东干渠、1-(32+48+48+32)m连续梁跨越规划中的唐廊高速公路,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施工过程中,环保要求高,而且桥墩位于东干渠大堤上,为避免对大堤造成破坏、东干渠造成环境污染、对东干造成不利影响是本标段施工重点。
2 应用目标
利用BIM技术辅助项目施工过程管理,在BIM条件下,以可视化、模拟性、信息集成性的技术手段,提升项目工作效率,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工期,提升项目信息集成的准确性与信息应用的高效性。
3 总体思路
1)建立专职BIM工作组,配置现场技术应用运行的软硬件条件,培训技术应用人员,做好数据采集、资料整理等工作。
2)应用BIM辅助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发掘BIM在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管理、施工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价值,重点开展基于BIM的4D施工模拟在进度计划与管理和安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3)面向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风险等施工信息,部署施工协同管理平台,采集施工数据并赋予模型,动态构建施工竣工信息模型。
4 主要技术方案
4.1 模型创建
图2-1 桥梁隧道模型示意图
表2-1 模型创建标准
| 专业 | 单位工程/工点 | 模型构件分解 | 建模细度 | 信息属性 | |
| 几何信息 | 非几何信息 | ||||
| 桥涵 | 固永特大桥 | 钻孔桩、承台、墩身、桥台、垫石、支座、简支梁、箱梁 | 一根/个/节段 | 三维几何特征 | 工程部位、代码、数量、工程量、EBS名称、EBS编码 |
| 框架小桥 | / | 一座 | |||
| 框架涵 | |||||
| 路基 | 0.731KM | 层 | 区段 | ||
| 隧道 | 机场2号隧道 | 超前支护(超前管棚、超前导管)、初期支护(喷砼,锚杆,钢架,锁脚钢管)、二次衬砌(仰拱,拱墙)、防水板、仰拱填充、沟槽、盖板 | 根/进尺(米) | 三维几何特征 | 工程部位、代码、数量、工程量、EBS名称、EBS编码 |
应用BIM可视化方法展示隧道下穿廊涿高速公路暗挖段施工方案。
图2-2 施工方案展示示意图
4.3 4D施工进度管理
(1)4D施工计划模拟
将施工计划任务关联至模型,生成4D计划进度模型,用于呈现项目的虚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计划的时间安排及资源配置,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2)实际进度追踪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采集实际进度数据并关联至模型,生成实际进度模型。通过动态的追踪实际进度、偏差分析、调整施工计划,实现施工进度和资源的合理控制,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图2-3 实际进度展示示意图
4.4 现场安质问题管理
手机端上传工序报检验收和巡查问题,网页端查看、处理、整改回复、统计和备查。
图2-4 现场安质问题上报处理示意图
4.5 风险管理
4.5.1 监控量测
将隧道与桥梁监控信息集成至平台,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数据统计、分析和自动短信预警。
图2-5 监控量测数据展示示意图
4.5.2 风险评估
集成现场风险巡检信息、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数据,动态发布动态评估报告。
图2-6 风险评估
5 工作计划与安排
表5-1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 序号 | 工作内容 | 时间计划 | 备注 |
| 1 | 项目信息模型创建 | 2017.8.1~2017.12.30 | 具体时间视图纸提交情况 |
| 1-1 | 制定建模及交付标准 | 2017.8.1~2017.8.31 | |
| 1-2 | 路基、桥梁、隧道专业模型创建 | 2017.9.1~2017.11.30 | |
| 2 | 项目集成管理平台开发 | 2017.8.1~2018.1.31 | |
| 2-1 | 平台开发需求确认,开发方案设计 | 2017.8.1~2017.9.30 | |
| 2-2 | 管理平台开发 | 2017.10.1~2018.1.31 | |
| 3 | 项目集成管理平台部署与应用 | 2018.2.1~2019.9.30 | |
| 3-1 | 项目基础数据部署 | 2018.2.1~2018.2.28 | |
| 3-2 | 项目信息模型部署 | 2018.3.1~2018.3.31 | |
| 3-3 | 平台试运行与上线 | 2018.4.1~2019.9.30 |
项目部成立BIM实施工作小组,围绕协同管理平台,进行本项目进度、质量、安全、风险的协同管理,主要工作职责为施工协同管理平台的数据录入、现场上传、问题处理、数据维护等。
6.1 职能体系
| 层级 | 岗位 | 职能 | 频次 |
| 管理层 | 组长 副组长 | 推进项目员工积极使用BIM; 制定推进BIM应用的管理制度。 | - |
| 前场填报 | 进度管理员 | 实时进度手机端填报。 | 每天 |
| 现场安全管理员 | 现场安全问题手机端填报。 | ||
| 现场质量管理员 | 现场质量问题手机端填报。 | ||
| 现场风险管理员 | 现场风险问题手机端填报。 | ||
| 前场响应 | 质量信息负责人 | 对现场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 问题发生 |
| 安全信息负责人 | 对现场安全问题及时处理。 | ||
| 风险信息负责人 | 对现场风险问题及时处理。 | ||
| 后场资料 | 计划管理员 | 施工进度计划细化及上传; 施工进度计划与模型挂接。 | 每周 |
| 风险评估小组 | 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上传 |
6.2 工作岗位
| 部门 | 岗位 | 姓名 | 电话 |
| 项目部 | 组长 | ||
| 项目部 | 副组长 | ||
| 安监部 | 安全信息负责人 | ||
| 现场安全管理员 | |||
| 质检部 | 质量信息负责人 | ||
| 现场质量管理员 | |||
| 工程部 | 进度管理员 | ||
| 计划管理员 | |||
| 风险评估组 | 现场巡视负责人 | ||
| 风险评估负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