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精选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10:30
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精选版
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序号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名称防范措施1触电带电作业未正确使用方触电保护用品带电作业时正确使用防触电保护用品电动机械操作台无绝缘措施电动机械操作台采取绝缘措施电动机械接地不符合规定检查电动机械接地,使其符合规定要求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电焊机电路对机客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禁止使用电焊机电路对机壳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的电焊机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不牢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或直
导读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序号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名称防范措施1触电带电作业未正确使用方触电保护用品带电作业时正确使用防触电保护用品电动机械操作台无绝缘措施电动机械操作台采取绝缘措施电动机械接地不符合规定检查电动机械接地,使其符合规定要求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电焊机电路对机客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禁止使用电焊机电路对机壳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的电焊机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不牢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或直
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
序号 | 危险源类别 | 危险源名称 | 防范措施 |
1 | 触电 | 带电作业未正确使用方触电保护用品 | 带电作业时正确使用防触电保护用品 |
电动机械操作台无绝缘措施 | 电动机械操作台采取绝缘措施 |
电动机械接地不符合规定 | 检查电动机械接地,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
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 | 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 |
电焊机电路对机客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 | 禁止使用电焊机电路对机壳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的电焊机 |
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不牢 | 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 |
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 禁止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上或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
电源线路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 | 禁止电源线路接近热源或直接绑挂在金属构件上 |
非电工从事电工作业 | 电工持证上岗,禁止非电工从事电工作业 |
非电焊工从事电焊作业 | 电焊工持证上岗,禁止非电焊工从事电焊作业 |
使用冲击工具或机械在有电缆埋设处开挖 | 在有电缆埋设处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禁止使用冲击工具或机械开挖 |
使用未经检测(检测不合格)的电动工具进行作业 | 禁止使用未经检测(检测不合格)的电动工具进行作业 |
狭小、潮湿场所焊接作业未采取防触电措施 | 狭小、潮湿场所焊接作业采取防触电措施 |
使用电源线破损的便携式卷线盘、机械及电动工具 | 检查保护地线或保护零线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检查电缆或软线是否完好;电动工具需经检验合格 |
电动工具未经过漏电保护装置或漏电保护装置不合格 | 电动工具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装设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额定漏电动作电压≤36V |
照明灯具的悬挂高度不当,低于2.5米时未设保护罩 | 照明灯悬挂高度低于2.5米且设保护罩 |
照明灯具火线与地线接反 | 电工持证上岗作业 |
2 | 火灾 | 电火焊作业场所易燃物品未清理干净或未可靠隔离 | 在焊接、切割地点周围5m的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无法清除时,采取铺设石棉布等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作业结束后,清理场地、清除焊件余热、切断电源,仔细检查确认无起火危险方可离开 |
电源线路老化、破损 | 加强巡查,对老化、破损的电源线路及时更换 |
消防器材未定期进行安全测试 | 按月进行检测、保养 |
电气设备超铭牌使用 | 电气设备严禁超铭牌使用 |
3 | 爆炸 | 乙炔气瓶出口无回火防止器 | 乙炔瓶出口装设回火防止器 |
气瓶接触带电物体或沾染油脂 | 1、不得将气瓶与带电物体接触;2、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3、气瓶的瓶阀严禁沾有油脂;4、沾有油脂必须洗刷干净。 |
气瓶减压器不符合规定 | 使用符合规定的气瓶减压器 |
气瓶漆色与标注不符合规定 | 禁止使用漆色与标注不符合规定的气瓶 |
气瓶未佩戴两个防震圈 | 要求使用的气瓶佩戴两个防震圈,否则禁止使用 |
使用的氧乙炔气瓶无防落物和防倾倒措施 | 使用的氧乙炔气瓶采取防落物和防倾倒措施 |
4 | 机械伤害 | 操作有飞溅物产生的机械未戴防护眼镜 | 操作有飞溅物产生的机械时戴防护眼镜 |
