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由蓝变白 B.由蓝变红 C.由蓝变红再变白 D.不变白
2.不能通过单质间直接化合一步得到的是A
A.SO3 .FeS .Cu2S .FeCl2
3.用浓H2SO4分别与NaCl、NaNO3、CaF2、Na2SO3反应制取相应的气体,浓H2SO4表现出的共同性质是D
A.强酸性 B.强氧化性 C.脱水性和吸水性 D.难挥发性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 + Fe3+ = 2Fe2+
B.2Fe3++Cu= 2Fe2+ + Cu2+
C.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D.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Br-+3Cl2= 2Fe3++ 6Cl-+2Br2
5.将适量铁粉投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2:3 B.3:2 C.1:2 D.1:1
6.BaCl2有剧毒,致死量为0.8g,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解毒,并加服一定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A
A.Na2CO3 .MgSO4 .AgNO3 .CuSO4
7.在常温下分别将下列各组气体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压强最小的是A
A.2molH2S和1molSO2 .2molH2和1molO2
C.2molNO和1molO2 .2molNH3和1molHCl
8.某温度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适量的NH3(气)和Cl2(气)恰好完全反应.若反应产物只有N2(气)和NH4Cl(固),则反应前后容器中压强比应接近B
A.1:11 B.11:1 C.7:1 .11:7
9.Cl、Cl-、Cl2的主要区别是B
A.结构不同,存在相同,性质不同 B.结构不同,存在不同,性质不同
C.结构不同,存在不同,性质相同 D.结构相同,存在不同,性质不同
10.把一小块金属钾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物有C
A.Cu和K2SO4 .Cu、K2SO4和H2
C.K2SO4、Cu(OH)2和H2 .Cu、KOH和H2
11.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分别与后二种物质反应后不能产生同一种气体的是B
A.Al、NaOH溶液、盐酸 B.(NH4)2S、NaOH溶液、盐酸
C.H2O、Na2O2、Cl2 D.NaHCO3、NaHSO4溶液、盐酸
12.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其溶液为无色溶液的是B
A.Ca2+、Cl-、MnO4-、Na+ B.K+、Cl-、SO42-、NH4+
C.AlO2-、Na+、Al3+、I- D.H+、Cl-、Fe2+、NO3-
16.氢化钙可作为生氢剂,反应方程式如下: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A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既非氧化剂也非还原剂 D.仅是溶剂
17.常温下在下列反应的最终产物中,铁元素有+2价的是A
A.铁与氯气中点燃 B.铁遇浓硫酸
C.铁和稀盐酸反应 D.过量铁与少量稀反应
18.检查钢质设备完好性的方法之一是在被杯疑有裂纹处涂上10%的盐酸,过一段时间如视察到有粗线裂纹,表明该部分原先确有裂纹,产生粗线裂纹的原因是D
A.裂纹处尘埃多起催化作用 .裂纹里面含水分
C.裂纹处铁的表面积大,反应快 .原裂纹处的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FeCl3
19.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H2SO4和Na2O2,气体体积不断减少,最终气体颜色变深,根据现有知识判断,该混合气体的组成可能是D
A.H2O(g)、NO、N2 .H2S、NH3、H2
C.O2、HCl、Cl2 .NH3、NO、CO2
20.下列反应中:①Na+H2O ②Na2O+H2O ③Na2O2+H2O ④Cl2+H2O ⑤F2+H2O
⑥SO2+H2O,其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但反应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①③ .②⑥ .③④ .④⑤
21.有Mg、Al、Fe、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2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H2 11.2L,此混合物的可能组合的方式最多有C
A.2种 .3种 .4种 .5种
22.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为1.A和M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23.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另一份是,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与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1∶2 .1∶4 .11∶14 .11∶28
24.在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X ]表示X的浓度)
. .
C. .
25.在100mL0.6mol/L的盐酸中加入1.08g铝粉,反应后再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使铝粉刚好溶解,且得到澄清的溶液,则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