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4:54:28
文档

“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

收稿日期:2004205228.作者简介:韩胜风(19772),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092).“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韩胜风1周华彬2胡苏3(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0092;(2.华中科技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3.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01)摘要:“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路网效率、支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交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为此,吸纳国内
推荐度:
导读收稿日期:2004205228.作者简介:韩胜风(19772),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092).“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韩胜风1周华彬2胡苏3(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0092;(2.华中科技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3.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01)摘要:“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路网效率、支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交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为此,吸纳国内
收稿日期:2004205228.

作者简介:韩胜风(19772),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092).

“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

——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

韩胜风1 周华彬2 胡 苏3

(1.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上海 200092;

(2.华中科技大学 空间信息与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

(3.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云南 昆明 650001)

摘 要:“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路网效率、支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交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为此,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分析临港新城城市道路的特性,在现行规范的框架范围内,提出了适应新城路网条件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以主要服务对象为依据,面向道路使用功能,划分新城道路为四级九类.关键词: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 分级体系

中图分类号:TU 981.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037(2004)0320074204

  近年来,从检讨以往城市道路等级划分方法

开始,并参照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作了积极的探索.以往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由于受新老城区发展不平衡的制约,更注重的是建设和改善.基于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上海市临港新城道路网专项规划》,结合新城城市规划布局的独特形态,吸纳国内外的先进理念,采用高标准,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

临港新城(下称新城)位于上海市东南一隅(图1),处于上海市滨江沿海城镇发展轴的“拐点”和重心区位.规划人口83万人,用地面积约297

km 2

,以两条高速公路分隔整个城市为主城区、

主图1 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图

产业区、综合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四大

片区城市建设用地中间设置成片森林.

1 道路功能划分的必要性

我国道路等级划分体现在GB 50220295《城

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下称《规范》

)中,主要目的是通过规划和设计的手段,为道路建设服务,对道路建成后的使用、运行和管理考虑不多,而灵活有效的管理是实现交通流平稳高效运转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在确定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时,应从道路使用的角度,全面考虑道路规划、建设、使用及管理一体化的要求.道路功能设计摆脱单纯为汽车服务的观点,从使用者,即人和物的移动,更多考虑道路建成后的运行和管理,在规划和建设阶段为其留有足够的空间.

新城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为:建立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内外联系便捷高效、满足多层次交通需求、衔接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系统,有效支撑洋山港及新城的发展.要实现上述规划目标,对现行规范规定的道路分级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个层次清晰、功能有别的分级体系是有必要的.

2 道路功能划分原则

a .遵守现行规范

.《规范》规定:按照道路在道第21卷第3期2004年9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城市科学版)

J.of HU ST.(U rban Science Editi on )V o l .21N o.3

Sep.2004

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

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级.新城道路等级划分在遵守现行规范所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新城特点,再进行细分.

b .以功能为依据,通过管理来保证

.城市道路体系的划分应以道路所提供的功能为依据,而

不同的城市规模与土地使用性质,对道路的功能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城市道路分类的重要依据是道路上的交通流特性、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及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

城市道路等级体系划分的实现,需通过使用管理来保证,反映在管理上就应明确各类道路的优先服务对象,快速路为机动车服务尤其是客运车辆服务;主干道机动车优先,但需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穿越;次干道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优先;支路除机动车通行外,充分考虑慢行交通需求,甚至优先考虑慢行交通(图2)

.

图2 各类道路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

c .体现区域差别

.新城分区功能上的差别反映在道路等级体系划分上,就是要充分考虑同一等级道路在不同区域内,道路主要服务对象的差异、道路服务水准要求的差异.

主城区和综合区位于城市核心地带,区域内道路对可达性、安全性和景观性等要求较高.而主产业区和物流及重装备区位于城市外围,其跨区出行以及对外出行较多,更注重道路的通畅等交通性功能.因此同一等级的道路划分时,在主产业区和物流及重装备区,其技术标准可以高一些,在主城区和综合区可以低一些.

3 新城道路等级体系划分

新城道路功能分级体系面向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多个层次.为保持与现行规范的一致性,新城道路网仍然按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四级设计.基本目标是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明晰且交通分流的子系统,重点是避免交通枢纽、城市活

动中心和商业中心的重合,突出公共交通的重要

地位,并且为道路管理和长期使用留有余地.3.1 快速路

快速路的服务对象是长距离、大容量及高速度的汽车交通,基于建设现代化交通系统的目标,从快速路的功能出发,新城快速路规划和建设应坚持高标准,严格按规范执行,注重以下几点.

a .快速路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城市快速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流动且复杂高级的系统.如同系统规律的普遍性:越是复杂的、高级的系统,就越体现出其系统性和协同性.城市快速路道路系统性设计中,最关键的是立交的系统设计,相关疏解道路的系统设计,这两大系统设计只要有一个不到位,就有可能使快速路系统整体或者局部失效.

