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4:56:23
文档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慧心妙笔青春远航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棱角(léng)粗糙(zào)截然不同(jié)如释重付(fù)B.生疏(shū)秀气(xìu)与日具增(jù)前呼后拥(yōng)C.庇护(bì)瘦削(xuē)长途跋涉(bá)雕梁画栋(dòn
推荐度:
导读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慧心妙笔青春远航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棱角(léng)粗糙(zào)截然不同(jié)如释重付(fù)B.生疏(shū)秀气(xìu)与日具增(jù)前呼后拥(yōng)C.庇护(bì)瘦削(xuē)长途跋涉(bá)雕梁画栋(dòn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慧心妙笔青春远航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棱角(léng)粗糙(zào)截然不同(jié)如释重付(fù)

B.生疏(shū)秀气(xìu)与日具增(jù)前呼后拥(yōng)

C.庇护(bì)瘦削(xuē)长途跋涉(bá)雕梁画栋(dòng)

D.章显(zhāng)瞳仁(tóng)间不容发(fā)一气呵成(hē)

三、句子默写

五、选择题

5.下列关于名著中的“离开”,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离开家乡,是因为他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

B.《简·爱》中,简·爱之所以拒绝圣约翰的求婚,是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爱情。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跟冬妮娅分手,是担心自己身体的伤残拖累冬妮娅。

D.《红岩》中,刘思扬脱离资产阶级而投身,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主义信仰。

六、名著阅读

6.班级将要开展《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专题:困难与方法

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有道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的诸多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道理。请举一例加以简析。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会欣赏他人

①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互动关系有一个显著的特质,即彼此欣赏。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同时,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两者相较,似乎后者更为重要。

②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对被人赏识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当年,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因为欣赏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便四处打听小说的作者,并鲜明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意。小说的作者由于得到前辈的肯定与欣赏,受到了极大激励,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③欣赏他人,能让他人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也能使自己从中受益,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以被欣赏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欣赏他人,把信心和力量给予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留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④那么,如何才能学会欣赏他人呢?

⑤欣赏他人,要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非凡智慧和眼力。西晋时,初涉文坛的左思,名不见经传,十年辛苦写就的《三都赋》,却无人问津。文学大家皇甫谧仔细读了《三都赋》之后,欣然命笔,为其写下序言,这才有了“洛阳纸贵”的文学盛况。若没有皇甫谧慧眼识珠,《三都赋》或许就会石沉大海,左思或许就会终生寂寂无闻。

⑥欣赏他人,需要摒弃嫉妒的心理,拥有宽广的胸襟。《避暑录话》载:嘉祐年间,苏洵父子到京师谒见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三苏”的文章,极力推荐援引。后来,当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了苏轼的科考文章后,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在欧阳修的大力提携之下,“三苏”很快在北宋文坛崭露头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当然,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值得欣赏的是被欣赏者内存的真善美和外露的才艺,而不是瑕疵。当声名鹊起后的海明威拜访誉为“文学助产士”的庞德时,庞德在充分肯定海明威创作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海明威创作上的某些问题。海明威日后能成功创作《老人与海》等经典巨作,除了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庞德式告诫”。

⑧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在人际交往中,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内心会充满丰富的善意;而一味挑剔他人的人,生命中往往是一片荒芜。学会欣赏他人,成人达己,何乐而不为?

(文/沈栖,有删改)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请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出对事例的分析。

15.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

16.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评析下面这位老师的做法。

老师问:“落日像什么?”一个孩子说:“像种子。”其他孩子顿时哄笑起来。老师说:“你的想象力太棒了!落日落下去,明天会升起新的太阳,就像种子会发芽一样!”那个孩子的眼睛顿时像星星一样亮了起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开在回家的路上

①立春了!天亮堂起来了!一条条树枝上那么多春天的眼睛。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

②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

③“明天回家吃炸糖糕吧。”母亲打来电话说。回家,回家。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再看一眼这明媚朴实的

婆婆纳,不禁想起母亲纺织的老粗布。

④去年春天,听说村口来了一家印染花布的,母亲赶忙把她年轻时熬夜织成的最后一卷白粗布从箱底搬出来,请人印染上花色,反复洗晒晾干,捶平整,做好的十几个床单全分给了我和弟媳。那些粗布床单,冬暖夏凉,越铺越柔软。可惜,年轻的时候,我不懂。记得20年前我出嫁时,母亲问我要不要这种老粗布,我一口回绝说,只喜欢洋

