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4.20路基施工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4:57:06
文档

2016.4.20路基施工方案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案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年5月25日1、编制说明、引用标准1.1引用标准1.1.1曹妃甸化学产业园区市政路网二期石化南一道工程、石化南三道工程、石化北五道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大道工程施工图纸;1.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
推荐度:
导读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案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年5月25日1、编制说明、引用标准1.1引用标准1.1.1曹妃甸化学产业园区市政路网二期石化南一道工程、石化南三道工程、石化北五道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大道工程施工图纸;1.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

路基施工方案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6年5月25日

1、编制说明、引用标准

1.1引用标准

1.1.1曹妃甸化学产业园区市政路网二期石化南一道工程、石化南三道工程、石化北五道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大道工程施工图纸;

1.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1.6现场调查资料。

1.2编制说明

1.2.1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现场地质情况等,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1.2.2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施工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工期。

1.2.3合理安排生产要素,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1.2.4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安排有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按照业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曹妃甸石化区是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的石化产业基地,地处唐山南部的渤海湾西岸,位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西邻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北邻三港池,东、南濒渤海,起步区域规划面积32.1平方公里,远期预留发展用地68.4平方公里。

曹妃甸石化区市政路网二期工程共包括园区规划的两条园区主干路(石化大道、石化北五道)、四条园区次干路(石化西路、石化南一道、石化南三道、石化南环),六条道路总长约17.971公里。六条道路沿线涉及道路工程、雨水工程、电力工程及交通设施建设等。

石化北五道起点与园区内规划的石化西路相交,终点与规划的石化北环相交,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2+027.309,道路全长2.027公里,道路红线宽30米。 

石化西路起点为园区内码头前沿消防通道临时路,终点为规划的石化南三道,道路全长5.857063公里。K0+262.522-K4+849.585道路红线宽30米,K5+667.082-K6+937.082道路红线宽24米。

石化南一道起点与规划的石化西路相交,终点与规划的石化东路相交,道路全长2.514公里。

石化南三道起点与规划的石化西路相交,终点与规划的石化东路相交,道路全长2.514公里。   

石化南环起点位于甸头立交桥南侧,终点与规划的石化东路相交,道路全长2.76公里。

石化大道起点与规划石化东路的相交,终点与规划的石化西路相交,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2+338.916,道路全长2.339公里。

根据勘察报告以及实地踏勘本区域为吹填土,土质松散,以粉砂为主,混有黏性土以及淤泥质土,含植物根系及贝壳。根据曹妃甸地区的设计与施工总结的经验故,本次按照图纸要求路基处理方案应按照如下型式进行处理:

石化西路、石化南一道、石化南三道、石化南环以及石化北五道路基范围内整体普通段换填2.5m厚山皮石,加厚段换填3.5m山皮石。石化大道均换填2.6m。

2.2工程数量

路基处理工程数量汇总表

道路名称处理长度工程量强夯压实
挖充填土(m³)

挖淤泥质土(m³)

回填冲填土(m³)

弃冲填土(m³)

填山皮石(m³)

(㎡)
石化南一道2458.249109833.2134240.442944.2213036.6173672.255353.6
石化南三道2465.749131480.6160698.443156.2267320.7170495.456107.1
石化北五道1991.819335.5107943.238629.3166074.7170057.748542.6
石化西路5832.3772156581929791736305550373426133916
石化南环2692.2488687 80195408493177761197
石化大道2338.916425787.65 907.8140010.65400705124241
合计 1460781.95595861379521.51500485.651466003.3479357.3
2.3工期计划

根据各条道路工程量及施工队伍划分情况,工期计划安排如下。

序号分项工程名称石化南一道、石化北五道和石化南三道石化西路石化大道和石化南环道
1路基工程2016.3.15-2016.10.15

2016.3.20-2016.11.20

2016.5.8-2016.11.8

2.4自然条件

化学产业园区所在地自然条件优越,南、北临海,均为依托深水港口的优良岸线资源。园区向东拥有工业区最大的围海造地板块,具有依托深水港口发展临港工业的良好条件。

2.4.1气象条件

曹妃甸所在地属于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

1)、降雨

依据唐海站1970-2005年观测数据显示,曹妃甸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96.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934毫米(1977年),月最大降水量为1975年9月的5.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为1975年7月31日的266.2毫米。

