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溃(kuì)退 建树 诘(jí)责 催枯拉朽
B、翘(qiáo)首 粗糙 绯(fēi)红 诚惶诚恐
C、黝(yōu)黑 闲熟 桅(wéi)杆 藏污纳垢
D、悄(qiāo)然 燥热 蒙昧(mèi) 眼花瞭乱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马云白手起家,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打拼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缔造了商界传奇。
B、“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于2017年9月去世,他在世时致力研究“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废寝忘食,殚精竭虑。
C、近期上映的国产大片《战狼2》,以其鲜明的爱国主题和抑扬顿挫的情节而大获好评。
D、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将“清国留学生”的庸俗腐朽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由于电影《摔跤吧!爸爸》以真情动人,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赏。
B、湘绣企业要想改变停步不前的现状,首要目标是推动和构想好产业升级。
C、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他得奖的原因是因为“他挖掘了人类与世界虚幻联系下的黑洞”。
D、《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慢综艺”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
4、给下列句子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和理想。
②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③但是,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④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他从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
⑤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
⑥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
A、⑤⑥③①④② B、⑤③⑥①②④
C、①⑤③④⑥② D、①④⑤③⑥②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今年是鸡年,而小明的生肖属狗,小明说明年就是他的本命年了。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习俗。
C、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午为马,申为猴,亥为猪。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都是清明时节的景象。
6、综合探究(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有一个人花大价钱买了一片土地,准备用来耕种。后来颗粒无收,他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买了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原来这片土地不利于耕种,只适合蝎子的生长。经过一番懊悔后,他痛定思痛,决心把这片土地改变。于是他着眼于这里到处都是的蝎子,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养蝎业。多年后,这里成为全国最大最著名的养蝎基地,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道理:
7、综合运用(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某学校设立了“诚信周”,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诚信品质。
(1)【诚信之星】同学们通过电视、报纸,搜集了许多鲜活的诚信故事,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上饶市广丰区沙田镇坞龚村村民陈德柱,凭社会的酿酒手艺成为当地发家致富第一人,稳当当的万元户。因诚实守信,陈德柱当起了当时流行的“保人”:从富裕的村民手中借钱过来,再借给有需要的人,中间赚点利息。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浪淘沙,不少人在市场折戟,陈德柱的不少债主无力还钱甚至跑路躲避债务。作为“保人”的陈德柱向债主承诺:自己一定会还清所有债务。他扛起了30万元的债务,一共还了25年。
(2)【诚信讲堂】九年级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掀起了讲述诚信故事的浪潮,请你判断以下故事哪两个不是关于诚信的故事。(2分)
①商鞅立木 ②曾子杀彘 ③卧冰求鲤 ④闻鸡起舞 ⑤一诺千金
(3)【诚信风采】在“诚信周”活动成果汇报之际,学校准备组织一次关于“诚信”的演讲比赛,请你为这次比赛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8、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1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晴川历历汉阳村, 。(崔颢《黄鹤楼》)
(4)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5)郦道元在《三峡》中写夏水暴涨的句子是: , , 。
(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通过比喻写出江面平静、江水辽阔的句子是: , 。
9、名著阅读(共6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根据他于1936年在中国进行采访和考察的所见所闻而写成。
B、《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C、《红星照耀中国》切实反映了中国党和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是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
D、《水浒传》中鲁智深原名鲁达,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体现了他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2)依据相关名著知识填空。(4分)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A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A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
A拿着藤条,喝道:“一个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众军汉一齐叫将起来。数内一个分说道:“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A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老都管喝道:“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A道:“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路途上千难万难!”
