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 拟 测 试 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 诘问(jié) 拯救(zhěng) 忧心忡忡(chōng)
B. 商酌(zhuó) 赤裸(luǒ) 吞噬(shì) 妇孺皆知(rú)
C. 矜持(jīn) 猥琐(wěi) 镶嵌(qiàn) 海市蜃楼(shèn)
D. 修葺(qī) 譬如(pī) 忏悔(chán) 心有灵犀(xī)
2.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带 澜语 仰之你高 大庭广众
B. 商酌 竹篾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C. 迸溅 笼罩 轰轰烈烈 仙露琼浆
D. 吞噬 羸弱 千钧重负 不期而至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 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 内容 倘若 境界
B. 融会贯通 内涵 况且 情境
C. 炉火纯青 内涵 倘若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况且 情境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 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 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D. 电影《我不是药神》展现了现实版的群众生活故事,情节抑扬顿挫,风格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 北京世博会的设计方案,融入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等理念.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太震撼了!”毕业生陈童说:“看到阅兵方队出现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6. 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我要悄悄地开出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 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 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更领会了做人、行事的道理.
B. 鉴于美方拒绝根据世贸规则与中国进行补偿谈判,中国不得不启动争端解决,捍卫合法权益.
C.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便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广泛倡导青少年要阅读.
D. 尽早实现网络实名制,不仅仅是对网民个益的保护,也会提高现在的网络环境.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9.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您快请进,家父已经恭候多时了.
B.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良久,听闻先生您学识渊博,所以今日我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C. 你的这篇文章内容充实、遣词丰富,不过还需要我来为你斧正一下句法上的小问题.
D. 您平时这么爱读书,这次“读书先进个人”评选,您一定会忝列其中.
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家.他作品《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西汉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C.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家”之一.
D.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域》.
11. 请根据题干要求,填上正确的诗句.
(1)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__.
(2)独坐幽䇸里,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自同根生,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9)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
(10)《夏日绝句》中表现诗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
13.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邻居阿麻
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破,背驼.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我的头上.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窑炭冲得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头.正当我们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了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这时,麻子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③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这中间有个缘故.
④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地.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木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把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春山.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捡得了一条小命.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后来竟涨到了四角.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⑤风里来,雨里去.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⑥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一挂两千响,响过之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掉会.阿麻同志摆渡六年,劳动所得全部捐献,修了这座石拱桥.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小桥,念念不忘小镇的人们.”镇长的眼圈红了,嘱秘书拿出骨灰盒,打开,说:“这座石拱桥,就是阿麻的纪念碑.”他顿了顿.人群中有人哭泣.“根据阿麻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小河里.”他抓起一把骨灰,撒向空中.随着骨灰抖落,人们的泪珠也纷纷抖落.
⑨不知是哪一个能工巧匠,雕了个阿麻的半身石像,嵌在桥头的石墩上,从此后,阿麻每天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14. 儿时“我”和伙伴们为什么不喜欢阿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镇上大人们为什么也不喜欢阿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有人骂阿麻“黑良心,赚昧心钱”,阿麻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反而“默默地忍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为了塑造阿麻这个人物,用了_____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18. 文章中的阿麻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阿麻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文.
我心中有一个太阳,我心中有一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总有温暖的话送耳旁……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黯淡无光.
请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400字;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不得抄袭本试题卷文段.
答案与解析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 诘问(jié) 拯救(zhěng) 忧心忡忡(chōng)
B. 商酌(zhuó) 赤裸(luǒ) 吞噬(shì) 妇孺皆知(rú)
C. 矜持(jīn) 猥琐(wěi) 镶嵌(qiàn) 海市蜃楼(shèn)
D. 修葺(qī) 譬如(pī) 忏悔(chán) 心有灵犀(xī)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尤其需要注意平舌翘舌、前后鼻音等.
修葺,读音:xiū qì,意思指修理(建筑物).
譬如,拼音:pì rú,汉语词语,释义是比如、与其.
忏悔,拼音:chàn huǐ,意思:认识了过去的错误,决心改正.近义词:后悔,伤感.
故选D.
2. 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萦带 澜语 仰之你高 大庭广众
B. 商酌 竹篾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C. 迸溅 笼罩 轰轰烈烈 仙露琼浆
D. 吞噬 羸弱 千钧重负 不期而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仰之你高应为:仰之弥高.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思是:孔夫子的道理,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钻研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像在后面.
选项A错误.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 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 内容 倘若 境界
B. 融会贯通 内涵 况且 情境
C. 炉火纯青 内涵 倘若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况且 情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融会贯通: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炉火纯青:用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或在某领域上造诣十分高.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出神入化”和“炉火纯青”,两者都指达到很高的境界,但适用范围不同.出神入化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炉火纯青也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联系上下文,此处填“炉火纯青”.
