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5 05:29:22
文档

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试题

教材教法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_;(2)___;(3)___。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
推荐度:
导读教材教法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_;(2)___;(3)___。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
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 

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 

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_;(2)___;(3)___。 

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 

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 

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 

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 

4.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___特征,而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则通常有着___的特点。 

10.小学生的评价受__的态度和评价调节;____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11.在家里被娇生惯养、处境优越的孩子通常自我评价_;而在家庭缺乏地位、不被重视的孩子则自我评价一般_。 

4.人们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被称之为___能力,它又叫做____。 

18创造力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19.培养儿童良好的性格,光有情感上的体验还不够,必须经过__以形成__的行为方式,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1)___;(2)____;(3)_____;(4)_____。 

9.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即______、______的良好配合、_____的训练。

11.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_______的、_______的、______的心理特征。我们在学习时,不要把年龄特征与____简单对应。 

2.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从_______;从_______;由_________。 

4.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心理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近代以来,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即____、_____、______。 

5.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实现的。 

6.小学阶段,教学的任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1)____、2)______、3)______。 

12.一般来说,教学工作的实施,由_、__、__、__几个环节构成,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小学工作具体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3.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____,面向___,面向_____。” 

6.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个性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 )。 

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 ),年长学生可选择(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 ),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 )。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 )。 

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 )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 )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 )。 

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 )。 

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 )。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 

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 

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特点。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三、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 

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 ) 

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 ) 

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 

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 ) 

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 

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 

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 ) 

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 

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 

四、讨论 

1.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培养孩子获得良好性格? 

1.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八、实例分析(第45小题6分,第46小题5分,共11分) 

46.东汉名将马援,小时候并不怎么样。有一次,他见到同学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诵《诗》、《书》,举止娴雅,学识渊博,马援见了很惭愧,他哥安慰说:“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晚器,晚成。”马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努力,更加刻苦,后来很有作为。这说明了什么,对教师的启示是什么? 

2.二年级学生李民,学习成绩一般,平时身上较脏且时有臭昧,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请问如何调整这个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五、教育实践应用题 

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 

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  作业一

一、简答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特点。

(1)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性。

(2)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观。

(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观。

(4)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心理学化。

(5)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2、语文学习方法的基本特征。

(1)继承性。

(2)综合性。

(3)层次性。

(4)发展性。

3、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

(1)双边性特点。

(2)双部性特点。

(3)双型性特点。

4、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模式。

(1)讲授模式。

(2)渗透模式。

(3)交流模式。

(4)诊疗模式。

(5)规程模式。

5、感知体验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情感熏陶型。

(2)语感品味型。

(3)审美悟道型。

6、运用自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要明确目标。

(2)要重视动机的激发。

(3)要指导自学方法。

7、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综合性。

(3)情意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兼顾性原则。

8、发展训练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思维训练型。

(2)技能训练型。

(3)跳摘训练型。

(4)渗透训练型。

9、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

(1)适应时代发展,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2)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完成语文教育任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4)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学生智力的需要。

10、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引导点拨型

(2)领导管理型

(3)教导达标型                                 

11、运用讲读法的要领。

(1)要抓住重点少讲,精讲。

(2)要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

(3)要兼用其它教学方法。

(4)注意思路的诱导性。

(5)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二、论述

1、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师教学风格相适应。

(5)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建立在现实的教学条件基础上。

(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2)要注意学法指导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3)教师在完成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备课时设计学法,课堂中渗透学法,课后要总结学法。

 (4)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学兴趣,要编报自学提纲,设计自学程序,并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学法,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5)要不断强化学生提高学习方法的信心,特别是带普遍性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信息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思想联系和敏感的信息反射系统。

3、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系统的内部联系。

(1)语文学习方法纵向的渐进性。

(2)语文学习方法横向的渗透性。

(3)语文学习方法系统总体的协同性。

4、评价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分析。

(2)操作流程。

(3)各要素及其关系分析。

5、教师在语文学法指导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1)要将语文教学过程变为语文知识和语文学法的学习过程。

(2)要注意学法指导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3)教师在完成每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备课时设计学法,课堂中渗透学法,课后要总结学法。

     (4)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和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学兴趣,要编报自学提纲,设计自学程序,并适当安排自学时间,让学生体会学法,掌握学法,运用学法。

    (5)要不断强化学生提高学习方法的信心,特别是带普遍性的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实践,使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信息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思想联系和敏感的信息反射系统。

6、论述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

(2)从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

(3)从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表现形式看,由一维取向向取向发展。

(4)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上看,由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7、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1)感知体验型语文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感受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语义,在理解语言的前提下实现语言的模仿与创新。

