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 12月28日全体教职工会议第二次讨论通过
· 教职工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 2
· 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工作量考核细则 4
· 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 5
· 管理人员管理工作考核方案 7
· 教职工师德考核实施办法 8
· 教职工出勤考核细则 10
· 教职工工作量考核细则 11
· 教职工教育教学过程考核细则 12
· 教职工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细则 13
青川县石坝乡中心小学校
教师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
为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主动性,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激励长效机制,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试行实施办法。
一 实施对象
正式教师,“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
二 绩效考核项目及计分标准
绩效考核共100分。其中师德10分,出勤10分,教育教学工作量35分,教育教学过程20分,教育教学业绩25分。学校制定各项目具体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三 教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
(一)基础性绩效工资部分为绩效工资的70%,按月随工资下拨。
(1)、病假两年以上,学校报告教育主管部门,发基础性绩效工资的65%;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校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扣发当月基础性绩效工资:
1、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处罚的;
2、违反计划生育的;
3、严重违反师德受到处分的;
4、当月旷工3天及以上者。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为绩效工资的30%,经考核后年终一次性发放。
1、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对象
参加了学校年度绩效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班主任,“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2、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包括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职工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及补助绩效工资三部分。
休假半年以上者,奖励性绩效工资发一半,一年以上者不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⑴ 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 学校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乘以15%
直接分配给班主任的总额 = 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65%,
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 = 直接分配给班主任的总额÷班主任工作量考核得分总和×班主任工作量考核得分
分配给管理干部的总额 = 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35%
管理干部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 = 分配给干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学校管理干部学年度管理工作量考核总得分×管理干部学年度管理工作量得分
2教职工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
教职工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 学校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班主任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奖励及补助绩效工作 ﹢ 教职工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惩罚部分
教职工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 = 教职工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全校教职工学年度绩效考核得分总和×教职工学年度绩效考核得分
⑶ 奖励及补助绩效工资包括:
1年度全勤100元;
2为学校教育教学做出重大贡献者100至300元;
3弘扬正气、见义勇为、事迹突出者,产生重要影响的好人好事者100至200元。
4超课时补助每节课3.00元,代课补助每节课5.00元。
5兼职人员工作补助(由学校校务会议根据兼职人员实际工作量研究决定补助标准)。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学年度绩效考核为“不合格”,不得享受学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
⑴ 师德考核不合格的;
⑵ 解除聘用合同的;
⑶ 在编不在岗的;
⑷ 从事第二职业的;
⑸ 连续旷工10天或学年累计旷工15天的。
四、绩效考核的方法与程序
执行《青教发【2009】124号》文件。
五、绩效考核的组织管理
(一)学校设立绩效考核委员会和考核小组。学校考核委员会主任、考核小组组长:王建邦,考核委员会委员和考核小组成员:景友贵、王友顺、张平均、杨小平、薛永贵、汤琼、陈妍、李文军。
(二)执行《青教发【2009】124号》文件
六、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一)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度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论据。是教师专业技术年度考核的依据。
(二)对学年度绩效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不发放相应学年度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也要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学校其他正式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参照本试行办法执行。
八、本试行办法由青川县石坝乡中心小学校负责解释。
九、本试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工作量考核细则
一、班主任学年度工作量计算办法。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教育部、省教厅班主任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折算班主任工作量。其计算公式为:
班主任学年度工作量 = 教师学年度人均课时数×30%×班级系数×班级人数系数
二、班级人数系数:25人以下班级系数为1;25及以上人数班级系数为1.1。