内涵:一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二指内在的涵养.内容: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内容一般指表面,大家都看到的;内涵则注重内在,如不细细琢磨,是不容易让人体会到的.联系上文”工匠精神”,此处应填“内涵”.
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倘若:表示假设.联系上下文,此处应填“倘若”.
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联系上文”物我两忘”,此处应填“境界”.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 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 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D. 电影《我不是药神》展现了现实版的群众生活故事,情节抑扬顿挫,风格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A.静谧:意思是安静.形容静寂无声或忧愁的模样,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符合语境,正确.
B.各得其所,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符合语境,正确.
C.喜出望外,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符合语境,正确.
D.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不能用来形容“情节”,使用对象错误,不符合语境.故选D.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 北京世博会的设计方案,融入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建设美好家园……等理念.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太震撼了!”毕业生陈童说:“看到阅兵方队出现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A.有误,电影名用书名号,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B.有误,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二去一;
C.正确;
D.有误,说话者在中间时,说话者后冒号改为逗号.故选:C.
6. 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我要悄悄地开出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 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做出正确判断.
A、B、D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C项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夜色下的台阶的凉”比作“水”,所以是比喻修辞手法.故选:C.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加大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力度,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不仅陶冶了情操,更领会了做人、行事的道理.
B. 鉴于美方拒绝根据世贸规则与中国进行补偿谈判,中国不得不启动争端解决,捍卫合法权益.
C.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便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广泛倡导青少年要阅读.
D. 尽早实现网络实名制,不仅仅是对网民个益的保护,也会提高现在的网络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解题方法为: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常见错误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序混乱、重复啰唆、前后矛盾、不符事理、归类不当、指代不明.
A 正确.
B 有语病.成分残缺,在“中国不得不启动争端解决”加上“程序”.
C 有语病.语序不当,将“广泛”移到“要”和“阅读”之间.
D 有语病.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改善”.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③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语境,注意理清内在关系.
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有关汉字词汇的阐述.根据句子“大量产生”这一关键词,②句用紧跟上句具体数字说明词汇产生的数量,故②在首位;③句运用比喻句“春风野草”,描述新词汇的出现,③在②的后面;①句中“但”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应紧跟在③后面,从新词汇消失的角度阐述,故应③①;④紧跟①,阐述大绝对新词汇会消失.排序:②③①④.故选:D.
9. 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您快请进,家父已经恭候多时了.
B.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良久,听闻先生您学识渊博,所以今日我不耻下问,向您请教.
C. 你的这篇文章内容充实、遣词丰富,不过还需要我来为你斧正一下句法上的小问题.
D. 您平时这么爱读书,这次“读书先进个人”的评选,您一定会忝列其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A 得体.“恭候”恭敬地等候,用于等待对方,句中用于自己对别人,得体.
B 不得体.不耻下问,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句中用于我对先生,不得体.
C 不得体.斧正,又称郢正、郢削、斧削,是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与文中我帮别人修改不符.
D 不得体.忝列其中,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与句意不符.
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家.他的作品《社戏》选自《呐喊》,《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西汉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C.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家”之一.
D.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在选项B中,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11. 请根据题干要求,填上正确的诗句.
(1)窗含西岭千秋雪,______________.
(2)独坐幽䇸里,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_________________,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自同根生,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牧童遥指杏花村.
(9)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
(10)《夏日绝句》中表现诗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门泊东吴万里船 (2). 弹琴复长啸 (3). 粉骨碎身浑不怕 (4). 独在异乡为异客 (5). 相煎何太急 (6). 萎蒿满地芦芽短 (7). 任尔东西南北风 (8). 借问酒家何处有 (9). 轻烟散入五侯家 (10). 生当作人杰 (11). 死亦为鬼雄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记忆能力.
(1)本诗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原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本诗出自唐代王维的《竹里馆》,原诗: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本诗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一作:万击)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一作:全不怕)
(4)本诗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本诗出自魏国曹植的《七步诗》,原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本诗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本诗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原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本诗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本诗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0)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原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
13.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1). 通“悦”,喜悦、愉快 (2). 反省
13. (1).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解析]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重点实词的解释.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1)不亦说乎:不也很快乐吗?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2)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省:检查,反省.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1)愠:生气.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翻译: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川:河流.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现代文阅读.
邻居阿麻
①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很久了.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破,背驼.因为这副尊容,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②单身汉有空闲,管闲事管到我的头上.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的一声,将窑炭冲得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家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我们高兴得直翻跟头.正当我们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钳住我:“看我不告诉你们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了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这时,麻子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跛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③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这中间有个缘故.