2)、风

本海区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盛行偏西北风,春、夏季盛行偏南和东南向风。根据1996年~1999年曹妃甸头断续三年资料统计,多年常风向为S,频率12.5%,次常风向SW向,频率8.2%;强风向NE,实测最大风速22米/秒。甸头测站全年6级(风速10.8米/秒)以上大风出现频率6.2%;7级(风速13.8米/秒)以上大风出现频率1.2%。秋冬季大风日数稍多。

3)、雾

以唐海站统计资料显示,曹妃甸工业区所在地能见度≤1km的雾日数年平均22天,年最多雾日数37天(1990年),年最少雾日数8天(1986年)。

5)、台风

台风(热带气旋)对本海区影响不大。平均三年出现一次,但有时一年内出现两次。台风多出现在7~9月,少数在10月出现。近年来对唐山地区造成较大灾害的台风有:1997年8月20日的11号台风、2005年8月8~10日麦莎台风。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

6)、相对湿度

5~9月相对湿度较大,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86%,发生在7月。10月~翌年4月相对湿度较小,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为44%,发生在2月。

7)、雷暴

多年平均雷暴日为12天,多数雷暴日出现在6~8月。

2.4.2水文条件

1)、潮汐

曹妃甸海域的潮汐性质系数为0.77,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曹妃甸理论最低潮面在当地平均海平面下1.77米,在黄海平均海平面下1.71米。由差比分析计算工程海域的潮汐特征,平均高潮位2.53米,平均低潮位1.01米,平均潮差1.54米,平均海平面1.77米。

根据塘沽海洋站1950~1981年实测潮位资料统计,32年发生1米以上的增水253次,平均每年7.9次,2米以上的增水7次,平均每4.6年一次,最大增水值为2.52米(1960年11月);发生1.3米以上的减水81次,平均每年2.5次;2米以上的减水7次,平均每4.6年一次,减水最大值为2.84米(1968年1月)。增、减水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分别占全年发生次数的76.2%和77.8%。唐山海域发生风暴潮的气象背景与塘沽基本一致,但缺少水体集聚的地理条件,曹妃甸海域增减水幅度约为塘沽站的60~70%。

2)、波浪

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996~1997年、1999年先后两次对曹妃甸海域进行为期一年的波浪观测,经统计分析:本海区以风浪为主,风浪频率为80%以上。常浪向S向,频率11.1%;次常浪向SW向,频率7.5%;强浪向ENE,实测最大波高4.9米,出现在1996年10月,该方向波高≥1.6米以上波高出现频率1.7%;次强浪向NE向,实测最大波高4.1米。夏季波高略小,冬、春季波高较大。

3)、海流

曹妃甸海域的涨潮偏西,落潮偏东。其流向受地形控制明显,近岸水域及甸头附近的潮流沿等深线运动。1996年实测该海区最大流速出现在甸头前附近的深槽处,最大涨潮流速1.41米/秒,流向280°(5#点),实测最大落潮潮流速0.99米/秒,流向190°(柳赞河口10#点);垂线平均涨潮最大流速1.168米/秒,流向279°(5#点),垂线平均落潮最大流速0.9米/秒流向183°(10#点);涨落急时底层流速仍然较大,最大流速达0.91米/秒。

4)、冰况

曹妃甸水域的初冰日为12月中、下旬,终冰日为2月中旬至下旬,多年平均冰期85天,实际有冰日65天左右,无冰日20天。一般年份曹妃甸和南堡沿岸的固定冰宽度500~1500米,最大可达5000米;固定冰厚度15~30厘米,最大可达45厘米左右。重冰年份严重冰期40~60天,最多75天,结冰范围是常年的2~3倍,甚至会延伸至渤海中部海面。流冰厚度一般为10~20厘米,重叠冰厚度30~40厘米,漂流速度0.3~0.5米/秒,最大可达1.2米/秒,流向与涨落潮流向一致。