戴手套操作调直机、压刨机 | 严禁戴手套操作调直机、压刨机 |
机械超铭牌使用 | 不得超铭牌使用机械 |
使用的机械安全装置失灵 | 机械使用前需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
机械失修、带病作业 | 1、起重机在作业中如遇出现故障或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采取措施放下重物,停止运转后进行检修,严禁在运转中进行调试或检修;2、机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已变形、已破损或有故障的机具;3、建筑机械工作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进行处理。 |
一闸连接多台电动机械或工具 | 禁止一闸连接多台电动机械或工具 |
机械基础不符合要求 | 机械基础应设计施工 |
机械传动开式部分无防护罩 | 禁止使用传动开式部分无防护罩的机械 |
5 | 其它伤害 | 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或带钉的鞋,着装不合要求 | 禁止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或带钉的鞋,着装不合要求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
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 禁止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
在光线不足及夜间工作的场所无足够的照明 | 夜间工作的场所设置足够的照明 |
焊接、切割作业时烟尘侵入人体 | 焊接、切割作业时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 |
6 | 起重伤害 | 操作时用其限位器的动作代替正规操作 | 操作时禁止用其限位器的动作代替正规操作 |
吊钩无防脱钩的保险装置 | 作业前检查吊钩防脱钩的保险装置,否则禁止使用 |
吊装长大件未系溜绳 | 吊装长大件时系溜绳 |
吊装构件时捆绑不牢 | 起吊前检查吊装构件是否捆绑牢固,否则不予起吊 |
吊装危险区域未采取隔离措施或无人监护 | 吊装危险区域用红白带拉设隔离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
吊装作业时选用的吊具规格不合理 | 清楚所吊装材料的重量,选择合适的吊具 |
吊装作业时指挥信号错误 | 作业前操作人员和起重指挥人员对起重信号进行沟通,在指挥信号不明确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严禁盲目操作 |
非操作工从事机械操作 | 检查机械操作工证件;严禁非起重工从事起重工作业 |
钢丝绳有断丝、锈蚀、磨损等,未执行相应的报废标准 | 起重作业前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丝、锈蚀、磨损等现象,并执行相应的报废标准 |
起吊前后起吊后未按程序进行起吊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 起吊前和起吊后按程序进行起吊设施的全面检查 |
起重工作区域无警示标志和专人监护 | 起重工作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监护 |
起重机工作中突然停电时,未将制动器恢复 | 起重机工作中突然停电时,立即将制动器恢复 |
钢丝绳与物体的棱角接触处未加包垫保护 | 钢丝绳与物体的棱角接触处加包垫保护 |
起吊物未绑牢,偏拉斜吊,吊物未固定时松钩 | 起吊物绑挂牢固;吊钩悬挂点应在吊物重心的垂直线上,吊钩钢丝绳应保持垂直;落钩时应防止由于吊物局部着地而引起吊绳偏斜;吊物未固定时严禁松钩 |
使用安全装置不符合要求的起重机械 | 严禁使用安全装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起重机械 |
使用超过磨损极限的吊钩 | 禁止使用超过磨损极限的吊钩 |
六级及以上大风时起吊作业或五级风时吊面积大的设备 | 达到六级以上时,不得进行作业 |
照明不足时进行起重工作 | 照明不足时,禁止进行起重工作 |
7 | 物体打击 | 起吊吊点不可靠或选择不合理 | 起吊吊点应选择可靠、合理的吊点 |
起重用具超载使用 | 起重用具严禁超载使用 |
未正确佩戴安全帽 | 正确佩戴安全帽 |
一钩多吊,且在两吊件间工作 | 一钩多吊时不得在两吊件间工作 |
交叉作业安全防护设施随意拆除 | 交叉作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得随意拆除 |
8 | 灼烫 | 焊接、切割、热处理作业人员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 焊接、切割、热处理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
9 | 高处作业 | 高处作业佩戴安全带 | 2m及以上作业要扎好安全带、且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安全带要精心使用、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更换。 |
10 | 电焊 | 电焊作业防护 | 电焊机外壳必须可靠接地,不得多台串联接地;电焊机在倒换接头,转移工作地点或发生故障时必须切断 电源;露天装设的电焊机应设置在干燥的场所,并设遮蔽棚;刀开关在闭、合时,须侧脸、戴好手套,防止起弧伤人。 |
11 | 电焊 | 高处焊接 | 所有焊接工具须使用工具袋;作业时更换下来的焊条头不得乱扔;施工结束后,将焊药皮清理干净 |
12 | 切割 | 切割火星处理 | 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旁边必须有灭火器材,办理动火证。 |
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精选版
危险源辨识及防范措施序号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名称防范措施1触电带电作业未正确使用方触电保护用品带电作业时正确使用防触电保护用品电动机械操作台无绝缘措施电动机械操作台采取绝缘措施电动机械接地不符合规定检查电动机械接地,使其符合规定要求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电焊机电路对机客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禁止使用电焊机电路对机壳热态绝缘电阻低于0.4MΩ的电焊机电焊作业时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不牢电焊作业前检查电焊机二次线接头固定是否牢固电线直接勾挂在闸刀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