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16:31
文档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细胞有丝的教学设计河北满城中学姚东环邮编072150一、设计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置身于我校新课改实施背景中,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为教学理念的最高目标。二、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主要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
推荐度:
导读高中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细胞有丝的教学设计河北满城中学姚东环邮编072150一、设计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置身于我校新课改实施背景中,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为教学理念的最高目标。二、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主要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
高中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细胞有丝的教学设计

河北满城中学    姚东环     邮编 072150

一、设计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置身于我校新课改实施背景中,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为教学理念的最高目标。

二、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主要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细胞的生命历程。最后一章(第6章)的第一节是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历程的起点,有着重要的生命意义。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的意义及方式、细胞周期、有丝、无丝。其中有丝是一种最主要、最基本的细胞增殖方式,既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又是今后学习“减数、遗传和变异、细胞全能性、细胞培养”的基础。因此“细胞的有丝”是生物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的教学重点包括:①细胞周期的概念理解;②植物细胞有丝各时期的特点;③植物有丝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关系。本节的教学难点是:植物有丝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关系。其中对细胞周期的理解、有丝各时期的特点、图像的绘制与识别、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及结合减数的综合内容是历届高考的热点。

三、学情分析: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创造性、自主性、合作探究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建教学平台,设置适当的台阶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获取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增殖的一些基本知识,但比较肤浅,并没有深入的涉及有丝的实质。而有丝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模型去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细胞的有丝各时期的主要特征

(3)掌握植物细胞的有丝各时期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 量变化规律及其关系

(4)理解细胞有丝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互作、观看模型让学生掌握有丝各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绘制有丝细胞图及曲线图,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以及将信息转化为绘制图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有丝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领会细胞有丝的生命意义

(2)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合作精神及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利用铺设问题、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运用模型、板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的获取知识。

六、教学设计思路: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

    上节课通过做实验来说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并要求同学们预习细胞增殖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    

(1)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

(2)真核细胞的方式哪几种?

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人是如何由受精卵发育来的呢?接下来请同学观看一个短片(使用多媒体)。观看过程中请同学们想一想细胞增殖有何生命意义?

有丝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主要方式,是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细胞有丝的过程。

  

 

全体同学积极思考,共同回答问题。

   

各小组积极讨论, 第一小组成员代表回答,其他组成员补充。

通过创设问题引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目的是为本节内容做铺垫。

利用多媒体播放人的发育历程,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整体播放有丝flash动画

分节播放幻灯片并展示模型,掌握有丝各个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

播放有丝的完整过程

能力训练,绘制细胞图构建数学模型。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有丝的完整过程,并结合课本112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细胞周期?

(2)所有体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吗?举例说明。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归纳(一)

1.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

  (1)连续的细胞。

  (2)包括间期(时间长)和期(又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时间短)。

  (3)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2.大多数体细胞没有细胞周期,少数有细胞周期。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造血干细胞,生发层细胞。

现在我们分节播放有丝的各个时期,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间期变化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说一说有丝间期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2)请小组代表找出有丝间期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说一说间期的主要特点。(要求用生物学术语回答问题)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归纳(二)

间期细胞内主要变化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 : 染色体的复制;间期为期进行了物质准备。

接下来,认真观察前期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期的前期细胞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2)请找出有丝前期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说一说前期的主要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归纳(三)

1.前期变化特点: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2.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 2个DNA )。

染色体: 染色单体:DNA = 

1 : 2 : 2

认真观察中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期的中期细胞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2)请找出有丝中期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说一说中期的主要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归纳(四)

1.中期变化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被纺锤丝牵引均排列在赤道板上。 (此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2.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 2个DNA )

 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 1:2:2

认真观察后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细胞期的后期细胞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2)请找出有丝后期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说一说后期的主要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归纳(五)

1.后期变化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2.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无染色单体。染色体   :DNA = 1 :1

认真观察末期并思考以下问题: 

(1)在期的末期细胞内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2)请找出有丝末期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说一说末期的主要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知识归纳(六)

1.末期变化特点: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2.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3.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亲代细胞复制前,无染色单体。

染色体 :DNA = 1 :1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观看有丝的完整过程,请小组代表到前面来,把植物细胞的有丝各期的模型按顺序排列好。并结合模型说一说植物细胞有丝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主动的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学习了有丝各个时期的主要变化特点,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以后绘图、画图、看图的基础。所以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牢牢掌握。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下列任务:

1.以两对染色体为例,请前五组的各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绘出植物细胞有丝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变化图,并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分别标在图的下方。

2.请同学们把各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分别用坐标图表示出来。

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第二小组代表回答此问题。其他组作补充、完善。

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第三小组的同学利用模型回答间期变化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其他组作补充、完善。

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第四小组的同学回答前期变化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其他组作补充、完善。

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第五小组的同学回答中期变化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其他组作补充、完善。

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第六小组的同学回答后期变化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其他组作补充、完善。

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后,第七小组的同学回答末期变化特点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其他组作补充、完善。

最后,第八小组同学到前面把模型按顺序排列好,并根据模型对有丝的各阶段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前五组的各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分别绘制出有丝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染色体变化图,并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分别标在图的下方。最后,后三组的各一名学生绘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绘制。

   

 通过多媒体画面的播放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逐步的创设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自主学习、积极地探究问题、获取新知识。 

通过观看模型,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术语准确、精炼的回答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让学生绘画各时期的细胞图,可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通过让学生用数学曲线图来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在各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升。

小结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植物细胞的有丝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期。间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期可以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前期特征是“两消失两出现”,中期特征是“排队”,后期特征是“分家”,末期特征是“两出现两消失”。在此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在各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是有规律的。通过有丝,子代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与亲代细胞相同,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学生观看幻灯片上的板书设计,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学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作业

1.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课本,比较植物、动物细胞有丝过程中的异同点。

2.阅读课本中无丝的内容,比较与有丝的区别。

布置作业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又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 :

九、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建立在我校实施新课标理念下的实效性教学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由原来的倾听者变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教学设计将细胞有丝各时期的特点与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数量变化规律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设计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作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但本节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齐、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个别细节的考虑不够周到,在今后应多加重视和提高。望大家多多指正!

文档

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细胞有丝的教学设计河北满城中学姚东环邮编072150一、设计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设计置身于我校新课改实施背景中,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为教学理念的最高目标。二、教材分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主要学习了细胞的化学组成、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