5)、区域内河流水文

根据《曹妃甸工业区化学产业园区(起步区)防洪排涝及竖向布置专项规划》成果,本次规划区域水系为淡水水系,在南、北侧各设置一座挡潮排涝泵闸。

化学产业园区起步区沿海堤设置随塘河、沿石化大道北侧设置曹妃河,水系布局平面上呈“三横两纵”:“三横”从北向南依次为石化北河、曹妃河、石化南河;“两纵”从西向东依次为石化西河(包括北段、南一段、南二段),石化东河。规划河道最低水位1.5m,最高水位3.5m。

2.4.3施工场地气候

采用曹妃甸港区西北侧南堡盐场气象站、曹妃甸港区东部大清河盐场气象站、曹妃甸以北40余公里唐海气象站、新建的曹妃甸港区气象站1983年-2002年资料得知,曹妃甸工业区所在地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19.3℃,月平均最高气温26.4℃,月平均最低气温-3.8℃。

2.5路基构造图

石化南一道、石化南三道、石化北五道、石化南环、石化西路路基处理设计图

石化大道路基处理设计图

3、难点、特点分析

(1)地质条件差施工区域属于吹沙造地,淤泥较深,地下水位高,路基施工难度大。

(2)路基均为换填路段,外弃土方量大、填筑石方量大、填方厚度高,保证强夯夯实质量存在一定的困难。

4、开挖方案比选

根据曹妃甸工业区地质,结合现场试验段施工经验,制定了四种开挖方式,不管是哪种开挖方式,都要求山皮石及时回填,开挖和回填距离保持在3-5米范围。即边挖边填,机械设备利用已填筑的山皮石作为向前不断施工的平台。

 

  

开挖填筑方式

开挖填筑方式优点缺点备注
先两侧后中间填筑方式开槽速度快机械作业空间较小,开挖土方无法及时外运,容易造成涌泥和塌方,施工难度增大,安全隐患也较大。山皮石填筑时,运输车辆和挖机冲突,换填纵向有两道接茬,接茬处理费工费力,质量也不易保证。

方式一
先中间后两侧填筑方式开槽速度快方式二
左右两侧开挖填筑方式机械作业空间适中,可以左右交替前进

机械设备协调难度大,路基边开挖边弃土边填筑,需要协调好开挖速度、填筑速度、外运土方速度。

方式三
全断面开挖填筑方式机械作业空间大,机械之间影响小

方式四
经过四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对比,其中开挖填筑方式三和四比较合理。

5、总体施工计划安排

根据现场勘察,结核队伍实际情况将本工程分为两个工区。

序号工区段落划分工程量分配
1

一工区

石化南一道K0+000-K2+513.749

挖方244074.6m³

回填山皮石173672.2m³

强夯压实55353.6㎡

2石化大道K0+000-K2+338.916挖方425787.65m³

回填山皮石400705m³

强夯压实124241㎡

3石化北五道K0+000-K2+027.309

挖土方197278.7 m³

回填山皮石170057.7 m³

强夯压实48542.6㎡

4

二工区

石化南三道K0+000-K2+513.749

挖土方292179m³

回填山皮石170495.4 m³

强夯压实56107.1㎡

5石化南环K0+000-K2+720.022挖土方488687m³

回填山皮石1777m³

强夯压实61197㎡

6石化西路K0+262.522-K4+849.585

K5+667.082-K6+937.082

挖土方408637 m³

回填山皮石373426 m³

强夯压实133916㎡

6、主要人员及劳动力计划、设备

6.1主要人员配制

职务姓名职责
项目经理何磊负责项目的全面工作
项目副经理张鑫负责一工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项目副经理李宁负责二工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项目总工程师王喜弘负责全面技术质量工作
石化南一道主管杜则兵负责石化南一道内路基施工工作
石化南三道主管关小明负责石化南三道内路基施工工作
石化北五道主管郭培杰负责石化北五道内路基施工工作
石化西路主管杜玉生负责石化西路内路基施工工作
石化南环主管关小明负责石化南环内路基施工工作
石化大道主管刘少明负责石化大道内路基施工工作
安监吕安夫负责施工安全检查监督工作
6.2劳动力计划