①根据材料内容可判断选文中的人物A是: 。
②选文中老都管说“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是因为A之前被生活所迫只得在街头 ,不料与 争吵,并杀死了此人,A然后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③结合选文说说人物A的性格特点: 。
二、阅读(共5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6分)
阅读下面的课内唐诗,完成10~11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本诗写作者前往边塞慰问将士,以“ ” “ ”自比,暗写内心的激愤与抑郁。(2分)
1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香菱学诗”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段话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请你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3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宋诗,完成12~13题。(5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chēng)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所作。
12、本诗颔联历来被人称道,从 、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出了秋日傍晚辽阔宁静的意境。(2分)
13、请结合全诗的表现手法说说诗人前后情感的变化。(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6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⑧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字退之。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⑧走海者:走到海边的人。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欣然起行/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C、良月嘉夜/良多趣味(《三峡》)
D、归舍已三鼓矣/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与例句中“之”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予欣然从之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16、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分)
(2)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3分)
17、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围绕“苏子散步”而写,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阅读两篇文章,你认为苏轼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而他口中的“韩愈”又是怎样的人?(6分)
(二)记叙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8~20题。(12分)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朱成玉
①我12岁那年,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戚朋友甚至邻居家趟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让他自己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噘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给弟弟妹妹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儿好好反省反省吧。”
⑤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我看见母亲对着乌蒙蒙的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在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窒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绺一绺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
⑾跟着月亮走吧。
⑿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⒀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选自《博爱》2016年第9期,有删改)
18、细读文章,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1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那晚的月亮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20、请谈谈你对标题“我们跟着月亮走吧”含义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1~24题。(18分)
34个鸡蛋
①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②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说:“你做梦吧。”
③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④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⑤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⑥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
⑦紧跟在孩子们后面的是一个年轻女孩,她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我心疼了。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发。
⑧“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⑨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⑩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她摇头,很坚决地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补足!”
⑾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
⑿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这时她才知道了。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⒀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⒁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⒂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⒃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有删改)
21、初读文章,梳理概括文章内容。(4分)
情节 | 李暖暖的态度 |
① | 赌气 |
半年后,“我”在李暖暖所在的学校见到了她 | ② |
③ | 坚决 |
分别时,李暖暖从“我”口中得知父亲的想法 | ④ |
23、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标题为“34个鸡蛋”,照应了文中孩子们为了留下李暖暖而给她送鸡蛋的情节,这个情节也是李暖暖思想感情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因素。
B、文章第②段,当李暖暖要求父亲给自己找一份工作,而父亲说“你做梦吧”。父亲的言语看似冷漠,而实际上有着不想女儿过多依赖自己,希望女儿能够学会的良苦用心。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是因为她感觉自己被拘禁在这个小山村,需要钱来脱离窘境。
D、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E、“我”作为文章的叙述者,也是李暖暖转变的见证者。但是“我”在目睹李暖暖贫苦的生活环境后,劝她离开,说明“我”是一个不理解他人、没有爱心的人。
24、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她的性格也因支教而发生了很大变化,请简要概括她的性格变化。文章和链接材料中,在“回到城市”和“坚守乡村”之间,李暖暖和倪秀兰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她们的选择的认识。(6分)
【链接材料】
倪秀兰出生在湖北省黄石市,从1984年开始在湖北省黄石市纸糟吴教学点执教,一晃就是34年。她刚到这里时,当地村民们并不看好,因为在她之前,已经有9位老师因为条件太过艰苦而不干了。起初,在城大的倪秀兰也无法适应如此艰苦的环境,家人都劝她回市里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村民们的热情淳朴感染着她,孩子们的善良懂事感动着她,她越发离不开这座山村。“扎根农村执教,这是更伟大的一件事”,她决心在这干一辈子。三十四个春秋的教育生涯,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她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了一批学生,小小的山村飞出了许多大学生……
三、写作(共60分)
25、小作文(10分)
请在小说《34个鸡蛋》第⑥段省略号处补充一个关于孩子们飞奔出校园的场面描写。
要求:(1)符合上下文情境;(2)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3)字数在150字左右。
26、大作文(50分)
以“这是一笔人生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