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专家:杨亚琴是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河南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记者 刘永生
令人敬畏的强韧生命力
每一个医生,在探究人体奥妙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一种敬畏和惊叹的感觉。
敬畏的是,人体的结构如此巧妙,为维系生命,各个器官各尽其责;惊叹的是,疾病来临,身体的每个组织与器官都能恰如其分地为维系生命而共同努力,它们尽心尽力,绝不放弃求生的努力,从而显现出强韧的生命力。
以割腕自杀出血为例,请看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
血管破裂时,身体立即发出一系列紧急指令。血小板会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前来救援、防堵漏洞,它的功能是止血和凝血;与此同时,身体还会释放出某种荷尔蒙,使血管产生反射收缩的动作,尽量抑制出血;随着失血量加大,心脏也跟着加速跳动,这会使仅存的血液充分循环、充分利用;在身体极度缺血时,肢体等器官和组织也会暂时忍耐缺血之苦,主动减少对血液的需求,把血液留给片刻不可缺氧的脑部和心脏。
可以看到,纵使人在主观上放弃了生存的努力,他的身体出于本能,还是永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刻。
人体如何围堵癌细胞
癌细胞产生,人体也不会坐以待毙。
如前所述,癌症是由于细胞中的DNA受到致癌物的影响而产生变异,导致细胞产生不正常的增殖。在最早期,也就是DNA被改变之始,若可以遏制住,人就安然无恙。比如,我们身体的免疫能力和其他机制(如抑制癌细胞复制的基因发挥作用),都可以避免恶势力的扩大 。
即使不能防微杜渐,癌细胞顺利在体内生成,身体也不会轻易就宣告放弃。
先是加以围堵,恶性细胞的成长。即使癌细胞已大举入侵心血管或淋巴管的细管,也只有少数能到达其他器官;这些侵犯者不一定能打败器官本身的抵抗力,成功地进行转移。大致来说,90%以上进入血管的癌细胞都在肝和肺部的微血管床中被捕捉、歼灭。
同时,癌细胞也会激起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反应,免疫系统会制造名为“抗体”的蛋白质分子来摧毁癌细胞,这和其击败细菌或病毒的方式相同。免疫系统还会动员淋巴结中的T细胞,使它们和入侵的癌细胞作战。
医生的责任:帮助患者战胜癌症
在癌症治疗上,亦不可忽视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
医生治疗癌症,先利用各类诊断工具来发现、了解身体到底是哪里出了什么毛病,再用外科手术、内科药物等方法来协助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但是事实上,人的身体本身所发挥的保护作用与自我修复功能,在治疗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常,癌症的传统疗法是手术、放疗、化疗,这是经过现代医学证明了的办法,有其合理性。这三种方法,都离不开一个基本判断:癌细胞是否转移?癌细胞如何转移?
具体说,淋巴系统遍布周身,是癌细胞转移的理想及首选通道。淋巴转移最早,因此进行肿瘤切除时,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放疗除了照射原发肿瘤病灶外,还要照射周围淋巴结。淋巴转移往往由近及远,如乳腺癌首先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之后转移到锁骨上、下淋巴结,甚至对侧腋窝淋巴结。直接侵入血管或经淋巴管进入血管的癌细胞,会随血流到达其他部位如肺、脑、肝和骨等,这就是血行转移。胃肠道癌常转移至肝和肺,乳腺癌、肾癌、骨肉瘤等常转移到肺,肺癌易转移至脑,前列腺癌易转移到骨。化疗就是为了避免癌细胞通过血行转移,而用药“沿途”消灭癌细胞。
以上治疗,可以概括为“攻击性治疗”,对于早期患者,这种治疗行之有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也认识到,单一的、过度的“攻击性治疗”会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将人体摧毁。对于中、晚期患者,应该采取“干预性治疗”。
“干预性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疾病对患者生活与生存带来的不利影响,控制或减缓该病的发展或恶化态势,帮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专业的、规范的表达就是:力求癌症患者延长“有生存质量的生存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