工区段落队伍负责人队伍内人员配制(人数)
现场工长施工技术员专职安全员测量员材料员工人合计人数总人数
队伍一石化南一道1121121018126
队伍二石化南三道1121121018
队伍三石化北五道1121121018
队伍四石化西路北段 

1121121018
队伍五石化西路中段

1121121018
队伍六

石化西路南段

1121121018
队伍七

石化大道1121121018
6.3机械设备

施工主要的机械及设备均由施工协作队伍自带。目前机械状态良好,整洁一新,已做好开工前保养工作,能确保施工时的正常使用。拟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路基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设备

名称

型号一工区二工区
1挖掘机小松240

1212
2装载机龙工50

1212
3强夯机ZL505066
4压路机XSM22066
5推土机移山160

66
6自卸车25t5050
6.4材料配置

   本工程路基主要为填石方路基,采用石料厂进料。红岩、金刚自卸车运输,共计需填筑石方约146多万方。路基填料石方采用山皮石,石料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路基下层填料山皮石中碎石含量不小于总重量70%,最大粒径不大于500mm,大块山皮石应铺设于路基底部,粒径自下向上递减。路基上层填料山皮石中碎石含量不小于总重量70%,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

7、施工工艺流程图

8、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8.1施工准备

(1)在施工开始前,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资料进行仔细审核、复核,组织试验人员进行原材料检测,使用合格材料。

(2)施工恢复定线,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水准点(导线点)进行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交接桩、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加密、原地面复测等。具体如下:

1)交接桩。在设计院、道路指挥部、监理处、我部共同认可的情况下,对所提供的点逐一与设计图纸核对、辨认、标识并加以保护。

2)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控制点复测。导线复测采用全站仪测边、量角进行一级导线复核;水准复测采用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复核完毕后,提交正式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报告。

3)原地表复测。根据设计图纸提供路基横断面进行相应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采用GPS定中桩、钢尺量距离、水准仪测高程方式进行,横断面选点位置主要是地形变化处,纵断面在地形变化较大处适当加密。

4)导线点、水准点加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院所提供点全线分布情况,在道路两侧适当加密。控制网的测设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边控制网的量测、计算。

(3)石料场选定,提前选定石料场。山皮石根据施工图纸要求,上层山皮石中碎石含量不小于总重量的70%,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下层山皮石中碎石含量不小于总重量的70%,最大粒径不大于500mm,石材无风化且抗压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4)试验路段:主体工程开工前,各条道路选取一段长度不小于100米的路段作为试验段,选用相同的填料,采用不同的填筑厚度、不同的夯实机具及不同的夯实遍数,随夯实随测其压实度直至达设计要求,记录压实设备的类型和施工工序及夯实遍数。

根据试验情况得出压实所用的设备类型及数量、松铺系数、松铺厚度、设备组合及压实遍数,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8.2路基基础处理

根据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以及现场调查,本区域为吹填土,土质松散,以粉砂土为主,混有黏性土以及淤泥质土。场地内存在可液化土层,故本场地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不能作为天然路基使用,需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图纸设计为:石化南一道、石化南三道、石化北五道、石化南环、石化西路路基范围内普通段换填2.5m山皮石(压实后),加厚段换填3.5m山皮石(压实后)。石化大道山皮石填筑厚度为3.2m,预留沉降量为0.6m,夯实后山皮石为2.6m。

8.3路基开挖填筑

施工方法:下层山采取一次性填筑到位,填筑时采用推土机推平,个别不平处应挖机配合人工进行平整,石块的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石屑,使空隙填满。最后达到层面平整、无孤石突出,以保证夯实,最后2击沉降量不大于50mm为强夯完成。强夯机夯实后经检验合格后开始填筑30cm上层山皮石,上层山皮石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振动压路机强震碾压不少于6遍,压实沉降差平均值不大于5mm,标准差不大于3mm。