气的花洋布。就像从前,吃住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生活在幸福里的人。

⑤“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线,你瞧这条线又向北移了一指宽。”每年冬至一到,母亲常常指着地上的房檐影子说。爽朗的话语里充满无限的希冀和温暖,怕冷的我立即觉得春天就要来了。

⑥“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每当我发了新书,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儿,坐下来,翻着课本,轻声读上一阵子。那种如饥似渴的沉醉使一旁幼小的我对读书充满莫名的亲近感和神圣感。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的母亲把美丽的读书梦传给了我。

⑦花盆里的指甲草从泥里钻出两片圆圆的子叶。看着,盼着……终于茎叶间开出了紫的、红的花。母亲采几朵最新鲜的花儿配了白矾,于碗底的凹槽里捣成花泥,敷在我的指甲上,再用扁豆角叶子包好,白线缠紧。这样连染五六次,我的指甲便红得发紫,到学校比红夺冠的骄傲至今历历在目。

⑧与母亲同框的一幕幕,像许多落地生根的画,每一幅,都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

⑨母亲是从外县远嫁过来的。老实巴交的父亲一贫如洗,母亲硬是把一个荒凉的家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我的伙伴丽说:“你们家的欢笑和明朗全是你娘带来的。”没错。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

⑩长大后,我在村子里教书,中午常回家吃饭。“今天咋没听见你们学校的上课铃响?”有天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问我。我心里咯噔一声,说:“改点儿了,还没来得及调整。”原来还一直在牵挂着我,就像我一直牵挂着她一样。

⑪临走,母亲很自然地用手捏了捏我的自行车轮胎,然后拿来打气管打气。我立

在那里,像个上学将走的孩童。“看这链子干的,你蹬着不沉呐?”母亲又拿来机油瓶子,用一根鸡毛沾满油,轻触着链子,另一只手缓缓转动脚蹬子。油一滴一滴渗进去,两三圈后,车链子变得油亮亮的。我蹬上充满气、膏过油的自行车,一缕风吹过耳边,飞向白云朵朵的蓝天。

十、作文

22.题目:点点善意暖人心

生活中,微小的善意像丝丝春风,驱散寒意;像缕缕阳光,温暖人心……

请你捕捉生活中两三个小善举,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表达真情实感。

23.力合则效用大,力散则效果微。

这句话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体要明确。

参:

1.慧心妙笔青春远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用正楷抄写“慧心妙笔青春远航”即可,注意“慧、航”的正确写法。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粗糙(zào)——cāo,如释重付——如释重负;

B.秀气(xìu)——xiù,与日具增——与日俱增;

D.章显——彰显,间不容发(fā)——fà;

故选C。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敲棋子落灯花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略

4.(1)不言而喻

(2)将“许多”放到“保护”的前面

(3)既……也……(或:不仅……还……)

【详解】(1)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不用说就能明白”可用成语“不言而喻”替换。

(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中国已经采取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许多措施”语序不当,应该将“许多”放到“保护”的前面。(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联系上下文可知,“说明中国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与“为世界上其他受威胁物种的保护带来希望”是递进关系,可以用“既……也……”或“不仅……还……”等进行连接。

5.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C.保尔选择和冬妮娅分手,是因为两人由于阶级不同,价值观始终也是不同的,保尔因容忍不了冬妮娅庸俗的个人主义思想而分手。两人并非真正心灵契合的爱人,他们的分离是必然的;

故选C。

6.示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调芭蕉扇。悟空先是钻入铁扇公主腹中,却得到一把假扇。后来悟空变成牛魔王从铁扇公主那里骗走真扇,但回途中却被牛魔王骗回。最终孙悟空和猪八戒等战牛魔王,逼得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扇灭火焰。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可见,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时,要多角度思考,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最终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详解】《西游记》的主体部分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唐僧师徒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上还特别棘手,但最终都被他们解决了,这充分证明了“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举出一个这类故事,简要叙述经过即可。

示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万寿山,到五庄观投宿。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镇元大仙之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八戒怂恿悟空偷果,三个师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骂。悟忍毁骂,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遍寻仙方,最后求得观音医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并与悟空结为兄弟。可见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方设法解决,最后终能战胜困难。

7.(1)(2)看(3)如果8.D 9.B 10.(1)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曹刿)取胜的原因。(2)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贼军)就渡过黄河离开了。11.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时刻进攻;/守贞趁风势猛烈、飞沙扬尘时进攻。

【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1)句意:齐军大败。师,。

(2)句意:我看到他们车辙杂乱。视,看。

(3)句意:如果等风停了。若,如果。

8.本题考查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A.不同,连词,和/动词,给,给予;

B.不同,助动词,可以/副词,大约;

