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13:51
文档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知识,作文行为表现往往不够充实、具体。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学生,扼杀其表达乐趣和欲望。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现代
推荐度:
导读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知识,作文行为表现往往不够充实、具体。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学生,扼杀其表达乐趣和欲望。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现代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知识,作文行为表现往往不够充实、具体。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学生,扼杀其表达乐趣和欲望。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引发兴趣、创设情景、启迪思维上,多媒体教学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相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手段,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课程整合、兴趣

引语:信息技术与作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把枯燥的讲授、单纯的技术指导,变成赏心悦目的有形画面,把静的字变为动的行,美的景,将生动直观的信息再现于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并进一步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多媒体就是以其逼真形象的视听效果,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以及纷纭繁多的图文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课堂教学就此生动起来。如教学六年级看图习作《假文盲》时,课本上只提供了一组缺乏生命力的漫画,许多同学受思维的局限,苦于内容的匮乏,感觉无从下笔。我根据漫画的内容制作了一个动画课件,将文字、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声情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的塑造出漫画中无助的妇女和孩子,冷漠无知的男青年等人物形象。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使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觉。看完课件我再组织同学们进行热烈的讨论,大家根据课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互溶,为作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此,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    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而丰富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可见,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小学生的生活可以分为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两个方面。学会以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范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看课外书报的途径来获得生活经验。现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网络有着海量存储和覆盖全球的传播范围,它创造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天下各种事情,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作文《我会克隆》时,由于对“克隆”的信息不能从直接生活经验中获取,起初我对什么是克隆也不了解,教学参考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教,结果学生还是不知道克隆是什么东西,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办呢?我想到了网络,于是把学生带到电教室,进行网络教学。当我把有关克隆的知识放在屏幕上时,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想象也丰富了,发言也多了。出现了诸如“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地球”、“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妈妈”、“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水”等等这些优秀的作文,作文中还不时出现了“复制”、“基因”、“细胞核”等等概念抽象的词,让人眼前一亮。这样一堂生动的作文课展现在大家面前,同学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相反,无“趣”生“忧”,生“忧”则必“厌”。正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就是这个道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朵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些根须,但必须悉心保护它们。因为,失去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可见,优秀的作文也得由兴趣的滋养来浇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这是习作个性化文章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信息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学习工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枯燥的习作要求变成动的形,美的景,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a)以图人境。我的做法就是以生动鲜明的图片或录像、课件引导学生进入习作情境。如在以“秋”为主题的习作指导课上,我先播放了关于秋的风景,分别从“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声音”、“秋天的味道”、“秋天的故事”等几个方面,播放了秋季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瓜果飘香的果园,丰收的农场等,这些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的空间,唤醒固有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要表达主题的感受。

(b)以声激情。声音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另一种方式。多彩多姿的音响作文教学就是典型范例之一。声音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钮,就可以随意播放。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听觉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进而作文。如在教学《今天我买菜》时,课堂上让学生一边听菜市场嘈杂的录音一边展开想象,商贩们在大声的吆喝,买菜时讨价还价,车辆川流不息,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实现由声音经想象到作文的跳跃。

(c)以文会友。小学作文应鼓励学生真心写,写真心;实话实说,大胆地抒发“童心、童真、童趣”而不能以文字载道的条条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少一些无中生有,多一些想象和幻想。有一句话说得好:“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我想作文不一定是主题积极、理想崇高,但一定是五彩斑斓、形式各异的。它是一种真实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蕴藏内心但袒露文字之中的对话。在习作中我经常找来一些发人深思,触动心灵的文字,通过大屏幕,与学生一起分享。学生进入一种奇特的情的意境,心灵为之震颤,在和谐的氛围中,最终敢于表达自己真实而独特的见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习作动机,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三、利用信息反馈,促进评价与修改

   “宝剑锋从磨砺出”文章也需要一个精心打磨修改、加工润色的过程,因此得倍加重视作文的评价。它不单单是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生也并非被排斥在修改作文的门外,这其中更不应仅仅局限于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它还涉及学生自身的评价水平。使学生学会评价和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与否的直接表现。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变革传统写作教学“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

交流与评改,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具体要求。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如在教学情感作文《等待》时,我首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由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并对作文的修改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信息技术的运用即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交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的处理。如在精彩之处和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上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的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与评改中懂得了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种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总之,通过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把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体验的各类生活、参与的各种活动统整到习作中来,为我所用。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体,彻底改变原有的“要我写”的被动局面,视习作为乐事,把习作视为学习的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网络作文教学强化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重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信息每一天也是新的。”只有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才能做信息的主人,跟上信息时代的节拍。借助信息技术,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提高了。同时,也给每位学生,铺设了一条提高习作水平之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小学语文教师》

2、阎蔚、汪潮     《新概念作文教学的实践》

3、戴宝云         《小学语文教育学》

文档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知识,作文行为表现往往不够充实、具体。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学生,扼杀其表达乐趣和欲望。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现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