8.3.1原地面开挖施工

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开挖。挖方机械施工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开挖出的土方如经检验合格可用于路基填土的,在运距100m内可用推土机至填方区;运距大于100m的则用自卸汽车运至填方区,如不能用于填土的则运至弃土场堆放。

机械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应设置临时高程控制桩,挖制开挖土面标高,防止超挖。

8.3.2山皮石换填

(1)下层山皮石填筑根据要求,采取一次性填筑到位,填筑时采用推土机推平,个别不平处应挖机配合人工进行平整,石块的大面向下摆放平稳,紧密靠拢,所有缝隙填以小石块或石屑、石屑,使空隙填满。

(2)路基填料的石料强度不小于30Mpa,路基下层填料山皮石中碎石含量不小于总重量70%,最大粒径不大于500mm,大块山皮石应铺设于路基底部,粒径自下向上递减。路基上层填料山皮石中碎石含量不小于总重量70%,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

(3)填筑时规划好车辆运行路线,专人指挥倾卸,先中间后两侧推填。填料卸下后,先用大型推土机粗平,使填筑层表面大致平整,然后人工配合挖机填小块找平、填塞孔洞。最后达到层面平整、无孤石突出,以保证夯实,强夯机夯实后经检验合格后开始填筑30cm上层山皮石。

(4)路基填筑时,要保持表面平整,并做成2%的双向横坡以利排水。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要超出设计宽度至少50厘米,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5)填土路基分段施工时,其交接处不在同时间填筑则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如两段同时施工时,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6)路基下层填料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进行上层填料填筑;下层填料不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上层填料不得进行。

8.3.3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端交界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则应分层互相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开挖换填路段严格按照试验段总结的压实沉降数据控制开挖深度,预留沉降高度,避免超挖及超填。

路基换填过程中应及时清运挤出淤泥。

(1)下层填料强夯注意事项

①下层山皮石采用强夯压实,最后2击沉降量不大于50mm为强夯完成。

②石化南一道、石化西路点夯夯击能采用2500KN.m、满夯夯击能采用1200KN.m。石化北五道、石化南环、石化南三道点夯夯击能采用3000KN.m、满夯夯击能采用1200KN.m。石化大道点夯夯击能采用700KN.m、满夯夯击能采用500KN.m。

③夯击边数采用2边点夯,交叉步点,夯击点布置形状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采用矩形布置,夯击点间距5米。

  

点夯夯击点平面布置图              满夯夯击点平面布置图

④强夯应由内向外,隔行跳夯击大的原则完成全部夯点施工。

⑤全路段强夯结束后,用推土机推平地机,用低能量进行满夯,将表面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实地基高程

(2)上层填料碾压注意事项

①碾压时,从低处向高处排压,前后两次轮迹须重叠1/2轮宽,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②当路基填筑至路基顶部时,摊铺平整后,首先用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不平部位。平地机细平后,再用压路机碾压,确保路基顶部平整密实。

③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宜用慢速,最大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给合进退式进行,对于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采用手扶振动压路机或平板振动器进行压实。

④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压实效果,采用自重不小于18T的压路机,最少强震6遍。

⑤路基填筑成型后,检查路基的路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等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⑥在整个路基施工中,严格控制“五度”。即:宽度、坡度、平整度、填筑高度、密实度。

8.3.4土方外运

路基土方采取边开挖边外运,计算预留好需要回填的冲填土存放两侧红线旁边。

8.4临时排水施工

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大,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在土石方施工过程组织有效的临时排水系统非常重要。 

在土石方施工前,按要求回填原地面的沟塘,坑等可能积水的地方。结合现场地势情况,设置临时排水系统,以防场地在施工前有积水,泡浸原地面,破坏原地面的稳定性,增加施工工程量。 

(1)、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

将临时排水主沟引导入施工现场现有排水沟。

土方作业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支沟,将施工作业区的雨水引入临时排水主沟。

(2)、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方向

临时排水支沟→临时排水主沟。

(3)、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永久排水系统施工和土石方施工结束后,对增设的临时排水沟进行回填。

临时排水支沟的施工和回填 

为便于土石方施工作业面的施工,根据现场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沟,以保证施工范围内排水流畅。临时排水沟截面约100厘米×100厘米,沟底坡度为1%。 