三、班级系数:学生完全住校的班级系数为1.1;其他班级系数为1,毕业班加0.1。
四、学校管理干部工作量:计算公式为:
学校管理干部指:副校长、主任、工会、团队干部、出纳。学校管理干部工作量 = 班主任学年度平均工作量×管理工作量
系数。
管理工作量系数:
副校长:系数为1.1;教导主任、后勤主任:系数为1;团队干部、工会、出纳,系数均为0.5。
一级
| 指标 | 二级指标 | 考核标准 |
| 政治 思想 [10分] | 1、政治观点1分 | 态度明朗,观点鲜明,符合现行方针和政治形势。 |
| 2、水平1分 | 正确领会现行党和国家、各级和主管部门的教育、法规 | |
| 3、道德品质2分 | 为人正直友善,襟怀坦荡,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品的纯正。 | |
| 4、职业品德2分 |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 |
| 5、组织纪律4分 | 服从领导和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 |
| 常规 管理[50分] | 6、组织建设6分 | 班团组织健全,自制能力强,管理效果好。 |
| 7、制度、形象4分 | 班级规章制度健全,科学合理,要求明确,具有实效性。 | |
| 8、班风建设10分 | 班级学生团结互助,具有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各方面纪律好。做到无随意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无在校园追逐打闹现象,无攀爬围墙现象,无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现象,无敲诈、偷窃现象,无早恋、上网吧现象,无抽烟、喝酒、现象、无购买“三无”食品现象。衣着整洁,无奇装异服、烫发、染发、超短发、带首饰、穿花裤、无袖衫等现象;教育学生尊敬教职工,无顶撞现象,校园内无骑车追逐现象。上课、课间、课外活动时的纪律;爱护花草、树木、环境,节约水电等资源情况;爱护电力、消防等公共设施,爱护课桌板凳、门窗壁画等公共财产情况;红领巾佩戴等情况。 | |
| 9、学风建设15分 | 形成学习激励竞争机制,学习氛围好,学习风气浓厚。教室中午、课间和其他休息时间,无学生疯打吵闹嘈杂声;上课有精神;课堂发言积极踊跃;学习有疑问,积极请教老师、同学;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作业按时完成、完成;学习主动性强,成绩稳中求升;自习时间无老师在与有老师在一个样;双休作业质量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学习心理素质好,遇挫折不放弃,成绩下滑能及时调整情绪,不妒嫉他人;服从班级管理,接受老师教育,学习有目标,不经常到处游逛,无违纪;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习惯;有课堂发言和质疑习惯;作业按时、完成,及时上交,书写工整;安静自习及作业的习惯;竞争欲望,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有明显的教室文化氛围;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有“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良好氛围。 | |
| 10、环境建设8分 | 具有良好的爱清洁讲卫生习惯,教室、寝室、公共区经常保持清新整洁、美观、卫生。教室布置大方、富有特色。教室内外的墙壁无污染,地面无杂物、纸屑。 | |
| 11、活动组织2分 | 重视各项活动,认真组织指导,获得荣誉次数多。 | |
| 13、财产管理3分 | 爱护学校公物,损害公物主动赔偿,公物维护好。 | |
| 14、学籍管理2分 | 按时、按要求上报各类学籍表册,学生流向明确,有记载。 | |
| 到位 [12分] | 15、星期日3分 | 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到位,了解学生到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 16、晚睡午休2分 | 按时到位清点缺位学生,协助管理本班学生。 | |
| 17、两操、集会5分 | 按时到本班学生队伍旁,维持好本班学生纪律秩序。侯场集队时做到快、静、齐,队伍中不能有说话、打闹等现象。 | |
| 18、其他2分 | 按时到位,管好本班学生纪律。 | |
| 安全 管理 [20分] | 19、重视程度5分 | 安全意识强,思想上重视程度高,行动上管理力度大。 |
| 20、管理措施5分 | 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班规班纪及安全措施、预案。 | |
| 21、偶发事件处理4分 | 按程序及时妥善处理偶发事件,教育处理效果好。 | |
| 22、效果6分 | 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
| [8分] | 23、家长评价3分 | 评价反映好,对管理满意度高,主动要求子女到班级就读。 |
| 24、学生评价5分 | 有意、无意评价好,愿意让其作班主任。 | |
| 班主任如有以下情况者,学校将不发放学期考核津贴。 | (1)、不能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家长意见较大者;2)、因失职、渎职造成班级较大事故者或对班级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教育处理不力者;(3)、因工作不努力、不负责而导致班级班风、学风差或不服从学校安排而导致工作无法开展者;(4)学期考核不及格者 | |
| 总分 | ||
一、管理人员学年度管理工作考核总分100分,其中教职工测评60分,管理领导考核40分
二、副校长、主任、工会、团队干部、出纳的管理领导为校长。
三、考核细则
(一)、教职工测评细则
| 姓 名: 职 务: | |||||
| 考核内容 | 分值 | 教职工评分 | 考核内容 | 分值 | 教职工评分 |
| 工作管理有序,制度健全 | 5 | 作风正派 民主 公正 | 5 | ||
| 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 | 5 | 廉政 勤政 实干 | 20 | ||
| 过程管理认真 有序 严密 | 15 | 政令畅通,工作效率高 | 10 | ||
| 工作勤奋,完成分管工作主动、效果好 | 40 | 总 分 | 100 | ||
| 姓 名: 职 务: | |||||
| 考核内容 | 分值 | 领导评分 | 考核内容 | 分值 | 领导评分 |
| 工作管理有序,制度健全 | 5 | 作风正派 团结 谋发展 | 10 | ||
| 工作 组织 协调能力强 | 5 | 廉政 勤政 实干 创新 | 10 | ||
| 过程管理认真 有序 严密 | 15 | 有一定科研水平 | 5 | ||
| 教学工作质量高 | 5 | 政令畅通,工作效率高 | 5 | ||
| 分管工作主动积极,目标任务完成效果好 | 40 | 总 分 | 100 | ||
一、师德考核细则
| 考核 要点 | 分 值 | 考 核 内 容 | 满分 | 考核 评分 |
| 爱国 守法 | 15 | 1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 4 | |
| 2自觉维护学校荣誉和教师形象。无违背党和国家的言行。不向学生传播有害身心健康的言论和观点。 | 3 | |||
| 3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学习。 | 3 | |||
| 4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事业。 | 2 | |||
| 5不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 | 3 | |||
| 敬业 奉献 | 15 | 6服从安排,爱校如家,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 3 | |
| 7教学环节工作扎实、认真,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 3 | |||
| 8重视学困生工作,积极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和学业水平。 | 3 | |||
