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级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力量。为了加强班级的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育、教学、学生思想、纪律管理中的中坚作用,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在原考核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一、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月考核办法
建立班主任周考核量化制度,考核以下项目,作为发放班主任月绩效工资、学年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之一。
(一)考评项目
1.学生出勤(20分)。上课或集会迟到、早退等,发现一人次扣0.5分;旷课每生每节扣1分。做操发现人数不足或不做操的,一人次扣0.5分。由德育副科长负责统计上报。
2.安全纪律(35分)。凡学生违反纪律,如抽烟、喝酒,寄宿生迟出或迟归、学生上课期间在校园游荡,将食品带入教学区或宿舍的发现一人次扣2分;严重违纪的,如不按规定用电、用火,出入校园或宿舍、打架、敲诈、偷盗、聚众、恶意破坏公私财物、私自下河游泳、骑摩托车上学、夜不归宿、出入“三厅二室一吧”、私自外出游玩,不尊重师长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和认错态度每人次扣2-5分。由政教、保卫、生管、门卫、专业科、值日教师负责登记并上报政教处。
3.环境卫生(25分)。考评范围包括教室(5分)、包干区(10分)、宿舍(10分),每次检查的分值为5分,如明显未扫者扣5分,有打扫、但不干净者酌情扣1-4分。周扣分取平均值。(1)教室:每天查1次,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20分钟,由学生会生活部定期检查。(2)包干区:每天抽查2次,抽查时间为每天上午第一节、第三节,下午第一节上课后和每天下午放学后20分钟,由卫生专管员定期抽查。(3)宿舍:每天抽查2次,每天上、下午第一节上课后由宿舍管理员定期检查。多个宿舍取平均值。
4.行为规范(20分)。凡仪容仪表、言谈举止违反学校学生行为规范规定的,不佩戴胸卡的,学生烫发、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上课接打手机,在教学区穿拖鞋,语言肮脏、穿奇装怪服等,发现一人次扣1分,屡教不改的加倍扣分。由政教、保卫、专业科、值日教师、学生会负责检查并上报。
5.文化建设。分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包括板报)每月评比一次,每次分值为10分,以团委组织学生会评比结果为依据。宿舍文化建设每月末评比一次,每次分值为10分,由生管组组织评比,多个宿舍取平均值。
6.班会课开展。认真开好班会课,时间为30分钟,每周由政教处抽查,按照学校工作安排开好固定或临时班会,缺开的扣3分,提前散会的扣2分。
7.到位管理。凡卫生大扫除、会议、集会、广播操等,班主任每缺一次扣3分,各种集会(校会、段会、升旗仪式等)组织差、影响效果的每次扣2分。由政教处组织签到。
8.关爱学生。(1)关心住校生:班主任下宿舍探视时间为中午和晚自习后,每次探视时间不得少于十分钟,包括对学生的食宿、卫生、健康、心理等方面的询问,男班主任下女生宿舍必须有女生宿舍管理员陪同。以宿管员书面登记为依据,每下宿舍一次记1分,每周最多记3分。每周一由生管老师负责统计上报。(2)为促进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鼓励早读课期间班主任多到班级,深入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卫生打扫情况、行为规范遵守情况。以科值日书面登记为依据,每次下班级记1分,每周最多记3分,班主任下早自习不记分。每周一由分管德育科长统计上报政教处。
9.文明宿舍。按《尤溪职专文明宿舍评比办法》评比,在文明宿舍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的给所在班级加10分,由生管老师负责组织评比上报。
10.材料完成情况。校广播稿每周至少一篇,被录用的每篇奖励1分。无稿件的扣2分。由学生会负责统计上报。其他规定材料(征文、主题班会记录、社会实践调查、临时活动材料等)每缺一人次扣3分。
11.文体活动及各项竞赛活动。班级开展文体活动或参加集体竞赛活动,经专业科长上报,视规模、质量、效果酌情加分,原则上参加科、校、县、市、省、全国活动或获奖的分别加1分、2分、4分、6分、8分、10分。
12.好人好事。凡学生中发现好人好事或完成学校有关突击性或临时性任务好的,可酌情加分1-5分,获得段、校、县、市、省表扬的分别加2分、4分、6分、8分、10分。
(二)考评说明
1.本考评以政教处、保卫科、生管组、门卫、团委、专业科长、学校值日人员等各职能部门登记为依据对全校各班级进行评比(考评人员签字),各项扣、加分均按以上各细则公开、公平、公正操作,1-4项分数扣完为止,不产生负分,其余各项按规定执行。
2.班级管理中,因学生数以及各专业男女生比例不均而管理难度有差异,各班月基础分按以下方法计算:[100分+(学生数难度分+男生管理难度分)÷4]×周数。(1)学生数难度分:以30人为标准,每多一人加0.5分,少一人扣0.5分;(2)男生管理难度分:每个男生加0.5分。男生数超过女生数的,每超一人再加0.2分。