C.不同,动词,对……说/名词,称谓;

D.相同,名词,当时/名词,当时;故选D。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汉人全都来了,只有这么多。今日可全部活捉,然后平定天下。“汉军尽来”写汉军全都来了,“只有此耳”是对汉军形势的判断,“今日并可生擒”是推论,“然后平定天下”是结果。故断为: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故选B。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既,已经;克,战胜;其,曹刿;故,原因。

②重点词:骑,骑兵;复,又;乃,于是,就;去,离开。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曹刿抓住“彼竭我盈”的时刻进攻;根据【乙】“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憔类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可知,守贞趁风势猛烈、飞沙扬尘时进攻。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追击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曹刿缘故。曹刿回答道:“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衰竭了。敌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军。齐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军事实力难以估测,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他们车辙杂乱,远望军旗也倒了,所以追赶他们。”

【乙】癸亥年,晋军到达白团卫村安营。人马都渴了,(于是)在营中挖井,刚挖出水(井)就坍塌了。士兵们只好取井泥绞出泥汁喝。契丹大军包抄过来,渐渐围住营寨。这天,东北风猛烈,尘土飞扬,吹断树木。契丹国主坐在车中对众人说:“汉人全都来了,只有这么多。今日可全部活捉,然后平定天下。”命令(军士)下马,拔除晋营的树障,箭矢如雨点般射进晋营。营兵大声呼喊:“招讨使为何不出击,而让士卒白白送死!”诸将都请求出击,杜威说:“等风势稍缓,观察他们的进退情况再说。”守贞说:“这风正是来帮助我们的。敌众我寡,在黑风中,敌人推测不出我们有多少(兵力);如果等风停了,我们就没有

一个能活着的人了。”立刻传令各军合力攻击敌军。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兵奋力

出击,风势更加猛烈,沙尘遮蔽天日,如同夜晚,敌军最终大败。当时步兵、骑兵一齐出击,追袭了二十多里。追到阳城东边,贼军刚要排成队列,我军骑兵又攻击他们,(贼军)就渡

过黄河离开了。

12.月光照进松林,林间斑驳的光影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动江水,朵朵奔涌的浪花犹如白

雪纷纷扬扬。

【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意思是松林中斑驳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间白浪腾涌,犹如积雪崩落。在此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流畅、通顺的语言描绘

即可。

示例:皎洁的月光映照松林,林间光影斑驳好似片片碎金;大风吹拂满面,浪花奔涌犹如纷

纷白雪。

13.学会欣赏他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4.示例:若欧阳修没有宽广的胸襟

和对人才的欣赏,或许“唐宋家”中就不会有“三苏”的位置。(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15.补充论证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的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16.示例:这位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是一个会欣赏他人的人。这位老师懂得每个人都渴望得到

他人的赏识,并且具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智慧和眼力,他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

定和赞扬,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这位老师的欣赏也会进一步激发

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进步。

【解析】13.本题考查中心论点。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然后通过举例论证和

道理论证的方述了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了如何才能学会欣赏他人,紧接着又补充论述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最后引用培根的话深化论点,总结全文。因此

文章的题目“学会欣赏他人”即为中心论点。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据。

第⑥段的事例,是欧阳修对“三苏”的推荐援引,“在欧阳修的大力提携之下,‘三苏’很快在

北宋文坛崭露头角”,补充的句子可从反面进行假设,如:假如没有欧阳修宽广的胸襟和对

人才的大力提携,或许“三苏”就不会跻身于“唐宋家”之列。

15.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第⑦段写了“当然,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结合“值得欣赏的是被欣赏者内存的真善美和外露的才艺,而不是瑕疵”“庞德在充分肯定海明威创作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海明威创作上的某些问题”等内容可知,这里补充论证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的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理解。

结合“你的想象力太棒了!落日落下去,明天会升起新的太阳,就像种子会发芽一样”可知,这位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是一个会欣赏他人的人。他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那个孩子的眼睛顿时像星星一样亮了起来”说明这位老师的欣赏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进步。

17.路遇小花;品味母爱;歌颂母亲,/点明主旨18.立春了,回家的田间小路上开满了婆婆纳;/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亲“我”无微不至的爱/

以及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对“我”的感染,/感到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19.“盘算”指心里算计或筹划;“撬开”指把棍棒等的一头插入缝中或孔中,用力扳或压另一头,使东西移动或分开。/用两个词来写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其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紫藤的蓄势待放和梅花、迎春花不畏严寒早早开放的样子。20.表达了对母亲朴实、勤劳的品质和乐观、优雅的生活态度的赞扬;/也表达了对母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的感恩之情,/体