| 9认真完成工目标任务。 | 4 | |||
| 10主动积极参与临时性工作,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 | 3 | |||
| 热爱 学生 | 15 | 1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的成绩名次。 | 3 | |
| 12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现象。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主动帮助和辅导,效果明显。 | 3 | |||
| 13注重安全教育,在学校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保护学生的安全,及时制止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危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 | 3 | |||
| 14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 3 | |||
| 教书 育人 | 15 | 15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3 | |
| 16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3 | |||
| 17将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 3 | |||
| 18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 3 | |||
| 为人 师表 | 15 | 1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 3 | |
| 20与领导及同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协作。 | 3 | |||
| 21接受社会和家长监督,与家长关系和谐,共同育人。 | 3 | |||
| 22不乱收费,不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等。 | 3 | |||
| 23不进行有偿补课和家教,不利用职责之便谋私利。 | 3 |
| 终身 学习 | 15 | 24积极参加课改实验、教师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 3 | |
| 25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任务。 | 3 | |||
| 26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同志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 3 | |||
| 27潜心研究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水平。 | 3 | |||
| 28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研论文。 | 3 | |||
| 评价 (10分) | 29家长评价反映好。 | 5 | ||
| 30学生评价反映好。 | 5 | |||
| 总分 | 100 | |||
由学校考核小组进行按《考核细则》考评。
三、 考核结果使用
㈠ 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职务评聘、评选各类型骨干教师、表彰奖励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职务评聘、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评选各级骨干教师、表彰奖励时一票否决,在岗位聘任中予以低聘、缓聘或解聘。对经教育仍不改正、师德考核仍不合格的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政纪处分。
㈡ 师德考核结果分优秀(90分及以上)、合格(90分以下,60分及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三个等次。优秀率一般掌握在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20%以内。
总分在90分以下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总分在80分以下者,不能参与任何级别的先进评选。
总分在70分以下者,年度考核不能定为合格。
总分在60分以下者,本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㈢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师德考核等级为不合格:
1.擅自脱离工作岗位,或学年内有矿工旷课现象,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
2.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3. 在工作日从事第二职业,组织或者参与有偿家教活动的;
4. 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校利益的;
5. 有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6. 违纪违法受处分的。
四、 附则
㈠ 本细则未尽事宜,由学校补充完善,解释权在学校。
㈡ 本细则适用于全校所有教职员工。
㈢ 本细则自教代会通过之日起执行。
教职工出勤考核细则
一、教职工出勤量化考核范围包括上课、办公、会议、集会、活动以及其他学校规定的教职工应到场的。计算出勤考核分值时以考核记录为准扣分。
二、迟到、早退每一次扣0.5分。
三、请事假1节课扣0.3分(请事假3节折合事假1天),请事假每学期5天以内每天扣1分,超过5天,每天扣2分;会议、集会、活动等请事假一次按事假0.5天计算扣分。
四、请病假每节课0.2分(请病假5节课折合病假1天),请病假每学期10天以内每天扣0.5分,超过10天,每天扣1分;会议、集会、活动等请病假一次按病假0.5天计算扣分。
五、旷课1节扣2分(旷课3节折合旷课1天),旷课或旷工1天扣6分。
六、全年全勤在特殊奖励中奖励100元。
七、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学习、培训、考察等,在文件规定时间内不记假亦不扣分,超出文件规定的时间部分按事假扣分。
八、国家有明文规定的假期,在规定期限内不扣分,超出规定期限部分按请假类别记假扣分。
九、教职工每学期(不能学年累计)可减除1天事假或病假(先事假后病假)不扣分。
工作量考核细则
一、工作量,考核总分为35分。
教职工工作量为所任教各学科工作量之和。
学科工作量 =周实际任教节数×课程系数×班级人数系数×工作周数。
达到全体教职工平均工作量(管理干部达到其规定工作量)者记35分,未达到者按以下公式2计算工作量得分,超过全体教职工平均工作量(管理干部超过其规定工作量)部分按照3.00元每节课的标准计超课时补贴。
男教师年满55周岁,女教师年满50周岁者,在年度工作量与全体教师平均工作量相差每周不超过1节的情况下可视为达到全体教师平均工作量,记35分。差距每周超过1节者,可另加1节计算。
二、公式1:
教师任教科目工作量=教师周实际工作量 ×课程系数×工作周数。
公式2:
教师工作量得分 = 教师各任教科目工作量之和÷全体教职工平均工作量× 35分。
三、课程系数:
学前班及小学班: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等统考科目课程系数为1.1,其余非统考科目课程系数为1;
初中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系数为1.1,其余课程系数为1。
人数系数:20人以下0.9;20-30人1;30人以上1.1。
四、担任管理职务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得分:
规定的管理干部周工作量: 副校长6节,主任8节,其他人员11节.