b .快速路的标准问题

.快速路建设成本要远高于普通城市道路,它对城市整体路网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因此,其设计年限至少应当按30年考虑,设计规模的确定要有前瞻性.新城快速路红线宽60m ,总控制宽160m ,设计车速60~80km h ,车道数一般为双向8车道

.c .快速路的几何形式

.快速路的几何断面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地面的、高架的及半地下的等等.经过对国内外高架道路建设的反思,交通专家们已达成共识:建设高架路是一些大城市交通拥挤到了非常严重程度,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无奈选择.快速路不等于高架路,高架路也不是城市交通现代化的标志.基于这种思想,新城快速路均采用地面形式.

d .快速路的绿化景观要求.尽量在快速路两侧设置较宽的防护隔离绿化带,不但能减少沿线

地块内部交通对快速路的干扰,也可以有效降低快速路的机动车尾气、噪音和震动等交通污染对沿线地块的影响,为沿快速路布置的市政重要管线提供空间.3.2 主干路

主干路承担着跨区间长距离或较长距离的机

动车交通流输送,其“通行”功能优于“通达”功能.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的主要骨架和主动脉,是城市机动车交通的主通道.

借鉴《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专业规划》的经验,针对临港新城独特的城区布局特点,即属于尽端型和组团式城市,其长距离交通大部分集中在西北-东南轴向的狭长区域内,连接主城区、主产业区通往上海市中心城区是长距离交通的主要流向;而较长距离交通主要为贯通各分区的内部道路及分区之间的联络通道.鉴于此,将主干路划分

57・第3期韩胜风等:“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

    

为两类,相对于传统的主干路提出一类新型的主

干路( 级主干路),其建设标准介于快速路和传统的主干路之间,适用于跨区域长距离的对外出行,起辅助快速路的作用.新城的城市规模及快速路对地块强烈分割的不利因素决定了其不宜修建大量的快速路,提出 级主干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量的跨区间的对外交通需求; 级主干路,即传统的主干路,主要适用于贯通分区的道路及分区间的联络通道,其功能为快速路的集散通道,避免快速路系统交通量的过度集中.

借鉴国内外的成败得失经验,对主干路必需强调其交通干线作用,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阶段必需以此为指导思想.新城主干路除满足《规范》的要求外,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a .体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的思想,主干

路为机动车专用,非机动车在与其相平行的支路

上行驶.

b . 级主干路是新城的景观大道,两侧规划有较宽的绿带,因此红线宽100m ,设计车速为60km h . 级主干路红线宽50m ,设快速公交(BR T )专用车道的红线宽可增加10m ,设计车速

为60km h .

c .通过控制出入口,保持与地方性道路的有限联系,原则上主干路不与支路相交,与主干路相交的支路只允许右进右出.

d .布设公交线路的道路上设公交专用道, 级主干路以布设BR T 为主,并控制站距, 级主干路以布设区域公交线为主,并适当布置一些驳运公交线.

e .不同区域,车道宽应随交通流特征有所变

化.相对于主产业区和物流及重装备区,主城区和综合区的道路交通流以客车为主,车道宽度可为3.25m .另外,主干路一般都规划至少有一条宽度不小于3.5m 的车道,供大型客货车使用.3.3 次干路

城市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路,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生活服务功能,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到了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交通的作用.次干路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多样性,因此有必要以功能为依据,将次干路再细分.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及新城的特点,将次干路分为交通性次干路、生活性次干路和景观性次干路.

a .交通性次干路

.适用于交通枢纽,可能引发大量交通的公共建筑邻近、或联系重要骨架道路的次干路,应以疏解交通为主,实施机动车专用;

红线宽50m ,布置BR T 专用道的红线宽可增加

10m ,设计车速40km h ,以双向4车道为主;以布设区域公交线为主,并适当布置一些BR T .

b .生活性次干路.应对过境交通实行一定的措施,优先满足公交通行,注重路内绿化布

置,营造宜人的环境,并实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红线宽35~40m ,设计车速40km h ,双向4车道;以布设驳运公交线为主,并适当布置一些区域公交线.

c .景观性次干路

.应尽量避免吸引过境交通,注重道路与沿路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尤其要从

步行者的感受出发,满足其观赏、游览、娱乐和休憩的需要;红线宽50m ,设计车速40km h ,双向4车道;主要布设旅游公交线.3.4 支路

城市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解决居住区内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因此,支路的规划设计更注重人性化,强调舒适性和安全性.新城必须建立一个足够密度的支路网,其长度占路网总长的70%左右,除了出入功能,还能起到干道网“满溢”的作用.实际上,发达的支路网络是干路不出现因节点阻塞而局部瘫痪的前提条件之一.根据支路所处区域的不同以及服务对象的差异,将新城的支路细分为三级: 级为交通性支路; 级为出入性支路; 级为非机动车或步行专用路.