现了“我”将继承母亲的优点,像她一样真实朴素而乐观地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决心。

21.示例:文中的母亲在“我”发新书时总是放下活儿读书的情节打动了我,这种对书的热爱和她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让人感动。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她从来都以身作则,让我明白要勤奋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

“描绘春景,奠定情感基调”对应第①段;

第一空。结合第②段“在寒冷的日子里盼春,于料峭的日子里寻春,那些花不是花,芽也不是芽,而是温暖的感觉,明亮的化身,使人在黯淡的日子里保持着爱和希望”,可概括为:

路遇小花;

第二空。结合第⑨段“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可概括为:品味母爱;

第三空。结合第⑭段,“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可概括为:歌颂母亲,点明主旨。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第③段“走在松软的田间小路上,一大片素净的蓝色小花突然出现在我的脚边,星星般灿烂!春天才掀开一角,它们已迫不及待抖落出一地春天。不,每朵小花都是一个盛开的春天。一种我从未注意过的花,竟齐刷刷开在我回家的路边!忙查‘识花君’,是婆婆纳”分析,立春了,回家的田间小路上开满了婆婆纳;

结合第⑨段“我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第⑭段“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分析,在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亲对“我”无

微不至的爱以及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对“我”的感染,感到如春天般明亮而温暖。1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开头段中,“紫藤还在盘算着如何艳压群芳,春梅已悄悄冒出满身红蕾,早开了一朵两朵,

和迎春一起撬开冬天的壳”,写了紫藤、春梅、迎春等花朵迎接春天的情景。“盘算”原指心

里算计或筹划,对事情的经过或结果进行仔细而从容的反复思考。“撬开”指用杠棒或尖利的工具借助支点拨动而打开东西。紫藤“盘算”、春梅“撬开”,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以人的心理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静候春天、蓄势待放的样子和春梅满身红蕾,开了一朵两朵,和迎春不畏严寒早早开放的样子。

2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第⑭段“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是对母亲的评价。

“母亲就这样生活了一辈子”表达了对母亲朴实、勤劳的品质和乐观、优雅的生活态度的赞扬;“她的生活态度和美好品质始终感染着我”写出母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结合第⑨段中“我

们家之所以成为一个家,我之所以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童年,全靠活成了一束光的母亲”分析,表达了对母亲带给“我”的积极影响的感恩之情;“引领着我迈向朴素真实的生活”也体现了“我”将继承母亲的优点,像她一样真实朴素而乐观地过好自己的生活的决心。

21.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文中打动自己的情节,并说说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即可。

示例:儿子高考后的一天,母亲塞给“我”5000块钱,让“我”给孩子上大学用,这一情节令我感动。母亲饱经风霜,几乎没有收入,这5000块钱不过是“我”平时给的零用钱加上每月一

百多块的养老金积攒的,对她来说不啻一笔巨款。这让我想起我妈妈省吃俭用,从不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为了我买学习资料和上辅导班等,却不惜一切代价。我从中明白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的爱,宁可苦了自己,也要为子女付出全部。

22.例文:

点点善意暖人心

善良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正是由于善良,我们这个世界才更加温暖,更加幸福!

几个月前,在市场门口发生的一件事,我至今未忘。

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和老妈去河阳广场照相,刚好路过市场门口时,忽然听到一阵阵凄凉的音乐,我停下脚步挤进人群一看,地上有一张布,布的一半写了许许多多的字,另一半还有一个有被子盖着一个人,旁边还有非常旧的音响。我看了布上的字,才知道这一家了发生了不幸的事,他的丈夫出了大车祸,腿被撞断了,事故司机也跑了,他要自己去医院做手术,可是,他们没钱,医院不接收,这才出来讨钱啊!

周围的人越来越多,都静静看着,都看这一家人三口人,三岁小孩和他老妈都穿的破烂,可没有几个给钱的。正在这时,从市场里走过来一个老爷爷,小眼睛,白白的胡子,头发也全白了,精神非常好,他手拿着几个烧饼,挤过人群,来到这家人面前。他将烧饼轻轻地放在布上,然后轻声说:“这些你们先吃着,等一会我再来。”说着就离开了。

二十分钟过去了,只见老爷爷又回来了,满头大汗,将手伸进怀里,摸出一个小钱包,拉开拉链,拿出一张100元的钱,递给那位妇女,又说了声:“这钱你们慢慢用吧!”就离开人群。

在场的人们看到老爷爷这个举动,大家都感动了,有的人拿出了十元,有的人拿出五元,都来帮助这家人。那小孩的老妈感动地流出眼泪。

朋友们,看到这个场景,你是不是也感受到善良,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啊!是的,只要我们都有善良的心,我们才能感觉得到温暖。