| 教育教学过程考核细则(20分) | |
| 考核项目 | 考 核 内 容 |
| 教学进度及工作总结(1分) | 1、各学科有进度计划0.5分 |
| 2、其末有工作总结,无雷同的。0.5分 | |
| 备课(5分) | 1、 教案字迹工整,完整,无照搬照抄,下载的课件具备教案要素。1.5分 |
| 2、各科教案前有进度计划,按教学常规要求备过程的。 1.5分 | |
| 3、累计课时数无漏备现象的。1.5分。 | |
| 4、及时接受检查的。0.5分。 | |
| 上课 (6分) | 1、按时到位,不迟到,不早退,不吸烟,不拖堂,不使用电话 1.5分 |
| 2、课堂上能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进行教学的。 计1分。 | |
| 3、上课能使用普通话,板书规范,语言文明,表达流畅,教态自然,无体罚和变相体罚 2分 | |
| 4、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评课教师、学生反映良好。 计1.5分 | |
| 批改作业 (6分) | 1、无错判、误判、有批阅日期的。计2分。 |
| 2、能更正错题、无漏披的。计2分。 | |
| 3、批改工整,有激励方式的。计1分。 | |
| 4、作文中有相关批语,按课程计划布置作业的计1分。 | |
| 辅导差生 (1分) | 1、辅导差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有时间、过程和方法。计1分 |
| 考试(1分) | 1、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单元及期中检测的。计1分 |
| 校教职工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细则 | |||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考评标准及分值 | 得分 |
| 教育效果 【5分】 | 班 风【1.5分】 | 班风好计1.5分,一般计1分,差计0.5分。 | |
| 学 风【1.5分】 | 学风好计1.5分,一般计1分,差计0.5分。 | ||
| 行为习惯【2分】 | 班级学生行为习惯良好计2分,一般计1.5分,差计1分。 | ||
| 教学效果 【15分】 | 计划和进度【1分】 | 完全按计划和进度计1分,不按计划和进度计0分。 | |
| 完成教学任务 【12分】 | 目标完成率:完成达100%计6分,100%以上至110%以下奖励1分,110%以上奖励2分,80%及以上至100%以下按目标完成率乘以6分计算,80%以下计0分。 小学毕业班春季毕业会考科目达到同类学校第五名计6分,上升一位奖1分,下降一位扣1分,倒数第一计0分;初中毕业班春季毕业会考科目达到同类学校倒数第二位计6分,上升一位奖1分,倒数第一计0分。 | ||
| 及格率:按公式“优生率目标完成比例×2”计算得分 | |||
| 优生率:按公式“优生率目标完成比例×2”计算得分 | |||
| 学困生转化:转化好计2分,一般计1.5分,差计0分。 | |||
| 学生学科素质【1分】 | 有明显提高计1分,不明显计0.5分。 | ||
| 学生创新能力【1分】 | 创新能力有提高计1分,不明显计0.5分。 | ||
| 教研业绩 【2.5分】 | 教学研究、改革 | 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改革,有实验课题计1分,没有课题计0分。 | |
| 教学竞赛 | 参加或指导各类竞赛,省级1分,市、县级0.5分。 | ||
| 论文撰写 | 发表国家、省级论文1分,市、县级0.5分。 | ||
| 教师发展 【25分】 | 参加各类培训 | 各类培训缺一次扣0.5分。 | |
| 继续教育 | 没有完成教师继续教育任务的扣1分。 | ||
| 参加教研活动 | 缺席一次扣0.5分。 | ||
| 各类荣誉 | 省、市级及以上计1分,县级计0.5分。 | ||
| 提升学历 | 在合格学历基础上取得高一级学历计0.5分,学历不合格的扣0.5分。 | ||
| 合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