在每个施工段土方施工前,先由测量员放出临时排沟的边线,再由人工配合机械沿着边线开挖沟槽至规定沟底标高,挖出来的土堆放在沟槽边,当路基施工完后,对增设的临时排水沟进行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临时排水支沟进行回填并设置新的排水支沟,支沟回填方法与沟塘处理相同。

9、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

9.1验收标准

石化南一道、石化南三道、石化南环、石化北五道、石化西路山皮石路基顶面设计弯沉值不大于200(0.01mm)。石化大道山皮石路基顶面设计弯沉值不大于136.7(0.01mm)。路床顶达到压实度标准及土层顶面弯沉值要求时,经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施工路面结构。

9.2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9.2.1山皮石路基标高控制

(1)施工前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质量教育,做好技术交底,让其了解上层山皮石填料的意义。

(2)重视对上层山皮石填料的处理,加强对上层山皮石填料的粒径以及填筑厚度的控制。

9.2.2路基强夯

(1)施工前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质量教育,做好技术交底,让其了解路基强夯的意义。

(2)严格控制夯锤的重量以及落距,确保夯击能满足设计要求。

(3)严格控制夯点的位置,将强现场管理,避免漏夯。

(4)严格按照试验段得出的数据,控制夯击次数以及夯沉量。

9.3 质量控制重点

9.3.1路基填筑成型后,检查路基的路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等,然后编制出整修计划。现场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修整计划进行修整,修整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9.3.2严格控制“五度”。即宽度、坡度、平整度、填筑高度、压实度。

9.3.3施工现场保证填方材料质量,路基填料的强度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强度要求。按规范对沿线填筑材料进行检测,同时应保证试验频率。

9.4质量保证体系

路基工程施工设有专职技术员监督管理,每一分项工程完工后,先由现场施工人员根据质量标准检验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并得到批准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质量,不定期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见下图)。

9.5质量目标及质量计划

质量目标:优质工程,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杜绝较大质量问题发生。

9.6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1)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质量保障体系。

(2)设置专职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由项目总工程师专门负责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质量制度的实施,贯彻工序自检抽检程序,项目工程部对总工程师负责。

9.7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主抓质量,主管技术人员负责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组成从上到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2)实行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自上至下的管理体系,实行全员质量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各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发生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不查清楚原因不放过,不处理好不放过,不受到教育不放过)进行处理,并进行奖罚。

(3)准备齐全图纸、合同文件、各种有关的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方法等技术性文件,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工人进行学习、培训,达到熟练掌握运用,各自尽快投入适应本工程的施工生产,确保工程质量。

(4)做好恢复定线和测量放样工作;配备适量的先进的测量仪器,确保构造物和线路的平面位置和空间位置符合图纸和规范标准。

10、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0.1安全目标

(1)无重大安全事故和管线事故、重大设备、人身伤亡事故;

(2)安全教育率100%。

10.2安全体系

我项目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制的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10.3安全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生产组织机构,标段设置专职安全员,工区设兼职安全员。

(3)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贯彻安全工作中“五同时”和“三不放过”原则,严格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奖惩分明。

(4)制定工序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前认真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禁止违章作业。

(5)全方位齐抓共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6)职工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活动,学习工序工种的安全规程,严格按规程进行施工。

(7)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梯子和台阶采取防滑措施。

(8)由于施工机械和车辆调动频繁,相互干扰,因此施工地段必须设置各种警告标志,夜间应有良好的照明,限速行驶,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

(9)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为各分项工程的参加人员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

(10)作业前必须检查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照明设施等,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11)大型机具较多,多班作业,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变换频繁,因此要建立健全机械的操作责任制以及交制度,并加强管理,避免失误,确保安全生产。

11、环境保护措施

11.1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2)对树木、植被及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施工中的环保重点。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植物时,应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3)临时用地范围内的耕地应按要求进行复耕。

(4)对路基工程的弃土场应进行平整造地,不向河流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5)营造良好环境,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域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清理卫生,同时在生活区内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6)尽早开展防护、排水工程的施工及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尽量防止水土流失。