请献出你的善良与爱心,让这个世界更加温暖,更加美好吧!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要求以“点点善意暖人心”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分析题目、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点点善意”“微小的善意”“生活中两三个小善举”,可知应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选取体现善意的事例进写作。“点点”“记叙两三个”提示了作文中的事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三个,可写他人对自己的善意的对待,也可以写自己为他人做过的小善举。

2.选材构思。文体要写成记叙文。可以写他人对自己善意的对待,这个他人可以是同学,刚刚转入一个新的学校,可以说是“举目无亲”,有位同学和自己热情的打招呼,帮助自己安排铺位,还自己熟悉校园、认识同学。他的行为让自己感受到了善意与温暖。可以写自己对他人付出的善意,如写自己去乘坐公交车去市里,遇到一位带孩子的妇女忘记了带零钱,结果无法上车,孩子又一直哭闹,自己帮她投币,献出了一份善意与爱心。写作时,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或抒情为表达主旨,抒发真情。

23.例文:

团结合作才能成功

曾经在《动物探秘》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故事:草原上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转眼之间便烧到一处蚁穴,一群蚂蚁即将成为大火的牺牲品。危急时刻,无数只蚂蚁抱成团,形成一个庞大的蚁球,向火场外滚去。虽然最外层的蚂蚁被大火烧焦,但大部分蚂蚁却逃出火场,保住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方能成功。

古往今来,懂得团结合作的人,往往都能取得成功。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曹操势力逐渐强大,他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夺取刘表的荆州和孙权的江东。公元208年,曹操领军二十多万南征,声势浩大,一时势不可挡。而当时刘备力量弱小,孙权的势力也无法抵挡。刘备派诸葛亮到江东联合孙权,从而孙刘联合,两军精诚合作,最终在赤壁大败曹军,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佳话,从而也决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面对强大的曹操,如果刘备和孙权各自为战,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所以,他们精诚团结,才能凭借长江天险,在赤壁一战中大败强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反,那些不善于团结合作的人,也往往把自己推向失败的深渊。想当年,太平天国之初,一路势如破竹,打得清兵望风而逃,不到几年,便取得了清的半壁江山。可就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几大天王不是一鼓作气,直捣腐朽清廷的“黄龙”,而是好大喜功,相互猜忌,最终发生内讧,导致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诛,石达开出走……最终,一盘散沙般的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下失败了。多么惨痛的教训啊!金田子弟辛辛苦苦建立

的太平天国,由于自己内部的不团结,导致堡垒从内部瓦解。

战场上的团结合作,方能战胜强敌;科学上的团结合作,方能取得成功;商业竞争中的团结合作,方能实现双赢……所以,唯有团结合作,方能铸就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材料“力合则效用大,力散则效果微”意思是:团结合作方能产生巨大的效用,松散的效果就会非常微小。因此材料可以转化为以“合作”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合作”即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它

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合作。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可以提高效率;合作可以共赢,可以更有成就感。所以可以这样开掘主题:“合作”是“社会人”的标志,因为孤立的“自然人”是不存在的。小到个人,中到家庭、集体,大到国家,社会都离不开合作。当今社会充满竞争,但更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合作万事兴等。

第二,构思选材。此题可以写记叙文,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有过与他人合作的经历。你也许曾经以合唱团成员的身份和其他成员一同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表演,也许曾经和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起完成课外调研报告,也许曾经和同伴一起组队参加青少年文化宫的科技节发明创造活动,也许曾经和三五好友一起组队玩网络游戏,也许曾经和舞蹈队的其他队友一起完成双人合舞……我们可以回忆自己脑海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与他人合作的经历,细细地描写合作的整个过程。将合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心情的变化、所作出的努力和调整、最后的结果写清楚。可以写议论文,论述“合作”的重要性,论证角度有“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合作是

人类生存的必须”“个人离不开集体”“团结互助才能由弱变强”“协作就是力量”“合作共赢”等。要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来丰富作文内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合作的佳话:齐桓公与管仲的合作,成就了“春秋五霸”的不朽传奇;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合作,谱写了“高

山流水”的传世佳话;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作,铸就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诞生等。

文档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请用正楷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慧心妙笔青春远航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棱角(léng)粗糙(zào)截然不同(jié)如释重付(fù)B.生疏(shū)秀气(xìu)与日具增(jù)前呼后拥(yōng)C.庇护(bì)瘦削(xuē)长途跋涉(bá)雕梁画栋(dòn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