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预防医学专业用)
前言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理论上全面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学习医学心理学对于提高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了解临床上患者的心理状态,搞好医患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转变传统的医学观念,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卫生部已将医学心理学列为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和医师职称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牢固树立心身相关的辨证观点,掌握普通心理学、心身疾病、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卫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精神疾病学》等后继临床各科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学生将心理学与医学紧密相连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学会运用心理诊断和治疗等技术为临床服务,从而真正作到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改进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本大纲供学院预防医学本科专业教学应用,总学时为30学时。
教学组织与方法
【教学组织】
本门课程在学院教务处和人文社科部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按照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授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多以互动式、讨论式形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方法】
1.备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要求,针对学生情况,认真备课,做好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分清主次,区别难易,合理分配。根据情况组织集体备课和试讲。
2.课堂讲授:讲课采用大班集中的形式,按大纲进行。讲课时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讲课内容要新而精,特别是要反映当前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3.考核:课程结束时考核。试题要体现多样性、灵活性,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章 次 | 授课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验学时 | 总学时 | 备注 |
| 绪论 | 1 | 1 | |||
| 第一章 | 主要理论 | 3 | 3 | ||
| 第二章 | 人的心理 | 8 | 2 | 10 | 实验室 |
| 第三章 | 心理健康 | 2 | 2 | ||
| 第四章 | 心理应激 | 2 | 2 | ||
| 第五章 | 心理评估 | 1 | 1 | 2 | |
| 第六章 | 心理干预 | 2 | 2 | ||
| 第七章 | 心身疾病 | 2 | 2 | ||
| 第八章 | 异常心理 | 2 | 2 | ||
| 第九章 | 其他心理问题 | 1 | 1 | ||
| 第十章 |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 1 | 1 | ||
| 第十一章 | 医学心理咨询 | 1 | 1 | ||
| 考 试 | 1 | 1 | |||
| 合 计 | 27 | 3 | 30 |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3.掌握:医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2.详细讲解:医学心理学概述
3.重点讲解:医学心理学概念、医学模式、医学心理学的任务
【授课学时】1学时
第一章 主要理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生物学理论和其他理论
2.熟悉:行为理论、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理论的理论内容
3.掌握:行为理论、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心理生物学理论和其他理论
2.详细讲解:四大理论的内容
3.重点讲解:四大理论在临床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授课学时】3学时
第二章 人的心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概念
2.熟悉:感知觉与思维、情绪与情感、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动机冲突常见的心理防御
机制、遗忘理论思维和记忆的分类
3.掌握: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的内容,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意志、心境、人格、性格、气质、动机的概念、特性及应用需要的层次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认知过程的生理基础
2.详细讲解: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的分类和关系
3.重点讲解: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的每一过程中的概念、特征及临床应用
【授课学时】10学时
第三章 心理健康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任务及人的发展理论
2.熟悉: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3.掌握: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和
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人的发展和生命周期
2.详细讲解: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3.重点讲解: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年龄段心理健康问
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四章 心理应激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应激理论
2.熟悉:生活事件分类、应激与心身健康的关系
3.掌握:应激、应激源的概念,应激过程及每一过程的意义,心理应激的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应激理论及与临床的关系
2.详细讲解:生活事件
3.重点讲解:应激、应激源的概念,应激过程及每一过程的意义,心理应激的应对措施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五章 心理评估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评估的发展史
2.熟悉:心理评估的概念、种类和用途
3.掌握:应用心理测验的原则,效度、信度、常模的概念,常用心理测验的名称、应用方法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智力测验
2.详细讲解:人格测验
3.重点讲解:心理评估概念、分类,评定量表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六章 心理干预
【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心理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和适应症
3.掌握:心理治疗的定义、心理治疗的原则和程序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各种心理治疗的发展
2.详细讲解:森田疗法、松弛疗法、催眠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3.重点讲解:总论、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患者中心疗法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七章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身医学发展的历史、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2.熟悉:心身疾病的分类及常见心身疾病
3.掌握: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心身医学发展的历史、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2.详细讲解:临床各科常见心身疾病
3.重点讲解: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授课学时】2学时
第八章 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
【目的要求】
1.了解:异常心理的分类
2.熟悉: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不良行为的表现
3.掌握:异常心理的定义、判定标准、焦虑和抑郁的干预措施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异常心理分类
2.详细讲解: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常见不良行为
3.重点讲解:异常心理判定标准、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
【授课学时】2学时
第九章 临床医学其它心理问题
【目的要求】
1.了解:药物心理效应
2.熟悉:睡眠心理、康复心理的心理行为问题
3.掌握:疼痛心理、手术心理的干预措施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药物心理
2.详细讲解:睡眠心理、康复心理
3.重点讲解:疼痛心理、手术心理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十章 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目的要求】
1.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
2.熟悉:病人的心理需要医患关系及其意义
3.掌握:病人心理特点及病人的角色转换,医患关系的模式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人的求医行为
2.详细讲解:医患关系
3.重点讲解:病人心理
【授课学时】1学时
第十一章 医学心理咨询
【目的要求】
1.了解:心理咨询的发展史
2.熟悉:心理咨询的方法、医学心理咨询的范围
3.掌握: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
2.详细讲解:心理咨询的工作模式
3.重点讲解:心理咨询的定义、医学心理咨询的内容
【授课学时】1学时
实验
1. 普通心理学实验 实验室 2学时
2. 心理测验 教室 1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