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微格教学与实践第九章 变化技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09:30
文档

微格教学与实践第九章 变化技能

第九章变化技能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重要且容易观察和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9.1变化技能的概念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即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是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形而运用应变措施的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是兴趣之母”图9.1变化对学生有刺激作用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9.
推荐度:
导读第九章变化技能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重要且容易观察和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9.1变化技能的概念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即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是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形而运用应变措施的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是兴趣之母”图9.1变化对学生有刺激作用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9.
第九章变化技能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重要且容易观察和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

9.1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即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是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形而运用应变措施的教学行为方式。

“变化是兴趣之母”

图9.1变化对学生有刺激作用

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9.2变化技能的目的

(1)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和保持注意力,丰富学习环境。

(2)创造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对某一课题的兴趣。

(3)利用多种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利用多种感官感受信息。

(4)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参与教学的机会。

9.3变化技能的类型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变化是丰富多彩的,任何分类都不一定准确,如果把教学中大部分主要的变化方式归纳一下,大致分三类:教态的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9.3.1教态的变化

教态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声音,教学中使用的手势和身体的运动等变化。这些变化是教师教学热情及感染力的具体体现。教态变化的使用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可以实现,因此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变化技能。

(1)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讲话速度的变化。它可使教师的讲解生动、富有戏剧性和重点突出,可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无意、有意注意。

有经验的教师在引起学生议论某事之后,开始声音变弱以平稳低沉的语调接着讲解,学生立即安静下来,更加专心地去听讲。而一位缺乏训练,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议论某事时不善于利用声音的变化,为了使学生安静下来,他可能不耐烦地加大音量说“别吵了!请安静!”等话语,这种方式一般不易奏效,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师的威信。

(2)停顿

停顿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传递着一定的信息,也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讲述下一故事或概念之前,在讲解中间做一个短暂的停顿,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一般在三秒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则令人难以忍受。

对新教师来说,他们往往害怕停顿和沉默,当出现沉默时,他们常常用重复陈述或提问来填补。而有经验的教师则善于运用停顿的时机和时值,为学生思考或集中注意留出时间。恰当地使用停顿和沉默并与声音变化结合起来,会使人感到讲解富有节奏而不觉枯燥。

(3)目光接触

眼睛是心灵之窗,目光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目光接触来与学生增加感情上的交流。

实践证明,讲话者要与倾听者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他应该有70%左右的时间注视着倾听者并使对方感觉到这种注视。这样的谈话才能继续,倾听者在谈话中若对所谈内容感兴趣会注视讲话者,若一半时间不注视讲话者则说明他对对方所讲内容不感兴趣,他的表现是对讲话者的一种暗示或挑战。

作为教师,讲话要面对全班,使用从注视全班到部分学生的变化方法。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会使学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并喜欢听其讲课。且从与学生的目光接触中,教师还可以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在注意听,是否听懂了。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提问中,教师切忌目光游离不定,注视天花板或窗户,这对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十分不利的。

教师与学生的目光接触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也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教师与学生目光接触的变化运用得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面部表情

情感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是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如,许多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倦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只要一走进教室也总是面带微笑,学生会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学生会从爱老师、爱上老师的课到欣然接受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教育。

图9-2面部表情可激发学生的情感

(5)头部动作和手势

教师的头部动作和手势也可以传达丰富的信息,是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又一种方式。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头、摇头等动作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教师这样做既鼓励了学生又可不中断学生的回答,使学生感到良好的民主气氛。这使得学生愿意谈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回答问题,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满意学生的回答或行为时可以运用摇头、耸肩和皱眉等方式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比用语言直接表达更富有表现力,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教师运用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方位、数量、事物层次等有关的概念和要点。

●恰当地运用手势配合口头语言表达可以加重语气、突出重点,使学生加深印象。

(6)身体的移动

身体的移动是指教师在教室内身体的位置的变化,身体的移动有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使课堂变得有生气。如果教师总站在课堂的一个位置,课堂会显得单调而沉闷。恰当地运用身体的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移动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在讲课时并不总站在一个位置上,而是在讲台周围适当地走动,使学生都能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

第二种:在学生回答、做练习、讨论、做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学生从心里感到与教师接近。

因此,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利于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在走动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解惑答疑,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9.3.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

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五种感官来完成的。为了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这五种感官必须协同活动才能完成。从信息传输理论上看,每一种信息传输,其传递信息的效率不同(见表9-1),容易疲劳的程度不同。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变化信息传输通道和与之相应的教学媒体(视、听材料和动手机会),尽可能地使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有效地全面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9.3.3师生相互作用变化

在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上变换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方式。

(1)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获得全面的教学信息反馈。这些交流方式有:教师与全体学生(讲课)、教师与个别学生(辅导)、学生与教师(答疑)、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学内容(自学)。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从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师生交流主要还是以教师与全体学生的方式进行的。

(2)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用于学生的个别学习、小组讨论和学生实验等,以激励学生对参与教学的兴趣,让他们练习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9.4变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标。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的应用要有分寸、不宜夸张,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表9-1五种感官的感官效率

9.5变化技能的评价

变化技能评价参见表9-2的格式。

表9-2变化技能评价单(教/重教)

文档

微格教学与实践第九章 变化技能

第九章变化技能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重要且容易观察和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9.1变化技能的概念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即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是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形而运用应变措施的教学行为方式。“变化是兴趣之母”图9.1变化对学生有刺激作用变化对学生的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9.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