a . 级支路的基本特征

.红线20~24m ,机动车双向2~3车道,设计车速30km h ,公交车可行驶、贯通,机非共板,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为主.

b . 级支路的特征.机动车以出入沿线地块为主,不一定贯通,不通公交车,自行车有优先通

行权,红线宽为12~16m ,机动车双向2车道,车速30km h ,在交通量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路边停车.

c . 级支路的基本特征.只允许非机动车或行人通行,道路不一定贯通,红线宽不大于20m ,

除分流部分主次干路上的非机动车外,还能为非机动车和步行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4 临港新城道路功能分级

依据以上道路等级划分的原则、考虑因素及

临港新城的特点,将《规范》确定的四级城市道路再细分为九类(表1),并明确各类道路的性质(表2).这种分类方法不仅考虑道路使用,也考虑道路所处区域的差别,作为推荐新城的道路分级体系.

6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学 报(城市科学版)            2004年

表1 临港新城道路等级分类

类别

功能分级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1对外道路

2 对外干路

3 区间干道

4 交通性道路

5 生活性道路

6 景观性道路

7 交通性道路8 出入性支路

9

非机动车专用道,步行道

  城市道路功能分类作为《临港新城道路网专项规划》的一部分,针对新城的特点,对城市道路

功能分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仅是对现行规范

的有益补充,而且为我国道路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GB 502202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 ].

[2] CJJ 372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

[3] 全永 等.路在何方[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

[4] 陈小鸿,林航飞,等.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专业规划

[Z ].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3.

[5] 陈小鸿,叶彭姚,韩胜风,等.临港新城道路网专项

规划[Z ].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4.

[6] 李朝阳,等.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J ].

城市规划汇刊,1999,(4):39242.

表2 临港新城道路分类及性质

项 目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使用者机专用3机专用机专用机专用机非合用合用

3

机非合用非、行人优先专用3分隔形式封闭分隔分隔分隔分隔快慢分隔分隔

快慢分隔不分隔不分隔-红线宽度 m 6050,60,10050,6040,50355020~2412~16≤20机动车道数6,88,4+48,4+46,4+2442,32-非机动车道形式无无无共板

3、共板、共板、共板机非合用公交线路-BR T

3

区域线区域线驳运线旅游线驳运线不通不通公交站形式-BR T 专用站

BR T 专用及港湾站BR T 专用

及港湾站

港湾站不限港湾或路抛--路边停车禁止禁止禁止禁止短时停车短时停车允许允许禁止出租车扬招禁止禁止禁止禁止允许允许允许允许-交叉口间距 m

-1000~1500800500300300不限不限不限设计车速 km ・h -1

60

~80606040404030≤20-行人过街-少低较少中等多多多多道路两侧开发低低低中中高高高高

  注:表中,机专用指机动车专用路;合用指机专用或机非合用路;专用指非机动车和行人专用路;共板指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共板;

4+4指4条社会车道和4条BR T 车道;BR T 指快速公共汽车交通机动车道数.

Study of Cla ssif ica tion System of Urban Roads ’Function

——w ith L i ngang New C ity a s a Ca se

H A N S heng 2f eng 1

 ZH OU H ua 2bing 2

 H U S u

3

(1.Co llege of T raffic &T ran spo rtati on Eng .,Tongji U n iv .,Shanghai 200092,Ch ina ;2.Sp ace Info rm ati on &D igital Eng .R esearch Cen ter ,HU ST ,W uhan 430074,Ch ina ;3.Yunnan P rovincial H ighw ay P lann ing P ro sp ecting &D esign In st .,Kunm ing 650001,Ch ina )Abstract :“To classify the functi on of roads ,to i m p rove the efficiency of road netw o rk ,to suppo rt the developm en t of econom y ”is al w ays difficu lt fo r m any cities in ou r coun try du ring develop ing their city tran spo rt ,also it is a ho tspo t and focu s .T h rough study of differen t advanced classificati on theo ries of u rban roads at hom e and ab road ,acco rding to L ingang city roads characteristic ,the new classificati on system p u t fo rw o rd here is based on the road u sers’characteristic and also w ith a fu ll resp ect of the road p erfo rm ance ,w h ich divides u rban roads of the new city in to fou r catego ries and n ine classes .Key words :functi on classificati on ;u rban roads ;classificati on system

77・第3期韩胜风等:“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

    

文档

“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

收稿日期:2004205228.作者简介:韩胜风(19772),男,硕士研究生;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200092).“规划新城”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研究——道路功能分类在临港新城的实践韩胜风1周华彬2胡苏3(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上海200092;(2.华中科技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化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3.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01)摘要:“理清道路功能、提高路网效率、支撑经济发展”是我国城市交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及焦点问题.为此,吸纳国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