3.“文明班级”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学年一总评。大评以每四周或五周评比总分相加进行排名,学年总评以每月大评的名次相加为依据,以专业科为单位进行排名。
4.凡有违法、刑事案件等综治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班级被一票否决。
5.学年度各科评出“科班级数乘以三分之一”个文明班集体(四舍五入),县级以上文明班级从校级文明班级推选。
二、班主任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为了落实“进一步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学校内部绩效工资分配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励先进,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文明班级考评及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本着“公平竞争、优劳多得”的原则,结合《尤溪职业中专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绩效工资组成
月基本津贴+月出勤津贴+月考核津贴
(二)、绩效工资计算办法
1.月基本津贴计算:班级人数×1元/人
2.月出勤津贴计算:每月100元,(校德育例会1次+集会活动1次+班会课4次+劳动(卫生)指导4次+下宿舍4次),每缺一次扣10元,扣完为止。
3.月考核津贴计算:以实际月考核量化指标排序,按班级数的20%、30%、30%比例分别设A、B、C奖进行奖励,比例数取值四舍五入,分别发放50元、30元、10元月奖励津贴。
4.月基本津贴、月出勤津贴和月考核津贴累加为班主任实际月工作津贴,由政教处统计核定交各专业科逐月记入学校绩效工资发放。
(三)、绩效工资发放
各专业科根据政教处提供的班级月工作津贴每月计算一次月绩效工资;教务处根据专业科提供的月绩效工资,统计学期绩效工资,每半年(或学期)发放一次。
三、班主任工作学年量化考评办法
项 目 | 权分 | 考 评 内 容 | 考评 部门 | 自评 | 科组 | 学校 | |
班级工作 计划总结 相关材料 | 4 | 期初根据学校、部门、专业科工作,结合本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前三周上交政教处。(缺一次扣1分)。 | 政教处 | ||||
期末完成班级工作总结,完成班主任手册及布置的其他材料,放假前上交政教处。(缺一次扣1分) | 政教处 | ||||||
文明班级 考评情况 | 70 | 根据学年文明班级考评名次,第一名70分、第二名69分第三名68分(等级差1分类推)。 | 政教处 | ||||
培优转化 教育工作 | 4 | 组织落实班级的“培优”及“问题生”(含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由专业科长评定(1分);制定落实学生操行等级评定办法,班主任培优、转化各两名以上学生,有成效、有记录,专业科测评(缺一人扣1分)。 | 专业科 | ||||
家校联系 协调工作 | 4 | 组建班级家委会(1分);每学年有效组织开好一次以上家长会(1分);家访(电访)每生一次以上,落实“三结合”教育,查材料、记录(缺一人次扣0.5分)。 | 政教处 | ||||
学额巩固 | 4 | 每学期初和学期未由专业科长上报各班在校学生数,每流生一人扣1分(一年级流生数2人、二年级流生数1人内不扣分)。学生因学校处分原因被劝退或开除的不计流生之列。 | 教务处 | ||||
师德师风 民主测评 | 4 | 由各专业科组组织科长、副科长、任课教师、班级学生民主测评:采用百分制,按班级数的20%、30%、30%比例分别设A、B、C三个等次(比例数取值四舍五入)。A得4分,得3分,C得2分,其余得1分。 | 专业科 | ||||
班级工作 行政测评 | 4 | 由分管德育领导组织值日教师以及政教、保卫、生管、团委等职能部门人员对全校班主任工作进行测评:采用百分制,按班级数的20%、30%、30%比例分别设A、B、C、三个等次(比例数取值四舍五入)。A得4分,得3分,C得2分,其余得1分。 | 政教处 | ||||
德育论文 | 4 | 德育论文校级汇编1分;校级一、二等奖1.5分;县级一、二等奖2分;市级刊物发表或市级一、二等奖2.5分;省级刊物发表或省级一、二等奖3分;全国刊物发表或全国一、二等奖4分; | 政教处 | ||||
培训进修 | 2 |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校本培训或认真完成学校派出的校级以上培训任务得1分;校级经验交流或主题班会观摩示范得1分;县级以上经验交流发言或接受观摩得2分。 | 政教处 | ||||
奖惩情况 | 班级工作有特色,对学校有特殊贡献的给予加分(先进德育事迹获县、市、省、国家表彰的分别加1分、2分、3分、4分)。连续被聘任班主任(在校班级)三年以上的每多连任一年加1分。 | 政教处 | |||||
未完成招生任务的、发生违法、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 招生办 政教处 | ||||||
备 注 | 1、学年考评按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2、根据量化考评结果每学年每个年段评选三分之一班主任为校级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并给予奖励,县级以上先进班主任从校级按条件推选。 | 学年 总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