(2)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用启发、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或思路或方法的导引下自求探索,自寻答案。

(3)发展训练型语文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扩展,思路的联想。

8、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的。

(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教师教学风格相适应。

(5)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建立在现实的教学条件基础上。

(6)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

1、请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每小题15分,2题,共30分)

(1)为本课设计教学目标,并简要分析设计的维度及设计的依据。(15分)

设计出教学目标,并有维度上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有充分的论述说明——12—15分

设计出教学目标,并有维度上的划分——8—11分

只设计出教学目标——5—7分

其它情况——5分以下

(2)为本课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的基本依据。(15分)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并有充分的论述说明——12—15分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8—11分

其它情况——8分以下

2、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每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1)设计一个导入,并简要分析设计的依据。(10分)

评分标准:

能够设计出导入,并且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强、具有关联性、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具有趣味性,5——7分

在以上基础上,并能够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8——10分。

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2)为本课设计结语,并简要分析设计的依据。(10分)

评分标准:

能够进行相应的设计,5——7分

能够进行相应的设计,并能充分说明设计依据。8——10分

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3)为本课设计板书,并简要分析设计的依据。(10分)

评分标准:

能够进行板书设计,并使板书具有以下特点

1、完整性 2、 简明性 3、直观性  4、启发性5、趣味性, 5——7分

在以上基础上,并能够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8——10分

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3、请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1)为本课设计教学目标,并简要分析设计的维度及设计的依据。(15分)

设计出教学目标,并有维度上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有充分的论述说明——12—15分

设计出教学目标,并有维度上的划分——8—11分

只设计出教学目标——5—7分

其它情况——5分以下

(2)为本课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的基本依据。(15分)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并有充分的论述说明——12—15分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过程——8—11分

其它情况——8分以下

小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全日制,1999级)

  使用时间:2002年1月  使用对象:教本99级  卷面总分:70分

  课程成绩:考试成绩(70分)+平时成绩(30分)

  一,简答题(5×4=20分)

  1,什么叫“语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什么不同?

  2,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教案的编写过程有那几个环节?

  4,常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二,简述题(20×1=20分)(选做一题)

  1,根据外出听课情况,任选两位教师,从不同角度,比较他们教学之得失。

  ①谢老师《威尼斯小艇》四年级;

  ②傅老师《白杨》五年级;

  ③贾老师“识字教学”一年级;

  ④赵老师《田忌赛马》四年级。

  2,语文和数学在教学方法方面有哪些异同点?

  三,以下两题选做一题(30×1=30分)

  1,读后感:《女儿的作业》

  2,编写教案:《小蝌蚪找妈妈》

一,简答题

  1,什么叫“语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什么不同?

  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叫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38页)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故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愿意。第二种解释与愿意为近,惟‘文’字之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认证之。第一种解释为‘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愿意合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30页)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应使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所以叶老建议,不再用“国语”“国文”两个名称,中小学一律称“语文”。这就是这门学科叫“语文”的来由。

  小学生学习各门学科要以语言文字作为中介,但并不以它作为该科学习的内容。唯独在语文课上和语文课外活中,才专门学习语文知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以掌握交际的工具,提高交际活动的水平。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工作中,更主要的是从表达方面发挥作用。语文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教学生掌握交际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质的区别。

  2,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题要点:

  ①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③学习语言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3,教案的编写过程有那几个环节?

  答题要点:

  1,研究当前教学内容

  ①在全册以及单元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内容;

  ③课后练习的设计意图。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要知道、了解什么。

  ②技能目标:通过训练要学会什么或者能够怎样做。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要受到什么教育,懂得什么道理。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编写翔实的教案

  ①整篇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授课时数。

  ②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步骤、内容、方法、板书、作业、教具、参考资料等。

  4,常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答题要点:

  一,语言的方法

  (一)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

  (二)谈话法

  二,直观的方法

  (一)演示法:示范板书;示范朗读;示范表演;形象演示

  (二)参观法

  三、实习的方法

  (一)练习法

  (二)作业法

  二,简述题

  参(略)

  三,读后感一例:阅读 

春季《小学语文教学法》第一次在线作业(2009-06-07 01:23:49)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清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称“癸卯学制”。 

A. 1904年

B. 1908年

C. 1903年

D. 1949年

      满分:3  分

2.  就狭义的语文来说,其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 

A. 整体性

B. 应用性

C. 个体性

D. 工具性

      满分:3  分

3.  ()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可以分为引导点拨型、领导管理型、教导达标型。 