④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外出的必经之地.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桥上木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把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小伙伴春山.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捡得了一条小命.阿麻请人做了个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后来竟涨到了四角.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⑤风里来,雨里去.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⑥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⑦小桥落成的前两天,阿麻死了,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⑧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一挂两千响,响过之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掉会.阿麻同志摆渡六年,劳动所得全部捐献,修了这座石拱桥.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小桥,念念不忘小镇的人们.”镇长的眼圈红了,嘱秘书拿出骨灰盒,打开,说:“这座石拱桥,就是阿麻的纪念碑.”他顿了顿.人群中有人哭泣.“根据阿麻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小河里.”他抓起一把骨灰,撒向空中.随着骨灰抖落,人们的泪珠也纷纷抖落.
⑨不知是哪一个能工巧匠,雕了个阿麻的半身石像,嵌在桥头的石墩上,从此后,阿麻每天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14. 儿时的“我”和伙伴们为什么不喜欢阿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镇上的大人们为什么也不喜欢阿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有人骂阿麻“黑良心,赚昧心钱”,阿麻为什么不为自己辩解,反而“默默地忍受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为了塑造阿麻这个人物,用了_____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18. 文章中的阿麻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阿麻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 儿时的“我”和伙伴们不喜欢阿麻,是因为阿麻外貌丑陋不讨人喜欢,不了解孩子的顽皮和恶作剧,爱管闲事.
15. 大人们不喜欢阿麻,是因为阿麻占着河口收“买路钱”,还涨价,得罪了大伙,是个死皮赖脸赚昧心钱的人.
16. 说明阿麻心地善良,气量大,不与人计较,更反衬出阿麻后来善举的伟大.
17. (1). 欲扬先抑 (2). 使文章故事有悬念,情节有起伏,在大白后,使阿麻的形象陡然高大起来,更能突出中心
18. 阿麻的故事告诉我们,对周围的人应该有更多的理解和体谅,人与人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宽容与爱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课文可知,第一自然段写了他丑陋的外貌:脸麻、腿破、背驼,第二段写他总是干预我们的活动,所以儿时的“我”和伙伴们不喜欢阿麻.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课文第四段“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的人都说他在积德.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后来竟涨到了四角.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良心,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可概括出答案.
[1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第④、⑤、⑧段内容可知这样反而说明阿麻心地善良,气量大,不与人计较,反衬出阿麻后来善举的伟大.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手法辨析.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课文内容先说了阿麻的不讨喜,在结尾转而说到阿麻的伟大,由此可知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这样的写法使文章故事有悬念,情节有起伏,在大白后,使阿麻的形象陡然高大起来,更能突出中心.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路拓展.根据课文中阿麻故事给你带来的启示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9. 作文.
我心中有一个太阳,我心中有一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歌唱,总有温暖的手牵着我,总有温暖的话送耳旁……总有一个声音为我带路,总有一个呼唤飘在我心上,我在爱的人间长大,长大的还有我的坚强,只要我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黯淡无光.
请以“心中的太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400字;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不得抄袭本试题卷文段.
[答案] 心中的太阳
我的心中有个太阳,它给我温暖,给我光明,让我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个太阳就是我的妈妈.
妈妈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记得我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下笔,是妈妈带我走出家门,来到野外,走到田边,让我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每逢周末,妈妈都会带我去人民公园,观察景物和动物,回到家妈妈让我把所观察到的写下来,妈妈会和我一起讨论,该如何写会让句子更优美. 每当我写完,妈妈总是我的第一个读者,读完后,总是夸我几句.即使我的词句写错了,妈妈也会和蔼地说:“如果这句话这样写就更好了.”就这样,在妈妈的精心指导下,我越来越有感觉,好几次,我的作文还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呢! 我的心里是那样地高兴,那样地自豪!
妈妈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有什么事我就给妈妈说,因为我不用担心我错了妈妈会指责我.当我苦恼的时候,妈妈毫不吝啬的为我解忧;当我迷茫的时候,妈妈给我指明了方向;当我垂头丧气的时候,妈妈会为我加油打气;当我失败的时候,妈妈给我信心和勇气.只要有妈妈在,我的心里就永远充满阳光.
妈妈,我爱你,我要告诉全世界:“你就是我的太阳”.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心中的太阳”这是一个含有比喻意义的题目,太阳,发光,发热,可以给人带来光明,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在人迷茫的时候给人指引方向.其实,这篇作文就是让大家写一写学习中或者生活中给你带来温暖,带来帮助的人,我们可以写老师或者爸爸妈妈.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