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模拟考试试题(2012潍坊一模)岳麓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4:55:26
文档

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模拟考试试题(2012潍坊一模)岳麓版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推荐度:
导读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历  史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

Ⅱ卷5至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文中“天之变局”是指当时

  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统治阶层出身的变化

  C.制度法令由混乱到统一    D.政局由动荡走向安定

2.桓公日:“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日:“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反映了当时

  ①社会分工更加细致    ②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③实行重农抑商    ④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据估计,宋代垦田数为7亿多亩,且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l.5倍。出现这一历史现

  象的原因有

  ①人口的增加  ②均田制的实施  ③租佃关系的盛行  ④曲辕犁的推广

  A.①②③    8.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4.(乾隆年间)在广东制糖业中,商人往往预先向蔗农发放糖本(资金),冬天则收取

  糖利。或预先向糖寮(作坊)放帐,待榨出糖后收取产品。这反映了当时广东

  A.商业资本垄断制糖业    B.抑商频l临破产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商业资本家

5.右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日:‘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    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    ④文人画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6.“秩序井然…‘清新”“丰满华丽…‘理性美”分别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特征。

  它所折射出的历史时期分别是

  A.明清、南北朝、唐朝、宋朝    B.西周、战国、唐朝、宋朝

  C.西周、南北朝、汉朝、明朝    D.西周、战国、汉朝、唐朝

7.观察下图,对其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崇魏晋风范  B.追求个性    C.注重意境神韵D.遵循法度

  8.孙中山评论某历史事件:“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

    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一

    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     D.五四 运动

  9.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l91 1年辛亥后到1921年中国党成立这段时问内

    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这部电影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③北京青年学生高呼

    “外争国权,内惩”口号上街④一大制定了民主纲领

    A.①②③    8.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时,李鸿章呈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就酌

    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这体现了

    A.洋务企业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B.洋务企业诱导民族工业产生

    C.封建官僚已有专利保护意识   D.封建垄断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ll·启蒙运动被誉为是文艺复兴的超越与发展。其“超越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民主与法治的主张

12.杨度在《金铁主义说》中说:“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立优胜劣

  败、适者生存之说,……举人世间所有事,逃出其公例之外者。”下列各项

  “能逃出其公例之外”的是

  A·殖民扩张    B.戊戌变法    c.袁世凯称帝D.十月

13.右图所示两部作品共同之处是

  A.揭露社会问题

  B.塑造英雄形象

  c.强调表现自我

  D.突出人的理性

14·《申报》在《巷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中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觳我蒸民,

    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这段祝词反映了当时中

    华民族的时代要求是

    A·民主富强    B.自主    c.超美驾欧D.君民共主

15.19世纪末《申报》评论:“现在沪上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起,千百人争购之,以

    得股为幸。”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上海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②股份制企业已产生③近代报刊以宣传经济为主

    ④民间资本非常活跃

    A.①②③    8.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6·鲁迅在《坟。灯下漫笔》中说:“它让中国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马克思也称它“使人不成其为人”。材料中的“它”是指

    A-世袭分封    l3.军功授爵    c.君主D.封建礼教

17.列宁说:“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这种t·巴黎公社式

  的国家管理机构”在苏俄具体表现为

  A.人民委员会    8.公社委员会

  c·人民代表大会D.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

18.近代中国,“赶火车…‘赶轮船…‘赶汽车”成为新的社会俗语。这一现象出现的原

  因有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③新式交通工具运行时间

  相对固定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对外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主动

  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A·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日本帝国主义完全占领中国   D.正面战场抗日进入高潮

20.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

    清华大学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调整的目的是

    A.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B.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c.创办与国际接轨的高等院校

    D.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21.下表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A.1948年    B.1957年    C.1962年D.1977年

  22.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

    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孤立中国的失败    B.美国与苏联争霸优势丧失

    c.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D.中国面f|缶苏联的重大威胁

  23.两极格局瓦解后,原有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未来多了一种不确定性。形成这种

    “不确定性”的因素有

    ①日本跻身世界政治大国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③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

    发生  ④欧盟的力量日益增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改革开放30年来,广交会从以往的“出口商品交易会”变成“进出IZl商品交易

    会”……中国的目标,是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这种变化反映了

    ①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  ②中国与世界接轨不断深入③中国30年改革

    开放的巨大成就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5.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说:“不结盟运动只是在冷战时代具有意义。”这一言论折射了

    A.不结盟运动失去了现实意义    B.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c.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时代主流    D.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关系准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l4分。第27题l2分。第28题l2分。第29题

    12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

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4分)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

以此为目的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的。……就自然条件而

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

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

是敌人。而是朋友。…-··它(南方叛乱诸州)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

出联邦合唱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

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6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

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规定外商“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入贡国家需表明臣属手中国。——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对外贸易的特点。(3分)

  材料二  暨上海开埠,外人麇集。彼时中西隔绝,风气锢蔽,洋商感于种种之不便,动受人欺。时则有宁波人穆炳元者,颇得外人之信用,无论何人接有大宗交易,必央穆为之居问;……及后,l'z-商业愈繁,穆一人不能兼顾,乃使其学徒出任介绍,此为上海洋商雇用买办之始。         ——《姚公鹤:上海闲话》

    (2)据材料二,分析买办出现的背景。买办阶层的出现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有什么特点?(5分)

    材料三  2005年1月至8月底,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纠纷调查44起,涉案金额高达l54亿美元,我国连续第11年成为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3)据所学知识,从国际贸易环境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4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是中国的自然法,任何人包括皇帝,对它必须遵守。它更是一切法律的指导原则,所有的法规都应该符合它的原则,不得违反。

                                             ——李约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4分)

    材料二  所有社会成员应相互约定把自己的全部权利交给一个人亦即君主,以建立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国家,而且契约一旦成立就不可推翻,人民应无条件服从君主。    

                                         ——摘自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三  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是天经地义的合法的行为。人民应

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摘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2)据材料二、三,指出霍布斯与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主张有什么不同?与材料

一相比,社会契约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材料四  当今社会,人们社会契约意识淡薄。“小悦悦”、老板“跑路”和交通肇事逃逸等类似事件频繁出现,挑战着国人的道德和法律底线。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加强社会契约意识的现实意义。(2分)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运动一般被公认为纯粹的教文明的产物,没有利用过也无须利用任何来自其他文明的精神资源。按此逻辑,启蒙运动所构想出的包括现代民主政治在内的全部现代性,乃至建筑在启蒙原则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文明,也都被看成了纯粹的西方性和西方文明。

    可是,西方文明在锻造现代性的时候远不是这样“自足”的。启蒙思想家们看到了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他们还看到了佛教、道教在中国都可以自由传道,这在他们口目中是欧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由此可见,启蒙运动的核心信奈——“自由、平等、博爱”的奠立,就曾得到过来自远东的中华儒家文明的支持和推动。

                                       ——摘编自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文档

山东省潍坊市2012届高三历史一轮模拟考试试题(2012潍坊一模)岳麓版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