A. 感知体验型

B. 发展训练型

C. 引导启发型

D. 跳摘训练型

      满分:3  分

4.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是源于( )的“愤启—悱发”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满分:3  分

5.  狭义层面上的语文,其根本的特性就是 

A. 整体性

B. 应用性

C. 个体性

D. 工具性

      满分:3  分

6.  学习方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满分:3  分

7.  五四后,小学语文课程由“国文”改为(  ),实现“言文一致”,这是划时代的变化。 

A. 国语

B. 语文

C. 中文

D. 汉语言

      满分:3  分

8.  引导启发型语文教学方法源于( )的“愤启—悱发 ”思想。 

A. 荀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老子

      满分:3  分

9.  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开始的,后人推断是( )代人的作品。 

A. 唐

B. 宋

C. 秦

D. 明

      满分:3  分

10.  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的目的() 

A. 在于检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价值,以及发现语文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的特点和规律。

B. 掌握有关事实的材料,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把握问题的实质,预测发展的方向,从而概括与发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

C. 发现过去有益的东西,吸收既有成果,通过对变化历程的了解,认清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

D. 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作为研究和改进语文教学的依据。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 ) 

A.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

B. 语文教材应为师生留有创造空间

C. 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 语文教材应尊重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满分:3  分

2.  国外母语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有 

A. 面向全体,追求高质,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

B. 培养公民责任感,形成国家观念,养成道德价值观

C. 促进发展,培养个性

D. 课程标准和评价紧密结合

      满分:3  分

3.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

B. “老三论”和“新三论”

C. 思维科学与学习科学

D. 认知发生论

      满分:3  分

4.  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中的一门,是从( )等发展而来的。 

A. 语文教授法

B. 识字教学

C. 语文教学法

D. 语文教材教法

      满分:3  分

5.  语言都由(  )三部分构成的符号系统。 

A. 语音(及文字)

B. 词汇

C. 语法

D. 语句

      满分:3  分

6.  在学习拼音的方法在这个子系统中,一般地包括(  ) 

A. 借助形象物认识拼音字母,图文结合学习声母、韵母的方法

B. 编儿歌学习拼音标调的方法

C. 用直呼或拼读学习读音的方法

D. 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满分:3  分

7.  言语活动过程有两个基本过程:(  ) 

A. 认识过程

B. 表达过程

C. 实践过程

D. 感知与理解过程

      满分:3  分

8.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表现在 

A. 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对这种工具的应用

B. 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

C. 分别是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D. 语言不能脱离言语而存在

      满分:3  分

9.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失衡性表现为 

A.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 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 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 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10.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的失衡性具体表现在 

A. 语文教育内容选择上

B. 语文教育内容分配上

C. 语文教育内容的呈现上

D. 语文教育内容价值判断上

      满分:3  分

1.  技能训练型强调的是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张将社会这一“语文大课堂”中的知识渗入教室这一“语文小课堂”中,形成学生的智能开发。在课堂教学“精讲巧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大社会”,学习“大语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1949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从此开始正式建立了我国的小学制度,称“癸卯学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语感品味型强调语感训练。主张优化课堂教学基本程序,强调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等新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包括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等多项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渗透模式是指根据学法指导的操作方案和学生的学情,以教师讲授学法为主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运用谈话法不用做准备,随便谈即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交流模式即是指在教师组织下,学生之间就语文学习的方法、经验等进行介绍、交流和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整体性不是小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特点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时,不必考虑教师的特长与风格特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坚持交流性原则是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元尚篇》属于经学教材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史籀篇》属于宋朝时期的书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昭明文选》是典型的文选教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技能训练型强调的是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张将社会这一“语文大课堂”中的知识渗入教室这一“语文小课堂”中,形成学生的智能开发。在课堂教学“精讲巧练”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大社会”,学习“大语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素三个部分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审美悟道型注重语文教学的审美性,认为美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语文课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给学生,用课文中的美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凡将篇》《千字文》是汉朝时期的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运用要背诵法注意的问题:要明确目标、要重视动机的激发、要指导自学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练习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讲有读,且讲读结合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文档

教师招考教材教法试题

教材教法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格1分)1.品德是个人依据___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___心理特征和倾向。5.惩罚应少用、慎用,当确实需要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___;(2)___;(3)___。4.小学儿童在选择朋友的过程中,普遍具有___和___两大特点。6.个性是一个系统,包括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结构和__________结构。11.小学儿童认知需要的发展表现为二个特点,其一是________,其二是_______。18.个性差异是指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