(7)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8)对有害物质(如燃料、废料、垃圾等)要通过焚烧或其它措施处理后运至经环保部门同意的地点进行掩埋,防止对动、植物及环境造成危害。

11.2水环境保护措施

(1)生活污水按设计分别采用二级生化设施或化粪池处理;

(2)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超标排放,造成河流和水源污染;

(3)来自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的污水,必须严格净化处理,并经检验符合环保标准后,方可排入水中;

(4)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用沟壕或堤坝同生活水源隔开,并避免污染生活水源。

11.3大气环境及粉尘的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洒水,尽可能防止灰尘对生产人员和其它人员造成危害及对农作物的污染;

(2)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对易飞扬的物料用蓬布覆盖严密,且装料适度,不得超限;车辆轮胎及车外表用水冲洗干净,不得污染道路;

(3)对于易飞扬和易松散的储存材料用彩条布严密覆盖;

(4)干燥季节进行路堤施工时,洒水以保证材料及表面湿润,避免尘土飞扬。

11.4固体废弃物

(1)施工营地和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集中清理;

(2)施工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可经当地环保部门同意后,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3)报废材料或施工中返工的挖除材料立即运出施工现场并进行掩埋等处理,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以保证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4)工程竣工后,认真清理沿线杂物,拆除临建。

11.5噪声污染控制

(1)对使用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2)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工作;

(5)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11、职业健康控制措施

(1)每天供应的餐食必须干净卫生,不给项目及施工人员提供未炒或隔夜的剩饭菜。

(2)施工人员发生病毒传染时,应及时隔离并向有关防疫部门报告,积极配合处理。

(3)做好对项目及施工人员针对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病等的宣传教育工作。

(4)施工现场需配制急救箱一个,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12、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应尽量减少现场使用的砂子、碎石等材料存放量,砂子、碎石应分大堆存放。进场山皮石尽量减少有含土量,影响路基施工。

(2)时刻注意天气预报,遇到雨雪天,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3)雨前做好现场地面排水系统,主要便道应将路基碾压坚实,确保雨天道路循环通畅,不淹不冲、不陷不滑。

13、 应急预案

13.1应急反应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其组织机构图如下: 

13.2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分工职责

组长职责

①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②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③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④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业安排。 

⑤在场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⑥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职责

①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②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③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④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通讯联络组职责

①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②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③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技术支持组职责

①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②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③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④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安全保卫组职责

①事故发生后,立即设置警戒线,以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②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③保护受害人财产。

④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抢险抢修组职责

①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②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③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④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医疗救治组职责

①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②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③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后勤保障组职责

①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②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13.3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

13.3.1 应急电话

在安全生产方面进行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电话、通讯的畅通和正确应用,对事故的及时急救、控制事故的严重度具有很大的作用,发生事故和情况向远程有关单位部门发报救电话。

施工前将有关部门人员的电话号码告知每一位施工人员。

13.3.2急救箱

(1)急救箱的配备

急救箱的配备应以简单和适用为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2)急救箱使用注意事项

①有专人保管,但不上锁。

②定期更换超过消毒期的敷料和过期药品,每次急救后要补充。

③放置在施工现场的工人居住工棚里,派专人保管,项目人员将具体位置进行交底。

13.3.3  其它应急设备和设施

(1)现场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安全情况,甚至发生事故,夜间施工采光和照明情况不好,在应急处理时就配备有应急照明,如可充电工作灯、电筒等设备。

(2)现场有危险情况,在应急处理时需要有用于危险区域隔离的警戒带、安全禁止、警告、提示等标志牌。设置在事故发生区域及各个主要路口位置处。

(3)为了安全逃生、救生需要,还要配置安全带、安全绳、担架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工具。

文档

2016.4.20路基施工方案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路基施工方案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曹妃甸化工园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2016年5月25日1、编制说明、引用标准1.1引用标准1.1.1曹妃甸化学产业园区市政路网二期石化南一道工程、石化南三道工程、石化北五道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南环工程、石化大道工程施工图纸;1.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